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达旭  温庭斌 《结构化学》1997,16(2):137-140
测定了化合物(Et4N)2[Ti(mp)3Na(MeOH)2(1)和(Et3NH)[Ni(mp)(mph)-(BU3P)](2)的1H,13CNMR谱,对其谱线作了分析与归属。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在DMSO溶液中被解离成单核化合物(Ti(mp)3]2-,化合物(2)在DMSO溶液中仍保留原有固态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2.
TaCl(NMe2)4(1)与Tp^*K[Tp^*=三(3,5-二甲基吡唑)硼化氢]的反应给出两个产物:第一个产物是Tp^*Ta(NMe2)4(2),其中Tp^*配体的一个N原子跟钽配位成键 第二种产物是[Tp^*Ta(NMe2)4]·2Tp^*K(3),其中[Tp^*Ta(NMe2)4](2a)的Tp^*配体的三个N原子跟钽配位成键.过量的化合物1加入化合物3中并没有跟其中的Tp^*K反应.化合物2与氧气的进一步反应给出产物Tp^*BH(NMe2)(4).通过类似的方法,化合物1与TpK[Tp=三(吡唑)硼化氢]的反应产出化合物TpTa(NMe2)4(5).研究了化合物3和5与氧气的反应.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2,4,和5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席振峰 《中国科学B辑》2009,39(10):1115-1124
"协同效应"在本文中是指两方或者多方,发生或者促进不同于任何相应单方所能够发生或者促进的化学反应(包括反应机制和生成不同的产物).协同效应可能(1)使得原来不能够发生的反应顺利进行或者使得原来能够发生但是速度很慢的反应加速进行,(2)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包括化学选择性、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使得原来生成混合物的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3)改变反应的方向,高选择性生成另一种产物.能够实现协同效应的体系可以多种多样,包括如双或者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双或者多金属配合物,以及具有Lewis酸性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与过渡金属的协同作用.近十年来,作者提出并坚持以"协同效应"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研究思路,在双金属有机合成试剂的发现与发展,路易斯酸促进的金属有机化学反应,以及金属活性中心与有机配体或者底物的"协同效应"方面开展了工作.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有意识地采用"协同效应"工作思路(或理念),相关文献也越来越多.本文以作者研究小组的部分研究工作为基础,结合其他研究组的文献报道,简要介绍"协同效应"思路在金属参与的有机化学反应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过渡金属与华法灵配合物的合成和抗凝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银龙  栾尼娜  王海燕  宋玉民 《化学学报》2008,66(12):1497-1500
用过渡金属硝酸盐与华法灵钠在不同介质制备了金属配合物, 所试验的各种制备方法均可获得恒定组成的配合物NanML3•2H2O (L=华法灵离子, n=0, 1).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紫外光谱、热重和溶解性试验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抗凝血试验表明过渡金属华法灵配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凝血性质. 并对过渡金属华法灵、过渡金属水杨酸、稀土金属华法灵、稀土金属华法灵水杨酸配合物的抗凝血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顺磁性聚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驰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的双酸酐与二元醇或二元酚进行聚合反应,制备了两个系列共15种新的聚酯型大分子配体及其顺磁性金属配合物,用核磁、红外光谱以及元素分析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小分子金属配合物相比,聚酯金属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弛豫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系列以三乙烯二胺(简写dabco)为配体的新型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CdCl3H(dabco)2](1)、[CoCl3Hdabco](2)、[NiCl2(H2O)3Hdabco]Cl(3)和[CuCl3H(dabco)2]Cl·H2O(4)。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出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具有一维直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维左螺旋状分子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维右螺旋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4具有二维平面网格状分子结构。对该系列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混合溶剂热法合成出一系列以三乙烯二胺(简写dabco)为配体的新型过渡金属配位化合物[CdCl3H(dabco)2](1)、[CoCl3Hdabco](2)、[NiCl2(H2O)3Hdabco]Cl(3)和[CuCl3H(dabco)2]Cl·H2O(4)。对该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热重分析表征,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出晶体结构。结构解析表明:化合物1具有一维直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2具有一维左螺旋状分子结构,化合物3具有一维右螺旋链状分子结构;化合物4具有二维平面网格状分子结构。对该系列化合物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4均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4-[(N-甲基-N-羟乙基)氨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核磁共振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组成为ML2(M=Ni(Ⅱ)、Cu(Ⅱ)、Zn(Ⅱ)、Cd(Ⅱ)、Pd(Ⅱ)。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体分子中除了羟乙基偏离平面外,其余各原子几乎在一个平面上。晶体结构中存在N-H…O(N1…O1)和O-H…S氢键,形成一个二维网状结构。在与金属离子配合时,配体由硫酮式转变为硫醇式作为负一价二齿配体通过S和β-N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稳定的中性配合物。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G(d)方法对含吡啶配体的过渡金属(M=Cr(0),Mn(Ⅰ),Fe(Ⅱ),Co(Ⅲ))配合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进一步结合有限场(FF)方法,计算其二阶NLO系数.结果表明,吡啶配体和中心金属原子之间的配位键键长随中心金属价态升高逐渐减小,增加吡啶配体的共轭链长度使极化率变得更大.共轭桥的增长有利于分子内电荷转移,对应体系的二阶NLO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0.
双膦(P^P)和1,2-双齿巯基(S^X)混合与MCl2(M=Co,Ni)反应,得到通式为M(S^X)(P^P)的产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Co(bdt)(dppe)(1),Ni(tdt)(dppm)(2)和Ni(tsal)(dppe)(3)中的金属均为SXP2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S,X,P原子分别来自二种双齿配体,各形成四、五或六元螯合配位环.文中总结了结构特征,探讨了基元配合物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HCl+GaCl3+H2O体系中,恒定五个总离子强度I=0.4,0.6,0.8,1.0,1.5mol/kg,控制混合电解质中氯化镓离子强度分数YB=0.0,0.1,0.3,0.5,0.7,并在278.15~318.15K范围内测定了五个温度的无液接电池:Pt|H2(101.325kPa)|HCl(mA),GaCl3(mB),H2O|AgCl|Ag的电动势。根据150个实验点的电动势数据,确定了HCl的活系数及其随氯化镓浓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HCl活度系数遵守Harned规则。同时本文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确定氯化镓的pitzer参数和活度系数的方法,指出了氯化镓在这个混合电解质溶液中遵守扩展的Harned规则。  相似文献   

