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们的弱谓词逻辑系统 WL'是[2]中 WL 的一种减弱形式,即把 WL 中的16、17条去掉,而把15减弱成规则: 非逻辑公理系统 ZF_1是仅把 ZF 中替换公理换成[2]中形应的形式,正则公理换成如下的(Reg)_1对任不含否定词的公式■(x),有■.在古典集论 ZF 中,序数有如下的三个等价定义:  相似文献   

2.
最小数原理     
1.引进实数系统的方法很多,最自然的一种方法是从自然数1,2,3,……开始,逐步扩充自然数集,经整数、有理数到无理数,从而构造性地给出实数系统。而自然数系本身却由公理给出。1889年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G.Peano,1858—1932)创立了五条自然数系的公理,称为皮亚诺公里。从皮亚诺公理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Lukasiewicz逻辑系统中的公理在R0系统和G(o)del系统中的真度大小、R0系统逻辑系统中的公理在Lukasiewicz系统和中G(o)del系统的真度大小和G(o)del逻辑系统中的公理在R0系统和Lukasiewicz系统中的真度大小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从真度方面研究和分析了常用逻辑系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讨论了复数集内实数能否比大小的问题,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教科书[2]中对这问题有相关的叙述.[2]是60年代出版的一本教科书,据知80年代还在使用,作者是数论方面有研究的数学家.它是一本微积分的基础教科书,没有介绍域、偏序和全序等一般的概念.书的引论一章对实数系建立了三组公理(这里第三组从略).第一组是域公理,即实数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单位元(0和1)的存在性及相反数和倒数的存在性,共6个公理,由此得到运算的性质.第二组公理是次序公理,对“正”的性质建立三个公理.设存在正数集R R,满足公理7:若x,y属于R ,则x y…  相似文献   

5.
1 问题的提出无论是老教材还是新教材 ,普通高级中学的立体几何课程里总有以下四条公理 :直线在平面内公理 (公理 1) ;两个平面相交时的交线公理 (公理 2 ) ;不共线三点共面公理 (公理 3) ;三线平行公理 (公理4 ) .其中公理 3的推论 3是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 ,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对于该推论的证明 ,我们已经知道的有三种 .图 1 平行直线如图 1所示 ,已知 :空间两条直线a和b .且a∥b .求证 :经过直线a和b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证法 1 存在性 根据平面几何的知识 ,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不相交就平行 ,所以经过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a和b ,必定…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学过几何的同志們都很熟悉希尔伯特(Hilbert)的几何公理体系,在这体系中基本元素是:点、綫、面。这些元素滿足五組公理:結合公理、順序公理、合同公理、平行公理和連續公理。在本文中我們将研究一种几何,它的基本元素还是点、綫、面,但是只保留一組結合公理。希尔伯特在建立他的公理体系时,事实上并不很关心連續公理,在他所写的經典著作“几何基础”的第一版里,实貭上沒有提到康托尔(Cantor)公理或与其等价的公理。后来由于潘加来(Poincaré)等人提了意見,他才在第二版中添加了和康托尔公理等价的完备性公理,并証明了体系的完备性。因此,希尔伯特书的中心思想按其实貭来說是要发展一种和連續公理无关  相似文献   

7.
在对R0-代数和基础R0-代数结构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基础R0-代数结构与并(交)半格及有界并(交)半格上的等价性命题系统,进而证明了16种基础R0-代数公理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同时指出了相应R0-代数结构的公理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綫段的长度     
一、引言在这篇文章里,准备比較严謹地談談綫段的长度問題。从几何基础的观点来看,必須有了結合公理,順序公理和合同公理的基础,才能引进連續公理,也就是阿基米德(Archimeder)公理和康脫尔(Cautor)公理或等价的戴德金(Dedikind)公理,有了連續公理才能說清楚綫段长度的概念。在这里,我們假定讀者已經熟悉前三組公理。不过,即使不熟悉前三組公理看这篇文章,也不致发生什么困难。为了叙述上的簡单,我們采用了二进小数,并在第二节中簡要地介紹了一下二进小数。采用了二进小数对于平分一个綫段来說,不用平行公理就能作到。如  相似文献   

