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离子液体中AM/AMPS/N8AM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溶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亲水单体, 以N-辛基丙烯酰胺(N8AM)为疏水单体, 在离子液体[bmim]BF4中实现了疏水缔合丙烯酰胺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AM/DMC/C11AM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的合成、表征与溶液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itter反应合成弱阴离子型疏水单体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 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和丙烯酰胺基十一烷基酸(C11AM)为原料, 在水介质中合成新型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AM/DMC/C11AM. 利用1H NMR确证了疏水单体和共聚产物的分子结构. 流变性和芘荧光探针的研究结果表明, AM/DMC/C11AM系列疏水缔合聚两性电解质由于兼具疏水缔合性质和反聚电解质效应, 使其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NaAMC12S)为表面活性剂构建了新的胶束共聚合体系,实施了丙烯酰胺(AM)与N,N-二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DiC12AM)的胶束共聚合,制备了含孪尾型丙烯酰胺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该聚合物为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通过控制共聚合条件,制得了微结构系列变化的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三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重点研究了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的大分子链微结构与其疏水缔合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新胶束共聚合体系大大简化了胶束的共聚合操作,而且由于表面活性单体进入共聚物主链,使三元共聚物DiC12AM/NaAMC12S/AM具有更强的疏水缔合性.与由单尾型丙烯酰胺N-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C12AM)为疏水单体制备的HAPAM相比,由DiC12AM制得的HAPAM疏水缔合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N,N-二甲氨基亚甲基丙烯酰胺(DMAAM)—过硫酸钾体系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动力学,得到聚合反应速度方程式为: R_p=K_pC(DMAAM)~(0.5)c(K_2S_2O_8)~(0.5)c(AM) 测定出表观活化能为29.95kJ·mol~(-1)。通过实验,证实了DMAAM具有引发和参加反应的双重功能,能加快聚合速度,并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上千万的产物,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还研究了某些添加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粘度法研究了孪尾疏水缔合水溶性聚(丙烯酰胺/丙烯酸钠/N,N-二辛基丙烯酰胺)[P(AM/NaAA/D iC8AM)]与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SDS、CTAB的加入,能显著地降低P(AM/NaAA/D iC8AM)水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表明P(AM/NaAA/D iC8AM)与SDS、CTAB的疏水缔合作用较强,而与OP-10的疏水缔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6.
穆瑞花  狄育慧  赖小娟  杨靖 《合成化学》2018,26(11):840-844
以二甲基十八烷基(3-丙烯酰胺丙基)溴化铵(DMOAB)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为混合胶束剂,采用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制备了兼具离子性和疏水缔合两种结构特性的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P(DMOAB AM),其结构经FT-IR表征。运用表观粘度法初步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P(DMOAB-AM)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酸钾(KOA)对P(DMOAB-AM)溶液表观粘度的影响明显优越于OTAC。KOA与P(DMOAB-AM)之间存在协同增粘效应,且P(DMOAB-AM)/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体系“网络结构”的强弱取决于表面活性剂烷基链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配制了表面活性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二烷磺酸钠(NaAMC12S)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胶束溶液,分别测定了强疏水单体N-正十二烷基丙烯酰胺(C12AM)在两种胶束溶液中的增溶性能;在此基础上,于两种胶束溶液中分别进行了丙烯酰胺(AM)与C12AM的胶束共聚合,制备了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它们分别为二元共聚物C12AM/AM与三元共聚物C12AM/NaAMC12S/AM;测定了两种共聚物的红外光谱;采用荧光探针法与表观粘度法重点研究了它们的疏水缔合性与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单体NaAMC12S的胶束溶液中,可顺利地实现AM与疏水单体的胶束共聚合,由于表面活性单体也参与了共聚合,故制得的产物为三元共聚物C12AM/NaAMC12S/AM;与在SDS胶束溶液中制备的二元共聚物C12AM/AM相比,前者的疏水缔合性更强,其强疏水缔合性以强疏水单体C12AM的贡献为主,以表面活性单体NaAMC12S的贡献为辅.  相似文献   

8.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四氟丙醇(FOH)和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1200)为原料合成了含氟表面活性单体(FSM),并以FSM为疏水单体,在它的胶束溶液中实现了其与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的水溶液共聚合,制备出含氟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FAPAM)。采用流变仪研究了FAPAM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性能,并考察了盐、剪切率和温度对FAPAM缔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APAM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性能受FSM含量的影响,具有一定的耐盐性。FAPAM属于假塑性体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剪切性能。适当升高温度对FAPAM水溶液的疏水缔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异氰酸苯酯和丙烯酰胺(AM)的取代反应,制备了疏水缔合型单体N-苯基甲酰胺-丙烯酰胺(HMAM)。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对HMA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HMAM单体含有疏水和亲水基团,可用于制备新型水溶性疏水缔合型聚合物,该聚合物不溶于水和丙酮等强极性溶剂,但能溶于二甲亚砜和N,N-二甲基甲酰胺等中等极性的溶剂中。  相似文献   

