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算盘从中国传到日本大约有450余年的历史,并被继承和发扬到今天。在珠算传播的过程中,日中两国虽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但其算理算法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差异。我想这正是算盘之特性吧!也就是说,无论  相似文献   

2.
一、日本珠算教育的历史 (一)1945年以前珠算教育的变迁 算盘大约在500年前由中国传来日本,进入17世纪后.在从武士到平民的教育中迅速普及。其后,到了19世纪,被称为“寺子屋”的私塾教育激增,“读、写、算(算盘)”作为日本教育的原点被固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珠算是中国发明的,并由华夏先民们传授下来的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珠算就是运用算盘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等计算方法,珠算的发明年代虽没有定论,但在明代早期(公元1368年)就已开始逐步盛行,随后流传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珠算所用口诀及方  相似文献   

4.
程大位故居     
在日本的民间,每年8月8日都会隆重举行“算盘节”游行活动,游行活动的最前列是一架庞大的算盘模型,紧接着就是被他们尊奉为“算神”的程大位的巨幅画像,这是因为没有程大位的珠算巨著《算法统宗》的东传扶桑,就没有日本的珠算。在中国的珠坛,程大位以“珠算宗师”的名义被载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系中珠协珠算史研究会委员,他在审计我国天文、历史史料中,注意到天文学家、历算学家精参通珠算,在进行精微计算时,把多架算盘接起来用或造专用多档算盘,并有81档算盘和上三下五珠算的实证。在电子计算机出现之前,中国算盘是最好的计算工具。文中把算盘与天文、历算联系起来,重新评价珠算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自从《珠盘声中话申报——珠算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拾珍》在本刊发表以后,许多读者辗转与笔者取得联系,对文中提及的“被用作日本珠算史研究会会徽图案”的“徽州银锁算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希望获悉更多关于“徽州银锁算盘”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铃木久男先生是日本知名珠算史专家,也是世界级珠算史研究大师。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率团二十余次来中国访问考察,为探求中国珠算史的真谛,踏遍中国很多省市,详细缜密地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结识多位中国珠算史学者,曾与中国珠算史专家李培业共同主编《世界珠算通典》。1981年11月在陕西省户县作了题为"珠算是中国人发明的"学术报告,纠正了"中国珠算西来说"的说法。他以简要的文笔介绍了他对《算学宝鉴》的评价:《算学宝鉴》是中国最卓越的算书之一,是中国算书中关于算盘学术的有价值的三本文献之一;在中国的算书中,该书解说各种算法的详尽程度,亘古迄今从未见过,实在令人惊异不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的近邻日本,一个被公认最擅长学习的民族,却在大力发展珠算教育.用百年的珠算教育历史印证了珠算在当今教育的伟大意义。数据记载,仅1977年,在日本参加珠算技术等级鉴定的应考人数达600万人。在日本国内成立大量珠算团体,著名的松下电器公司,本是生产电子计算机的企业,且专门有一名经理负责职工的珠算技术训练,他们要求每个职工要会打算盘。可见,日本在珠算教育和普及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一、案例背景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伴随着珠算的申遗成功。人们对珠算将有全新的认识。当下,珠算通常都以“珠心算”的面貌被人们熟知,也就是按照珠算的算理和模式在脑中打算盘。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和场所,同样肩负着对珠算继承和发展的任务。作为珠心算实验学校。我校在珠心算教学方面做了诸多尝试。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提到:“珠算与用于宗教或幻术的念珠有什么关系吗?……念珠的发展和传播似乎是与珠算平行的,难道念珠不可能促使算盘这种工具兴起吗?”在这里,李约瑟把算盘与念珠(穿孔珠)联系起来。中国珠协算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培业教授在《对西周宫室遗址出土陶丸之考察》一文中,认为“陶丸为古算珠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珠算大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数学卷中提到:“珠算与用于宗教或幻术的念珠有什么关系吗?……念珠的发展和传播似乎是与珠算平行的,难道念珠不可能促使算盘这种工具兴起吗?”在这里,李约瑟把算盘与念珠(穿孔珠)联系起来。中国珠协算史研究会副会长李培业教授在《对西周宫室遗址出土陶丸之考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2.
“中国珠算源于古罗马”的谬说曾在世界流行——这是欧美考证学者的断言,日本一些学者、珠算界权威人士也写文章论证、推断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对此,珠算泰斗华印椿老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的论断,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说汉代时“安息人欺骗甘英,使大秦(罗马)与汉隔绝,  相似文献   

