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及共缩聚反应合成得到了新型的Ti掺杂SiO2纳米管(TiSNTs)。然后,利用共沉淀的方法在该催化剂上负载了不同Mn含量的Mn/TiSNTs复合催化剂。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超过5时,可以看到形成了很清楚的蠕虫状形貌。NH3-TP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结果显示掺杂到SiO2骨架中的Ti极大增强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而且提高了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和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的活性。同时,H2-TP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测试结果显示Ti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储氧容量。NH3还原NOx的SCR结果说明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的时候,Mn/Ti(10)SNT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在温度范围为135~325℃时NO转化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2.
利用溶胶-凝胶法以及共缩聚反应合成得到了新型的Ti掺杂SiO2纳米管(TiSNTs)。然后,利用共沉淀的方法在该催化剂上负载了不同Mn含量的Mn/TiSNTs复合催化剂。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超过5时,可以看到形成了很清楚的蠕虫状形貌。NH3-TP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结果显示掺杂到SiO2骨架中的Ti极大增强了催化剂的酸性位点而且提高了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量和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的活性。同时,H2-TP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测试结果显示Ti掺杂增强了催化剂的氧化还原能力和储氧容量。NH3还原NOx的SCR结果说明当Si与Ti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的时候,Mn/Ti(10) SNT催化剂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在温度范围为135~325℃时NO转化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3.
WO3纳米管的模板法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0引言 WO3纳米材料具有光致变色、电致变色、气致变色等特性,可用于光学信息和储存显示器、pH值探测器、气敏传感器、灵敏窗口等[1,2];并且在太阳能的储存与利用、光电转换、光催化降解大气和水中的污染物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3,4],成为近几年重点研究的半导体材料之一.以前纳米WO3的制备主要集中在薄膜上,其薄膜的制备工艺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蒸发法、溅射法、CVD法、喷涂法、阳极氧化法、溶胶-凝胶法等[3].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吕运开  严秀平 《分析化学》2005,33(2):254-260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的聚合物的技术。分子印迹技术与溶胶-凝胶过程相结合,可设计多孔无机主体,增强分子识别能力,并具有极好的热稳定性和水解稳定性。改变溶胶-凝胶过程的条件,可制备具有最佳孔隙率和表面积,并用于分离复杂的混合物、选择性吸附富集模板分子(或目标分子)、催化、微合成器应用的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综述了溶胶.凝胶技术和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技术和分子印迹溶胶.凝胶材料的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O2/SiO2纳米复合物室温磷光材料,通过各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溶剂为异丙醇、Zr摩尔掺杂百分含量为15%、550℃下煅烧3h得到的纳米ZrO2/SiO2复合物的室温磷光发光性能较好,其最大激发波长为280nm、发射波长为460nm,且磷光寿命为0.56s。  相似文献   

6.
利用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NTs)的Nafion膜在玻碳电极上固定联吡啶钌(Ru(bpy)2+3),制得Ru(bpy)2+3/Nafion/MWCNT修饰电极。为了提高修饰电极的选择性,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对该电极进一步修饰了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膜,制得电化学发光-分子印迹传感器。优化了扫速、pH值、富集时间等检测条件,传感器显示出既具电化学发光技术的灵敏性和分子印迹技术的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即pH 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以100 mV/s扫速,富集5 min,对海洛因进行检测,在1.0×10!10~1.0×10!14mol/L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到4.0×10!15mol/L(S/N=3)。传感器直接应用于唾液和尿液中海洛因的测定,回收率达到97%~104%。  相似文献   

7.
基于Au-Pd合金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将邻氨基酚与尼古丁电沉积在工作电极上,制备了尼古丁分子印迹膜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尼古丁在尼古丁分子印迹膜传感器上的电化学行为,考察了模板溶解时间、富集时间和溶液pH值对尼古丁测定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尼古丁分子印迹膜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为1.2×10~(-7)~2.5×10~(-3) mol/L,检出限为4.6×10~(-8) mol/L。用该传感器对吸烟者血液中尼古丁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现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硅烷分子印迹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4-二羟基苯甲酸作模板分子,在玻碳电极表面恒电位沉积四甲氧基硅烷和苯基三甲氧基硅烷,经无水乙醇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硅溶胶-凝胶分子印迹膜电极.该电极能有效地抑制电化学氧化过程中3,4-二羟基苯甲酸的电聚合及其同分异构体2,4-二羟基苯甲酸对测定的干扰.实验表明,该修饰电极对3,4-二羟基苯甲酸测定的线性浓度范围为1.0×10-5~8.0×10-4mol.L-1,浓度检测下限为5.0×10-6mol.L-1.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在生化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张毅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测试学报》2008,27(2):215-221,226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高选择性、稳定及实用的特点,在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富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生物样品中的应用尤其引起人们关注.该文分别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及生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氨基酸、生物碱、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分子印迹膜的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分子印迹膜,由于其高选择性,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初步探讨了分子印迹膜(MIM) 的两种分离机理以及目前主要的制备方法:同步法和复合法.  相似文献   

