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利用自制针—板式放电装置,在大气中进行电晕放电实验。用发光区域照片光斑的大小,讨论了电晕层厚度与电源电压的关系。在相同针板间距下,电晕层厚度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在相同电压下,电晕层厚度随着针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由于高能电子密度能够通过氮分子第二正带系337.1 nm的光谱强度大小反映,因此对氮分子第二正带系337.1 nm谱线的强度用发射光谱法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发现在针尖附近高能电子密度最大,并且高能电子密度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电压一定时,高能电子密度随针板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针板间距和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高能电子密度随针尖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3.
电晕放电是治理环境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手段,使用光电倍增管作为光谱探测设备,以紫外光谱成像技术作为两相体直流电晕放电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常见气固两相体的直流电晕放电特性,得到空气和气固两相体颗粒的直流电晕放电光斑亮度和起晕电压不同,这些结论是与颗粒的介电常数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电晕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可作为检测信号用于电晕放电识别。紫外成像仪成本昂贵,目前在输配电设备带电巡检中运用较多,但无法运用于实时在线监测,从而无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紫外传感器的电晕放电监测方法,通过设计光学透镜以聚集紫外线信号从而抑制外界干扰,研究了传感器运行电压、监测距离对紫外脉冲计数监测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开展试验与紫外成像仪电晕放电图谱进行了对比验证。校验结果表明,紫外传感器供电电压设置为500 V可以获得最佳检测效果;不同外施电压下紫外脉冲计数结果与紫外成像仪测得的光斑面积测得结果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所提出的基于紫外脉冲计数的电晕放电监测方法可有效反应电晕放电的起始和发展。研究结果可以为输配电设备在线监测装备的研制和校验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尖-板电晕放电光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电晕放电是高电压设备中的一种典型的具有危害性的物理过程。对其物理机制进行分析,以及对其进行早期检测以便预防其发展,有助于提高电力绝缘系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程度。本文建立了一套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系统,对空气中几种不同放电条件下的电晕放电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电晕放电光谱由连续谱、谱带和谱线三部分组成。此外,光谱在红外区、可见光区和紫外区的辐射具有不同的特征,辐射强度随具体放电条件的变化规律也各不相同。与文献中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各种条件下的电晕放电的可见光区辐射强度一般都比较弱,而紫外区与红外区辐射的强弱则与具体的放电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9.
在观测高压脉冲电晕放电时,因脉冲电晕电流中除了有离子电流外,还有位移电流,并且位移电流是比离子电流大2—3个数量级,因此,受到位移电流很大影响,给测量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本文介绍一种对高压脉冲电晕电流的测量方法,它能解决位移电流对电晕电流的波形测量的影响,能定量的测出离子流的平均电流,离子电流的逐值,离子电流峰值到接收极的时间等参数.一、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如图1,它是由高压脉冲电源”’、电晕线、金属屏蔽网、接收极、直流电源、电容C、取样电阻等组成.二、出且原理与方法高压脉冲电源能方便地改变高压脉冲输… 相似文献
10.
绝缘子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电气设备,由于电、热、机械力、污秽的积累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会使其绝缘性能出现劣化和下降,可能使得绝缘子的表面形成放电,甚至会发生沿面闪络,危害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日盲紫外线精确测试紫外线强度的方法,研制了基于日盲紫外线检测技术的绝缘子电晕放电检测装置,通过不同劣化程度和不同污秽条件的盘行悬式瓷绝缘子的实际测试,验证了该装置通过日盲紫外线强度的监测能够定性判断绝缘子的劣化程度和污秽程度,为输电线路绝缘子实时状态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石油产品的庞大运输量增加了重大污染事故的风险,给生态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其泄漏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以及污染范围大等特点,传统的化学采样检测并不适用于现场的应急监测和定量预警。卫星遥感以及机载成像的发展为事故的检测提供了有效手段,但因为水面漂浮油品颜色特征不明显,多呈透明色,RGB相机下水和水面漂浮油品难以区分,严重影响成像监测效果。尝试从水与油品的光谱反射率特性的差异出发,寻找油品的特征波段,提高图像中水与油的对比度,以实现溢油监测。针对漂浮油品的光谱测量,已有研究选用的实验容器与环境条件与自然水体中的综合光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难以为现场泄漏事故的监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为模拟实际的泄漏情景,在人工开阔湖面上使用地物光谱仪对汽油和二甲苯两类透明油品及类油化学品进行紫外可见反射光谱特性的测量探究。光谱测量结果显示,样品与水在各波段区间的光谱角余弦值均接近1,但光谱反射率差值在紫外波段明显大于其他波段,说明漂浮汽油与二甲苯这类透明油品与湖水的光谱反射率曲线形状差异基本一致,而幅值差异在紫外波段处最大。为进一步论证光谱特征分析结果,选择365,436,546以及700 nm四个紫外-可见波段的滤光片,对样品进行成像分析。成像分析结果显示,汽油与二甲苯两种漂浮透明油品与湖水在紫外波段处的图像总体灰度对比值与纹理特征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可见光波段。因此,选用紫外波段进行水面漂浮油品的成像监测能有效提高油品与自然水面的成像对比度。该实验在自然光与湖面自然水体的条件下进行,极大程度地模拟了实际的透明油品泄漏污染情景,为透明油品及类油化学品机载遥感监测的波段优选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紫外光谱法的海水硝酸盐在线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酸盐含量是水体质量指标之一,对于水质质量监测尤其重要。本文搭建了一种水体中硝酸盐在线原位监测系统,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190~240 nm)计算水样吸光度,并通过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测定硝酸盐浓度,可用于海洋,河流,湖泊等多种水体。该自动在线监测系统不需要进行水样预处理,无二次污染,能够快速,可靠,灵敏地直接测定现场水样的硝酸盐含量。本系统使用光程为1cm的流通式样品池,并采用参考光路消除系统误差。将系统测量模型得到的不同水样的硝酸盐浓度值与实验配制浓度值相比较,结果表明二者的线性拟合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 98,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采集的浓度数据进行系统误差分析,得到其平均相对误差为0.65%,说明系统精确度高,并且稳定性很好。还通过对烟台海岸进行的现场海水测试,其海水硝酸盐含量约为0.2 mg·L-1左右,以及在水样加标回收实验中,加标回收率皆在 95%~110%内,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实际水体硝酸盐监测。 相似文献
14.
