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硫代硫酸盐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行为, 结果表明, 其电化学氧化行为与体系的pH和扫描速度密切相关. 当pH为5~6时, 硫代硫酸盐的循环伏安曲线出现三个氧化峰, 峰电位分别在0.05 V、0.58 V和1.02 V附近, 随pH值升高和扫描速度的降低, 0.05 V附近的氧化峰逐渐变得明显, 同时各氧化峰的峰电位与扫描速度的对数, 峰电流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均成很好的线性关系;当pH为8~9时, 硫代硫酸盐的循环伏安曲线出现三个明显的氧化峰, 峰电位分别在0.05 V、0.91 V和1.22 V附近. 随扫描速度降低, 循环伏安曲线出现交叉, 体系呈现明显的电化学振荡行为;但当pH=10时, 1.22 V附近的氧化峰消失. 硫代硫酸盐的电化学氧化行为非常复杂, 电化学氧化机制随体系pH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大塘  郭军 《大学化学》2003,18(1):51-53
众所周知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对峙反应中 ,正反应速度等于逆反应速度(v正 =v逆 ≠ 0 )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含量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的状态。当外界条件 (如浓度、压力或温度 )发生变化时 ,化学平衡状态随之发生移动 ,移动的方向可根据著名的Lechatelier原理进行判断。但目前文献[1~ 7] 中 ,运用Lechatelier原理判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讨论得最多的是恒温恒容体系 ,对于恒温恒压体系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报道甚少。能否根据Lechatelier原理对恒温恒压体系平衡移动方向进行判断呢 ?实际上…  相似文献   

3.
以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催化剂,催化菜籽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脂肪酸甲酯(FAME)。结果表明,产品收率随着醇油比增大而提高,当醇油比(V/V)达到7.21后,收率增加逐渐变慢;在树脂最高使用温度以下,反应温度越高,产品收率越高;产品收率随催化时间增长而提高,但提高速度逐渐趋缓;催化剂活性稳定,利用再生树脂连续催化28.7h,未见活性下降。常压下,醇油比4.54,60℃下反应54.7min,FAME产品收率达96.80%。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黑色签字笔墨迹的种类和形成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法鉴定黑色签字笔墨迹种类及形成时间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实验中,分析黑色签字笔墨迹中有色成分的流动相为V(甲醇)∶V(水)=60∶40含四丁基氢氧化铵、检测波长为580 nm。并对49种不同产地、不同牌号的黑色签字笔墨迹进行了种类分析。依据色谱图中色谱峰的数目、保留时间、峰形等数据,将其分为8大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黑色签字笔墨迹中各种染料成分相对含量随形成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是一种鉴定黑色签字笔墨迹种类及形成时间异同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悦  沈志滨  曾常青 《色谱》2007,25(5):690-693
随着微芯片技术的成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有一个准确而简洁的电渗流速度的检测方法。根据荧光物质罗丹明123(Rh123)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迁移时间的变化,推导出Rh123在pH 9和10条件下分别有中性分子存在,而中性分子的移动速度等于电渗流速度,因此建立了直接以Rh123中性分子为标记物测定电渗流速度的方法。通过直接检测Rh123中性分子的迁移时间,计算得出所用玻璃微流控芯片在pH 9.3和pH 10.1的电渗流速度为3.9×10-4 cm2/(s·V)和4.1×10-4 cm2/(s·V),与经典方法对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离子交换与吸附》2021,37(2):175-182
以固定床离子交换树脂对K~+的吸附过程进行研究,考察了固定床中不同时间及轴向高度中KCl溶液浓度的变化、轴向各区域内树脂对K~+吸附量和吸附率的变化以及KCl溶液表观输送速度和原料液初始浓度对固定床吸附K~+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床轴向各区域内树脂对K~+吸附量均随时间而增大,而对K~+的吸附率随时间逐渐减小;随着KCl溶液表观输送速度的增大,穿透时间缩短,树脂对K~+的吸附量增加,但对K~+的吸附率由48.43%降至43.02%;相同轴向高度下穿透时间随KCl浓度的增加而缩短,树脂对K~+的吸附量随KCl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对K~+的吸附率由37.75%增至55.20%。  相似文献   