9.
从王国俊教授提出的模糊命题演算形式系统(ξ)*、(ξ)0*的性质以及它们与F.Esteva和L.Godo提出的MTL、IMTL和NM的关系出发,借助代数方法证明了(ξ)*和NM中的公理(L10*)和(NM)可以由一条只含一个命题变元且形式更为简单的公理模式(L*w)代替.这一结果简化了(ξ )*和NM的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柳劲松 《高等数学研究》2007,10(1):74-76,82
七十年代布罗斯利用层叠集合对策梅洛集合论(简称Z)的公理系统作了推导.对集合的层叠观定性,一度被认为是完全自恰的.基于此,文中引入层叠集合观并重新刻画Z公理系统,对原文一些疏漏和不当之处作了补正,使之简明易懂.最后对层叠集合观提出了若干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通报》2 0 0 1年第 1期王尚志老师“为什么要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一文用浅显明白的语言阐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解释” ,但我们感觉 :若不用公理集合论的语言说明 ,似乎意犹未尽 ,下面谈谈我们对此问题的看法 .在公理集合论中 ,我们有如下公理 :Ⅰ外延公理 : x y( z(z∈x z∈y) →x=y)即集合是由它的元素所唯一决定的 .Ⅱ空集存在公理 : y x(┐ (x∈y) )即存在一个集合 ,它没有元素 .据外延公理 ,这个集合是唯一的 ,我们将它记作 .Ⅲ二元集公理 : u v z x(x∈z ((x=u)∨ (x=v) )即对任意两集合u和…  相似文献   

12.
0 引言 近年来,在中学数学课程的不断调整过程中,一个一直有争议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几何教程中的公理.这个问题也涉及对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的理解,事实上,希尔伯特当初建立一个完整的欧几里德几何公理体系,是为了回答当时很多人对欧几里德几何的严格性的质疑.这个问题是"初等的"几何,但它本身绝不是初等的,恰恰相反,它是很深很困难的,是当时数学的顶尖工作(在今天属于数理逻辑的范围).这项工作说明,欧几里德几何体系完全可以严格化和完备化,并且是不矛盾的.但严格化的方法并不止一种,例如张景中就曾给出与希尔伯特公理体系等价的其他公理休系.  相似文献   

13.
从王国俊教授提出的模糊命题演算形式系统*、0*的性质以及它们与F.E steva和L.G odo提出的M TL、IM TL和NM的关系出发,借助代数方法证明了*和NM中的公理(L1*0)和(NM)可以由一条只含一个命题变元且形式更为简单的公理模式((L*W)代替。这一结果简化了*和NM的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李强 《中学数学》2013,(2):70-71
八年级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课本中介绍了四种:边边边(SSS)公理、边角边(SAS)公理、角边角(ASA)公理和角角边(AAS)定理,对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在判定全等时,除了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斜边、直角边"(HL)定理.而众所周知,"SSA"是不能用来作为判定任意两个三角  相似文献   

15.
微分方程 dx/dt=h(y)-F(x),dy/dt=-g(x)极限环的存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克成 《数学学报》1980,23(4):483-490
<正> 关于 Liénard 方程(dx)/(dt)=y-F(x),(dy)/(dt)=-g(x) (1)极限环的存在性问题已在很多文章中讨论过(文[1]中有这方面的一些主要结果),在证明极限环的存在性时,很多都是采用 Poincaré 环域定理,环域的境界线有一部分是方程(1)的轨线,因此境界线很难具体作出.本文讨论较(1)更为一般的方程  相似文献   

16.
(三)间接证法当证明一个数学语句用直接证法感到困难时,可以考虑用间接证法。间接证法在习惯上也称为反证法或归谬证法。 (1)间接证法进行的方式 前面已经指出,所谓在一个数学理论系统中“语句u(?)v真确”,可以解释为指的是语句 前此公理∧前此定理真确;因此,这样一种在该理论系统中证明语句u(?)  相似文献   

17.
公理信息论     
本文阐述了公理信息论的产生 ,并且给出公理信息论的公理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C-连通序列下给出模糊选择函数C满足显示偏好公理WAFRP°、SAFRP°及公理HAFRP的程度,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一致性公理程度WFCA (C)和SFCA(C)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几何证题中:(1)从已知条件出发,应用定义、公理、定理作依据而得出的结论,叫做直接证法.(2)从求证的反面出发,在证明以前,作一个与求证相反的假定,然后把它引到不合理的结论上去,使我们不能不放弃它,而转到合理上面去,这个方法,叫做间接证法,也叫反证法,又叫归谬法. 反证法很多学生常搞不通,因此笔者对这个问题,下了极大的苦心,一方面了解学  相似文献   

20.
1.“两条平行线确定一个平面”,此命题可分开看作 (A)半定理,半推论 (B)半推论,半定义 (C)半定义,半公理 (D)半公理,半定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