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七章(万有引力)中少见于国内常见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教学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鸽 《大学物理》1997,16(8):34-35,40
介绍了在授课对象、开课类型不同的情况下,如何使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教材进行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4.
宋海珍 《大学物理》2003,22(9):42-44
简要介绍《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的知识体系、特色及改革新意.结合南阳师院2000级、2001级两届本科班对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制定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力学教学大纲,探索一种以知识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对使用新教材的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力学教材的使用和力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教学顺序上看 ,本书是《新概念物理教程》中的第五卷 ,全套书各卷的编写和改革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但根据内容的特点 ,本卷更加强调用普通物理课的风格讲述量子物理 .本书不是“量子力学”教材 .本书由实验事实出发 ,从特殊到一般引入一些概念 ,较多地注重形象化和直观化 ,不追求逻辑上的严格性和理论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在数学工具上 ,本书几乎从头起就运用狄拉克符号和矩阵来表示 ,采用了与通常量子力学中以偏微分方程为基础所不同的甚至颠倒了的讲述体系 .书中只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架构 ,不涉及量子力学中许多基本而重要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6.
7.
扼要介绍了编写《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相对论部分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说明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与现代物理教学化、物理规律的表述方式密切相关.比较了力学的三种表述方式,讨论《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相似文献   

9.
罗蔚茵  赵凯华 《大学物理》1996,15(11):33-36
介绍作者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处理广义相对论材料的一些思考,着重分析了浅显讲解广义相对论时容易出现的某些错误。  相似文献   

10.
我是赵凯华教授的学生,多年以来在物理教学研究和物理学教材建设领域中,曾配合赵先生做过一些工作.在跟随赵先生做事的过程中,逐步领略到先生的风范:审时度势,学贯东西,为人谦和,气度超凡,"卓然乃一大师".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是第五章曲线运动在天体运动学的运用与升华,本章知识点较多,研究对象多,导致学生掌握困难。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只要指导好学生认清楚题目的研究对象,就能突破学生在学习,解题中无从下手或者下手就错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罗蔚茵  赵凯华 《大学物理》1997,16(8):30-38,25
介绍了作者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关于牛顿定律,守恒定律及其与时空对称性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作者在《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中关于牛顿定律、守恒定律及其与时空对称性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在热学课程教学中试用《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的体会,就熵的教学、量子概念和量子统计的引入以及统计规律性的教学等问题提出了热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看法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5.
16.
 《万有引力定律》这一章共三单元六小节,其中第六节《行星、恒星、星系和宇宙》为介绍性内容,知识点总量不多,课堂教学内容也相对单一,但完成整个章节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教师的期望仍有一定距离,学生认为掌握本章知识不容易,特别是第四节《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和第五节《人造卫星宇宙速度》更觉困难。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几个问题是直接影响学生掌握本章知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物理学中绝大部分内容来自于现象,现象是物理学的根源,通过观察现象来学习物理也是一条有效的学习途径。有些现象,不通过实验演示时很难再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  相似文献   

18.
梁志国 《大学物理》2004,23(7):60-60
由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卢圣治教授担任主编,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管靖、胡静、卢圣治三位老师共同编写的《理论力学基本教程》,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项目的一个成果,反映了作者在理论力学这门课程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1.指出下列各装置是根据什么物理规律制成的:弹簧秤___;水压机_______;比重计_____。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__,使用时必须知道它的_和_,在测量长度时要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它_____,然后再根据测量要求选用___,记录测量结果必须__。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