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备了RECl3.3H2O(RE=Pr,Gd)与18C6的固态配合物,其化学组成为:RECl3,18C6.3H2O。对其进行了IR,溶解度、DTG和TG分析,推测了热分解机理,测量了298.15K时18C6及两种配合物在无水乙醇中的积分,及RECl3,3H2O在18C6-C2H2OH溶液中的溶解配位热效应,依据本文所设计的热化学循环,求得了RECl3,3H2O(s)与18C6(s)生成RECl3,  相似文献   

2.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Gd(ClO_4)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时形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Gd(ClO_4)_3·18C6·3H_2O·2CH_3CN和Gd(ClO_4)_3·2(18C6)·3H_2O·2CH_3CN,制备了固态配合物,用化学分析及元素分析、IR、DTG、TG及DSC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三水合氯化镨与18C6在乙醇中的配位行为及配合物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PrCl3.3H2O-18C-C2H5OH三元体系在25℃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在该体系中有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形成,其化学组成为:2PrCl3.18C6.6H2O.C2H6OH,4PrCl3.3(18C6).12H2O和PrCl3.18C6.3H2O依据相平衡结果,合成了三咱固态配合物,利用化学分析、IR、TG、DTG、DS电导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4.
RECl3与丝氨酸配合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相平衡结果,于水中合成了RE(Ser)Cl3.3H2O和RE(Ser)2Cl3.5H2O(RE=La-Nd,Sm-Gd,Dy,yb,Y)等20种固态配合笺,利用化学分析,摩尔电导,IR、UV、FS、X射线衍射分析及TG-DTG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_3·3H_2O-18C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时形成了3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组成分别为LaCl_3·18C6·3H_2O·2LaCl-3·18C6·6H_2O·C_2H_5OH及3LaCl_3·18C6·9H_2O·C_2H_5OH.考察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液相还是在固相中,H_2O/LaCl_3的摩尔比总是3:1.制备了固态配合物,用IR、DTG、TG与DSC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与性质。由DSC得到配合物不同分解步骤的焓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PrCl_3·3H_2O-18C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在该体系中有三种比学计量的配合物形成,其化学组成为:2PrCl_3·18C6·6H_2O·C_2H_5OH、4PrCl_3·3(18C6)·12H_2O和PrCl_3·18C6·3H_2O,依据相平衡结果,合成了三种固态配合物,利用化学分析、IR、TG、DTG、DSC及电导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乙腈和丙酮介质中合成了6种轻稀土硝酸盐与4'-溴-5'-硝基苯并-15-冠-5(L)的固体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其组成为RE(NO_3)_3·L(RE=-La~Nd),Sm(NO_3)_3·L·H_2O和Eu(NO_3)_3·L·CH_3CN·4H_2O,并进行了IR、UV、TG-DTA、摩尔电导及X-射线粉末衍射物相分析等表征,探讨了冠醚苯基上引入双取代基(-Br,-NO_2)后对稀土离子配位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Y(ClO_4)_3·3H_2O-Bl5C5-CH_3CN三元体系在20℃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溶液的折光率.该体系于20℃生成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Y(ClO_4)_3·B15C5·3H_2O·2.5CH_3CN和Y(ClO_4)_3·2B15C5·3H_2O·CH_3CN。用IR光谱、电导、DTG、TG和DSC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2 个以1 ,1 ,2 ,2四乙酰基乙烷阴离子( T A E2 - ) 为桥联的双核铜配合物[(bipy Cu)(bipy Cu H2 O) T A E]( Cl O4)2 ·2 H2 O( Ⅰ) 和(bipy Cu)2 T A E( P F6)2 ·3 H2 O( Ⅱ) 及1 个多核铜配合物[ Cu T A E·2 H2 O]n( Ⅲ) ,并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 Ⅰ) 进行了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 P21/ n ,晶胞参数为a = 7 .923(1) .465(5) 〓, b = 16 .068(3) 〓, c = 30 .182(7) 〓, β= 93 .18(2)°,晶胞体积 V= 3836 .5(12) 〓3 , Z= 4 , 最终偏离因子 R1 = 0 .1135 ,w R2 = 0 .3121 。磁性质研究表明在这两个双核铜配合物中两个金属铜之间存在弱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3种以4,4’-联吡啶为配体的三核环状Cu(Ⅱ)配合物[Cu3(4,4'-bpy)3.(phen)3](ClO4)6.2H2O(1),[Cu3(4,4'-bpy),(bpy)3](ClO4)6.H2O(2)和[Cu394,4'-bpy)3.(NO2-phen)3](ClO4)6.6H2O(3)。经元素分析,电导,IR,电子光谱,ESR,磁化率等方法进行了表征,推定该配合物具有以4,4’-联吡  相似文献   

11.
对GB 11892 - 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通过对测量重复性、滴定管、移液管、标准溶液浓度等影响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量的分析和量化 ,求得水中高锰酸盐指数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1.10× 10 -2 。  相似文献   

12.
对铕测定方法的近期进展作了评述,涉及的测定方法有荧光光度法、吸光光度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质谱法及伏安法等。还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作了简要讨论(引述文献59篇)。  相似文献   

13.
对生物探针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合模式及有机染料分光光度法测定DNA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引用文献71篇。  相似文献   

14.
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生活饮用水总硬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分析了测量重复性、标准溶液的浓度、滴定管、取样等因素对总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求得生活饮用水总硬度测定结果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2.74×10-3。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AM)体外培养法,以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_i)、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为指标,观察了卵磷脂、脑磷脂及现用防治硅肺药物克矽平(PVPNO)、柠檬酸铝等抗石英毒效果。结果表明:卵磷脂在所试各药物中效果最佳.初步探讨了卵磷脂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机理.卵磷脂有成为防治硅肺药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为例讨论了热塑性塑料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依据JJF 1059-1999对熔体流动速率测试过程中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分析和评定。7149型聚乙烯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 g/(10 m in)。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家兔肺泡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法,以AR-CM阳离子测定系统和荧光试剂Fura-2,研究了石英细胞毒性与肺泡巨噬细胞胞胞浆游离Ca^2+浓度([Ca^2+]i)的关系,并以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表征了由石英引起的AM毒性及硒酸酯多糖对其毒性的拮抗效应,初步讨论了硒酸酯多糖拮抗石英细胞毒性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聚乙烯(PE)的结晶度,讨论了测定PE熔融焓过程中由测量重复性、称量过程及PE本身结构的不均匀性等因素所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算了测定PE熔融焓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和测定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采用Dsc法测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结晶度的扩展不确定度均小于l%。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氧、温度和4-甲基-4-苯基-2-戊酮(Mpp)对乙醇辐解的影响。Mpp在实验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乙醛的G值没有影响, G(2,3-丁二醇)值随Mpp浓度增加而下降, 最后达0.9恒值。使用Mpp求得原初过程形成的G_(H_2)=1.9, 动力学处理求得G_H=2.4, k_(12)/k_(11)=(11.9±1.8)×10~3。实验证明Mpp清除了体系中的H原子, 抑制了CH_3CHOH自由基的形成, 从而抑制了2,3-丁二醇的生成, 但不影响乙醛的产额。这一研究否定了传统文献所述的在γ辐解乙醇时相当量的羟乙基自由基歧化反应生成乙醛。本文还对乙醇γ辐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并求得了乙醇辐解的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20.
评述荧光光度法、放射化学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化学法等方法检测组织液及细胞中儿茶酚胺类物质的特点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