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凤英  刘子忠 《化学教育》2019,40(17):50-57
在借鉴已有科学史融入其他学科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化学史融入中学化学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经过多次教学实践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将化学史有效融入中学化学教学实践的“历史线”“探究线”“知识线”和“应用线”的四线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可将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化学教师教育核心课程“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过程。该过程基于OBE理念,以培养中学化学骨干教师的成果为导向,确立课程目标,并围绕“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过程模型建构课程、组织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法、运用多元课程评价方式一体化进行课程整体变革设计,精准指向师范生未来职业发展必备素养。研究表明,成功实现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相长,实现了全国同行认可的辐射效果。同时针对课程不足,提出了进一步改进方向和措施,并对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马胜利  李莉 《化学教育》2006,27(7):45-46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开展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的课题研究,并对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探究学习对化学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胜利  李莉 《化学教育》2006,27(12):36-37,51
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为此,我们开展了“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的中学化学教学策略与评价研究”研究,并对探究学习教学实验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实施探究学习对教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教学总体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结合本校化学教学论实验的教学现状,融合云教学及翻转课堂理念对教学进行重构,设计并实施以“蓝墨云班课”云平台为师生互动桥梁的翻转课堂云教学。以中学化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为例,让化学师范生以“学习者”和“未来教师”的双重角色体验翻转课堂云教学的学习过程,并利用SERVQUAL模型评价法对云教学进行数据分析、反馈完善。通过进一步问卷分析,了解到学生不仅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内容,而且对翻转课堂模式与实施细节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后对翻转课堂云教学及师范生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前树 《化学教育》2016,37(21):4-8
化学核心素养包含了“化学”的素养、“核心”的素养、“人”的素养三重意蕴。基于对化学核心素养的概念分析和层次分析,提出其四维度结构模型。在4个维度中,“化学基本观念”是基础维度,“化学过程”和“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2个活化维度,“对化学的态度”是动力维度。化学核心素养为学术性化学素养和生活性化学素养的发展同时奠定了基础。把握3种化学素养在结构和具体维度上的差异有助于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有助于把握中学化学课程中不同模块的教学定位。  相似文献   

7.
课程与教学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以化学教学论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以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与教学改革:以“产出导向”定位课程目标与内容,通过“U-S双向建构”动态更新课程内容,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案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中心”,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改进教学。结果表明,学生学习主动性、参与度高,课程目标达成度高。  相似文献   

8.
李雪  曹坚  肖小明 《化学教育》2020,41(1):56-61
“互联网+”的概念大发展下,微信及微信公众号逐渐成为新的学习平台。通过对中学化学教师使用微信及微信公众号开展化学教学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中学化学教师对公众号运用到课堂中持乐观积极态度。结合推送内容对微信公众号应用于化学教学实践的可行性与创新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如何利用公众号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新手化学教师和熟手化学教师各4节“酸和碱”单元常态课堂中教师使用教学行为链、教学行为对在时间和频次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教学行为链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会在较高水平的教学行为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熟手化学教师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在频次上的占比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在不同教学行为链时间安排上的合理性要更高一些;在教学行为对上,新、熟手化学教师都多以“问”和“讲”,学生多以“答”的方式来展开课堂活动,熟手化学教师在每一次“动”和“思”上所用时间要明显高于新手化学教师,学生参与课堂的水平上,熟手化学教师要优于新手化学教师。得出如下启示:与熟手化学教师相比,新手化学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行为,注重对“酸和碱”学科内容本身及其教学的驾驭。无论是熟手还是新手化学教师均应进一步给予学生课堂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中学化学教师如何应对综合理科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宇坤  郭启华 《化学教育》2003,24(10):41-42,53
“课程整合”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阶段“综合理科”即“科学”课的设置,对于长期从事单一理科教学的化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应对这次挑战,化学教师需要加强合作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改变自身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1.
周娟  秦春生 《化学教育》2019,40(5):50-54
采用“中学化学课堂环境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深圳市、长春市、佳木斯市等3个地区的4所高中861名学生的化学课堂环境进行调查,并进行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生对化学课堂环境的总体感知较好,7个维度中“学生凝聚力”“平等”“任务取向”“合作”等4个维度的平均分大于3.4,“教师支持”和“参与”维度的平均分在3.0~3.4,只有“探究”维度的平均分小于3.0。城市高中生对课堂环境的感知明显好于乡镇高中生,学生心目中所期待的化学课堂比实际的化学课堂更积极。  相似文献   

12.
在“多重转化、比较建构”认知模型指导下,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和改进装置,在中学化学教材中“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用温度传感器测量3个变化过程的反应热:强碱固体溶解于水、强碱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以及强碱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并基于“四重表征”理论进行分析,实现对“盖斯定律”的验证,促进对“盖斯定律”的内涵认知。克服了操作烦琐、可视性不佳、实验误差大等问题,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化学核心素养。本研究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为教师进行“盖斯定律”教学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普通化学课程特点及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师中心”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进行“以学生为中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考核评价等4方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普通化学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通过简约化、项目化、生活化及开放性原则优选整合教学内容,优化了“四环节六步骤”教学过程,完善了多元多维互动教学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14.
郭雪红 《化学教育》2017,38(6):38-42
鉴于高职高专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将微课引入到传统教学中。介绍了微课在“药用基础化学实验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并以“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及葡萄糖酸钙含量的测定”为例说明了微课的设计思路。教学效果表明: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学习方法,理清学习内容,增强了自信心,真正实现了“我爱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大学化学与农林优势学科交叉融合为教学改革任务,构建“基础+模块”的大学化学实验创新教学体系,分别开展“项目式”教学、“科教融合”教学、“产学研”教学、“混合式”教学、“虚实结合”教学等五位一体的实验教学实践,并建立化学创新实验课程评价新体系。本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为深入开展化学基础学科与农林优势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16年以来,我国化学教育教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3本学术期刊《化学教育》《化学教学》和《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析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素养为本”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析和总结了国内中学化学微课教学研究的29篇硕士学位论文,从3个方面概括了微课的开发设计:理论依据、设计模型和设计内容,介绍了微课的教学应用现状。并对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注重微课精细化、个性化教学;“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开发微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完善微课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化学信息检索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设计基于“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的教学改革方案,并在许昌学院制药工程专业中予以实施,通过问卷调查和过程性评价检验教学改革效果。结果表明,在化学信息检索课程中引入“雨课堂+奥尔堡PBL模式”后,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等得到显著提升,教学满意度高达92.5%。  相似文献   

19.
邓峰  段训起  钱扬义  石光  董娟 《化学教育》2020,41(17):72-78
使用本土化的教学内容表征(CoRe)工具调查了46名接受“国培计划”的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关于“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主题的PCK,结果表明:(1)骨干教师的PCK包含5个相互联系的组分,其中课程知识、学生知识以及策略知识均较为丰富。骨干教师能有针对性地选取化学学科专属的教学策略;(2)在教学取向方面,骨干教师在教学中发展与评价学生化学基本观念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意识有待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学习的落实程度有待提高;(3)在评价知识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多元,但骨干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文末据此对我国化学教师教育以及化学PCK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岩  郭玉鹏  李根 《化学教育》2020,41(18):15-18
以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开设的“化学与社会”课程为例,介绍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初衷,探究学科导论课程“三全育人”路径。坚持内容为王,挖掘育人资源,创新教学方式,以期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科导论课程各环节,助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