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韩广甸  金善炜  吴毓林 《化学进展》2012,24(7):1229-1235
黄鸣龙院士(1898-1979)1919年浙江医药专科学校毕业,1924年德国柏林大学有机药物化学博士;1924-1934年任浙江医专教授、主任,卫生署化学部主任;1934-1940年在欧洲先灵公司等从事研究工作;1940年回国在昆明任中研院化学所研究员,兼任西南联大教授;1945年赴美在哈佛大学,默克公司从事研究工作。1952年绕道欧洲回国,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黄先生一生从事有机化学的教育和研究工作,他在有机化学的“结构与机理”以及“反应和合成”二大方面都作出了在国内外具有深远影响的工作。20世纪40年代黄先生发现了变质山道年4个立体异构体的循环转变,堪称立体化学的经典之作;1948年发表了黄鸣龙还原反应;1952年归国后引领和发展了我国的甾体化学研究,带领了我国甾体药物的生产发展,是我国甾体药物工业的奠基人。黄先生治学严谨,既重视应用研究,又强调基础研究;关注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又更重视实验技术。黄先生教书育人,身体力行,是我国有机化学发展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著名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教授于1979年7月1日在上海逝世。讣告发表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先后收到从国内外发来的唁电唁函多件,不论是黄教授在国内的同窗、同事和学生,还是黄教授在国外的同行和朋友,都深切地表达了他们对黄教授的怀念之情。本刊编辑部为纪念黄鸣龙教授逝世一周年,特请黄耀曾教授和王序教授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召集黄鸣龙教授的部分生前友好举行了座谈,部分外地同志也应邀撰文纪念,缅怀黄教授在有机化学、药物化学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对祖国社会主会建设所作的重大贡献,一致认为在我们举国上下奋战四个现代化、努力攀登科学高峰的时候,我们需要很好地学习黄鸣龙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战斗在科研第一线的献身精神,学习他的高尚品质和踏实严谨的优良学风,争取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化学学报》1998,56(10)
1998年7月3日是我国著名有机化学家黄鸣龙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6月19日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行了纪念活动,中科院院士、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家属等13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林国强所长在纪念会上介绍了黄鸣龙教授的生平和他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会上发言的有黄鸣龙教授的学生周维善院士等.发言者都以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黄鸣龙教授的一生.黄鸣龙教授曾三次出国,是一位爱国的科学家,1952年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工  相似文献   

4.
卓仁禧教授,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1931年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到武汉大学化学系任教全今.1982年晋升为教授,历任化学系主任、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现任武汉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顾问委员.卓仁禧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1995年被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60年和1987年两次被选为湖北省劳动模范,2000年当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会士(Fellow).  相似文献   

5.
黄鸣龙(1898—1979)是国内外著名有机化学家,他对有机化学特别是甾体化学、改良Kishner-Wulff还原反应和山道年立体化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纪念他逝世十周年,将于1989年11月7至10日在上海举行黄鸣龙有机化学讨论会。这次会议已邀请了国际上著名有机化学家多人参加并作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大学化学》2004,19(4):1-1
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大学化学》主编、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常文保于 2 0 0 4年 7月 6日 1 6时 1 5分在青岛参加“分析化学前沿暨纪念高小霞院士诞辰 85周年研讨会”期间不幸逝世 ,享年 6 5岁。  常文保教授 1 939年 7月生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 1 957年毕业于太原进山中学 ,1 96 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留校任教。 1 992年聘为教授 ,1 994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化学系分析教研室主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院教学委员会主…  相似文献   

7.
卢锦梭教授,1923年出生,河南省舞阳县人,1942年考入河南大学化学系,师从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李俊甫教授,专攻物理化学,1946年毕业,1951年至1952年赴北京大学化学系,受教于我国著名科学家唐敖庆教授和徐光宪教授,在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领域内深造.历任河南大学助教、讲师,新乡师范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新乡师范学院化学系主任、院长,河南师范大学校长.在学术界曾任中国化学会第21届理事,化学热力学及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任顾问),中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现会顾问),1984年至今担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长.卢锦梭教授还被选为首届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首届河南省老教授协会副会长,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民盟新乡市委员会主任委员,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乡市第四、五、六、七届政协副主席,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8.
正吴养洁先生1928年1月1日出生于山东济南,现任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高等学校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化学生物与有机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吴先生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并留校任教,1954年9月至1958年6月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O.A.莱乌托夫院士指导下作研究生,获苏联化学科学副博士学位(相当于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前言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无机化学学报》主编戴安邦教授系江苏省丹徒县人,1901年生,1919年人金陵大学,1924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其间,1921年兼任南京成美中学化学和物理教师。他于1928年赴美深造,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他在回国后即积极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化学会,并于1934年创办《化学》杂志(《化学通报》前身),兼任总编辑和总经理达17年。他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化学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高校理科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二十五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主席等职。  相似文献   