7.
以变形铝合金6061为试验材料,采用MAO240/750微弧氧化设备、TT260测厚仪和JSM6460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电流密度、占空比、样品尺寸和溶液温度等因素对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陶瓷层厚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线性增大,电流密度越大,陶瓷层生长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内样品表面所达到的电压越高,电压的升高提高了陶瓷层被击穿继续发生内部氧化的能力;占空比大小对陶瓷层生长速度几乎无影响,而电压随着占空比的减小发生微小的上升;恒流氧化时,虽然陶瓷层的生长速度不随样品尺寸变化,但是电压随样品尺寸增大而升高;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陶瓷层的生长速度变快。  相似文献   

8.
通过循环伏安法、电子顺磁共振谱和时间分辨电压光谱研究了羟基取代基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对羟基苯基卟啉化合物的电化学、电子顺磁共振和时间分辨光电压性质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是在卟啉环上进行的. 卟啉周边取代基数目的增加使得卟啉共轭体系平均电子云密度增大, 导致体系易氧化而难以还原. 对称性增强可能使卟啉化合物的半波电位值向正方向移动, 羟基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对于卟啉化合物电化学性质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常态下卟啉分子没有EPR信号, 在光的激发下, 卟啉分子由原来的逆磁性分子变成顺磁性的激发三重态分子, 这种激发三重态分子在分子轨道上具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这两个电子相距很近, 彼此之间发生很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电子, 它的g值随卟啉共轭体系平均电子云密度增大而变大. 时间分辨光电压是由分子中的自由光声载流子的存在而产生的, 光电压的衰减与分子结构密切相关, 它们的电荷分离速度基本上随卟啉周边羟基取代基数目的增加而减慢.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从吸附质结构、活化工艺条件及吸附条件与动态吸附的关系出发,对PACF的吸附动力学(着重其固—气吸附动力学)特征(及若干吸附动力学方程),在PACF固—气吸附体系中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PACF对多种有机溶剂饱和蒸汽的吸附速度很快。吸附过程以瞬时吸附过程开始,继以一个慢速可测吸附过程。后者与表面官能团的吸附作用有关。固—气吸附速度随PAC比表面的增加而增加。慢速可测吸附过程随表面官能团含量增加而变得更为明显。吸附速度随吸附温度升高而下降。吸附速度随压力下降而减少,但吸附平衡时间缩短。实验还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PACF固—气吸附动力学可用Langmuir吸附速度方程In(qm/(qm-q))=kt或Bangham吸附速度方程In(In(qm/(gm-q))=Ink’+(1/m)Int来描述。  相似文献   

10.
吴进明  曾英 《物理化学学报》2007,23(9):1411-1414
运用浓度比较法, 对25 ℃时V-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 编程计算出各溶解组分浓度, 以及固相和液相、各固相间边界线, 确定固相区和液相区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 绘制出了总V浓度cT(V)=1.0×10-5 mol·L-1时V-H2O体系的溶解组分优势区域图和电势-pH图以及cT(V)=1.0×10-7 mol·L-1时V-H2O体系的电势-pH图. 电势-pH图结果表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 各相稳定区取决于体系中溶液态物质的总浓度. 随cT(V)的减小, 溶液稳定区增大, 各固相稳定区均不同程度减小.  相似文献   

11.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研究了Y~(3+)-H~+交换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测定了反应的等温线,求得合理热力学平衡常数Ka=1.9×10~2。实验表明,正交换反应RH/Y~(3+)符合一般规律,即在低浓度时,系液膜扩散机理,高浓度时,系粒内扩散机理;而逆交换反应R_3Y/H~+在本实验的浓度和搅拌速度下,均为粒内扩散机理。正逆交换反应机理的差别是树脂对三价稀土元素Y~(3+)具有极高的亲和性所致。估算了液膜互扩散系数与液膜厚度的比值。用电子计算机求算了随交换剂组成变化的积分粒内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2.
用DSC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表征PEO/PMMA和PEO/PVA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发现PEO/PVA体系的结晶度与其组成的变化是一致的;而PEO/PMMA体系的结晶度随非晶组分增加而下降的速度,从与组成变化一致到比后者快,但又随时间而改变。对此结晶/非晶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组成和时间而变化的现象,可用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来解释。  相似文献   

