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2.
我们曾报道过有关1,3二苯基吡唑啉衍生物的光谱和光物理行为[1,2],并详细地研究了它们在受激发后的辐射和非辐射衰变过程.该类化合物作为一种良好的光致发光材料,由于存在着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结构,因此表现出较强的光诱导分子极化能力,可用作为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3]、光折变材料等.此外,还发现该类化合物在组合型光导器件中可用作空穴传输层材料.既然这类化合物兼具光致发光和空穴传输功能,很自然的会考虑到,它是否也能用作为一种有机的电致发光(EL)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特别近年来许多科学家致力于此,因此进展很快.但寻找新的高效材料,不论是用作主要的发光层或其它的辅助性化合物,仍在继续.本简报即是对上述化合物用作EL材料的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在固体器「ITO/TPD/TPB1-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地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  相似文献   

4.
对四种不同结构的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薄膜中的光致发光行为及作为掺杂染料组成两种不同结构电致发光(EL)器件的发光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相同共轭部分,但未成环的腙类化合物,不论在溶液中或在固相条件下,都不能很好的发射荧光。而构成了吡唑啉环的化合物,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都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能力。在5位处联有苯基的非平面状吡唑啉化合物,由于不易于结晶化而有良好的成膜性能;相反,在5位处无苯环联结者,如EP3,则由于其易于结晶化,因而不利于器件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在合成两种具有不同取代基的吡唑啉衍生物PD1和PD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取代基效应对其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甲氧基取代的化合物PD2较N,N-二甲氨基取代的化合物PD1具有更高的荧光量子产率.而在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掺杂染料,当其器件结构为ITO/TPD/TPBI:2% PD/TP-BI/Mg:Ag时,PD1掺杂染料却有着较PD2更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当器件的电流密度为420 mA/cm2时,掺杂染料为PD1的器件在487 nm处发射蓝光,其发光亮度为1224 cd/m2.  相似文献   

6.
氟化吡唑啉蓝色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Tang等[1]首次报道了多层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以来, 人们研究了大量的新型材料[2,3], 其中较吸引人的方法是将高量子产率的荧光染料掺杂于传输层中制备电致发光器件[4~9]. 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荧光产率和蓝色发射特性. 这些化合物具有分子内电荷传输性能, 在激发状态下分子可发生扭曲形成电子给体-受体结构[10], 因此在EL器件制备过程中既可以作为载流子传输材料, 又可以作为发光材料来应用. 虽然吡唑啉类化合物在固态下具有空穴传输特性[11], 也有较高的荧光产率, 但它们的玻璃转化转变温度较低, 在制备EL器件时, 如单独作为传输层或发射层时, 该类材料易于结晶, 从而使得器件的性能快速衰减. 如果将它们分散于聚合物等主体中, 就会避免重结晶问题. 我们在三苯基吡唑啉中引入强吸电子基团CF3, 导致分子的刚性增强和荧光强度增加, 熔点升高. 将氟化三苯基吡唑啉(FTPP)作为发光中心制作了两类EL器件, 均获得蓝光发射. FTPP分子结构见图1.  相似文献   

7.
5位芘取代的三芳基吡唑啉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化合物 1 ,3 二苯基 5 ( 1 芘基 ) 2 吡唑啉 (DPPP) .由于 5位大取代基的存在 ,使整个分子不在同一平面 ,导致吡唑啉化合物光物理性质的改变 .DPPP光物理行为的研究表明 :即使在较低的浓度下 ( c=1 .0 8× 1 0 -5 mol·L-1) ,DPPP分子间也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 ;其荧光光谱表现出明显的溶剂极性效应、浓度效应和温度效应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发射芘单体的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络合物的荧光及分子间电荷转移络合物的荧光 .  相似文献   

8.
对7种含"单"或"双"吡唑啉化合物在溶液和在固体器件[ITO/TPD/TPBI-2%EP/TPBI/Mg-Ag]中作为掺杂发光材料的电致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吡唑啉化合物所构成的器件具有优良的电致发光特性.特别是在5-位处联有芳基的双吡唑啉化合物,由于它们具有良好的成膜能力和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因此所制得的器件有很好的稳定性.结果还表明,含双吡唑啉基化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较含单吡唑啉基者为低.由它们所构成器件的电致发光能力也大体反映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赵显梅  车圆圆  丁盛  刘浪 《化学通报》2016,79(10):952-957,980
本文以1,3-二苯基-5-吡唑啉酮(DPP)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溶剂对其进行重结晶,得到了3种不同颜色和不同构型的异构体。通过XRD粉末衍射、IR、1H NMR等确定了3种异构体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它们的发光行为。结果表明这类化合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和光异构化性能,而且溶剂对产物的构型及发光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此外,将该化合物与无规聚苯乙烯复合制备的薄膜也具有很好的荧光性能,在防伪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精密自动绝热热量计测量了自己合成并提纯1-甲基-3,5-二苯基-吡唑在78~370K温区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这个化合物有一个固-液熔化相变,其熔化温度、摩尔熔化焓以及摩尔熔化熵分别为:(332.903±0.152)K,(17463.48±21.81)J·mol^-1和(52.55±0.06)J·mol^-1·K^-1。通过分步熔化法得到样品的纯度和绝对纯样品熔点分别为:0.9954(摩尔分数)和333.115K。在热容测量的基础上计算出了该物质每隔5K的热力学函数值。用DSC技术对该物质的固液熔化过程作了进一步研究,结果与热容实验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的20年里,电致发光(EL)领域的研究显得异常活跃,EL已应用于通讯、信息、显示等许多领域,而占领这一领域的是P-N结无机半导体发光二级管,其发光效率已超过了白炽灯.但由于无机半导体很难实现大面积平面显示,加之成本较高,因此,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1].有机荧光材料的种类繁多,荧光量子效率高,且可以通过分子结构修饰有目的地控制其发光效率、发光颜色和电学性能[2],因而,越来越多的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小组进入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领域[3.4].  相似文献   

