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铝土矿选择性磨矿中磨矿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球形、短圆柱形和短圆柱 球形3种磨矿介质对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球形介质对粗粒级铝土矿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过粉碎,小直径球形介质的擦洗作用能提高粗粒级铝土矿的铝硅比;短圆柱介质对铝土矿磨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对铝硅比的提高幅度较小,磨矿速率较低;短圆柱 球形介质具有球形介质和短圆柱介质的优点,既具有较高的磨矿速率,又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粗粒级的铝硅比,适合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要求.对于短圆柱 球形介质,介质配比对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磨矿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Cu-SnO2/Al2O3催化剂中,研究制备方法对顺酐加氢产物的调控。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浸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的Cu-SnO2/Al2O3催化剂有较高的顺酐加氢制γ-丁内酯选择性,如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在280℃,顺酐转化率为94.4%,γ-丁内酯选择性为100%;而采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有较高的琥珀酸酐选择性,在220℃,顺酐转化率为98.5%,玻珀酸酐选择性为76.4%。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激光烧结Al2O3/SiO2复相陶瓷零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适量SiO2,经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成型及后处理得到Al2O3/SiO2复相陶瓷零件,分析了该复相陶瓷的物相和显微结构,研究了不同含量SiO2的引入对试样强度及密度的影响,最后选择最佳配比成型陶瓷零件.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烧结件的强度和密度也随之提高;当SiO2(体积分数)达到20%时,成型件经1 450℃高温烧结8 h抗弯强度达到45 MPa,密度为2.35×103kg/m3. 相似文献
4.
采用氢吸附,程序升温还原(TPR)相结合,分别对铂担体在Al2O3,SiO2(浸渍,离子交换),Si-Al上的催化剂经焙烧前后,催化剂的PtCl4与担体及PtO2与担体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tCl4与担体Al2O3,SiO2,Si-Al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Al2O3>Si-Al>SiO2(浸渍);氧化铂与担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顺序为Al2O3>SiO2(离子交换)>Si-Al;此关系与其H/Pt比值存在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5.
提出在进行振动信号处理时,将波形作为视觉对象,应用视沉觉的一些机制,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智能程度,合理分配计算资源。着重对视觉的选择性注意力及侧抑制的基本机理、在振动信号处理过程中视觉机制的表现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完成了对信号的阈值除噪、轮廓勾勒、瞬态振动特征信号片断的搜寻和拟合以及信号周期的简单识别。通过与其他方法对比,所研究的方法较应用小波变换等提取阈值进行除噪的方法而言,计算明显简化,速度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碳氢化合物作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被认为是净化稀燃汽车尾气中NO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In2O3/Al2O3氧化物催化剂,对其进行了BET、XRD、XPS及TPD表征. 在固定床反应器上用C3H6作还原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H2O及SO2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600 ℃,在反应温度为400 ℃时,NO最大转化率为95%. 水蒸汽存在下,NO转化活性温度窗口向高温方向移动,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90%,对应的反应温度为450 ℃. 添加φ(SO2)=0.009%后,催化剂在低于350 ℃的区间还原NO的活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表现出促进作用. 当反应温度大于350 ℃后,催化活性明显下降,NO最大转化率下降到58%. 相似文献
7.
Ag/Al2O3选择性还原整体式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Ag/ Al2O3催化剂在处理稀燃机动车尾气中NOX实用化,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载体,以活性 Al2O3为涂层,以Ag作为活性组分,制备了Ag/ Al2O3整体式催化剂,考察了整体式Ag/ Al2O3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氧化铝涂层的形成以及Ag活性组分负载过程中干燥方式和焙烧气氛条件对催化剂还原反应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干燥方式明显提高了Ag在 Al2O3表面的分散性,有助于提高催化剂的NOX还原反应活性;焙烧气氛对催化剂的活性没有明显影响.氧化铝涂层负载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加单位体积载体上的Ag活性位数量,从而使反应温度窗口得到扩展, NOX转化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碱度和Al2O3质量分数的烧结矿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还原温度和还原时间时烧结矿的还原率和还原后烧结矿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烧结矿碱度由1.8增加至2.4,还原率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在碱度大于2.0和恒温2 h条件下,还原率略微降低;随着Al2O3质量分数由1%增加至4%,烧结矿的还原率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Al2O3质量分数为2%时,烧结矿还原率最高;在1000℃和1100℃时,还原后的烧结矿呈现出金属铁包裹浮氏体的结构,在1200℃时,由于渣相的流动改变了包裹状态,并产生了大量孔洞,改善了烧结矿的还原性能. 相似文献
9.
