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下一代网络(NGN)各种技术的遥步发展,如何在NGN中使用户不受干扰地享受各种业务将成为未来应用的热点,目前研究的上下史感知(context—aware)技术正好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因此,设计一种协议来实现各种基于context的自适应业务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SIP协议灵活且易于扩展,结合当前一些广泛应用的context—awsre业务,提出了一个基于SIP扩展的CASIP。通过对context的研究,引入context服务器,给出了增强的网络架构,详细阐述了基于CASIP协议的上下文感知业务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2.
基于Parlay的下一代网络业务生成及T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一代网络是面向应用的网络,业务生成和部署显得尤其重要。诸如Parlay的软交换体系结构,利用业务逻辑分解使得业务生成和部署得以实现。Parlay将业务逻辑分解为业务依赖及业务独立的两部分,将业务逻辑分解应用于功能丰富的TINA业务组件,产生通用的、可重用的软件副组件,在业务生成的过程中重用业务逻辑,因而保证NGN中第三方业务的快速部署。  相似文献   

3.
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垂直切换决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垂直切换决策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增加了决策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垂直切换模型,设计出由切换发起、网络过滤、网络选择3阶段组成的新的切换决策机制.通过引入网络过滤,以某项网络选择指标为依据,对当前可检测到的接入网络进行过滤,并最终实现网络选择算法中对候选网络集或者选择指标的优化.该算法可以使网络选择策...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业务需求和体系结构,并指出了现有业务提供技术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对下一代网络业务提供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对如何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和业务提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网络智能和业务架构的演变,结合对下一代网络智能分布特征和移动代理技术的讨论,提出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分布业务架构,并构思了该架构下统一消息业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针对垂直切换决策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增加了决策复杂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垂直切换模型,设计出由切换发起、网络过滤、网络选择3阶段组成的新的切换决策机制。通过引入网络过滤,以某项网络选择指标为依据,对当前可检测到的接入网络进行过滤,并最终实现网络选择算法中对候选网络集或者选择指标的优化。该算法可以使网络选择策略更加灵活并保障其有效性,有助于快速确定目标网络。通过应用实例分析表明,该机制具有明显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云计算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型、可靠、高效的数据服务模式.面向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存储管理服务中,复杂、多源、动态大数据的存储出现了效率低和可靠性差的问题.因此提出构建一种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云计算平台的思路,采用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云计算平台的四层结构,上下文感知算法实现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存储.理论分析和模式测试结果表明基于上下文感知的云计算平台满足了动态大数据的可靠存储的前提下,降低了数据分布式影响,极大提高了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存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乔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9):2130-2133
如何保证网络的QoS是下一代网络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在分析目前关于下一代网络QoS保证机制的基础上,结合SIP协议的特点,对基于SIP的下一代网络QoS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上下文感知研究大多集中于技术解决方案,缺乏理论上统一描述模型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进程代数的上下文感知模型(CAMBPA).该模型独立于具体的应用平台,具有平台无关性.首先,利用带时间参量的上下文的状态变迁来描述动态环境的变化,并根据进程代数的合并理论,采用合成简单环境状态变迁的方法来实现对复杂环境状态变迁的描述.随后,通过在模型中引入感知函数,实现了对感知行为的描述,同时对上下文状态变迁赋予了资源语义,从而使模型能够刻画移动计算环境中的动态资源情形.采用染色Petri网对CAMBPA模型实例进行了可视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语法、语义的正确性,以及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很好地描述上下文感知.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背景下多尺度仪表设备检测面临较大挑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可变形上下文感知网络的仪表检测方法。针对工业环境干扰较多、小目标容易漏检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颖的特征金字塔结构;通过引入可变形上下文信息、自适应扩展感受野,多尺度层级的空间和语义信息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提升检测效果并降低虚警率;对通用的检测头进行改进,预测额外的定位置信度来抑制低质量的检测框,使得目标框的回归更加精准。基于构建的仪表检测数据集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网络,提出的方法在检测效果上有显著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基于SIP的组播接入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组播业务的实施离不开组播安全,而组播接入控制是组播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提出了一种使用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进行组播接入控制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SIP协议身份验证机制、S/MIME加密与签名方法提供了组播用户身份验证、鉴权和安全通信. 该方法具有安全性高、运行稳定、扩展性好的优点,能轻松移植到IPv6下运行.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CSCL系统在支持“个性化”与移动性等方面灵活度不够的问题,结合信令控制协议SIP具有灵活、方便、易扩展的特性,综合运用CSCL的原理、数据库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基于SIP协议的CSCL模型系统,着重讨论了该系统的会话模式设计、体系结构设计及其资源层、服务层、SIP服务器与SIP终端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SIP原理分析     
本文首先阐述了SIP的提出和发起和SIP协议所使用的环境,其次,对SIP协议的功能概述和SIP协议的功能概述进行了探讨,同时对SIP协议运行的网络构成进行分析。最后,还对SIP协议的应用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IETF提出的SIP(会话发起协议)标准已被3GPP2采用作为无线Internet网络会话管理的基础,3G R5版本已经选择SIP作为3G移动通信多媒体领域的信令。概述了SIP协议后,详细描述了SIP在应用层上对无线Internet网络移动性的支持,并提出一个具体的无线Internet网络架构,用无线Internet网络实例分析SIP是如何支持无线Internet网络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SIP的视频监控服务器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SIP的视频监控系统,将会话发起协议(SIP)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信令控制,并对构成系统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视频服务器和客户端做了介绍.视频服务器采用ARM+DSP的双核处理器结构,完成了音视频数据的采集、编码、压缩和网络传输等任务;客户端采用Windows平台开发,主要实现音视频数据的接收、管理、存储和提供用户对数据的访问界面等功能.双方的信令控制部分采用SIP协议实现,阐明了其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IETF提出的SIP(会话发起协议)标准已被3GPP2采用作为无线Internet网络会话管理的基础,3GR5版本已经选择SIP作为3G移动通信多媒体领域的信令。概述了SIP协议后,详细描述了SIP在应用层上对无线Internet网络移动性的支持,并提出一个具体的无线Internet网络架构,用无线Internet网络实例分析SIP是如何支持无线Internet网络的移动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于受到SIP自身特点及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SIP常用的安全机制大都只提供Server对Client的认证,且大都没有提供会话密钥协商的机制,容易受到服务器伪装攻击。在分析了SIP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SIP安全机制的现状后,通过对SIP协议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该机制能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使SIP认证和加密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18.
SIP协议的NAT穿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IP协议是IETF定义的IP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也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控制协议。SIP音视频通信应用的快速发展与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矛盾提出了NAT穿越问题。针对SIP信令和媒体流的NAT穿越问题,阐述了现有媒体流穿越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基于STUN协议的企业网NAT穿越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于Client/Server结构,由于受到SIP自身特点及应用环境的影响,目前SIP常用的安全机制大都只提供Server对Client的认证,且大都没有提供会话密钥协商的机制,容易受到服务器伪装攻击。在分析了SIP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SIP安全机制的现状后,通过对SIP协议的扩展,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HT—TP摘要认证的SIP安全机制。该机制能实现双向身份认证和密钥协商功能,使SIP认证和加密更为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