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电晕放电的离子风推进装置的推力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线-箔、线-平行箔和针-箔三种不同的电极结构,研究了外加电压和电极结构对离子风推进装置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线-箔结构,电晕放电的起始电压随着电极导线半径的增加而增加,装置的推力随着外加电压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外加电压下,具有多个收集极的线-平行箔结构产生的推力大于线-箔结构产生的推力,而针-箔结构产生的推力亦高于线-箔结构获得的推力。对应的静电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电极结构改变了电场的空间分布,进而影响了离子风推进装置的推力。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应综合考虑发射极附近的局部电场以及发射极和收集极之间的空间电场的组合效应,以提升离子风推进装置推力性能。  相似文献   

2.
甲醛作为一种典型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气压放电等离子体用于环境治理成为研究热点。本文设计制作了一种基于S型气体通道的多针对板的放电反应器,采用高压直流电源放电产生电晕,利用空气电离产生的活性成分来达到降解甲醛气体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施加电压的增高,甲醛降解率也随之提高,施加电压为18.5 kV时甲醛降解能量效率达到最大值;随着气体流速的增加,甲醛降解率随之降低,气体流量为30 L/min时能量效率最大;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率随之降低;在电晕放电所产生的成分中,臭氧与甲醛降解关系密切,有无甲醛两种条件下,放电生成的臭氧浓度变化与甲醛浓度变化规律相似;S型放电通道设计使等离子体降解甲醛更高效,在大流量处理甲醛气体的应用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多种高浓度介质在高压灭菌前后的渗透值,pH值变化状况及其时程。分析了不同介质预处理后多核糖体状况、可溶性蛋白凝胶电泳谱和花粉雄核发育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核糖体状况的变化与介质在高压灭菌后的pH差异相关;可溶性蛋白电泳谱的变化与介质渗透值关系较密切,且可能与离子胁迫相关;而雄核发育则与pH值、高渗均有关而以pH值关系更为密切。从试验结果看,可认为:1.高渗介质预处理的起始影响,按照介质种类,可能包括渗进胁迫、pH胁迫、和离子胁迫。2.不同影响的作用位置可能各不相同,时程也可能有异。3.在高渗介质预处理试验设计中应注意介质种类和影响特点的选择,注意对照的设置;即使采用过滤灭菌也应事先做好基础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4.
采用废铁屑(Fe°)为主要工具修复受污染水体中的六价铬,考察了腐殖酸(HA)对Fe°还原六价铬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HA存在时,Fe°还原降解水中Cr(VI)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HA对铁屑还原去除Cr(VI)存在一定的影响,提高HA浓度会导致Cr(VI)去除效率下降,但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较为接近,当HA浓度提高到80mg·L^-1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HA存在时,Fe°还原去除Cr(VI)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加入80mg·L^-1的HA,铁屑去除Cr(VI)的反应速率常数相应由不加HA时的0.00481min^-1降低为0.00199min;随着溶液初始pH值由3.0,4.0,6.0增加到10.0,反应速率常数相应由0.02657,0.0091,0.00222min。下降到0.0003min.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水中Ca2+、Mg2+和Na+ 3种离子含量对水豆腐品质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选择Ca2+、Mg2+和Na+3种梯度溶液为自变量,利用质构剖面分析(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测试和穿刺测试(Puncture test)对水豆腐质构进行测试,通过已建立的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豆腐的感官指标得分和Ca2+、Mg2+和Na+的最优配比;并采用响应面法(RSM)对Ca2+、Mg2+和Na+的配比进行优化设计,得到预测回归模型和Ca2+、Mg2+和Na+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豆腐的感官得分使豆腐总体可接受性最佳时,Ca2+、Mg2+和Na+的最佳添加量分别是20,8,15 mg·L-1,且呈倒U型变化趋势;响应面优化实验中豆腐总体可接受性最佳时,离子配比为Ca2+含量19.44 mg·L-1、Mg2+含量8.35 mg·L-1、Na+含量17.25 mg·L-1;两种模型预测豆腐的感官指标得分时,Ca2+、Mg2+和Na+的最优配比相差无异,为了方便实验操作,简化Ca2+、Mg2+和Na+的最优含量为20,8,16 mg·L-1,此时水豆腐的总体可接受性得分预测值为6.95,实际的总体可接受性得分为6.85±0.50,水豆腐的总体可接受性预测值与实际的豆腐总体可接受性值接近,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和响应面优化模型预测豆腐总体可接受性得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介质中稀土离子(Ⅲ)能形成水杨酸盐。水杨?肟酸与水杨酸很相似,在酸性介质(pH=3.5~4.5)中也能与稀土离子(Ⅲ)形成稳定性更大的配合物。水杨羟肟酸同La(Ⅲ)、Ce(Ⅲ)、Pr(Ⅲ)、Nd(Ⅲ)和Tm(Ⅲ)离子形成配合物的组成为RE(SHA)3·2H2O,而同Tb(Ⅲ)及y(Ⅲ  相似文献   

7.
