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对普物光学教材改革的一种新尝试,本文介绍了笔者新编的普通“光学”教材.该教材在保留传统光学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向近代光学作了较大的推进,并为不同类型教学要求的读者留有较大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2.
毛永辉 《物理通报》2016,35(12):72-72
从学生和同行对教材的疑惑出发,剖析了教科版高中教材《物理·选修3 4》 中的两道光学习题  相似文献   

3.
《光学学报》2012,(8):315
苏大图,北京理工大学教授。1957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同年留校从事光学测量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编写并正式出版国内第一本光学测量教材,培养了国内第一位以光学测量为研究方向的博士。曾任《光学学报》编委,国防计量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测试专  相似文献   

4.
沈永昭  王俊 《大学物理》1990,9(10):8-9,10
许多光学教材均分别提出了关于物像两空间三个不变量的关系式,但很少将这三个关系式进行分析比较.本文首先给出这三个关系式的涵义和适用条件,然后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5.
潘维济 《大学物理》2006,25(8):62-62
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12月出版了一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四川大学郭永康主编的《光学》(以下简称“郭书”),读了以后,有一些感想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沈元华 《大学物理》1997,16(9):43-44
以叠加原理为纲为组织普通物理中传统光学部分的教学,理顺了光学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增加了系统性,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节省了学时,为在普物光学教学中增加现代光学内容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刘德森 《物理》1994,23(6):321-328
叙述了微小光学的新进展,对微小光学基本原理给出了简单概括,并对发展动态进行了评论,在微小光学理方面,讨论了“阵列光学”理论,研究了光学阵列的物与共轭象间的关系;在微小光学器件方面,讨论了变折射率透镜,平面微透镜列阵,衍射光学元件和三维集成光学系统;在应用方面,讨论了和并行光通信,光计算有关的一些新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口径,高精度光学透镜的光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凡  许全益 《应用光学》1996,17(4):42-45
介绍大口径,高精度光学透镜光胶我对光学元件的技术要求,光胶环境要求,光胶的偏心调整原理及工艺技术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黄婉云  范玲 《大学物理》1996,15(10):1-6
对二元光学的产生和发展作了简要的介绍,通过说明二元学光元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建立二元光学的基本概念,阐述了二元光学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Mie散射理论,对微球腔体结构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相应的光学截面和发射率光谱,对研究微腔体结构的光学特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光学与能动光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文汉 《物理》1997,26(2):73-79
自适应光学和能动光学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光学新技术,它赋予光学系统以能动可控的能力,为解决困扰光学界几百年之久传统光学技术无法克服动态干扰的老问题,成为高分辨率成像和强激光传输中的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自适应光学和能动光学原理、技术难点和解决办法。还介绍了我国在激光核聚变和高分辨率天文成像方面应用自适应光学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常胜江    张文伟  申金媛  翟宏琛  张延 《物理学报》1998,47(7):1101-1109
针对Hopfield模型在存储模式的神经元状态不具备理想的等概率分布时性能下降,以及光学难以实现多灰度阶互连的弱点,提出了一种非对称截值点的截值模型,在易于光学或光电子技术实现的同时,与其他模型相比,存储容量和容噪声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同时,提出了光束方向编码方法,并用该方法实现了上述模型,给出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3.
张廷炘 《物理》1994,23(10):585-590
从发展智能计算机的战略出发,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简史,扼要说明了神经元的基本运算功能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的构造和类型。从可学习性,大规模并行性以及联想和容错能力等方面,通过已有研究成果的实例,分析了人工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型智能信息处理系统所具有的主要特点。并从硬件实现的角度,阐明了人工神经网络与光学或光子技术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光学塑料开发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回顾了光学塑料研制、应用的历史,叙述了国内外光学塑料开发、应用的现状及最新动态,分析了光学塑料的市场需求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光学自由曲面数控化加工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光学系统中,为了满足特殊的成像要求,需要使用自由曲面光学零件,但由于自由曲面是一类非常复杂的曲面,用传统的光学加工方法很难加工。本文概要介绍了光学非球面的多种加工方法,探索了这些方法加工光学自由曲面的可能性,提出了用数控化加工方法加工光学自由曲面,并利用这种方法加工了一块自由曲面透镜。  相似文献   

16.
空间相机光学窗口的热光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赵立新 《光学学报》1998,18(10):440-1444
光学窗口是空间相机光学系统中直接暴露在轨道热真空环境中的光学元件,所处的热环境非常复杂,要产生温度梯度,从而对空间相机的成像质量和分辨率产生影响,文中结合工程实际,以光学波像差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空间相机光学窗口的非轴地称温度场进行了热光学评价,编程计算了空间相机光学窗口在一个轨道周期内各典型位置处的均方波像差,并把计算结果与美国“天空实验室”光学窗口的相应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本文热光学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浅谈近场光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志远  杨国桢 《物理》1997,26(7):396-401
简要地介绍了近场光学的历史及现状,讨论了近场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方式及实际应用,并支近场光学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指出理论和实验上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地方以及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空间光学遥感器在轨工作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无法清晰成像,目前多采用自适应光学方法与技术进行校正.传统自适应光学系统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难以应用于高分辨率空间光学系统的在轨校正.无波前传感器自适应光学系统去除了传统自适应光学中的波前传感器,大大简化了系统结构,具有体积小、易于实现等优势,特别适用于高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个大扫描视场的折衍混合红外共形光学系统,共形成像系统工作波段为3.7~4.8 m,相对孔径为1/2,焦距为120 mm,扫描视场为40。由于共形光学系统具有大偏心、大倾斜光学特性,像差校正难度较大,设计中采用固定校正镜和折衍混合混合结构校正了共形光学元件的像差,引入了非球面和衍射面有效消除了各个扫描视场的像差。设计结果表明:光学系统光阑与探测器冷光阑重合,满足100%冷光阑效率。在40扫描视场范围内,共形光学系统的光学传递函数曲线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良好。  相似文献   

20.
陈其铣  陈创天 《物理》1997,26(2):67-73
阐述了紫外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分子工程学探索方法的基本特点,具体分析深紫外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硼铍酸锶(SBBO)以氟硼铍酸钾(KBBF)为主要参考晶体的分子设计方法,随后根据晶体结构研究、单晶培养、和非线性光学性能测定等实验结果讨论SBBO作为新型深紫外无机晶体的主要优点,即它既具有更短的紫外吸收边(接近155nm)和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d22(SBBO)=06×d22(BBO)=138pm/V),同时晶体无明显层状习性,并肯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