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建 《物理实验》2004,24(9):10-11
以传送带为载体的物理问题,可以考查牛顿运动定律、运动学、功、能方面的知识,涵盖了高中力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因此,物体在传送带上的运动,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模型;同时,这种模型如何应用也是同学们感觉较难把握的问题.希望通过以下几个例题的解析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传送带类问题归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磊 《物理实验》2004,24(7):6-8
本文中的传送带类问题是指以皮带传送装置(传送带)为载体而构建的各类物理问题.传送带类问题丰富多彩,能够很好地再现物理知识和考查各种能力,因而值得我们分类探究.  相似文献   

3.
传送带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与传送带有关的内容成为高考的热点,在各地高考中也出现很多.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问题的分析几乎涉及力学的全部知识,如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以及功能关系等.本文就物体在传送  相似文献   

4.
梁志梅 《物理通报》2012,(3):122-123
在计算摩擦力的教学中,对物体做受力分析时,常涉及到有多个弹力N,由于学生对f=uN公式中摩擦力f与弹力N关系的不够理解,因而容易忽略f与N之间的内在联系.下面通过实例来谈谈摩擦力计算中的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物理新课标下,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教学的互动性,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从而激活高中物理教学。那么,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该如何激活高中物理教学,笔者由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等方面切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6.
朱欣 《物理通报》2003,(11):47-48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对于物体之间是否有摩擦力、如何判断摩擦力方向、怎样计算摩擦力大小,不少人存在一些模糊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摩擦力的关键首先在于认识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其次,判断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先应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而不是凭经验或感觉.下面对比较常见的错误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7.
摩擦力历来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高考的必考点,笔者就多年物理教学经验总结出关于摩擦力知识点学习中的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8.
张小帅 《广西物理》2023,(3):110-112
随着深度学习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本文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例,从转变课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学习评价多样化、课程整合等方面,探讨了深度学习背景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路径的优化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追及问题一般是指两个物体同方向运动,由于各自的速度不同,后者追上前者的问题。其实质就是两个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否同时到达空间的同一位置。常见的类型有三种。类型一: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乙。试讨论两物  相似文献   

10.
运用矢量分解及图解的方法来处理绳牵连模型中的三类问题,使得这类问题只需用初等代数即可解决.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水平转台上的圆周运动,需要学生构建起相应的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再对物体的受力、临界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突破关键是物理模型的构建.本文从两个基本模型出发,构建起水平转台上圆周运动的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12.
简伟伟 《物理通报》2020,(S1):24-26
"起承转合"虽为作诗之法,若教师在习题课教学中能灵活运用,必能让课堂顺畅、连贯、精彩、高效,文章以"传送带中的能量问题"讲解为例,阐述如何在习题课中运用"起承转合"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李晶 《物理通报》2010,(3):33-35
高中物理研究的直线运动主要是匀变速运动和简单的变加速运动,而在变加速直线运动中有两种最典型且最基本的模型,即"雨滴下落"模型和"伞兵空降"模型.  相似文献   

14.
顾名思义,“问题解决法”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之中,就意味着坚持以有效的物理问题和情境为教学的中心,师生一起合作,由学生自主探究习得物理概念,在对物理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延伸、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笔者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多年,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想法,望能有助于教学.  相似文献   

15.
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所得的结论往往要用数学解来表示.有的数学解中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物理意义.如果我们对物理问题的数学解进行分析、取舍,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物理原理,完整地把握物理模型,开阔视野,培养严谨、深刻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6.
探究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它的精髓重在探究设计,探究设计的精髓重在问题情境的构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构建却依旧困难重重,主要表现在教师怎样设计、学生形成什么、课堂孕育什么等几方面尚不清晰.本文试从探究问题的架构、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思维文化的形成三个方面来谈谈问题情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牛顿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被世人称为经典力学的四大定律。高中物理动力学问题以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核心(见图1),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对物体运动性质的分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融合。牛顿运动定律贯串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它以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而一直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是历届高考试题中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近10年来再现率为100%。图1高中物理动力学知识结构动力学的任务是回答物体做各种不同运动的原因,即解决运动和力的关系。具体来说,需要处理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万有引力、重力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在运用地球模型讲解此问题时,由于教材涉及此内容过少,教辅的一些观点欠妥,加上本身对模型分析的不够,多采用回避的态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惑。本文就将对其中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高考四川理综卷第21题中用到一个典型的模型;该模型在往年高考(如1995上海、1996全国、2007北京)试卷中曾多次出现,且几道考题所考查知识点也如出一辙.下面先来看看物理模型.模型: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在恒力F1作用下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后撤去F1同时加上反向  相似文献   

20.
分析力学中单摆模型的广义坐标若选取为竖直方向高度,则存在"矛盾",貌似破坏了广义坐标选取的任意性,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种修正后的广义坐标选取方案来解决此"矛盾",从而说明在单摆模型中广义坐标选取的任意性没有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