用复平面阻抗分析法测量了含Al2O3的ZrO2材料的晶界电阻,并用EPMA,TEM及正电子湮没技术等手段从显微组织、缺陷结构等方面分析了Al2O3含量和烧结温度对晶界电阻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Al2O3作用机理。用一个简化了的模型分析了晶界相对ZrO2氧传感器输出电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水玻璃和硝酸铝为原料,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Al2O3.2SiO2无定形粉体,并以该粉体为前驱体材料制备了地质聚合物材料。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SEM、XRD、FTIR等对合成粉体和地聚物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粉体平均粒径介于在180~400 nm间;粉体纯度较高,形貌为片层状,为无定形结构;与水玻璃反应后生成的地聚物材料7 d龄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5.9 MPa。 相似文献
11.
充气量对低品位铝土矿旋流-反浮选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我国铝土矿的特点和旋流分选规律,对w(Al2O3)/w(SiO2)为4.39,磨矿细度为粒度小于0.074 mm占61.90%(质量分数)的铝土矿进行了旋流-反浮选试验.考察了充气量对分离过程和分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 m3/h范围内增大充气量,轴向零速包络面向轴心收缩,分选指标变差;在同样的充气量条件下,增大入料压力有利于旋流-反浮选过程的进行,分选指标得以改善;在0~0.8 m3/h范围内增大充气量,轴向零速包络面向轴心轻微收缩,削弱矿物颗粒间基于粒度差异的分级作用,但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它们之间基于密度和表面性质差异的分选作用,分选指标优于不充气时. 相似文献
12.
高压辊磨机粉碎贫赤铁矿产品粒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贫赤铁矿经高压辊磨机开路、边料循环闭路和筛分全闭路粉碎后产品的粒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辊面压力的增加,粉碎产品粒度降低,分布更加均匀,破碎比F50/P50的增长速率高于破碎比F80/P80和F20/P20的增长速率;随着边料循环量的增加,粉碎产品的粒度降低,分布更不均匀,破碎比F80/P80的增长速率高于破碎... 相似文献
13.
考虑板带轧机垂直振动对液压压下系统中四通伺服电磁阀非线性流量的影响,推导出非线性流量变化下的液压缸的非对称分段弹簧力,并建立了板带轧机液压压下-垂直振动动力学方程.运用平均法求解出该轧机振动系统的幅频响应方程,并利用奇异性理论求解了轧机在动态轧制过程的分岔特性,得到4组不同的转迁集及其对应的分岔图,分析了开折参数对轧机分岔特性的影响.最后以实际轧机参数为例,通过仿真发现系统幅频曲线在分段处出现拐弯特性,调整伺服阀响应时间可降低系统振幅不稳定频率区域,通过调整外激励幅值与阻尼比等参数可有效改善系统共振情况,为进一步抑制轧机辊系振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GLS销棒粉碎机湿式与干式粉碎机理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GLC销棒磨的粉碎机理,认为在湿式和干式状态下粉碎机对物料的超细粉碎结果不同,湿式粉碎物颗粒粒径远小于干式粉碎的。分析表明,液流对细上颗粒具有良好的解 聚作用,除此以外,认为粉碎腔内液固、气因两相所形成的流场对颗粒的超细粉碎有较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粉碎腔内流体的运动模型,并对粉碎腔内液流及流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2种方式下流场的运动机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工业CKP磨机现场采样,获取了6个工况12组入料和出料样品.并采用实验室筛分得到入料、出料颗粒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颗粒特性方程分析水泥熟料50%累积质量百分率的特征粒径和均匀性系数.运用1级动力学模型,研究CKP磨机中磨机给料量和循环负荷对粉磨效率的影响.发现粉磨系数K,N的关系:粉磨效率随颗粒粒径的变化而变化,与入料的性质关系很大.以上发现为工业磨机的节能减排提供可靠的生产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振动磨机实验测试及工艺参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试对振动磨机与球磨机的研磨效率、能量消耗、介质磨损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振动磨机在细磨,尤其超细磨时优势凸显;同时对振动磨机的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在振动磨机设计时合理确定这些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磨矿是选矿厂动力消耗最多的一个作业,磨矿过程对选矿的经济指标影响很大。磨矿系统具有机理复杂、强耦合、过程影响因素多、非线性、大滞后和时变性的特性,因此常规控制方法的效果都不太理想。提出了采用极值动态寻优的优化算法,能够实现对磨机负荷的合理控制,使磨机工作在最佳负荷点,从而提高球磨机的工作效率,提高磨机产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刘冲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7(2):32-34
根据磨机生产工况多变的特点 ,提出一种磨机负荷智能寻优模糊控制方案 ,以增强控制系统的适应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负荷控制性能 ,提高了磨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