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我写到现代物理时,经常在“现代”上加引号.从这个世纪初开始,这就是个对物理学来说令人困惑的称呼.也许它现在仍然有用,但20世纪和21世纪的物理学被一线的物理学家简单地称为“物理”,而不是“现代物理”.  相似文献   

2.
赵凯华 《物理》2012,41(9):611-614
Emergence(形容词emergent)原是El常用语,其本意是coming into view,或coming out(fromwater)(Oxford字典),或arising into view(Webester字典),汉语可译作“涌现”.与它字型非常相近的一个字emergency则有“紧急事件”、“突发事故”之意.早在19世纪,特别是20世纪以来,emergence一词被许多学科的学者引用,赋予了新的含义.物理学界用到此词在时间上相对比较晚,可能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然而emergence这个词的新含义却与物理学有着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孙雨南  谢敬辉 《物理》2007,36(2):168-168
国内外很多科学家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其主要的技术支撑是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激光器与光通信技术,它们把信息的传输能力、处理能力以及存储与显示能力提高了数千倍到数万倍.进入21世纪,人类对信息的传输速率、存储容量、处理与显示能力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开始用太比特(Tb)或太比特每秒(Tb/s)来量度.要实现这一技术突破,唯有光学、光子学能够担当此使命.所以科学家把20世纪称为电子时代,而21世纪称为光子时代,“可以肯定,光子与电子将携手合作,和谐共建绚丽灿烂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4.
1可持续发展教育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而产生的.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建议“将教育重新定向,以适合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就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在20世纪创造了辉煌,已为举世公认.然而,人们主要是从物理学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作用来认识和评价物理学的,因为20世纪人类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大都能够归因于物理学的进步,所以人们把20世纪称为“物理学的世纪”.毫无疑问,继续大力宣传介绍物理学在改造世界中的成就仍然是科学教育的长期的任务.但是,比较而言,物理学对认识世界的重要作用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宣传介绍得更不够.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刘治 《大学物理》2005,24(10):39-43
介绍了贝尔不等式的建立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它的实验验证.对贝尔不等式与量子力学基本解释的关系的深入研究,加速了“纠缠态”及其品性的发现,推动了量子信息“热”的兴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马拉车、车拉马,(车)何以会动”的质疑,此质疑和拔河比赛中的疑问属于同一类问题.好像此类问题早已解决,还有讨论的必要吗?其实,许多中学老师对其中的问题尚有许多需要澄清和讨论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自从达尔文(C.Darwin)于1859年发表了被他本人戏称为“魔鬼的圣经”——《物种的起源》一书后,“生物学从此站起来了!”(列宁语)。随后由于包括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影响,尤其是“20世纪物理学的新思路、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物学的广泛渗入,使生物学发生了‘革命’,导致对生命现象的研究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上,甚至向量子水平延伸,从而更加深了人们对生命物质基础的认识。”20世纪末,国际学术界就普遍认为,如果说20世纪的主导学科是物理学的话,那么21世纪的主导学科将是生命科学。这种主导学科的世纪交错,更充分地说明了物理学与生命科学的历史渊源和它们在整个自然科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两者之间水乳交融、互相驱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物理》2005,34(7):538-540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5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为纪念20世纪这一物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和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中国物理学会组织开展“世界物理年在中国”系列纪念活动,其中之一是举办主题为“走进物理”的“纪念世界物理年物理学科普图书全国联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和传统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慧 《物理与工程》2007,17(1):44-45,58
在中国,研究性教学兼有基于研究的(research—based)和导致研究的(research-led或者research—oriented)教学两种含义.物理学从体系的形成到“物理学”这一名称的产生,主要都是西方文明的成果.20世纪初,中国大学的物理教授几乎都是从欧美回国的博士,对于他们来说,大部分教授的教学本身就是研究性的.这一点从清华大学Ⅲ甚至湖南大学物理系创办期的教师的经历就可以了解到.一个光辉的顶点就是20世纪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及教学.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回顾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的点滴往事,并对贯彻、实施当前“教指分委会”制定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兴国 《物理通报》2004,(11):23-25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动合作,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物理课的大多数科学探究都不宜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应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们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  相似文献   

13.
赵克功 《大学物理》2002,21(4):38-43
国际计量单位制中的质量基本单位-kg是以放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千克原器定义的。质量“kg”基准的质量比平均每年0.5μg增长率在增长。它质量变化早已超过国际质量“kg”比对的精度。从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对更新质量“kg”的定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与大量的科学研究,有望21世纪初将会有所突破,利用基本物理常量或原子的物理特 性建立量子化质量“kg”新定义。本简要介绍这些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何香涛 《物理通报》2005,(12):12-15
为纪念相对论发表100周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今年命名为“国际物理年”.在国际物理年中,天文学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当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只能用天文学来检验;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更是和天文学息息相关.李政道先生把宇宙中的暗物质作为21世纪物理学前沿的主要课题之一.近代天体物理学提出的问题一个个都向物理学提出了挑战.其中,有一种神秘的天体,从20世纪60年代跨越到21世纪,观测、观测、再观测,却始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它就是类星体.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天文观测数据归纳发现天然行星轨道“速率比”的不连续分布规律 cv =λn ,系数λ≈2.099×103,n取自然数.因此,行星系的似作用量子η=λG Mc ,行星运动遵循似不确定关系.于是,推出行星轨道分布及K epler运动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16.
“探究-建构”型物理教学是一种与新课改相协调的教学模型,它是以科学知识的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以“探究”为基础,“建构”为目标的教学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的重构基础教育的课程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强调科学探究,不是不要建构知识,而是要把这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知识产生的本质来看,科学探究和知识的建构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突飞猛进,新技术层出不穷.物理学作为20世纪的领头学科,由经典走向现代,由宏观到微观,已步人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物理学上的两大重要成果是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普朗克),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说:“如果没有狭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就不会有后来的原子结构、分子物理、核能、激光、  相似文献   

18.
秦克诚 《大学物理》2004,23(5):63-65
再看超流.液氦的超流动性是苏联物理学家卡皮察于1938年发现的(图13,俄国2000年,俄国20世纪科学.上面的俄文是“卡皮察在1938年发现液氦的超流动性”).他在用毛细管测量液氦的黏性时发现,液氦的黏性在低于2.2K时趋于消失,可以完全畅通无阻地流过极细的管道或狭缝而不损耗其动能;同时热导率异常高.  相似文献   

19.
马惠英 《物理通报》2005,(11):11-13
当世界进入20世纪60年代时,技术革命的浪潮又一次涌动起来.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个以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信息革命”的浪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如此迅猛,计算机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各个技术领域和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直至家庭生活.社会信息化、数据的分布处理以及各种计算机资源共享等,推动着计算机技术朝着群体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连接在一起,促使当代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密切结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计算机网络”.  相似文献   

20.
顾名思义,安全为“无危则安,无缺见全”.安全意味着不危险,这是人们传统的认识.21世纪是人类安全的世纪,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安定和谐,人们安居乐业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