10.
反相乳液共聚合制备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Span80-Tween80复合乳化剂和AIBA引发剂,进行丙烯酸钠(NaAA)/丙烯酰胺(AM)/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反相乳液共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共聚单体中DAC和AM含量、乳化剂用量及其HLB值、水/油比和水相pH值等聚合反应工艺条件或参数对聚合反应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特性粘度的影响,聚合物特性粘度随引发剂用量和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该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反相乳液制备过程中凝胶效应的存在.傅立叶红外光谱组成分析表明了两性丙烯酰胺共聚物的成功合成,扫描电镜观测乳胶粒粒径范围在0.6~8.0μm.  相似文献   

11.
聚乙烯醇对丙烯酰胺聚合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聚乙烯醇(PVA)在烯类单体自由基聚合反应中作为分散剂使用已有很长历史,对于PVA在不同催化体系中与烯类单体接枝聚合的研究报道也不少,其中有人报道PVA对过硫酸盐的分解具有促进作用,并可导致甲基丙烯酸甲酯在PVA大分子上接枝;也有人报道了PVA与过硫酸铵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本文研究了在低浓度过  相似文献   

12.
氟氯代羧酸与乙炔反应制得氟氯代羧酸乙烯酯,后者分别以过氧化二苯甲酰和三丁基硼为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本体聚合。以X-射线衍射图和红外吸收率D_(916)/D_(850)比值观测聚乙烯酯及其水解物聚乙烯醇的立体规整性。不同侧链长度的聚含氟酸乙烯酯的X-射线衍射图并没有反映出高分子链在立体规整性上的差异,但其水解产物聚乙烯醇D_(916)/D_(850)吸收率比值随侧链体积增大而增加、侧基极性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影响是肯定的。不论是聚乙酸乙烯酯和聚含氟酸乙烯酯聚合温度对它们的立体规整性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铈离子与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引发丙烯酰胺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对铈离子与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在H_2O-CH_3CN(3∶1,V/V)及H_2O-HCONH_2(1∶2,V/V)两种介质中引发丙烯酰胺的聚合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结构的苯基氨基甲酸酯对聚合的影响。苯基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对铈离子引发聚合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对-甲苯基氨基甲酸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测定了聚合反应表现活化能及聚合动力学方程,并提出了聚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丙烯酰胺聚合反应中聚苯乙烯磺酸的大分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聚苯乙烯磺酸对丙烯酰胺聚合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电子能谱等手段研究了聚苯乙烯磺酸同丙烯酰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发现二者间存在着由磺酸基与酰胺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铵盐的结合形式,从而提出了在聚苯乙烯磺酸存在下丙烯酰胺聚合历程的模式,并以此机理解释了聚苯乙烯磺酸在丙烯酰胺聚合反应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 分子间形成氢键对低分子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得比较多,对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也进行了大量工作。于宝善等研究表明单体分子间形成氢键对单体的自由基聚合能力是有影响的。 上述研究都是在芳香族酰胺及脂肪族酰胺类单体的液相本体聚合或熔融态的本体聚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作为混合单体、以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共乳化剂十六烷醇(CA)作为复合乳化剂体系、聚乙烯醇(PVA)为液膜增强剂,制备了稳定的超浓乳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和N,N′-二甲基苯胺(DMA)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用一种新的超浓乳液薄层技术,在较低温度下引发共聚合.探讨了液膜增强剂种类和聚合环境对聚合稳定性影响;研究了薄层厚度,薄层面积,聚合温度和加热方式对体系(包括单体和水)挥发性和转化率的影响.比较了薄层和试管聚合的速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浴与烘箱加热方式下聚合物乳胶粒的形态,得到了在水浴中反应后的聚合物粒子平均粒径和分散度都减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改性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在聚醋酸乙烯乳液中的增稠效应。通过与非离子型羟乙基纤维素及离子型羧甲基纤维素的比较试验表明,改性羧甲基羟丙基纤维素用作聚醋酸乙烯乳液增稠剂有良好的增稠性、稳定性和配伍性。  相似文献   

18.
聚苯胺/聚乙烯醇导电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较简单的化学氧化现场吸附聚合法(in-situpolymerization)制得了聚苯胺(PAn)/聚乙烯醇(PVA)导电复合膜.该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机械性能;其电导率可达5.8s/cm,拉伸强度达13MPa,断裂伸长率为110%左右.本文讨论了制备的各种条件对复合膜导电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稳定性及电化学活性;并采用循环伏安曲线、扫描电镜(SEM)、FTIR谱及元素分析对该复合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高速搅拌对淀粉/聚乙烯醇共混物溶液成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淀粉与聚乙烯醇(PVA)溶液在高速搅拌下共混,可大大改善淀粉/PVA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透明性与耐水性,对其生物降解性有明显的影响.淀粉/PVA共混体系在高速搅拌前后的光谱分析、显微观察、分子量及流变性能的测定表明,这些变化起因于高速搅拌增加了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同时提高了淀粉与PVA共混溶液的稳定性,改善了淀粉/PVA共混物薄膜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量聚乙烯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方法, 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了超高分子量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 继而醇解为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醇(PVA). 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转化率对PVA的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影响. 探讨了线性高分子量PVA结构的控制方法. 结果表明, 利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可以实现在室温(14~20 ℃)制备出聚合度为9899的高分子量的PVA, 聚合过程对PVA的分子量和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 在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恒速聚合区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 分子量分布窄, 且结构比较规整, 而在加速区, PVAc的支化和交联现象显著, 最终会对PVA的线性程度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 可以通过聚合过程来控制PVA的分子量和链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