11.
在弱酸性条件下,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白藜芦醇为模板分子,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上电聚合成白藜芦醇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分子印迹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结构、选择性、灵敏度、稳定性、线性范围等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白藜芦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白藜芦醇浓度分别在2.0×10-8~7.0×10-7m...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制备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晴  崔莉凤  赵硕  李科 《分析化学》2012,(3):442-446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微囊藻毒素(MC-LR)为模板,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金电极的表面电聚合成膜分子印迹材料,制备了传感器。采用安培法对MC-LR进行检测。在制备影响条件最佳值(pH=4.5;单体/模板=1.4×108∶1;洗脱时间10 min)的基础上,对该传感器的线性范围、使用寿命、选择性等进行了研究,并与液相色谱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MC-LR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05~0.35 mg/L;加标回收率为80%~105%;检出限为7.3μg/L。与液相色谱方法对比,当置信度为99%时,无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3.
分子烙印法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孟子晖  王清海 《分析化学》1997,25(3):349-354
分子烙印法是制备具有预定选择性分离仙质的可靠的技术途径,本文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现状及在手性分离方面的作用。共引用了70篇文献。  相似文献   

14.
分子烙印技术的应用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学良  刘莺  王俊德  商振华 《分析化学》2002,30(10):1260-1266
分子烙印技术是合成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定识别能力的聚合物的技术。在第一届分子烙印技术国际会议报告文集的基础上对117篇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最近分子烙印技术在对映体或立体异构体分离、固相萃取、化学传感器和模拟生物传感器及催化生物反应工程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在分子烙印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新用途,指明了分子烙印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分子印迹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对映体拆分、人工抗体、模拟酶、以及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2010年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有关分子印迹技术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分子印迹技术和固相萃取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两种操作模式,着重介绍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在环境、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引用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7.
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胡小刚  李攻科 《分析化学》2006,34(7):1035-1041
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选择性高、稳定性好及制备简单的特点,可用于生物、医药、环境样品等复杂基体中痕量分析物的高选择性分离与富集,因此在样品前处理中的应用特别引人关注.本文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米托蒽醌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弱酸性条件下, 以邻氨基酚为单体交联剂, 米托蒽醌为模板分子, 用循环伏安法电聚合成米托蒽醌分子印迹聚邻氨基酚敏感膜传感器. 该传感器对米托蒽醌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敏感度, 米托蒽醌浓度分别在3.3×10-7~1.0×10-5 mol/L及1.0×10-5~5.0×10-5 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减小量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为1.6×10-7 mol/L, 同时对分子印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弱酸条件下,以邻苯二胺为功能单体,褪黑素为模板,以电化学聚合物法在铂电极表面合成了性能稳定的褪黑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法(DPV)对分子印迹传感器的识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褪黑素具有快的响应、良好的选择性和高的灵敏度.以K3Fe(CN)6为电子传递媒介,建立了一种差分脉冲伏安法(DPV)间接检测褪黑素的分析方法.在1×10-10~1×10-8 moL/L范围内,褪黑素的浓度与K3Fe(CN)6的相对峰电流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11 mol/L(S/N=3).将此传感器应用于复合褪黑素及尿样中褪黑素含量的测定,加标平均回收率大于94%.  相似文献   

20.
张慧  何华  李洁  李卉  姚誉阳 《化学进展》2011,23(10):2140-2150
分子印迹分离技术通过模拟抗体-抗原相互作用原理,专一地与目标分子互补性结合,从而将目标分子与杂质分离,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相中制备对印迹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然而分子印迹技术的实际应用环境大多是水相体系。近年来,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分子印迹水相分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水相中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设计原理与合成方法;印迹聚合物在水相中的作用机制;印迹水相分离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项技术现存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