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全新世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全新世是地球历史中全新的一页,年龄为10×103年,测定全新世年龄的最佳方法为14C法,按照环境演化综合分析,全新世可以分为:前北方期(9300aBP以前)、北方期(7500-9300aBP)、大西洋期(5000-7500aBP)、亚北方期(2500-5000aBP)、亚大西洋期(2500aBP至现在).全新世环境的主要特征是:现代人使用的新石器不断革新;全球性的大冰盖已经消逝,只有一些高山冰川和极地冰川,所以称为冰后期;海平面有多次的缓慢升降,总的趋势是不断升高;现代地壳运动是三大板块继续移动,并有多次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期;构造地貌和气候地貌的三大地貌单元已经形成;现代人的出现是全新世环境演化的最基本特征。这些特征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全新世的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它对北半球的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全新世是与人类进化、人类文明形成最密切的时期。分析、总结了青藏高原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讨论。高原的全新世大暖期来临于10kaBP,鼎盛期为7—6kaBP,大暖期时,高原植被、森林扩大,泥炭发育,湖面上升,夏季风增强。大约在5kaBP,高原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发表的中国北方史前文化遗迹的14 C年代数据为依据,作为指示人类活动强度的指标,并统一校正为日历年,按照百年分段分区进行统计整理,发现:11.5~8kaBP为第一阶段,中国北方人类活动较弱;第二阶段为8~4kaBP,人类活动持续增强,在4kaBP前后达到顶峰;4~3kaBP人类活动记录有所下降。聚类分析表明,中国北方全新世人类活动可以分为北方亚区、河南和陕西3类,北方亚区人类活动在4kaBP达到鼎盛,随后开始衰落,这一衰落与当时季风强度迅速衰弱有关;季风衰弱后的3.6kaBP河南成为活动中心,这一演变规律与中国早期国家夏商活动中心地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南翼 PJ孔揭示的全新世突变气候事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新世存在周期性气候突变事件已被多项研究证实,但有关于这些突变气候事件的驱动因子一直存在争议。本项研究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南翼PJ钻孔沉积物研究,反演区域全新世期间多次气候突变事件,几次明显的突变事件在500,1900,2900,3800,4500,5800,6800,7800,8500 cal yr BP左右,这些突变气候事件与全球其它地区的研究成果有很好的对比性。本文认为这些突变气候事件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表现,可能是由于全球性气候因子的周期性变化所致,而非局地气候因子引起。  相似文献   

5.
甘肃民勤石羊河地区与其他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娟  司大刚  陈刚 《科技信息》2013,(21):27-27,11
本文通过将甘肃民勤石羊河地区和其他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进行对比发现,全新世早期气温上升且较温暖——中期气候温暖——晚期气候开始变干——之后又略有所好转。该地区与其他地区表现出大致相同的气候变化规律,并且气候异常事件也存在一定的一致性,能够为研究甘肃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与沙漠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全新世以来川西南古气候变化,对采自四川冕宁彝海的G1孔沉积物色素如叶绿素衍生物含量(CD)、总胡萝卜素(TC)、颤藻叶黄素(Osc)和蓝藻黄素(Myx)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9.5kaBP开始沉积物中检出色素,8.8kaBP突然升高,并维持到2.2kaBP,其中历经了多次波动,2.2kaBP后色素指标波动降低.参考孢粉资料,恢复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10~8.8kaBP.为升温阶段,气候温凉偏干;8.7~2.2kaBP.为大暖期,气候前期温暖湿润,后期暖热偏干或半湿;2.2kaBP以来为降温期,气候温凉偏干,存在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7.
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   总被引:78,自引:1,他引:78  
总结分析了近万年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4个典型时期(大暖期、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及现代暖期)的气候特征.大暖期出现于8.5~3.0kaBP,最暖在5.5~6.0Ka及7.0kaBP前后,气温比近百年平均高2°C以上.公元9世纪后半叶到13世纪末,中国东部气候偏暖,50年平均气温的一些极大值与近百年(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年代)相当或略偏高.但其中12世纪较寒冷.中国西部则除9世纪后半叶较暖外无类似东部的暖期.近千年来中国有5个冷期;在12世纪前半叶,14世纪前半叶,15世纪后半叶到16世纪前半叶,17世纪及19世纪.其中后3个冷期可以认为是中国小冰期的3个冷期.年平均气温的10年平均距平最低在-1.0°C以下,30~50年平均在-0.5"12以下.20世纪是近12个世纪中最暖的一个世纪,比近1 200年平均气温高0.5°C以上.近百年来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最暖的时期,但从年平均来看1998年平均气温距平(对1961~1990年30年平均)达到1.38°C,是1880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相似文献   