12.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Tao-Perdew-Staroverov-Scuseria (TPSS)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on dizinc complex-mediated phosphodiester cleavage indicate a general base catalytic mechanism. 2-hydroxylpropyl-4-nitrophenyl phosphate (HPNP) favors the bridging of two Zn ions by the formation of two coordination bonds between terminal phosphate oxygens and Zn ions. The Zn-bound hydroxide deprotonates the hydroxyl on the side chain of HPNP and consequently the alkoxide is stabilized by coordination to a Zn ion and a hydrogen-bond to Zn-bound water. A water molecule is tightly bound to two amino protons in the bis(1,4,7-triazacyclononane) ligand and this determines the orientation of HPNP during a nucleophilic attack to form a trigonal bipyramidal PO5 intermediate and it also weakens the bond between phosphorus and the phenolate, which makes the leaving of the latter easier. The phenolate formed after the collapse of the five-coordinated phosphorus intermediate easily coordinates to a Zn ion. Surprisingly, the stabilizing solvent effect for the transition state after the formation of the PO5 intermediate is much stronger (at least 42 kJ·mol-1) than that of all other species as they have solvation energies that fluctuate around 12.6 kJ·mol-1. Thus, the overall free energy barrier for this reaction after reactant-binding and before product release is about 17.0 kJ·mol -1, which is too low to be rate-determining.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 is very likely part of the release process of the products. Based on various calculations, we discuss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t catalytic efficiencies of the dizinc complex and the enzymes.  相似文献   

13.
王志中  沈尔忠 《化学学报》1987,45(3):256-259
用CNDO法计算了单核金属茂络合物NiCp2和双核金属茂络合物Ni2Cp3^+的电子结构,根据波函数和电子密度等值图的组成分析讨论了二个化合物的成键,在Ni2CP3^+和NiCP2之间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它们的化学键特征.  相似文献   