12.
An excellent hole-transport material,1,3-diphenyl-5-(9-phenanthryl)-2-pyrazoline(DPPhP)for OLEDs was studied.This compound not only offers hlgh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96℃),good film forming ability,and high HOMO energy level,but also displays excellent hole-transport property.The electrlumlnescent device with a simple structure of ITO/DPPhP(60nm)/AIQ(60mm)/LiF(0.8nm)/Al shows an external quantom efficiency as high as 1.6?  相似文献   

13.
夏艳  周子彦  孟凡坤  吴学 《有机化学》2007,27(5):674-677
利用Wittig-Horner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基于联吡啶的π-共轭分子, 并用1H NMR, 13C NMR、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MS进行了表征. 通过热重分析(TGA)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学稳定性; 化合物的光致发光(PL)最大发射峰在439~441 nm之间, 对应于蓝光区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1 苯基 3 (4 硝基苯基) 5 (9 蒽基) 2 吡唑啉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吸收光谱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该分子的吸收不同于分子内"Ar—N—N=C—Ar"发色团与蒽发色团的叠加.其中"Ar—N—N=C—Ar"发色团的吸收系数增强了12倍,存在极大的增色效应,蒽的精细吸收峰也均红移了20nm左右.说明两者存在基态下的相互作用.优势构象理论分析表明这是由于基态π电子轨道重叠的高位共轭效应引起的.该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该类分子激发态下发色团间的非共轭电荷转移以及能量转移,并为寻找更大吸收系数的该类化合物提供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色纯度的红色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雅娟  汤昊  赵国生  孙润光  朱为宏 《化学学报》2008,66(12):1460-1464
以吡喃腈作为电子受体、吲哚啉作为电子给体单元, 合成了一种吲哚啉衍生物DADIN作为高色纯度的红色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 并对其溶液特性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对于柯达公司经典掺杂型红色发光材料DCJTB, 该发光材料的合成简单、提纯工艺易行、产率高, 并具有更纯正的红色发光. 研究表明, 以DADIN作为掺杂型电致发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效率是DCJTB的1.5倍, 实为DCJTB理想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6.
Four kinds of bis(N-alkylsalicylaldiminato) zinc(ll) complexes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 by FT-I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ir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y could emit strong fluorescence varying from blue to yellow to reddish orange depending on their different molecular structures. They had good thermostability, solubility and film forming capability, and can be used as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s. These new complexes may afford the feasibility to realize full-color display with materials based on similar molecula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7.
Three types of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EL) cells with organic material FY as the EL-emitting layer and a copper phthalocyanine (CuPc) as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which were sandwiched between indium/tinoxde(ITO) and aluminum electrode have been fabricated by vacuum-vapor and Langmuir-Blodgett (LB) deposition:(a) ITO/FY/Al;(b)ITO/CuPc/FY/Al;(c) ITO/CuPc(LB)/FY/Al. It was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cell with the LB film as the hole transport layer has the highest luminescent intensity at the same bias-voltage. These resul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order orientation of the CuPc molecule in the layer of LB film.  相似文献   

18.
陈安尚  李亚明  张华 《化学学报》2005,63(6):460-464
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循环伏安法(CV)、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等手段研究了4个4-N,N-二苯胺基均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光电性能, 计算出它们的电离势(PI)在5.70~5.90 eV, 带隙值(Eg)在2.78~2.88 eV, 分析了电化学行为, 讨论了取代基对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子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引入供电子基团OCH3后, 分子氧化电位降低, HOMO能量升高, 电离势降低; 引入吸电子基团—Cl后, 氧化电位升高, LUMO能量降低, 电子亲和势增加. 取代基—Cl和—OCH3都使化合物的带隙(Eg)减小, 紫外-可见光谱的吸收峰和荧光光谱的发射峰均发生红移.  相似文献   

19.
杜学锋  莫越奇  田仁玉  曹镛 《应用化学》2007,24(12):1359-1363
采用NiCl2催化的Yamamoto缩聚反应将不同比例的含噻吩单体与间苯单体共聚,合成了聚(5-(2-乙基己氧基)-1,3-苯撑-co-(2,5-二苯撑-4-基-噻吩))(PmP-DPT),并测试了4种不同比例共聚物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致发光光谱和LED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系统地表征了共聚物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噻吩的加入形成了新的发光中心,实现了从间苯链段到含噻吩发光中心的有效能量转移,当噻吩摩尔分数约为1%时,可得到效率为0.47%的色坐标(CIE)为0.17和0.13的蓝光PLED器件。当噻吩摩尔分数为10%时,可得到效率为2.59%的色坐标(CIE)为(0.21,0.36)的蓝绿光PLED器件。  相似文献   

20.
以两种常用的芳香二胺TPD和NPB为空穴传输材料(HTM)和BBOT为电子传输材料组成双层器件,获得了相对于组成材料的荧光光谱红移和宽化的电致发光.用光致发光表征了这种发射来自激基复合物,并用器件的能级图说明激基复合物的类型为BBOT的激发态BBOT*与基态的HTM相互作用的复合物.比较TPD和NPB的分子结构和能级表明,分子具有有利的构型和取向比合适的能级更容易形成激基复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