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道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赤式8-O-4′新木脂索的新路线,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构筑2个手性中心,经过几步转化,得到关键中间体6,通过Mitsunobu反应进行偶联,可以得到单一赤式的8-O-4′新木脂索化合物.通过此路线,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个天然8-O-4′新木脂素的赤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一条立体选择性合成赤式8-O-4'新木脂素的新路线. 以Sharpless双羟化反应构筑2个手性中心, 经过几步转化, 得到关键中间体6, 通过Mitsunobu反应进行偶联, 可以得到单一赤式的8-O-4'新木脂素化合物. 通过此路线,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一个天然8-O-4'新木脂素的赤式异构体.  相似文献   

3.
对羟基桂皮酸甲酯和阿魏酸甲酯分别在氧化银催化下发生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合成得苯并二氢呋喃环结构化合物1,1经甲基化反应得2.1和2分别在无水碳酸钾、10%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不同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获得了11个苯并二氢呋喃环开环产物,即8—5′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a~9b,实现了由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向8—5′新木脂素的转变,也为合成芪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C-8位上的吸电子基团如酯基的影响使苯并二氢呋喃环易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形成8-5′新木脂素类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由MS,IR,^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天然产物(-)-肉豆蔻木脂素的全合成. 以香草醛为起始原料, 经Wittig反应、LiAlH4还原和Sharplass不对称双羟化等反应构建了苏式结构的中间体; 以焦性没食子酸为原料, 经Claisen重排反应制得另一种苯丙素片段; 2个中间体通过Mitsunobu反应, 缩合并使构型翻转, 得到赤式-(-)-肉豆蔻木脂素. 为赤式8-O-4′新木脂素的合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夏亚穆  赫蕊  丁一宁 《有机化学》2008,28(12):2107-2114
以胡椒醛和藜芦醛为原料, 通过Stobbe缩合和烷基化反应构建木脂素骨架、手性试剂拆分, 经官能团转换后, 得到了10个二苯丁脂类木脂素, 其中4个为天然产物. 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定, 结果表明, 部分化合物物具有较强的抑制乳腺癌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6.
潘鑫复  陈小川 《有机化学》2001,21(11):1060-1064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近几年在木脂素全合成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主要包括三部分:通过β-酮酸酯偶联反应来合成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及多种其它类型木脂素;通过氧化银偶联和DDQ合环首次合成黄酮木脂素(±)-Sinaiticin;通过Sharpless不对称双羟化为关键步骤首次手性合成1,4-苯并二氧六环类新木脂素。  相似文献   

7.
对羟基桂皮酸甲酯和阿魏酸甲酯分别在氧化银催化下发生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 合成得苯并二氢呋喃环结构化合物1, 1经甲基化反应得2. 1a和1和2分别在无水碳酸钾、10%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不同的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 获得了11个苯并二氢呋喃环开环产物, 即8-5’新木脂素类化合物3a~9b, 实现了由苯并二氢呋喃新木脂素向8-5’新木脂素的转变, 也为合成芪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C-8位上的吸电子基团如酯基的影响使苯并二氢呋喃环易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形成8-5’新木脂素类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由MS, IR, 1H NMR和13C NMR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香草醛(或对羟基苯甲醛)和丙二酸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酯化、氧化银为氧化剂的自由基仿生氧化偶联反应合成了新木脂素3a,3b。3a,3b分别与异维A酸酯化,合成了两种新型的异维A酸新木脂素酯4a和4b。用1H NMR,IR和MS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异维A酸酯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一条合成丁烷木脂素的新路线. 以芳香醛为起始原料, Stobbe缩合和烷基化反应为关键步骤, 构建了木脂素骨架, 再经拆分及还原, 可得到相应的苏式和赤式异构体. 经官能团转化得到5个丁烷木脂素和8个丁醚木脂素, 其中3个天然产物为首次合成. 对合成产物进行抗HIV病毒和和抗疱疹病毒活性研究, 部分化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抗病毒活性, 而且骨架构型对活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烯炔为反应原料,在碱性条件下,顺利地发生分子内串联反应合成了芳基萘类木脂素.研究发现,加入氟化银可以高效地促进反应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以CH2C1CH2C1作溶剂,在AgF和K2CO3存在下,烯炔可以顺利发生分子内串联反应,高产率得到芳基萘类木脂素.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马先蒿中新木脂素甙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善马先蒿中新木脂素甙成分研究高建军,刘自民,王继和,贾忠建(兰州大学有机化学研究所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关键词阿拉善马先蒿,玄参科,新木脂素甙前文[1]报道了从阿拉善马先蒿(PedicularisalaschanicaM...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一条合成天然产物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阿魏酸酯的方法.以香草醛为原料,经过两步Stobbe反应构建木脂素骨架,然后再加氢、LiAlH4还原,产物经柱层析分离后得到两个异构体meso-和threo-(±)-开环落叶松脂素;它们分别与TsCl作用,发生分子内反应得到关键的四氢呋喃木脂素中间体meso-和threo-(±)-shonanin;最后,分别与MOM保护的阿魏酸缩合得到倍半木脂素thre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阿魏酸酯和衍生物erythro-(±)-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阿魏酸酯.合成采用汇聚法,经13步,以约8%~9%的总产率得到了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3.
双井四氢峡哺木脂素是木脂素中结构较为复杂的一类化合物[1].由于该类化合物在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抗高血压、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2],因此引起了药物学家和合成化学家的广泛关注[3].但有关具有2个不同芳基的双并四氢呋喃木脂素的合成方法研究却很有限,所...  相似文献   

