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培养综合能力的几种教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岳林 《化学教育》2002,23(5):35-38
理科综合科目的考试 ,不是几门学科知识按一定比例的简单拼盘 ,而是各门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和学科方法的借鉴、迁移 ;不是只对事物的局部或某个侧面的分析 ,而是要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以及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的整个过程的分析。因此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学习、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近几年 ,广东、上海等省市高考采取了“3+X”模式下的理科综合试卷 ,总观这些理科综合试卷能得出什么结论 ?传统的高中化学教学方法如何调整 ?本文结合我们对适应“3+X”的教改实践 ,谈一些看法和做法。1 结合给…  相似文献   

2.
仇国苏 《化学教育》2001,22(4):22-27,42
2000年江苏、浙江、山西、吉林4省率先试行了“3 综合”高考考试模式,这是高考改革的一个创造,改变了过去以学科知识立意命题,强调了学科知识间的普遍联系,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应用性试题。进行综合考试有助于给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映象,防止把各门学科的知识割裂开来,恢复知识的整体性。进行“3 综合”考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有利于选拔高素质人才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学理科课程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有很广泛的联系,本文将中学化学学科与物理、生物学科间的知识联系点列出来并提供例题供同行们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施华 《化学教育》2000,(4):17-19
“3+ X”综合理科试题是教育部 2 0 0 0年开始实施的新的高考试题 ,目前国际上可资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很少。本文研讨了“3+ X”综合理科试题的命题目标、命题原则和命题技巧  相似文献   

4.
陆军 《化学教育》2010,31(9):42
在对2010年新课程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中4个不同化学课程模块选考题难度预测和实测结果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搭配选考模块”和“综合平衡试题难度”等解决选考题难度等值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贾晓红  李广洲 《化学教育》2003,24(3):30-32,35
本文在研究了多种综合能力测试卷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组合形式和试题内容结构对综合理科能力测试试题类型作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6.
张海洋 《化学教育》2010,31(2):43-45
2010年广东省将实行"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高考新方案,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开展,这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实行理科综合考试的地方都在思考的问题。从"理科综合考试的认识与理解"、"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与影响"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与建议"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全面推进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美文 《化学教育》2003,24(3):27-29
以2003年高考《考试说明》(理综 )在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和题型示例中的变化为依据,参照2002年、2003年(春季)高考理科综合试卷评价,分析2003年夏季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命题指导思想及试卷特点。对2003年(3+X)高考理科综合及化学单科的后期复习提出注重基础、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突出能力,加强学科内、学科间知识透移能力;体现理论联系实际、渗透研究性学习意识的复习建议。  相似文献   

8.
吴中英 《化学教育》2002,23(10):34-36
探究“3 X”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思路,寻求高三备考最优化策略是摆在中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透析”了2002年“3 X”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阐明了试题特征,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须重视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庆生 《化学教育》2003,24(9):24-28
1 总体情况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刻 ,在 3+X高考改革实行 3+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的第 4年 ,我们迎来了 2 0 0 3年理综考试。今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新课程卷 ) (以下简称测试 ) ,在总结前 3年和已有的 5次 (含 2次春季高考 )经历的基础上 ,吸取 2 0 0 2年 9月全国普通高考试题评价会议的意见 ,在以往探索、改进、发展的基础上 ,总结已有成绩 ,弥补存在的不足 ,调整优化内容 ,服从高考改革的整体思路 ,为素质教育鸣锣开道 ,试题的命制达到了三新 ,新高度、新水平、新要求。成为深受广大教师和考生欢迎 ,有助于高等学校选…  相似文献   

10.
赵庆生 《化学教育》2004,25(11):34-38
自1999年开始的3+X高考改革,已进入第6个年头,其中做为高考改革中人们极为关注的高考科目改革,即现在绝大多数省市区采用的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已进行了5年7次.回顾5年理综试题的状况,特别是2004年理综试题的特点、分布、难度、区分度,结合课程改革的进展,会对我们有不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吴中英 《化学教育》2002,23(10):34-36
探究“3+X”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思路,寻求高三备考最优化策略是摆在中学教 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透析”了2002年“3+x”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阐明了试题特征,并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须重视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初三化学与生物、物理综合的试题归类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化学教育》2005,26(2):43-44
理科综合类试题中化学与生物、物理知识的综合,是考察学生化学与生物、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和联系实际、创新思维的能力。近年来,不少省市中考题围绕化学与生物(物理)的综合设置了新颖的试题,即交叉命题最为典型。笔者从中选择几例,归类解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近年广东高考看2010年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考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时君 《化学教育》2010,31(4):43-45,66
2010年广东课改实验区高考模式由"3+1+X"变为"3+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高考备考要求?从近年广东高考的命题模式、考试模式、解释模式、试题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新考纲的外延及内涵进行研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综合卷编制模式”、“试卷综合程度”、“试卷结构”、“试题设计”、“题型功能”及“阅卷方式”等方面分析与评价台湾地区大学入学综合能力测试卷。提出了高考综合能力测试研究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军 《化学教育》2002,23(1):28-30
自1999年广东省率先试行“3+综合”高考模式以来,2001年是在高考中较大范围实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第2年。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全国卷Ⅰ)化学试题,凸显了“重视基础、联系课改、呈现综合、体现创新”等特点,试题的整体设计重视深化教材基础知识,密切联系课改,试题覆盖了中学化学几乎所有的主干知识,试题于平稳中呈现新课程特色,于平淡中突出学科能力考查,内容和范围符合《考试大纲》要求,没有出现难题、偏题和怪题,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和进一步推进高中新课程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庆生 《化学教育》2002,23(11):28-33
2002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卷)(以下简称《理综))在高考改革的进程中已是第3年面世。全国除江苏、广西、河南、广东、上海5省市外都实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高考模式,都实行“3+X"(X二理综或文综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各省市逐步实施“3+X”综合考试以来 ,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综合科的复习。大家都感叹综合科的复习缺乏复习资料 ,缺乏实践经验 ,没有模式可循。笔者认为对“3+X”综合科的复习确需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下面就笔者近几年在高三复习中的点滴尝试和体会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从山西省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可看出 ,试题立足于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考察 ,基础性明显 ,能力性明确 ,综合性突出。这对今后理科综合的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重视基础乃高三复习之根本。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是理科…  相似文献   

19.
褚烈军 《化学教育》2004,25(3):41-42
高考模式及命题思路对学生实验和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教学已成为理科教学和创新教育的重要支柱。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应重视“学生实验”的复习,在实践中我们对“学生实验”的综合复习方法进行了探索,即操作与展览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关于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心忠 《化学教育》2002,23(2):32-33
“3+X”高考模式标志性的革命便是理科综合的设置。相应地化学教育观较之于以往的 传统的观念应有一种新的导向,可以说化学教育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看了2001年高 考理科综合的化学试题,引发了如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1  转变观念这里,我不想谈制度造成的压力有没有必要,在这个层面上,显然有许多事情可做,以使情 况有所改善。比如说我们正在做的实施素质教育,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减负”等等。但即 使最健康的制度也无法避免生存竞争。那么对教育者来说,除了“减负”以外,更重要的是 做好学生的心理构建。譬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