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会议简讯     
(一)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实验物理学重大事件暨物理实验史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5月30日在湖南省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74人,另有美国来宾两位.会上播放了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先生的讲话录音,宣读了钱三强先生专门为会议撰写的关于重核裂变的回忆录和虞福春先生为会议写的书面讲话稿.在开幕式上,还宣读了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希尔伯特(E.N.Hilbert)教授的来信,美国物理学会物理学史分会主席巴达什(L.Badash)教授向大会致了贺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育之同志到会并在大会上讲了话. 本次大…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科技史学会和中国物理学会联合发起的“纪念实验物理学重大事件暨物理实验史学术讨论会”于 1988年 5月 30日至 6月 2日在湖南省湘潭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74人,另有两位美国来宾.会议开幕式上播放了著名物理学家张文裕的讲话录音,宣读了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为会议撰写的“关于重核裂变的回忆录”和虞福春为会议写的书面讲话稿.会上还宣读了国际科学史学会前主席E.N.Hiebert敦授的来信.美国物理学会物理学史分会主席L.Badash教授向大会致了贺词.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龚育之到会并在大会上讲了话. 会议着重纪念迈克耳孙-莫雷…  相似文献   

3.
每三年一次的IUPAP大会于198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这次会议是与美国物理学会(AIP)年会联合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派杨国桢等四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大会听取了三年来的工作报告,改选了各级组织成员.除了讨论会务工作外,大会还邀请了物理学各方面的专家作了19个综合评述性报告.报告题目如下(报告人的姓名列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 物理学的现状(D·Allan Bromley); 高技术的根源: 1.政府的作用(Pierre Aigrain); 2.工业的工艺、知识和技巧(H·G·B.Casimir); 3.空间的国际勘查(Hans Mark); 4.地球边缘上的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美国贝尔实验室顾问主任、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教授、1977年物理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P.W.安德森(Anderson)教授应清华大学邀请于1980年2月27日至3月17日来我国进行讲学.前后在清华大学讲学十二次,在复旦大学讲学两次. 安德森教授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他十分注意研究固体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这次来华讲学,他着重介绍了他多年研究的对称性破缺问题,联系凝聚态物理学中广泛的研究对象,阐明了什么叫破缺对称性.为什么会产生破缺对称性,以及由于破缺对称性所带来的后果.此外。还介绍了无序系统电子局域化理论的新发展。以…  相似文献   

5.
 近日读到奥斯丁(Austin)的德克萨斯大学物理和天文系教授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于2011年4月在美国物理学会“亚原子物理100年”会议开幕式讲演,深受感动,欣然命笔,梳理百年来粒子物理发展的轨迹,集成此文,以缅怀先贤,鼓励后人.因涉及内容颇丰,故本文的选材只能是纲领性的.文中提到的每一位科学家都对粒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故不必区分各位科学家是否是诺奖得主.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粒子物理学也不例外,本文的选择也遵循了这个精神.粒子物理数据的更新日新月异,文中所引数据只能保证在特定时期内准确.  相似文献   

6.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崔琦.崔琦1939年出生于中国河南省,1967年取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并在此工作了13年,1982年受聘进入普林斯顿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崔琦于198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崔琦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薄膜电子特征、半导体微观结构和固体物理学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双边会议简讯应中国物理学会的邀请,美国物理学会主席BurtonRichter教授、下届当选主席C.KumarN.Patel教授和国际部主任lrvingA.Lerch博土一行三人于1994年10月10-16日对我国进行了访问,...  相似文献   

8.
张明 《物理》1986,(12)
美国物理学会1986年年会于3月31日至4月4日在Las Vegas市举行.会议参加者超过4000人.我国谢希德教授、章综教授和访问学者、留学生近1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以凝聚态物理为主. 在五天的会议期中,共组织了50次讨论会和167次报告会,分别在20多个会场举行.向会议提交的2733份摘  相似文献   

9.
每三年一次的IUPAP大会于198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这次会议是与美国物理学会(AIP)年会联合举行的.大会听取了三年来的工作报告,改选了各级组织成员.除了讨论会务外,大会还邀请了物理学各方面的专家作了十九个综合评述性报告(题目见附录一).中国物理学会派了杨国桢等四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有八人被选入本届IUPAP下属的九个专业委员会(名单见附录二).下次大会将于1990年召开. 附录一 学术报告物理学的现状(D.Allan Bromley)高技术的根源: 1.政府的作用(Pierre Aigrain) 2.工业的工艺、知识和技巧(H.G.B.Casimir…  相似文献   

10.
由著名物理学家葛庭燧教授任主编、冯 端教授任副主编的《凝聚态物理学丛书》不久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陆续与广大读者见面.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需要,促进凝聚态物理学的发展,并为这一领域的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书. 以固体物理学为主干的凝聚态物理学。通过半个世纪以来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物理学中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集中人力最多的分支学科.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凝聚态物理学无非是固体物理学的向外延拓.由于近年来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术在许多非固体材料中的应用也卓有…  相似文献   