10.
黄鸣龙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有机化学家,是我国化学界的老前辈。他为科学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幸因病经多方医治无效,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一岁。黄鸣龙教授一八九八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早年赴瑞士和德国留学,一九二四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上海同德医学专科学校、浙江省医药专科学校、前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及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及研究员。并曾三次出国,在德国维池堡大学、德国先灵药厂研究院、英国密得塞斯医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默克药厂等单位任教授和研究员。一九五二年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育》1999,20(5):48-48
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名誉院长、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戴安邦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4月17日14时2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8岁。戴安邦教授1901年生于江苏省丹徒县,1919年考入金陵大学,1924年毕业于该校化学系。1928年赴美留学,193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到母校金陵大学任教,1933年被聘为金陵大学教授,并发起创建了中国化学会。戴安邦教授历任金陵大学化学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配位化学研究所所…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一化学实验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Paul Kelter教授曾先后在美国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任培训专家,在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Oshkosh)、内布拉斯卡大学(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担任教师,在北卡诺莱那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at Greensboro)任M.F.Rourk教授,主持该校化学与化学教育工作。2003年担任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化学系教授和基础化学教学部主任。  相似文献   

13.
罗伯茨(John D.Roberts)是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化学教授,由于他对化学领域所做的突出贡献,获得了1987年度美国化学会最高荣誉——普里斯特利(Priestley)奖章。罗伯茨1918年生于洛杉矶,194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获化学学士学位,三年后又  相似文献   

14.
嵇耀武教授,1918年12月10日生,江苏无锡市人。1941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化学系,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化学系任教。1956年来郑州大学化学系工作,曾任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工会主席、化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有机化学教研室主任、河南省化学会理事、河南省化学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南省星火奖评审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卫生厅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等职。嵇耀武教授在郑州大学任教期间,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他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过《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设计》等课程。他十分注重教材建设…  相似文献   

15.
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邢其毅教授于2 0 0 2年 1 1月 4日在北京逝世 ,享年 91岁。邢其毅原籍贵阳市 ,1 91 1年生于天津。 1 93 3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 ,1 93 6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获博士学位。他历任北京市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民主同盟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化学会理事和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 ,1 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邢其毅教授在有机化学多个研究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特别是在组织和领导牛胰岛素全合成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我国…  相似文献   

16.
唐敖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世界知名的量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学部委员),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原吉林大学校长,原《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和《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ise Universities》主编。唐敖庆教授1915年11月出生于江苏宜兴。自幼好  相似文献   

17.
《化学研究》1999,10(4)
党鸿辛院士,1929年生,广西北流县人,1949年考入广西大学化学工程系,1952年因院系调整到华南工学院学习,195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实员,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研究室业务秘书、主任,固体润滑开放研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河南大学教授,河南省高校“润滑与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主任。在学术界曾任《固体润滑》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  相似文献   

18.
编者 《大学化学》1991,6(1):5-7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和高等学校化学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在北京稻香湖北京钢院科技交流馆联合召开了“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10名。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华彤文教授主持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邢其毅教授致开  相似文献   

19.
朱道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杭州.本科与研究生均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作.70年代起,他开始从事有机固体相关的研究,并先后两次访学德国,在马普学会原会长Heinz A.Staab教授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月21—25日中国化学会主持召开的《化学教育》第一次编委会在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化学教育》主任编委陈光旭教授、副主任编委夏炎教授、严德浩教授、梁英豪同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委29人。《化学教育》编辑部也派人参加了会议。与会同志本着为提高我国化学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人才而尽力办好刊物的精神,认真审议讨论了《化学教育》的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