8.
全新世东亚季风变化的百年尺度周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沉积区中部的PC-6孔进行了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该孔的岩性、颜色、沉积构造以及沉积物垂向上的叠加方式等特征,将该孔以450cm和540cm为界分为3段,其中上段(450cm以上)以灰褐色、灰色粘土质粉砂为主,岩性较均一,测年表明其形成于近7.64ka以来,此期间海平面变化只有约3 ̄4m,对应的沉积动力条件与沉积环境应该与现今基本一致,为海侵结束后高海平面以来主要受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通过计算PC-6孔450cm以上225个样品陆源碎屑组分中每个粒级组分标准偏差随粒级组分的变化,分离出对沉积环境敏感的粒级约为6μm和56μm,2个粒度组分的分界线约在28μm。细粒组分(<28μm)为东海冬季沿岸流携带悬浮体所沉积,而>28μm粗粒组分对应的沉积动力条件为波浪。本文采用28μm以下的细粒级组分的平均粒径作为替代指标,来揭示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周期。使用功率谱分析软件REDFIT35对<28μm组分的平均粒径进行分析,PC-6孔揭示出70 ̄72、78、89、102、112、123、154a等百年尺度的强周期信号。与世界其它地区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表明,全新世东亚季风的变化在百年尺度以Gleissberg周期和约70a的周期为主,且它们都是太阳辐射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为风成沉积;9.6~8.4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期间存在干冷波动;8.4~4.0ka BP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其中,8.4~6.5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降水增加,积水成湖,湖泊水位高且稳定;6.5ka BP气候发生明显转变;6.5~4.0ka BP湖泊水位逐步下降形成富含螺壳的浅水环境,但气候整体仍较为湿润;4.0~1.2ka BP气候变干冷,发育沼泽;1.2~0.7ka BP气候转暖湿,沉积相由沼泽相转变为湖泊相;0.7~0.5ka BP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冷.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可与东亚季风变化、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反映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云台山,全新世之前位在陆上,早全新世逐渐为海水侵漫,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中全新世高海面时期,沦为海上孤岛。此后历经几度沧桑之变,直至清代中、后期,由于海面下降,海岸东退以及黄河泥沙淤积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才最终与大陆相连,成为雄踞海州湾南侧的濒海山丘。  相似文献   

11.
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有孔虫与海面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庆丰剖面全新统每5cm取一个样,进行有孔虫分析,划分了4个组合,讨论了海面变化7.5kaBP以前,海面在0m以下,但波动上升.7.5-4.0kaBP,为高海面时期峰期出现于6.4kaBP,5.6kbBP,5.1kaBP,4.4kaBP,最高海面在5.6kbAP前后,可达+4m左右。  相似文献   

12.
13.
扶风黄土台塬全新世多周期土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陕西扶风新店村剖面的土壤学和地层学研究,以及磁化率、全铁和粒度成分分析,认为:周原黄土台塬表面完整的土壤剖面表现为多期发育的复合土壤,是由于全新世季风气候变化,导致以风尘堆积占优势的成黄土期与生物风化成壤占优势的土壤发育期相互更迭造成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农业耗作是下层古土壤(SO^2),其主要发育时代为8500-6000aB.P,青铜器时代先周文化时期的耕种土壤是上层土壤(SO^1),其发育时代是5000-3100aB.P.,这个发育良好的复合土壤又被黄土层(L。)所埋藏覆盖,因而就成为古壤;黄土(L。)是过去3100多年来以降尘堆积为主形成的,它在堆积增长的同时被不断地耕种利用发展农业。  相似文献   

14.
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建立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古土壤沉积年代序列,揭示其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变迁规律,为预测西安地区乃至中国和全球未来环境的发展趋势提供依据.通过对西安白鹿塬刘家坡典型剖面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地层的岩性描述、地层划分和对比,结合泾阳县新庄村AMS14 C的年代测定和其他学者的测年数据,建立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黄土沉积年代序列.根据磁化率气候替代指标显示的曲线特征,阐述了这一替代指标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探讨了该黄土剖面所反映的东亚冬、夏季风强弱变化特点,论证和详细分析了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环境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而对该剖面磁化率曲线特征与其他学者的孢粉谱建立的温度曲线对比,对西安地区全新世以来古气候的阶段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论证.将西安地区10 000年以来的气候演变划分为7个气候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全新世中期的旱涝变化与中华古文明的进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武  黄建斌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238-1244
综合分析了考古文化、史料及古气候3个方面的资料,证明在6000BC,4000BC及2000BC有3次大范围的干旱期,而在2100—2200BC,2600—2900BC及4400—5400BC有3个洪水期.6000BC的干旱期可能与8.2ka BP的冷事件有关.冷事件之后,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大地湾文化、兴隆洼文化及皂市文化先后在中华大地发展.4000BC的干旱可能与5.8—5.9ka BP的冷事件有关.黄帝远古文明在这时期萌芽.2000BC的干旱与4.3—4.1ka BP的冷事件相关联.2070BC年夏朝建立,开始了历史上被艳称三代的夏商周灿烂文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关于洪水的神话与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是神话,“大禹治水”是传说.神话与传说传递了重要气候信息.洪水与干旱交替与中华古文明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夏朝建立的基础就是“大禹治水”,而气候干旱可能对“治水”成功产生了影响.从东北南部到华北,再到青藏高原东部,转向华南、南海,一系列的古气候记录证明了以上提到的干旱期与洪水期.而现代观测资料则证明这与夏季风的减弱与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杭嘉湖平原六个钻孔的全新世沉积的孢粉分析,揭示了本区全新世沉积的六个孢粉组合,它们自下而上分别为:(1)松属、栎属、禾本科孢粉组合;(2)栎属、松属、禾本科孢粉组合;(3)青刚栎属、栲属、栎属、藜科孢粉组合;(4)松属、栎属、禾本科、藜科孢粉组合;(5)栎属、青刚栎属、栲属,禾本科孢粉组合(6)栎属、禾本科、水龙骨科孢粉组合.这六个孢粉组合反映了本地区全新世时期存在着六个古植被演变阶段和相应的六次气候波动,为本地区全新世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全新世洛阳盆地的水系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地卫星像片、历史文献资料、考古发掘资料、地层钻孔和地层剖面资料,运用综合分析对比方法,揭示出全新世以来洛阳盆地水系变化具有如下基本规律:即洛河河道不断北移;伊河河道不断东延加长,河曲不断南北摆动;涧河在东周到隋唐的时期内,由于人为作用而不断改变流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研究和野外考察资料并结合放射性^14C测年,初步确定嘉陵江上游白龙江流域全新世泥石流共分三期,时代分别为7000-6000aBP、4000aBP和2000aBP。研究表明,泥石流频繁爆发于古气候由寒冷向温暖转换的波动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