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以金属钠作催化剂合成的聚砜-尼龙6嵌段共聚物对尼龙6的吸水性有一定的改善,而且可以作为聚砜与尼龙共混物的相容剂,但共聚物中聚砜组分的含量都不超过25%。这可能与共聚物的结构有关。近年来的工作表明:反相气相色谱法(IGC)是高聚物结构分析的有用的工具之一。我们试图用反相气相色谱法,通过观察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2.
<正> 聚砜是一类新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它具有良好的热、电和抗机械性能,但对于化学试剂的抵抗能力较差,易产生环境应力开裂. 尼龙6是一类结晶性的热塑性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化学试剂能力,它的热扭变温度较低以及对水比较敏感等缺陷导致尼龙材料不能在较高温度下及电器装置的应用中使用.有人曾企图用共混聚砜和尼龙6以改进两者的性能,但实验结果表明无定形的聚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双酚A聚砜(B)与对苯二酚聚砜(H)两组份含量不同的嵌段共聚物的X射线衍射结果,B链的加入,使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被破坏,B/H为0.48(摩尔比)时,所得共聚物已呈现出完全非晶相结构的特征.由IGC及DSC实验测定,表明这两种聚砜链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氢化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MA SEBS)对尼龙 12 12 尼龙 6共混体系形态和性能影响 .结果表明 ,在以尼龙 6为连续相而尼龙 12 12为分散相时 ,MA SEBS加入大大提高了两相间的相容性 ,导致尼龙 12 12分散相的细化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 ,共混体系形成特殊的“核 壳”结构 ,处在分散相和连续相间的“壳”MA SEBS起到了很好的相容剂的作用 .在尼龙 12 12 尼龙 6为 30 70时 ,仅用 15 %的MA SEBS ,共混体系即获得超高韧性 .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液共混-共沉淀的办法获得尼龙6及聚酰胺嵌段共聚物/尼龙6共混体系粉末,样品在260℃下熔融之后经程序降温的方法得到非淬火样品,然后分别在190℃下高温退火不同时间(0~48 h),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广角X射线衍射仪(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表征手段研究热处理对体系晶体熔融行为和结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相同的热历史条件下,嵌段共聚物的存在影响了尼龙6的结晶行为及结晶结构;(2)退火处理对两种样品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尼龙6体系,退火处理促进了非晶相向晶相的转变,大大提高样品的结晶完善程度和结晶度;对于共混体系,退火处理同样促进了非晶相向晶相的转变,同时形成新的α型和γ型结晶,体系的结晶完善程度明显提高,退火48 h后,结晶度比原始样品提高约84%.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聚砜类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手段。报道了这类材料的结构和性能。指出了由硬的无定型热塑性链段和结晶链段共聚得到的新材料的优异功能,结晶链段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耐溶剂性能和耐应力开裂性。嵌段共聚物(AB或A-B-A)可作为下相容聚合物之间或溶剂之间的相容剂。  相似文献   

7.
在碱性条件下由羟端基聚砜与双酚A环氧氯丙烷相互作用下制取了聚砜-聚羟基醚嵌段共聚物。溶解度试验、红外光谱、动态和静态力学试验等证明产物确是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8.
酸酐化聚砜对聚砜/液晶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增容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砜.改性后聚砜材料的表面张力增大,其中的极性分量增加明显,并以此增容聚砜/液晶聚合物(VectraB950)为原位复合体系,研究了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酸酐化聚砜可增强聚砜与液晶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引起共混物加工粘度的上升;漫反射FTIR研究表明,增容后共混体系中的特殊相互作用增大;XPS和PLM的研究表明,在熔融加工过程中改性聚砜与液晶聚合物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并生成了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提高应归结于相间化学反应与物理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半芳香的非晶尼龙共聚物溶解于熔融的己内酰胺中,引发后者负离子开环聚合原位制备尼龙6与非晶尼龙的共混物.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原位共混物的强度与模量显著提高.非晶区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表明共混物为均相体系,其组分的相容性源于负离子聚合过程中链交换反应引起的共聚.与纯尼龙6相比较,此共混物的熔点与结晶度显著降低.此外,与纯尼龙6只存在α晶不同,共混物中伴生有大量的γ晶.当非晶尼龙含量为20 wt%时,绝大部分晶体为γ晶.然而,共混物中球晶仅有一定程度细化.共混物强度和模量的提高被认为主要源于非晶区分子活动能力降低以及γ晶相对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结构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工作用核磁共振(~(13)C-NMR)、示差扫描量热(DSC)、动态力学分析(DM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研究了将丙烯、乙烯单体两步分段共聚、预期为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物(简称为聚丙烯-聚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结果表明,在嵌段共聚物中含有一定量的、能为正庚烷抽提出来的乙丙无规共聚物(EPR);分段共聚的产物并非预想的PP-b-PE两嵌段共聚物,而是含有多种组分的共混物;形态表征的结果表明了嵌段共聚物为多相体系,EPR和PE形成分散相以球形无规分布于PP基体中。  相似文献   