11.
《物理与工程》2005,15(1):1-1
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2004年工作会议于2004年11月6~10日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民族大学和清华大学协办,参加会议的有12名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以及天文学分会秘书、南京大学天文系的李向东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金国钧教授,  相似文献   

12.
安德森(P· W· Andetson)教授 1923年 10月 13日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早年就学于美国哈佛大学,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家范弗莱克(J ·H·Van Vleck)教授的得意门生. 1943年大学毕业,1947年获硕士学位,接着1949年又被授予物理学博士学位.从1947年至今,安德森主要在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1974年就任该实验室顾问委员会主任.1967年起,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另外,他还与英国剑桥大学签订了八年合同(1967—1975),兼任剑桥大学的聘请教授.目前,他还兼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 安德森教授是中国人民的朋友,1980年3…  相似文献   

13.
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院士帕依奇教授偕夫人弗莱里杰·帕依奇博士于今年三、四月间来华考察访问。四月一日到四日访问了长春物理所并做了“漫反射光谱和多形态晶体”的学术报告。 帕依奇教授是开创南斯拉夫现代科学研究的元老之一。曾任南萨格勒布大学物理研究所晶体的光学性能研究部主任,现为该大学退休物理学教授。  相似文献   

14.
物理学计算’94(PC’94)会议在瑞士举行由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合办的国际计算物理会议系列的第六次会议PhysicsComputing’94于1994年8月21日至26日在瑞士南部的Lugano会议中心举行,这次由瑞士联邦工学院的科学计算中心...  相似文献   

15.
1992年8月 10日至 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了第21 届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ICPS-21).从1950年开始,国际半导体物理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是全世界半导体物理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是由我国半导体物理学家谢希德教授担任主席。由于她本人和国内外许多知名科学家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终于使这一国际学术界的盛会得以首次在中国举行。著名科学家黄昆教授和华裔美籍物理学家张立纲(L.L.Chang) 博士担任本届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台会(IUPAP)半导体委员会的现任主席沈吕九(Lu J.Sham)教授和前任主席上村洗(H·Kam…  相似文献   

16.
一、帕·阿·切伦科夫 帕维尔·阿列克谢维奇·切伦科夫(qe-(生于 1900年7 月28日)是苏联物理学家,从1964年至1970年任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从1970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出生于沃罗涅日州的新奇格拉村镇,1928年毕业于沃罗涅日大学.他从1930年起在苏联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40年获得博士学位.从1948年起他任莫斯科动力学院教授,后来又成为该研究所教授.从1951年起他任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教授,1946年参加苏联共产党. 切伦科夫的科学研究工作内容是物理光学、核物理学、宇宙线物理学和加速器技术.1932年他在科学院院士C.H.瓦维洛夫的领导…  相似文献   

17.
第四届亚太地区物理学会议于1990年8月13日至17 日在南朝鲜汉城的延世大学召开.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06位物理学工作者(其中有39位来自中国大陆)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上午大会报告;下午分组报告,共分十个小组,涉及的内容广泛:粒子物理,核物理,凝聚态物理,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光学和量子电子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应用物理,加速器物理以及普通物理. 在开幕式上,杨振宁教授作了发言.在大会报告中,丁肇中教授介绍了基本粒子的实验研究情况;我国 物理学家赵忠贤教授作了题为《高温超导研究的进展 与展望》的报告;等等. 会议还安排了一个…  相似文献   

18.
侯朝焕 《应用声学》1986,5(4):53-53
1986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国际会议(WASSP-86)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科学会堂胜利召开.本会议是由中国科学院和美国电器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和IEEE声学、语言、信号处理学会(ASSp society)合办.到会代表近200人.在开幕式上,中方会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侯自强教授致开幕词,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教授,ASSP学会主席Crystal博士,以及美方会议主席Dixon博士先后作了发言.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同志在人大会堂接见了部分参加会议的中外科学家,并合影留念. 会议共录取论文139篇.其中有美国、法国、英国、西德、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物理学博士的生平,鲜为人知,杨振宁在1992年北京的讲演中指出:中国最早的物理学博士是李复几.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把李耀邦作为最早的博士,但生平介绍未详.中国物理学会第一任会长李书华,国内则未见介绍,现将此三人的简况,略述如下:李复几1885年11月28日生于上海.中国近代的第一个物理学博士.早年随父亲李盛昌(音,英文为Li Sheng Chang)在长沙读书,后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1901年到伦敦,在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和芬斯伯里学院(Fiasbury College)就读.  相似文献   

20.
陆埮 《物理》1992,(12)
吴健雄(Chien Shiung Wu)教授系江苏省太仓县浏河人,1912年5月31日生于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的前身),两年后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于1940年获博士学位.1952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1958年升为教授,1972年起担任普平(Pupin)讲座教授,直到1980年退休。她1958年被选入美国科学院;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主席.她也是南京大学的名誉教授. 袁家骝(Luke Chia Liu Yuan)教授是河南省安阳县(今安阳市)人,1912年4月5日出生.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193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两年后入美国加利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