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写在前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前,笔者做了初步调查:一方面绝大部分孩子听说过乘法,而且还会用乘法口诀算出结果,有的甚至能把乘法口诀表全部背下来;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乘法,对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学乘法有什么好处等,几乎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必要性);二是让学生领悟乘法运算的意义(简易性),这对学生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理解其来源,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等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笔者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间隔排列的规律》第一课时,在引入环节经历了从“无序开放”到“开放有度”的重建过程。下面我就结合引入环节的教学与重建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引导与合作。”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认为应在“引”上下功夫,当好“中间人”。下面是《认识乘法》一节课中两则“引”例,以飨读。  相似文献   

4.
一、遇到的困惑“乘加、乘减”是苏教版国标本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1至4的乘法口诀后出现的。起初,按照教材的编排,我在新授的环节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学校生物组养了一些小动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出示例题的挂图。  相似文献   

5.
犤案例犦片断一:师:3×1你用了哪句口诀?生1:三一得三。生2:是的。这里应该用“三一得三”,刚才1×3是用“一三得三”,那3×1不就应该用“三一得三”吗?我认为我们在发明口诀时,少发明了这一句口诀。师:真不简单,生2又发明了一句口诀。你们觉得它放哪儿合适呢?生3:我也感觉少了一句“三一得三”,就把它放在“一三得三”的下面吧。(师板书。)师:那3×2用哪句口诀呢?生4:这里也少了一句“三二得六”的口诀。……师:请同学们自己把黑板上的乘法口诀读一读。(学生读口诀。一会儿,生4举手想发言。)生4:老师,太多了,我想是不是可以减少点?师:可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94-95页。教材分析:统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到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统计经验,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初步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初中作文教学过程中,整体秩序似乎尚处于“亚混沌时代”,从内容到形式都缺乏应有的章法,导致诸多无序现象,使初中作文教学饱受社会各界质疑与非议。鉴此,笔者拟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06,(5):29-31,15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学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  相似文献   

9.
刘慧 《教育文汇》2004,(1):35-35
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实验教材亲密接触将近一学年,我深深地感到这套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教材中出现的“词串”这种独特的识字形式。这些词串,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个孤立的词组,实际上是围绕一定的中心,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的词语串。词串寓意深远,  相似文献   

10.
片断一:课始,教师出示主题图,根据图中的情境提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木马转盘一次可以坐几人?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现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张辉 《教育论坛》2006,(5):20-22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重头戏和主旋律,课堂教学自然成为改革的主阵地。让新课程走进课堂,让学生在愉快教学中学做人、长知识,其中“本”是极其重要的。怎样才能有效地引领学生走进本呢?  相似文献   

13.
14.
时荣根 《时代教育》2009,(10):207-207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呢?笔者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做了一点尝试:即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现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教材简析:“统计”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开始学习简单的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本课是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混杂在一起,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统计  相似文献   

16.
二年级下册“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按照教材编排及教材说明,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教材例1的插图(如下页图),发现规律:一行10格,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句响亮的口号。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中,首先提出的是——改变课程功能,要使课程功能从单一化发展为多元化。过去的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训练,  相似文献   

18.
“探索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学习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找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许多美丽而有规律的图案,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现取“找规律”课例的教学片断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9.
陈惠芳 《湖南教育》2006,(10):35-3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