14.
稀散金属化合物水溶液热力学研究 1: HCL+GaCl3+H2O体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HCl+GaCl3+H2O体系中,恒定五个总离子强度I=0.4,0.6,0.8,1.0,1.5mol/kg,控制混合电解质中氯化镓离子强度分数YB=0.0,0.1,0.3,0.5,0.7,并在278.15~318.15K范围内测定了五个温度的无液接电池:Pt|H2(101.325kPa)|HCl(mA),GaCl3(mB),H2O|AgCl|Ag的电动势。根据150个实验点的电动势数据,确定了HCl的活系数及其随氯化镓浓度变化规律,结果发现HCl活度系数遵守Harned规则。同时本文在Pitzer电解质溶液理论基础上提出一个确定氯化镓的pitzer参数和活度系数的方法,指出了氯化镓在这个混合电解质溶液中遵守扩展的Harned规则。  相似文献   

15.
Pd(Ⅱ)、Pt(Ⅱ)DMAF配合物已合成,并已定结构[1].本文采用MX2(M=Ni(Ⅱ),Co(Ⅱ),Zn(Ⅱ),Cu(Ⅱ);X=Cl,Br,Ⅰ)在CH2Cl2中和DMAF作用合成[MX2·2DMAF]型配合物.由NiCl2·2DMAF·C7H8晶胞参数推知属于对称链状四配位结构.IR谱表明,该化合物化学式为MX2·2DMAF.CV表明配合物中M(Ⅱ)和Fe(Ⅱ)存在.由于金属离子互相影响,Ep/2随M(Ⅱ)性质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蔡静  曾薇  李权  骆开均  赵可清 《化学学报》2009,67(20):2301-2308
使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B3LYP方法计算了IB, IIB, VIIIB过渡金属与8-羟基喹啉络合(MQ)后,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以及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结果表明, 掺杂过渡金属后, 形成络合物的能隙值减小100~150 kJ/mol, 最大吸收波长红移150~200 nm左右. 电子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主要为p→p*, n→p*跃迁, 属于LLCT, MLCT过程. IB的络合物MQ以及VIIIB的络合物MQ3表现出良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合成了Co(Ⅱ)、Ni(Ⅱ)、Cu(Ⅱ)、Cu(Ⅱ)大环配合物及其溴碘加成物,研究了远红外和Raman光谱,对MN_4局部进行了伸缩振动的简正坐标分析,求得了各化合物的键角和伸缩力常。通过Raman光谱初步确定了溴碘的存在形式。对溴碘加成物的叠层结构和各化合物的成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Schiff碱型大环配体能与周期表中的大多数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是配位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多核配合物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生物体中多金属中心配合物,还有助于对这类化合物的键合、多电子还原、磁交换性质等方面的研究.为此,我们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Schiff碱型四呋喃[26]-N_4O_4大环配体(L)及其过渡金属(Cu(Ⅱ)、Co(Ⅱ)、Zn(Ⅱ)、Cd(Ⅱ))配合物(2MCl_2·L·2H_2O),并对它们的性质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Ni系列列卟啉金属配合物10个,其中6个为未见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用元素分析、IR、UV、^1H NMRMS确证了其结构。总结了Ni与卟啉类配体配合物IR、UV、^1H NMR判据。研究了该系列化合物的液晶性能,发现5个化合物具有液晶性。考察了烷基链长及配合物金属离子对液晶性能的影响,发现带有10个碳原子以上的烷氧基链的配合物具有液晶性。  相似文献   

20.
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一系列IIB过渡金属Zn(Ⅱ),Cd(Ⅱ)的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EtOH)2dtc]的配合物,并对配合物M[(EtOH)2dtc]2L[M=Zn(1),Cd(2),L=2,2'-联吡啶;M=Zn(3),Cd(4),L=邻菲哕啉]进行了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表征工作.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1~4中DTC配体比中性配体更易失去,热分解最终产物为相应的氧化物.对化合物1,2做了X-ray单晶衍射分析,1为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0.72146(5)nm,b=2.61720(18)nm,c=1.59438(11)nm,β=97.899(2)°,V=2.9820(4)nm3,Z=4,μ=1.133mn-1,Dc=1.297Mg·m-3;2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a=1.0075(2)am,b=1.1580(2)nm,c=1.1777(2)nm,α=70.92(3)°,β=85.71(3)°,y=81.02(3)°,y=1.2822(4)nm 3,Z=2,μ=2.118mm-1,Dc=1.630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