13.
一、钜鹿出土的宋代算珠 旧案:卫聚贤《中国考古学史》“河北巨鹿北宋大观二年时被大水淹没的巨鹿城,北平历史博物馆于民国十年发掘,得木棹、木椅及木算珠……”。华印椿《中国算盘起源考》“河北省巨鹿县故城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因黄河改道泛滥湮没。1921年7月,前北平国立历史博物馆派员前往钜鹿故城三明寺故址发掘……掘得算盘珠只一颗”。《中国珠算大全》等书内容来源于华印椿的《中国珠算史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珠算历久弥新,有无数的闪光点无一不是中国珠算曾经有过的辉煌,在那些熠熠闪光的亮点中,非常荣幸的是有些与我有缘,这也成为我此生珠算爱好中最难忘的记忆。在此,愿与珠算爱好者分享。一、算盘与算盘图珠算爱好者几乎都有算盘情结,包括算盘实物和算盘图。有这么几架算盘因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久久难忘。1.乐仁堂柜台大算盘我从一岁便在天津老城里的东北角居住。坐落在东北角的乐仁堂药店是我们经常要光顾的。在那高大  相似文献   

15.
正"算盘"与"珠算",被誉作中国的"第五大世界发明"; 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予以保护。在此之前, 2008年6月14日,包括"算盘"、"程大位珠算法"在内的"珠算文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从拙作《中国珠算物语》在本刊(2014.02~03期)发表之后,引起大开眼界的读友们的极大兴趣,特撰此《难得一见的算盘们》,以再飨各位读友们趣赏。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三年九月二十三日晚间,中央电视台第一台播出一节广告,屏幕上显示一架“算盘”,下面有一行文字“万能财务软件”。当时我看了以后,感到很奇怪。自古以来我国算盘是珠算的工具,根据《中国珠算大全》一书记载,“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由此可见,算盘作为珠算的硬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算盘作为珠算的软件,凡难以理解了。 随着岁月的流逝,珠算科技的不断创新,事隔三年以后,使我对算盘成为珠算的软件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1、算盘珠动数出; 算盘在清盘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标志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珠算已进入世界优秀文化之列,此乃是国人之骄傲!珠算传统文化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由珠算发展成为珠心算,让传统珠算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走向世界,得到广泛传播,是历史之必然。算盘作为我国第五大发明,珠算的载体被称为最古老的计算机。由于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半形象半直观思维状态,特点是好玩、认识事物直观。如果把算盘  相似文献   

18.
算盘和珠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珠算的继承和发展,是用珠算传奇辉映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繁衍的结果。本世纪初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校园,但对珠算未做要求,结果长期以来,有些学校没有  相似文献   

19.
世人皆知,珠算在日本获得“运算工具之王”的美称。算盘的使用量在日本占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所有计算工具的83.4%。珠算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筑成今天日本国力的日本人民的技术与技能,可以说是依赖几百年间形成的教育。这个教育的根本在于‘读、写、算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珠算源于古罗马”的谬说曾在世界流行——这是欧美考证学者的断言,日本一些学者、珠算界权威人士也写文章论证、推断中国算盘从罗马传入。对此.珠算泰斗华印椿老先生以自己渊博的历史知识和科学的论断,发表了《论中国算盘的独创性》,说汉代时“安息人欺骗甘英,使大秦(罗马)与汉隔绝,又限制与大秦贸易在海上进行,使汉商人不能与大秦交往,以达到垄断丝绸贸易、牟取暴利的目的。”“罗马的沟算盘怎幺会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呢?”“中国算盘由算珠上一下四,有槽无柱,逐步改为上二下五,有柱贯珠,它的结构是独创,而不是来自西方,同罗马沟算盘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