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针对企业单一产品在不同市场条件下 ,采取不同的定价和不同的销售数量取得利润最大问题进行研究 ,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决策提供分析方法 .  相似文献   

2.
以知识获取为研究视角,应用动态博弈理论,研究了不同信息条件下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对称条件下,知识共享成本越低或者知识获取能力越高,越容易实现帕累托改进;在信息非对称条件下,企业的合作成本、知识获取能力影响了分离均衡区间的范围,并进而影响帕累托效率与逆向选择风险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谢博  王先甲 《运筹与管理》2022,31(11):142-148
在同时生产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原始制造企业(企业1)与生产具有替代性产品的企业(企业2)构成竞争关系下的供应链系统中,探讨供应链在不同售后服务策略下供应链的运营策略,分析在竞争市场下供应链定价策略和再制造产品的售后服务对定价策略及供应链中各企业利润的影响。揭示再制造产品售后服务对定价策略和供应链各企业最优利润的影响。得到如下主要研究结论:(1)当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时,再制造产品销售量增加,新产品和竞争替代产品销售量降低;有趣的是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同时增加,竞争替代产品的市场零售价格降低。(2)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时的利润总是大于没有售后服务时的利润,且不受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影响。同时当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较高时,制造企业为再制造产品提供售后服务策略会带来竞争对手企业利润增加。这些结论对具有再制造产品供应链如何提供再制造产品售后服务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中间产品转移定价过程中引进税率因素.在中间产品价格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条件下,分别基于下游企业对上游企业的单位成本具有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对厂商的中间产品定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具有完全信息的企业总利润大于不具有完全信息的企业总利润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的成本加成率建立了减少上游企业提供不真实单位成本导致利润损失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在古诺双头模型的框架内分析了市场风险和相关因素对贸易竞争均衡和福利水平的影响.与传统模型不同,假设各国市场具有潜在相关的随机需求,且出口企业具有风险规避的态度,并利用博弈模型研究了市场风险和相关因子对竞争力和成本优势形成的产出效应及定价行为的影响.推论表明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相关性削弱了企业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参与贸易竞争的动机,而各国的福利水平则取决于企业风险态度、市场风险和相关系数的特定组合.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再制造商面对原制造商时的市场进入问题.原制造商为了保护其市场,常常会采取广告,专利等措施来限制再制造商的进入.文章构建了原制造商广告保护下再制造商的市场进入模型.求解得到广告保护前后制造商和再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推导得到两种情况下再制造商的市场进入门槛,对比分析了广告保护对双方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告保护在提高原制造商利润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再制造商的利润水平;广告保护提高了再制造商的进入门槛,此时再制造商只有进一步降低再制造成本才能进入市场.政府部门应当制定适当政策扶持处于不利地位的再制造企业,为再制造商进入市场创造一定条件,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金亮  熊婧  徐露 《运筹与管理》2021,30(9):225-231
为研究绿色产品定价与市场入侵问题,针对由两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系统,构建了制造商主导、零售商主导以及供需双方均势等三种权力结构模型,分析了权力结构、消费者绿色偏好等因素对绿色产品定价和市场入侵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产品入侵市场存在可行条件,并且绿色产品市场入侵会导致普通产品制造商的利润损失;市场入侵对零售商有利,说明零售商会有动机引入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入侵市场和市场权力结构均会影响各个企业最优定价策略,其中拥有主导权的企业会选择高价策略;权力结构会影响供需双方的利润分配,以及导致系统利润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新产品的市场接纳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传统投资理论并不适用于新产品投资。针对新产品投资中的产能投资,研究了垄断企业和有成本差异的竞争企业制定短周期新产品的产能投资时机与规模策略。给定企业“早”和“晚”两个投资时机可供选择,定义“早”投资时,企业只知道新产品市场规模的期望和方差;“晚”投资时,企业知道新产品真实的市场规模。垄断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无法进行销售信息的收集,只会选择“早”投资或者不投资,给出其选择“早”投资的条件、最优产能投资规模及最大期望利润。有成本差异企业竞争的情形可以分为四种,分别给出四种情形下的最优产能投资规模及最大期望利润,并通过比较各情形下两企业的最大期望利润给出最优的产能投资时机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两类企业在市场上进行竞争 ,生产量及企业数量达到均衡时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问题 .假设市场上只有两类生产技术管理条件不同的企业 ,而一类企业的所有特性都相同 ,每个企业按最大利润组织生产 ,给定市场需求函数 ,可以建立起企业竞争的均衡模型 .通过变量替换 ,将均衡生产量及均衡利润表示为企业数量的函数 ,按利润不小于零为原则 ,可以构造出市场进入与退出的博弈模型 .本文还给出了企业市场进入与退出均衡状态判断的定理 ,并以一种线性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为特例 ,通过具体的演示 ,表述了模型解释客观现象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在社会互动的影响下,服务型企业如何制定以价格、服务速率为代表的运营管理策略,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首先,基于M/M/1排队模型对顾客购买决策过程进行建模分析,考虑单个服务型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条件下,社会互动的作用如何影响定价和服务速率决策;其次,研究在竞争市场环境中,社会互动如何影响市场均衡状态下各企业的运营决策和市场份额。结果表明,无论在垄断还是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社会互动对服务型企业的最优运营决策均有不同程度与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本文采用溢出指数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压力与黄金市场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方向,并结合滚动窗口检验,捕捉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此外,本文还研究21个代表性国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金融市场压力、黄金市场双向溢出效应的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压力与黄金市场之间的溢出效应呈现显著的时变特征,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且体现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金融市场压力对黄金市场的净溢出,金融市场压力在溢出效应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正向的金融市场压力冲击比负向的金融市场压力冲击带来的溢出效应更大;各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黄金市场存在净溢出效应,但不同国家在溢出强度和规模上呈现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谢家泉 《运筹与管理》2017,26(2):127-134
选取中美股票市场的上证综指、恒生指数和标普500指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上海市场与香港市场之间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为显著,香港市场和美国市场次之,而上海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的双向风险溢出效应最不显著;从风险溢出方向与强度方面分析,无论牛熊市,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在极端风险时刻的风险溢出要显著强于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溢出,而香港市场与美国市场之间在牛市行情下双向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均衡,在熊市行情下香港对美国的风险溢出相对更大,与常理不一致的结果是上海市场在牛市期间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要大于熊市,围绕这一点进一步采用Chi-plot相关图进行分析表明中国市场还未达到“中国打喷嚏,世界经济感冒”的状态;从风险溢出效应的动态趋势分析看出两个牛市阶段各市场的风险溢出呈现不同特征。美国市场对中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总体平稳,而中国市场对美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一定差异,在低分位数水平相差较大,随分位数水平提高两个牛市阶段的风险溢出趋于一致。但上海市场对香港市场的风险溢出随时间变化在牛市阶段逐步增强,而香港市场对上海市场的风险溢出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周宇 《经济数学》2015,(3):99-105
基于AR-EGARCH-M模型,对1991-2013年上证指数收益率序列的信息冲击非对称性进行分析.首先以年为单位分析了信息冲击的非对称性特征,根据非对称性效应的表现将其划分为6个阶段进一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A股市场表现出信息不对称性,信息冲击的正负杠杆效应交替出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对称性在明显减小.这表明中国股票市场的投机成分不断减少、投资者不断趋于理性,市场有效性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14.
