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4,(12):2509+2515+2546+2573+2592+2637
无损检测技术问答王海波、邵泽波主编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介绍了渗透检测、磁粉检测、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涡流检测、声发射检测、光全息检测、红外热成像检测、微波检测、高温应变测试等无损检测技术,反映了无损检测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同时列举了生产实践中的许多应用实例,对比了  相似文献   

2.
微流控免疫芯片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流控免疫芯片以其微型化、高通量、快速检测及低消耗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 检测技术是微流控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微流控免疫芯片的微系统研究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技术, 包括电化学检测及荧光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检测、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光纤检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谱检测、热透镜显微镜检测和比色检测等光学检测及其它新型检测方面的进展,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磁性纳米粒(MNPs)具有独特的超顺磁性和磁操控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而磁性纳米粒定量检测技术因其在单分子检测、即时检测等方面展现出的独特优势,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重点围绕磁传感器检测技术、磁感应检测技术以及间接检测技术3大类检测方法的原理以及研究进展,结合其生物医学定量检测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磁性定量检测在即时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能力验证计划,对广西全区检验检测机构的污水中汞、砷分析能力进行对比和评价。采用单因子方差对考核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对全区144家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进行四分位稳健统计分析,用Z比分值绘制柱状图直观评定各检测机构的测试结果。污水中汞检测结果合格率为77.0%,砷检测结果合格率为84.8%。广西检验机构的汞、砷总体检测能力较强,少数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王明瑞  焦婵 《化学教育》2020,41(18):82-89
从食品检测方法的分类、检测流程、检测标准选择,样品处理,宏观营养成分检测,微观营养物质分析等方面详细举例,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食品理化检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通过思维导图的13个应用实例和学习评价实践表明:在食品理化检测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准确掌握食品理化检测相关学习任务,掌握各类物质的检测技能,快速完成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6.
毛细管电泳与芯片毛细管电泳的双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和芯片毛细管电泳的3种双检测技术,包括荧光-散射等光学双检测技术、安培-非接触电导等电化学双检测技术和荧光-非接触电导等光电联用双检测技术.介绍了3种双检测方法的仪器的检测原理及应用,并展望了双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常见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报警器的分类。对气体检测报警器的检测方法进行探讨,为此类报警器的检测方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因为标定液与被测液的温度不同而引起的测量结果不准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温度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方法.首先根据酶促反应动力学建立目前酶注射式葡萄糖生物传感器浓度检测模型,之后利用阿伦尼乌斯公式建立温度与浓度检测动力学模型中未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将此关系代入浓度检测动力学模型中,以建立基于温度的浓度检测新模型.此模型以温度与酶促反应的电流初始斜率为输入值,以被测葡萄糖浓度为输出值,利用此模型提出了以反应混合液的温度和反应初始电流斜率推导被测液浓度的检测方法.利用改进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不仅能够降低温差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省略常规检测中的人工标定,避免人工标定所需的取样探头拆卸步骤,更加有利于在线使用.分别在25.0,30.0和42.0℃下检测1.5 mg/mL和2.5 mg/mL葡萄糖溶液,利用原检测方法与基于温度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基于温度的检测方法回收率均在95.0%以上,明显优于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细菌是一种与人类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其快速、 高灵敏检测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本文介绍了拉曼光谱用于细菌检测的基本原理, 综述了3种拉曼光谱用于细菌检测的主要方式, 包括细菌组成成分检测、 细菌代谢物检测以及基于拉曼探针标记的检测模式, 并对各种拉曼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最后, 展望了拉曼光谱在细菌检测领域的发展前景, 并提出了5条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长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这是吉林省首家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也是农业部首家批准成立的地市级检测机构中率先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  相似文献   

11.
单碱基多样性(SNP)是最常见的基因突变形式之一,经研究证明与很多疾病相关。虽然测序是检测SNP的重要方法,但其需要检测仪器,且检测时间较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综述了SNP的常见非测序分析方法。首先讨论了检测的热力学问题,并归纳了主要的检测策略:基于杂交的检测,基于链取代反应的检测和酶介导的检测。在三维均相检测方法中,主要介绍了不同信号开关策略,如荧光开关、酶识别开关和场效应开关。三维原位检测不仅能检测SNP,还能提供其细胞定位信息,在细胞异质性较高时更具优势。二维界面检测的识别反应速率和杂交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但界面检测能进一步减小干扰,亦便于实现高通量检测。以DNA正四面体探针界面为代表的改良界面具有优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本文亦讨论了现有方法的局限性,并对SNP非测序检测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日常消费品的化妆品产业发展迅猛,其安全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化妆品检测量的大幅增长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样品前处理和检测技术因有机试剂消耗量大,检测通量低、检测周期长已无法满足当前绿色化学发展和高通量检测的需求。对此,科研人员开发了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前处理技术以及高通量现场快速检测方法,为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该文综述了当前化妆品样品前处理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从事化妆品检测的科研和检验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强制性检测市场570亿(自愿性市场430亿,合计1 000亿),一直由政府部门主导,近年来强制性检测市场已逐渐向民企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作为检测行业的龙头,电科院和华测检测能否抓住强制性检测市场向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是未来业绩增长的关键。电科院抓住强制性检测市场向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放开的历史性机遇,依靠自身改制优势和二股东(中检集团)背景,先后收购苏州国环、成都三方电气、华信认证,将主业  相似文献   

14.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具有检测高效、消耗试剂少、高通量、微型化和集成化等特点,许多检测方式(如光学检测、电化学检测)已经集成于微流控芯片上,而荧光检测是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的常见手段之一。为此,在介绍了荧光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光路结构的基础上,从激发光源、光传辅助手段和检测器等方面综述了微流控芯片荧光检测系统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磁标记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信号检测便捷等优点。由于生物样品自身磁背景信号极低,相比于光学标记检测技术,磁标记检测技术在蛋白质、核酸、细胞、病原体及生物组织检测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灵敏度,在生物医学即时检测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围绕磁性纳米粒在即时检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在蛋白质、核酸以及几类病原体检测方面的应用,并对基于磁性纳米粒的即时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精密制作了电沐芯片电化学安培检测池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泳芯片插人式集成检测系统.采用柱端安培检测模式,以多巴胺和儿茶酚为检测模式物,对该系统的各项分离检测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德国Qiagen公司最近推出定量检测巨细胞病毒(CMV)分子诊断检测方法,该CMV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试剂盒已经获得了CE标记,在欧洲已投入使用。免疫抑制的患者容易患严重的CMV感染,危及生命。Artus CMVPCR检测试剂盒能够早期检测CMV。该试剂盒能够快速定量检测CMV DNA,可以用于Abi Prism、LightCycler和Rotor-Gene3000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8.
<正>据悉,我国将制定5项牙膏国家检测标准方法,涉及抗菌剂检测、防腐剂检测、漂白剂检测、维生素类物质检测等,这5项标准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计划2015年完成,由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质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负  相似文献   

19.
以检测灵敏度、柱效及拖尾因子等色谱性能参数为评价指标,系统考察了Z型检测池、垂直型检测池及泡型检测池的结构、光程及检测池体积等对微柱液相色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型池的检测灵敏度最高,更适合微分析系统进样量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产品检测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对检测仪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检测仪器的种类和范围不断扩大,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片生机,但是我国的检测产品与国际相比无论是在产品结构上还是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上都有很大差距,形成了检测仪器行业危机与机遇并存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