13.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对苯二酚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从循环伏安图上看出当在0至1.6V电位间连续扫描20次,在0.63V左右可见到一氧化峰电位,其峰电流随扫描次数的增加而减小。说明电极反应为不可逆过程。然而,如改变在-1.4~1.6V电位间扫描,仅数次扫描后即可在Epa=0.25V和Epc=-0.08V处见到一对氧化还原峰电位,说明了此过程为一可逆过程。同时,对电极反应的产物用RHPLC进行研究和鉴定,从色谱图所示结果与电化学法所得结果一致。根据此工作的研究结果对苯二酚在呼吸链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用同步辐射X光散射方法研究聚苯硫醚(PPS)等温过程结晶动力学,测定了在不同结晶温度Tc下,小角和广角散射强度曲线、散射峰极大值随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向小角度移动。由小角和广角测得的一系列不同Tc温度的时间解析谱图,计算出PPS结晶速度(?)1/2最小值为0.47min,相对应的Tc为189℃,低于100℃和高于250℃结晶速度极为缓慢。长周期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大,接近250℃时减小;密度随结晶温度升高而增加,接近熔融时,则有较大的增加;由PPS 30~225℃之间Q随温度变化曲线上的折点,求出T_g=89±5℃(加热速度10℃/min);并计算出在T_g温度时PPS两相热膨胀系数差为:  相似文献   

15.
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001×7研究了Ca~(2+)-H~+阳离子交换反应的平衡及动力学,测得该反应的等温线及选择系数,求得修正选择系数、合理热力学平衡常数(K_α=18)以及交换剂相中各组分的合理活度系数。实验发现,该反应的正、逆交换的机理不同。结合以前研究过的Na~+-H~+、UO_2~(2+)-H~+及Y~(3+)-H~+反应的正、逆交换的机理,探讨了造成正、逆交换机理不同的原因。本文还估算了液膜互扩散系数与液膜厚度之比,求得了随交换剂相组成变化的积分粒内互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6.
正双歧杆菌(BFB)是1899年由法国学者Tissier从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1]),该菌无芽胞、不运动、不抗酸、耐氧能力随种属而不同,因染色不规则、不同种或同种不同龄、不同生长环境而呈现多形态,如Y形、V形、L形、多分枝形等~([2])。长期的研究证明双歧杆菌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肠道内的绝对优势菌群,随年龄的增长和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双歧杆菌逐渐随粪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聚四苯基卟啉-铂电极的光生伏特性能。在pH-1.5的酸性溶液中,光电位为+0.955V时,其光电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随pH值的增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光照(>470nm)竹红菌乙素和Na2SO3的溶液可生成5或8位磺化和5,8-二位磺化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竹红菌乙素的光磺化反应对反应条件(如氧的浓度、溶液的pH值、溶剂的极性)的变化非常敏感。在空气条件下,磺化速度比在无氧条件下大大加快,同时也防止了氧条件下的一些副反应如自敏光氧化等的发生。这一磺化反应发生的最佳pH值为7.0~7.7。磺化速度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迅速下降,强极性有机溶剂与缓冲液组成的混合溶剂(1:1/V:V)有利于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以单斜相V2O5·xH2O纳米线为前驱物,在温和条件下合成出V2O5·xH2O-BiVO4复合光催化剂.为理解产物的物相含量、形貌和光催化性质随合成时间延长而变化的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催化性质测试实验对三个典型的V2O5·xH2O-BiVO4样品(分别在反应6、12和24 h获得)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V2O5·xH2O-BiVO4纳米复合材料由V2O5·xH2O纳米线和BiVO4纳米晶组成,并且随合成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中V2O5·xH2O纳米线的含量逐渐减少而BiVO4纳米晶的含量逐渐增加.光催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V2O5·xH2O-BiVO4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λ>400 nm)辐射下降解亚甲基蓝时表现出了提高的光催化效率,其中在反应12 h获得的V2O5·xH2O-BiVO4样品体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活性,这可能是由于其适当的组分含量和特殊的微结构有利于半导体激发和染料激发两种光催化机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外有人曾对氯胺T(CAT),4,4-四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四碱)光度法进行过研究。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用混酸缓冲溶液代替原有的疏代硫酸钠介质,并进行了酸度对反应的影响试验。试验表明,由于H~+参与反应中CIO-对I的氧化过程,会影响显色速度和蓝色的深度。在pH2~5.5之间,吸光度随pH的增加而增大,显色速度亦随pH的增加而加快,调整pH可控制显色速度。同时,在不同的pH下蓝色的稳定时间也不相同。当pH=4.00时,蓝色的稳定时间为80—100秒。有趣的是蓝色(最大吸收620毫微米)经10分钟后转变为稳定的黄绿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