陈王  马锋  魏宇  林宇 《运筹与管理》2020,29(2):184-194
如何充分挖掘交易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对金融风险管理极其重要,现有研究中基于低频波动模型的风险测度方法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而能达到的预测效果却并不稳健,对高频波动模型的研究相对比较匮乏。那么高频模型能否从高频数据中挖掘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用于风险管理之中呢?本研究通过建立12个低频和9个高频波动模型对上证综指进行样本外动态VaR的滚动预测发现,高频模型相对于低频模型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在多数情况下高频模型优于低频模型;多头与空头的风险预测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多头风险在高风险情况下高频模型表现出色,低风险情况下并不理想,空头风险则在所有情况下都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效应的MV-GARCH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市和债市的波动溢出效应是研究金融市场信息流动、风险传递的重要内容。在估计了股市和债市候选MV-GARCH模型参数基础上,通过AIC准则等拟合优度方法选择了t分布型BEKK为最优模型,因为它更好的捕捉到了金融时序尖峰、厚尾的特征.结果显示,中国股市和债市波动溢出具有明显时变特征,波动影响不对称,股市对债市影响大于债市对股市影响。动态相关系数偏弱说明两个市场在资源配置能力、信息流动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再论中国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敏  陈敏  田萍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6):1091-1099
本文利用检验鞅差序列的非参数统计量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的弱有效性问题,本文给出的方法不同于文献中已有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本文使用的检验股票市场弱有效的方法比文献中的大多数方法更有效。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股市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山渐进有效的态势;中国A股市场比B股市场更有效率:沪市比深市更趋于有效。文中的有些结论是以前的实证研究所没有的。另外,本文比较了中国股市和境外成熟股市之间有效性程度的差异,并得出香港市场对深市影响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昊洋  韩琳  孙乾 《运筹与管理》2021,30(3):204-211
本文基于投资者信息获取视角, 采用2013~2017年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样本, 实证检验了投资者调研能否降低不实传闻引发的市场反应, 并通过投资者交易行为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投资者调研通过使市场交易行为更为理性, 显著降低了不实传闻引发的市场反应, 并且这一作用在当期业绩发生大幅变化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说明投资者调研能够提高资本市场对不实传闻的分辨能力, 从而提高市场定价效率。进一步检验发现, 参与调研活动或分析披露的调研信息均有助于提高投资者理性决策水平, 并且投资者调研显著提升了公司发布传闻澄清公告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8.
方舟  毕功兵  梁樑 《运筹与管理》2012,21(2):147-153
针对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对市场均衡时的价格波动、市场交易量、价格质量、市场深度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利润做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市场的影响不同于以往研究中过度自信的信息交易者。在市场均衡时,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使得市场交易量增大、市场深度增大、价格质量改善,同时价格波动降低,即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稳定性与有效性。另外,市场中的信息交易者与噪音交易者都能从做市商的过度自信行为中获利,但同时过度自信行为会损害做市商的利益,影响其在市场中的地位。较小程度的过度自信不会使做市商退出市场,其对市场的影响得以维持;但当这种过度自信达到一定程度后,做市商就会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9.
We consider a financial market model with a single risky asset whose price process evolves according to a general jump-diffusion with locally bounded coefficients and where market participants have only access to a partial information flow. For any utility function, we prove that the partial information financial market is locally viable, in the sense that the optimal portfolio problem has a solution up to a stopping time, if and only if the (normalised) marginal utility of the terminal wealth generates a partial information equivalent martingale measure (PIEMM). This equivalence result is proved in a constructive way by relying on maximum principles for stochastic control problems under partial information. We then characterize a global notion of market viability in terms of partial information local martingale deflators (PILMDs). We illustrate our results by means of a simple example.  相似文献   

20.
螺纹钢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对我国钢铁行业提高竞争力,争取钢铁成品和铁矿石定价权,引导螺纹钢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中引入剔除残差相关性的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了用于测度期现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永久短暂PT和信息份额IS共同因子模型,弥补了现有VEC模型由于求得的期现货残差序列相关性较大,导致PT和IS模型测算的信息贡献度存在较大差异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中国螺纹钢期现货市场933个日交易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