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细长杆状目标,以亚音速反舰导弹为典型目标,进行了目标特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得出了这类目标的有效毁伤机理。在小脱靶量情况下,提出利用双束旋转式离散杆战斗部对这类目标实施切割毁伤,使其在空中解体或作用失效。建立了双束旋转式离散杆战斗部攻击亚音速反舰导弹的弹目交会数学模型,计算了弹目交会参数。根据交会参数,利用LS—DYNA三维动力有限元程序对杆条打击到发动机舱段上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为反舰导弹毁伤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可控旋转离散杆空间运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理想爆轰假设和刚体运动学原理,建立了可控旋转离散杆空间运动模型。对不同尺寸、斜角的杆条进行空间运动状态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可控旋转离散杆空间运动状态,为可控旋转离散杆战斗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定向式动能杆战斗部飞散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能杆战斗部是一种新概念防空反导战斗部。采用软管X光闪光照相技术测试了定向式动能杆战斗部在不同装药厚度、不同装药宽度以及不同杆间距情况下动能杆的飞散情况。由动能杆的散布图像计算了动能杆的飞散速度及飞散角。研究结果给出了装药宽度、装药厚度、杆间距等对动能杆飞散形状、飞散速度和飞散角的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FAE战斗部毁伤威力评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芳  冯顺山 《爆炸与冲击》2006,26(2):179-182
利用基于靶板毁伤效应和超压-冲量准则的FAE战斗部毁伤威力评价方法,分别对三种不同起爆方式和燃料配方的FAE战斗部进行了毁伤威力评价的试验,并计算得到了相应的TNT威力当量值。结果表明,1#云爆弹在炸距3.8 m之后靶板的变形挠度大于同药量的RDX/TNT装药,在炸距3.8~4.2 m之间的TNT当量约为2.0;在炸距13~18 m之间,采用新型固液混合燃料的2#云爆弹的靶板变形挠度约为传统环氧丙烷燃料的3#云爆弹的1.4倍,TNT当量分别为3.75和2.96。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震波触发的战斗部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能可靠获取战斗部动爆冲击波超压峰值。采用提出的测试方法对着靶速度为0、535和980 m/s的战斗部空中爆炸冲击波分别进行了测试,并对战斗部动爆冲击波超压峰值测试结果和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了对比,定量分析了战斗部速度对冲击波压力场分布的影响。最后,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薄板样条插值方法重建了战斗部动爆冲击波超压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实战复杂环境下基于实测数据研究动爆冲击波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杆梁结构的多刚体弹簧。铰链系统的离散化模型,推导了求解杆梁结构屈曲时的临界力与失稳曲线的多刚体模型的屈曲特征方程及后屈曲平衡方程。最后,给出了几个算例,并与分析解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玻纤/环氧复合材料杆体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正交试验, 获得了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锚杆的最佳配比. 研究了固化时间与杆体承载能力的关系, 杆体直径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蒋文灿  程祥珍  梁斌  聂源  卢永刚 《爆炸与冲击》2022,42(8):083303-1-083303-15

为了研究组合药型罩聚能装药战斗部对含水复合结构的毁伤机理,基于LS-DYNA软件的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 ALE)流固耦合算法,对水下组合药型罩聚能装药战斗部侵彻体的形成以及穿靶过程开展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等比例模型对水下组合药型罩聚能装药战斗部对靶板毁伤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偏心亚半球缺罩罩顶设计偏心亚半球形罩能够在侵彻体前端形成细长的杆式射流,可以增加整个侵彻体长度和头部侵彻体速度。在穿水和靶板过程中,利用头部杆式射流形成空腔帮助后续侵彻体低阻随进。对靶板毁伤过程的分析发现,与战斗部直接连接的第1层靶板将会受到侵彻体的高速冲击作用和爆炸波沿水介质传播过来的强冲击波联合作用,而随着水层厚度的增加,沿水中传播的爆炸冲击波强度会被迅速衰减,爆炸冲击波对后续靶板的作用变得不明显,主要为侵彻体的冲击作用。最后利用设计的组合药型罩结构开展了试验验证,对比分析了每层靶板的穿孔尺寸,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符合较好,最大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9.
在航空、航天、武器和能源等领域的结构件经常会受到小载荷(小能量)的重复冲击,不同于大能量的单次冲断和常规准静态疲劳,这种载荷形式被称为冲击疲劳.冲击疲劳性能的评估需要依赖科学有效的冲击疲劳试验结果.多年来,受到基于能量法的冲击疲劳试验方法的限制,冲击疲劳试验结果在结构设计和性能评估方面的工业应用十分有限.因此,本文首先基于对冲击疲劳试验方法的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肯定了基于Hopkinson杆原理的应力波法的优越性,明确了冲击疲劳试验中普遍存在的非恒幅加载的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种基于Hopkinson杆原理的冲击疲劳加载技术,并通过试验验证技术的可行性,重点关注是否存在二次加载引起的非恒幅加载问题.最后,采用经典的分离式Hopkinson压杆技术开发了一套可实现恒幅加载的动态剪切疲劳试验方法,实现了对TC4钛合金的冲击疲劳性能测试,从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颗粒规则四方排列和六方排列的橡胶粘接颗粒材料试样,实验测试了所制备试样在单向拉伸载荷下的应力松弛曲线和不同应变率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所测试的应力松弛曲线,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得到了所测试材料的宏观Burger’s粘弹性本构模型参数。采用离散元模型中单元间连结模型代表颗粒间橡胶粘接剂的作用,并基于试样的宏观Burger’s模型参数与离散元模型中细观Burger’s连结模型参数间的关系,建立了橡胶粘接颗粒材料的无厚度胶结离散元分析模型。最后采用所建立的离散元模型计算了所测试试样的松弛和拉伸力学性能。离散元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无厚度胶结离散元模型能较好的计算颗粒规则排列的橡胶粘接颗粒材料松弛和拉伸力学性能,但基于应力松弛实验拟合而来参数不能准确反应橡胶粘接剂在高应变率条件下其力学性能的应变率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