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十年代初院系调整后,各院校都成立了基础课教研室。当时依靠教研室集体的力量,对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都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师一年一遍重复讲授同一门课程,教学任务又十分繁重,难以开展科学研究,因而限制了基础课教师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是广大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教师感到苦闷的问题。前几年,很多工科院校为培养力学师资,招收了一届力学师资班。基础课力学教师为师资班开出了力学专业课程,指导了毕业论文,许多力学教师感到办专业是教师提高的途径,因而不少学 ...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性力学教师水平,交流国内外关于本构关系方面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塑性力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交流塑性力学教学经验,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力学系于1985年2月26日至3月7日举办了全国塑性力学教师讨论班。讨论班由北京大学王仁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朱兆祥教授、清华大学黄克智教授主持。参加讨论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及部份科研单位共35个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共93人。其中教授 ...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提高塑性力学教师水平,交流国内外关于本构关系方面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塑性力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交流塑性力学教学经验,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力学系于1985年2月26日至3月7日举办了全国塑性力学教师讨论班。讨论班由北京大学王仁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朱兆祥教授、清华大学黄克智教授主持。参加讨论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学校及部份科研单位共35个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共93人。其中教授 ...  相似文献   

4.
到1999年2月,《力学与实践》杂志创刊20周年了,这本力学杂志的20年,是我国新一代力学工作者从事力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的20年,也是我从事力学工作的20年。可以这样说,我在力学上的很多知识与长进得益于《力学与实践》,它陪伴我走过了这20年的力学教学与科研历程。我是《力学与实践》杂志的忠实读者。当《力学与实践》杂志1979年创刊时,我正好大学毕业留校当教师,我原来学的是汽车专业,毕业后因工作需要,当了力学教师,实际上本人当时的力学知识仅仅是大学里学的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到力学教研室报到工作后,当时…  相似文献   

5.
1959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力学所按系所结合的形式,共同创办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当时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设立了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及宇航方面的专业。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固体力学和飞行力学等教研室。教师队伍由三部分人组成:各工程专业调集的一批骨干、原三个基础力学教研室的成员和由清华力学研究班学成归来的教师和毕业生,约120 ...  相似文献   

6.
边远地区的非重点院校在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劣势是明显的.例如,任务单一而繁重,力学教师被长期束缚于基础课教学,知识老化很快;学生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来自学生和经济建设的对教师业务方面的压力较小;因经费少造成的信息闭塞、  相似文献   

7.
?????? 《力学与实践》1990,12(2):63-63
<正> 边远地区的非重点院校在环境条件和人员素质方面的劣势是明显的.例如,任务单一而繁重,力学教师被长期束缚于基础课教学,知识老化很快;学生水平相对较低,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来自学生和经济建设的对教师业务方面的压力较小;因经费少造成的信息闭塞、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吴艾辉 《力学与实践》2019,41(2):202-205
目前国内大多高校的工科专业本科生的基础力学课程由力学系教师承担,后续专业课则由各工科专业学院教师承担。基础力学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繁重,课程学时紧张,基础力学课程不得不采用教师全堂讲述式的大班制,讲授也并不区分学生专业。基础力学教学任务繁重、基础力学和专业课程教师分属不同学院、力学教师本身对工程专业不见得了解深入等客观因素都制约着基础力学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学生对力学概念理解不够准确、记忆不够深是基础力学学习较为普遍的问题。作者基于近十年的为工程力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的教学实践,结合在担任学校教学督导四年的时间里在听土木、机械等工科专业的各门专业课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得到的教学一线信息,对基础力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好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了思考,并对以学生专业为导向的基础力学课程教学进行了实践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温建明  范武 《力学与实践》2019,41(3):333-336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那么该门课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首先要进行打造的。专业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后,才能支撑后续专业课的拓展。文中从理论力学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探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力求能够为打造理论力学成为"金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1.
理论力学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要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那么该门课程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是首先要进行打造的。专业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拓展后,才能支撑后续专业课的拓展。文中从理论力学的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实践环节几方面,探讨理论力学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力求能够为打造理论力学成为"金课"出一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交流本构关系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塑性力学在各方面的应用,交流塑性力学教学经验,教育部委托北京大学力学系于1985年2月26日至3月7日举办了全国塑性力学教师讨论班,由王仁(北京大学)、朱兆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克智(清华大学)主持,全国35个单位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93人(教授6,副教授和副研17,讲师、助研和工程师35,助教6,教员6,研究生23)参加.讨论班的10个特邀报告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13.
????? 《力学与实践》1990,12(5):50-51
<正>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回首往事,我们固然有许多成绩和贡献,但总的来看弯路多于直路,特别是在六大关系方面总是在左和右的两极之间剧烈地震荡.能否在这六大关系之间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将是我们今后少走弯路或回头路的关键.这六大关系即: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教材建设与教学的关系、高层次教学与基础课教学的关系.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六个关系不属于一个层  相似文献   

14.
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成立于1952年.回首往事,我们固然有许多成绩和贡献,但总的来看弯路多于直路,特别是在六大关系方面总是在左和右的两极之间剧烈地震荡.能否在这六大关系之间寻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将是我们今后少走弯路或回头路的关键.这六大关系即: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研究与教学的关系、教材建设与教学的关系、高层次教学与基础课教学的关系.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六个关系不属于一个层  相似文献   

15.
烟台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是山东省首届骨干学科资助中心,其前身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于1984年创建的材料力学实验室。1995年学校通过了新建高校的教学合格评估后,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满足工科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学校将原机械系的工程力学教研室、材料力学实验室,土木系的结构力学教研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岩土力学实验室等整合成工程力学实验中心,承担全校理工科七个院系的12个专业的理论力学、  相似文献   

16.
材料力学是一门传统的技术基础课,如何使这种经典课程的教学更富生机和吸引力,是力学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笔者根据材料力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适时组织材料力学知识竞赛,对于开阔视野、活跃思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材料力学知  相似文献   

17.
小问题     
137.跳板AB长为l,不计其重量,水平置于直角槽内(图1)。A,B两端的摩擦角均为φ。试求重量为P的人站在板上且保持平衡的范围。(任贵斌,辽河油田职工大学力学教研室,选自中央电大《理论力学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小问题(43)     
《力学与实践》1987,9(2):61-62
137.跳板AB长为l,不计其重量,水平置于直角槽内(图1)。A,B两端的摩擦角均为φ。试求重量为P的人站在板上且保持平衡的范围。(任贵斌,辽河油田职工大学力学教研室,选自中央电大《理论力学教学参考》) ...  相似文献   

19.
《力学与实践》2008,30(1):F0002-F0002
四川大学力学学科前身是1954年成立的成都工学院力学教研室。在康振黄、冯广占、陈君楷、宁交贤等老一批科学家与知名学者的带领下,力学学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1978年恢复建立工程力学系,1986年获得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固体力学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1995年获准建立生物力学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以谢和平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中、  相似文献   

20.
1956年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在清华大学联合创办了力学研究班。我国力学界的著名教授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张维、杜庆华等当时都参加筹建并亲自授课。力学研究班共办了三届,培养了来自全国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关的学员200多人。学员们分别于1959年、1960年和1962年毕业。现在他们遍布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关和生产部门,大多数同志都已成为技术工作和理论工作的骨干。力学班的创办为发展我国力学教育和科研工作,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