为识别隔膜轻薄化潜在的安全风险,采用方形铝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系统地对比了(9+3)μm陶瓷隔膜(9CCS)与(7+3)μm陶瓷隔膜(7CCS)电池过放电、过充电、外部短路、加热、挤压和针刺安全性能。结果表明,隔膜变薄增加了电池的安全风险,相比9CCS隔膜,7CCS隔膜力学强度及抗热收缩性降低,安全测试表现为最高温升、电池阻抗及厚度明显增加,造成过充电热失控荷电态(SOC)提前7.2%,加热引发热失控的温度降低10℃,362 kN挤压发生热失控,针刺引起安全阀提前6 s开启,浓烟释放持续时间更长。本研究为开发更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隔膜选择及体系、结构等优化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用离子色谱(I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测定了IO3^-和I^-.使用DIONEX IonPacAS14分离柱(4mm×250mm,9.0μm)和IonPacAG14保护柱(4mm×50mm,9.0μm),通过改变淋洗液种类、浓度、pH值和流速等,确定了碘形态分析的最佳条件,并在此条件下进行了方法的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和重现性的测试.用快速溶剂萃取和超声波两种方法处理海带样品,用浓度30mmol·L^-1的Na2S2O3作为淋洗液检测了海带中的IO3^-和I^-,在同样条件下测试了海水样品.实验证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干扰小.  相似文献   

9.
用自行组装的直流辉光放电原子发射光谱(dc G D A E S)仪器对分析铜合金的某些基本特性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光源放电室结构、放电气体压力、放电电压等操作参数以及试样尺寸大小对放电性能及元素谱线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 考察了在不同放电气压条件下样品的溅射率和优化条件下辉光放电的稳定性最后,分析了铜合金标准样品中的 Al和 Mn,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磁控溅射法在Si(111)基片上以不同溅射功率沉积LaNiO3(LNO)薄膜,基片温度370℃,对沉积的薄膜样品进行快速热退火处理(500℃,10min)。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精确测量不同溅射功率沉积的LNO薄膜退火前后的组分情况。分析发现:LNO薄膜经退火处理后,其中的Ni/La的比值随着溅射功率增大而越接近理想比1:1,其导电性能也越好。另外,我们以相同工艺制备了不同厚度的LNO薄膜顶电极,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和红外椭圆偏振光谱仪测试其电学与红外吸收性能,实验发现:(1)LNO薄膜的电阻率随膜厚的增加而降低,在大约300nm厚时略又有增加趋势;(2)LNO薄膜的红外吸收系数随其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红外波长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有机三维花形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O3D-LDH)。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条件下,O3D-LDH对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结合XRD、SEM、FT-IR等测试表征手段探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1.0和2.5 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时间均在360 min达到平衡;初始浓度为200 m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20和57.46 mg·g~(-1)。O3D-LDH对MO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对MB的去除机制主要为表面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2.