测量了大气压下向空气中喷射不饱和水蒸气的电晕放电产生的OH自由基的发射光谱。通过对光谱线强度变化的分析,研究了电场强度、放电方式、水蒸气比例等因素对OH自由基产生过程的影响,及OH自由基浓度在放电反应空间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UMC 0.18μm CMOS工艺,提出一种适合紫外/蓝光探测的探测器,该器件由栅体互联的NMOS晶体管和横向/纵向光电二极管构成.其中,浅结的光电二极管由UMC工艺中Twell层(浅P阱)和Nwell层形成,以增强其对紫外/蓝光的吸收,栅体互联的NMOS晶体管可以放大光电流,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紫外/蓝光探测器具有低的工作电压和暗电流,对300~550nm波长范围的光具有高的响应度和宽的动态范围.在弱光条件下(光强小于1μW/cm2),响应度优于105 A/W,随着光强增大,响应度逐渐降低,但总体仍超过103 A/W. 相似文献
16.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水质监测技术具有实时在线、无试剂、无需样品预处理、无二次污染、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在对饮用水、地表水、工业废水等水体的在线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了基于紫外光谱分析的现代水质监测技术的原理、特点、现状及发展的新趋势,并提出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LI Miao DONG Fa-qin HUO Ting-ting ZHOU Lei LI Gang ZHOU Shi-ping WANG Bin HE Ping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38(11):3354-3361
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级氧化工艺,因其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在印染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因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机理不详,该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为了尽早将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应用于工业印染废水的处理,不同污染物降解机理的研究对该技术的工业化和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至今,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对研究较多的染料的降解效果均较好,然而,是否适合所有染料的降解有待进一步研究。采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三苯甲烷类染料甲基蓝,研究了溶液的初始浓度对甲基蓝紫外-可见光谱中芳香环的降解率、发色基团吸光度变化的影响,测定了溶液的浓度、总有机碳(TOC)、总氮(TN)、pH值等指标随着放电时间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合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fluorescence)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种光谱学手段分析了电晕放电降解甲基蓝过程溶液的颜色、荧光物质和官能团变化,分析了电晕放电降解甲基蓝30 min后生成的中间产物。结果表明: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甲基蓝过程,溶液的浓度随着放电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表明该技术对甲基蓝溶液有一定的降解能力;降解过程高压电极放电击穿含有大量氮气的空气产生N,NO·,N+2等含氮高活性粒子,这些粒子通过扩散作用迁移至液相,使得溶液中TN含量在整个降解过程逐渐升高;另有部分含氮高活性粒子与钨钢针电极溶出的C元素键合生成发色的CN双键,使得溶液中的总有机碳在放电5 min时有所升高。延长反应时间产生的高活性粒子与溶液中的有机物(甲基蓝及中间产物)继续作用,部分有机物矿化生成CO2,引起溶液中TOC含量的下降。电晕放电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活性粒子数量相当,增大甲基蓝浓度,未被降解的甲基蓝分子越多,导致甲基蓝降解率的减小。电晕放电过程甲基蓝分子之间的聚合与发色CN双键的生成共同促使甲基蓝发色基团吸光度在放电5 min时达到最大;且甲基蓝溶液的初始浓度越高,吸光度(A5-A0)升高的越多。概括来说,甲基蓝结构中发色CN双键的存在是电晕放电等离子体降解甲基蓝过程溶液颜色加深再变浅的主要原因。反应过程羟基自由基的消耗导致放电5 min时溶液的pH值升高;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生成的硝酸及小分子酸增强了溶液的酸性,导致pH值降低。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甲基蓝降解过程出现了三类明显的荧光峰,位于EX/EM=310~320/430~450,EX/EM=240~250/320~340和EX/EM=280/340,分别代表腐殖酸类物质、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副产物。甲基蓝溶液降解前的荧光物质主要为腐殖酸类,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腐殖酸类物质首先降解生成了芳香族蛋白质,进一步降解产生可溶性微生物代谢副产物。比较电晕放电前后甲基蓝溶液的红外光谱图和红外分峰图发现,甲基蓝结构中N-H键3 432.8 cm-1处不对称伸缩振动峰红移了0.3 cm-1,烯烃和苯环上C-H键2 975.9 cm-1处的伸缩振动峰向高波数偏移了0.5 cm-1,1 638.7 cm-1处RCHCHR的双键伸缩振动位置蓝移了3.2 cm-1,芳仲胺的C-N伸缩振动峰1 341.6 cm-1向高波数偏移了1.3 cm-1,磺酸基SO的伸缩振动峰1 121.1和1 034.3 cm-1分别红移了3.8和13 cm-1,甲基蓝结构中的环外CC双键与CN双键吸收峰消失,在1 692.4和1 400.4 cm-1处分别出现了CO和N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产生了2,5-环己二烯-1,4-二酮、对硝基苯磺酸钠和芳香酮类等中间产物。该结果对于利用电晕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处理甲基蓝废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