14.
7,3′-二甲氧基-4′,5′-次乙二氧基黄烷酮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秋安  张春香  麻秋娟 《合成化学》2005,13(1):67-69,72
以香草醛和问苯二酚为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了新的苯并二氧六环新木脂素黄酮类似物7,3′-二甲氧基-4′,5′-次乙二氧基黄烷酮,总收率16.1%,其结构经^1H NMR,IR和MS证实。  相似文献   

15.
将球形碱木素与环氧氯丙烷在高氯酸催化下反应生成3—氯—2—羟基丙基碱木素醚,随后用几种不同胺进行胺化,便可得到一系列碱木素阴离子交换剂。醚化反应的优选条件是:碱木素∶环氧氯丙烷∶高氯酸=1g∶2.0ml∶0.3ml,碱木素含水率为12—15%,反应在90℃进行4小时。这类产品可望利用造纸废液中的碱木素制备离子交换剂来处理污水。  相似文献   

16.
木脂素抗艾滋病病毒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毅  张成路  王喆  潘鑫复 《化学进展》2003,15(4):327-331
木脂素类化合物(lignans)具有抗癌、保肝、血小板活因子拮抗和抗氧化等重要生理活性.然而木脂素抗HIV的特性在90年代才被发现.作为一种源自于天然植物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抑制剂,它具有被开发成治疗艾滋病药物的可能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木脂素类化合物抗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Sinaiticin的首次全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完成了黄酮木脂素 (± ) -Sinaiticin的全合成 ,通过 9步反应 ,总产率为 1 3.4% ,cis-6发生差向异构化转化为 trans-7,氧化偶联为关键步骤 .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特有属药用植物裸蒴中分离得到4个新的联苯四氢呋喃型阻转异构体木脂素,命名为裸蒴木脂素X1,X2,Y1,Y2(1~4),其结构通过HR-ESIMS,1D和2D NMR等光谱技术确定.对4个新化合物进行了5种癌细胞的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HCT116,HCT15,A549,MCF-7和HepG2都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18.4,11.2,26.5,9.1,23.5μmol?L-1.  相似文献   

19.
蔡双莲  吴峥  吴进  汪秋安  单杨 《有机化学》2012,32(3):560-566
以橙皮苷为原料,经脱氢、选择性甲基化、糖苷水解、相转移催化下的糖苷化反应、异戊烯基化和法呢烯基化等反应步骤,分别合成了3’-O-甲基香叶木素(1),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2),香叶木素-7-O-β-D-半乳糖苷(3),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4)4种天然产物及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半乳糖苷(5),香叶木素-7-O-β-D-乙酰葡萄糖苷(6)、香叶木素-7-O-β-D-乙酰半乳糖苷(7),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乙酰葡萄糖苷(8),3’-O-甲基香叶木素-7-O-β-D-乙酰半乳糖苷(9),7-O-异戊基香叶木素(10),7-O-异戊烯基-3’-O-甲基香叶木素(11)和7-O-法呢烯基-3’-O-甲基香叶木素(12)8种新的香叶木素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已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所证实,并用比色法MTT[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蛋白染色法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细胞生物活性测试,发现化合物6,10和11对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任新锋  苏英  厍学功  潘鑫复 《有机化学》2003,23(Z1):433-434
8-O-4′新木脂素是木脂素类化合物中较大的一类.研究表明许多这类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抗白血病等多种显著生理活性.正是这些多样化的生理活性,引起了众多合成化学家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