11.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及随后的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含氟量和磺化度的嵌段共聚物P(SSt b FNEMA) (PSSF) .通过溶液粘度和表面张力的测定 ,研究了该含氟嵌段共聚物独特的溶液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PSSF能显著降低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表面张力 .然而 ,与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的表面性能不同 ,PSSF不能显著地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 ;当PSSF中和成钠盐后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趋于一致 .进一步通过TEM、1 H NMR考察了PSSF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 ,发现PSSF在水溶液中以核壳结构存在 ,而在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主要以胶束的形式存在 .初步考察了PSSF对聚氨酯脲 丙烯酸酯 (PUA)复合水分散液的改性效果 ,发现只需加入少量的PSSF ,就可使PUA膜的吸水率从原来的 10wt%下降到 4wt% .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嵌段共聚物的组成结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含氟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性质 ,使其成为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特殊功能材料 .这类聚合物具有高表面活性、高热稳定性、高化学稳定性 ,及既憎水又憎油的“三高”、“两憎”特性[1] ,可用作织物拒水拒油整理剂、防污涂料、流平剂等 .然而含氟单体价格高昂 ,人们希望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 ,尽量减少氟单体的用量 .利用分子设计方法 ,制备结构规整的嵌段共聚物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目前 ,文献中关于含氟嵌段共聚物的制备的方法有负离子聚合法[2 ] 、基团转移聚合法 (GTP) [3 ] 、正离子聚合法[4] 、引发 转移 终止法 (Iniferter) [5] ,以及近年…  相似文献   

13.
丁二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的阴离子聚合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用阴离子方法进行了二烯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过程,并用GPC、FTIR、NMR和动态粘弹谱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证明所得聚合物为具有较高分子量、窄分布的二嵌段共聚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ATR单点全反射技术以及XPS(X光电子能谱 )测试方法对聚苯乙烯 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 (PS b PDMS)和接枝共聚物 (PS g PDMS)进行了研究 ,发现聚合物膜表面存在着有机硅富集层 ,PS b PDMS有机硅表面富集程度要高于PS g PDMS ,而且不同溶解度参数的成膜溶剂和不同极性的成膜介质对有机硅富集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5.
两亲性含糖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自组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2-溴异丁酸)4,4′-联苯酯(BiBBP)为引发剂,采用顺序加料的方法,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ATRP)合成了一系列窄分子量分布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6-O-甲基丙烯酰基-1,2;3,4-双-O-亚异丙基-α-D-吡喃半乳糖苷(MAIPGal)的三嵌段共聚物.用GPC和1H-NMR表征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和链段组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投料顺序可以合成ABA和BAB型2种三嵌段共聚物,改变投料比和控制单体的转化率可以调控聚合物的链段组成.聚合物脱保护后得到两亲性含糖共聚物.用TEM考察了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表明具有不同链段组成的共聚物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聚集体,含糖段组成高的聚合物易于形成大尺寸的胶团,含糖段组成低的聚合物易于形成结构清晰的囊泡、胶束,其中,含糖段在两边的BAB型共聚物易于形成囊泡,含糖段在中央的ABA型共聚物易于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16.
以端酰氯基团的热致液晶共聚酯HTH 6和端酚羟基的聚碳酸酯(PC)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C和HTH 6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POM、DSC、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结构、热行为和结晶行为进了表征.DSC和POM结果证明这些嵌段共聚物都属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在280℃以下的温度范围内无相分离,而在较高温度(>280℃)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的结晶结构与HTH 6相同,结晶度随HTH 6含量增加而增加,结晶速度也受到PC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acrylic ester copolymers with viologen group as pendant were synthesizedthrough the reaction of MMA-EBA (Ethenyl bromoacetate) copolymer with 4-(4'-pyridyl)-N-alkyl (or arylalkyl) pyridiniums. These viologen copolymers can exchange their anionwith NH_4PF_6 in methanol to improve their solubility in organic solvents such as DMFand acetone. 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low molecular viologens, these viologencopolymers have relatively lower color development rate under UV light and fade fasterin air due to less affinity to photo-reductant and deficiency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ircation radicals. Their photofatigue resistant ability is also slightly better than that of lowmolecular vinlogens.  相似文献   

18.
邹鹏  潘才元 《高分子学报》2007,(10):974-978
以2,2′-(α-溴异丁酰氧基甲基)丙酰氯与Mn分别为4000和2×104的双端羟基聚乙二醇(PEG)进行酯化反应,制得了含4个端溴的PEG大分子引发剂.它在溴化亚铜/2,2′-联吡啶的存在下,在甲醇中,引发甲基丙烯酸3-三甲氧基硅丙酯(TMSPMA)单体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两个不同分子量的H形嵌段共聚物Sam 1和Sam 2.其结构和分子量及分布用核磁共振氢谱及GPC表征.用TEM研究它们在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混合溶剂中的自组装行为.组成为(EG)91-b-(TMSPMA)92的Sam 1生成复合囊泡;组成为(EG)455-b-(TMSPMA)176的Sam 2形成大的囊泡聚集体.  相似文献   

19.
脱乙酰甲壳质溶液的粘度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脱乙酰甲壳质(CTS)的甲酸、乙酸以及甲、乙酸的异丙醇、乙醇、丙酮溶剂体系的溶液粘度及稳定性,并从溶液的稠度指数K和流动行为指数n来考察其增稠能力和溶液性质。实验表明,含有异丙醇和乙醇溶液的粘度,比不含有机溶剂的溶液的粘度高,而含有丙酮的则较低。有机溶剂的加入,对溶液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CTS甲酸系统的溶液比乙酸系统的溶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分子量为5.6×10~5CTS的增稠能力不及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但优于卡拉胶。CTS溶液属假塑性流体,其K值随溶液存放时间延长而下降,但n值上升,并接近于1。实验发现,抗氧剂维生素C不仅不能增加CTS溶液的稳定性,且对CTS有明显的促进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