以P123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负载TiO2的介孔吸附剂,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透射电镜(TEM)以及氮吸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PS1孔径为5.23nm,比表面积为798.97m2/g,样品PS2的孔径为4.90nm,比表面积为866.64m2/g.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显示,PS1对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79mg/g和17.56mg/g,PS2对MB和R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05mg/g和20.05mg/g;PS1和PS2对RB的最大光降解量均为25.2mg/g左右,到达最大光降解量的时间分别为50min和120min;PS1和PS2对MB的降解在25min内均达到最大,最大光降解量均稳定在24.9mg/g左右.结果表明,PS1和PS2均对MB有较好的光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企业提供螺旋藻干粉灭菌前菌落总数远超国家标准(≤1×104 cfu·g-1),可能严重限制其国内外消费及出口应用的问题。利用微波辐射的热效应及非热效应杀灭螺旋藻干粉中的微生物,探索了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量及作用面积等因素对螺旋藻干粉灭菌效果的影响,结合微波灭菌前后螺旋藻干粉色泽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确定螺旋藻干粉的最佳微波灭菌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微波灭菌技术对螺旋藻干粉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其最佳灭菌条件为微波功率750 W、样品15 g、处理3 min和接触面积7×7 cm2时,该条件处理下螺旋藻干粉菌落总数由1.25×104 cfu·g-1降低至2.5×103 cfu·g-1;灭菌前后粉末的颜色无显著性变化。该条件下灭菌前后藻蓝蛋白含量(%)分别为10.37±0.56和9.74±0.15(750 W)、9.53±0.44(900 W)。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Tm(Ⅲ)-苯甲酰异羟肟酸(BHA)体系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分析,研究了铥、镱和钇离子对Tb-BHA体系的发光性质的增强作用。测得了增敏离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8×10-4mol/L(Tm3+),1.5×10-4mol/L(Yb3+)和2.0×10-4mol/L(Y3+).并对RE-BHA(RE=Tm,Yb,Y和Tb)的固态配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铝酸三钙(C3A)去除废水中的氨氮。通过批量去除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氨氮浓度、C3A投加量、温度等条件对C3A去除氨氮能力的影响。采用XRD、FT-IR及SEM对C3A和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在298K时C3A对氨氮的最大去除量为155.4 mg·g-1,氨氮是通过与C3A水化过程中产生的OH-及Al(OH)-4发生中和反应被去除,产物为CaAl-Cl-LDH。本文表明C3A是一种有效的氨氮去除剂,为水泥基材料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及机理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乙醇解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的乙醇解反应进行了理论(采用B3LYP/6—31G(D)方法)和实验(溶剂法)研究,发现反应较容易进行.主产物为甲基乙烯基二乙氧基硅烷;反应宜按乙醇滴加入氯硅烷的方式进行.理论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计算溶剂效应,表明溶剂的存在有利于排除副产物HC1的干扰,阻碍副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磁场能有效地改变介质阻挡放电放电特性。然而,目前对于磁场环境下DBD臭氧发生重要参数的影响鲜有报道。本文主要实验研究了放电电压、频率和气体流量对磁场环境下针板DBD臭氧发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增加了放电电流,因此在8 kV和6.5 kHz下放电功率提高了约22.9%;臭氧浓度、臭氧产率和放电功率均随放电电压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磁场对臭氧浓度和放电功率有积极的影响,且随着放电电压的增大,这种影响将更明显。在8 kV,6.5 kHz和1 SLPM下臭氧浓度增加约33.1%,但磁场并不能增加臭氧产率;臭氧产率则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臭氧浓度和放电功率增加。同时随着放电频率的增加,磁场对臭氧浓度和放电功率将有更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图像去噪是数字图像处理的必要环节,对后续图像处理、分析和应用的效果有重要影响。现有基于稀疏低秩矩阵分解的图像去噪算法虽然在处理高斯、椒盐等均匀随机噪声时效果良好,但无法有效处理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结构化噪声问题。针对该缺陷,本文引入L2,1范数将结构化噪声情形下的图像去噪问题建模为一类L2,1范数正则化矩阵分解问题,并由此提出一种基于L2,1范数正则化矩阵分解的图像结构化噪声平滑算法(L21NRMD)。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基本保持椒盐噪声去除效果的前提下,该算法可有效去除不同比例的结构化噪声,PSNR性能指标值介于69-80dB之间,差错率为0.06-0.14,较现有算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广的应用范围。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采用Blumlein脉冲形成网络(BPFN)型窄脉冲高压电源,在线筒式反应器中对甲硫醚进行降解.利用平推流式反应器模型,推导出脉冲电晕降解污染物的动力学方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甲硫醚的降解符合无明显自由基终止反应模型,甲硫醚的去除量与能量密度成正比,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初始浓度从510 mg.m-3增大到1 145 mg.m-3,速率常数k1仅从0.824 4升高到0.963 2,对能量利用率提高不大;流量从1 L.min-1增加到1.5 L.min-1时,速率常数k1从0.963 2升高到1.337 5,显著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聚醚型低聚物POA为流动载体,采用整体型液膜装置,在HAuCl4(aq.)/1,2-二氯乙烷/硫脲(aq.)体系中研究了金(Ⅲ)的迁移特性.结果表明:金(Ⅲ)的迁移速率和迁移率与原料液中金(Ⅲ)的浓度、膜相中流动载体的浓度、接收相中硫脲浓度以及介质酸度等因素有关.POA载体可分别从Au(Ⅲ)-Pd(Ⅱ)-Pt(Ⅳ)和Au(Ⅲ)-Cu(Ⅱ)-K(Ⅰ)混合液中选择性地迁移金(Ⅲ),而不迁移其它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