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回复反射器色度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介绍一种回复反射器色度测试系统。该系统依据反射光谱和色度学理论,采用CCD并行处理结构,同时采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具有精度高,测量速度快和易于使用等特点。利用此系统,对汽车回复反射器的色坐标进行了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色度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验证了颜色相加、相减的规律及任意复色光与汞灯的色坐标、色调、色饱和度的测量及三原色滤色片的透过滤测定等各项实验内容。并对复色光的研究分别用精确算法与粗略算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颜色混合相加定律是所有颜色配色的基础,而物体色会随着光源的不同产生色差是光源色度学的重要知识点。通过三基色激光器混合出等能白色,并通过改变其中任一激光器的光通量,发现其混合色也随着改变,从而验证了格拉斯曼色彩混合定律。同时设计了同一物体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其三刺激和色度坐标的变化,验证了物体色跟光源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CCD汽车车灯色度测试及其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种新型测色系统依据色度学理论和光谱反射比原理 ,采用CCD作为光电转换元件 ,可一次接收汽车车灯光谱对应的电信号 ,实现了光谱的快速分析 ,给出了CCD对汽车车灯颜色测量的光谱分析方法。并通过计算机控制 ,采用高级VB语言编程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给出了数据采集程序段。使用该系统将标准色卡的测量色度值与其标准色度值比较所得偏差Δx≤ 0 .0 1;Δy≤ 0 .0 1。  相似文献   

5.
汽车太阳膜的色度与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用带计算机控制的WGS-9型色度测量系统、UV-Vis 85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WGD-4A型光栅光谱仪定量测量和分析了某品牌汽车太阳膜的色度和光谱特性。测量分析结果表明:低红外透过率和紫外透过率与高可见光透过率是一对矛盾体,在选择太阳膜时只能有所侧重。如要求较高可见光透过的同时要避免过多紫外线照射,那应选择主波长为587.3 nm(浅蓝)或522.1 nm(钻石绿)的太阳膜。如要求较高可见光透过同时要兼顾隔热节能的功能,那么应选用色度主波长为497.3 nm(宝石蓝)或507 nm(翡翠绿)的太阳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能够对车灯光度、色度性能同时进行在线测试的计量仪器。它操作方便,精度较高,符合国标对车灯配光性能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色度学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验证颜色相加混合、相减混合规律, 通过定量测量计算混合色及汞灯的色坐标.  相似文献   

8.
三刺激值Y对计算机演示色品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算机演示色品图时,需人为设定代表亮度的三刺激值Y,而Y值的大小对显示器的色域及色品图的演示效果有很大影响。在导出含参量Y的色域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以设定色品图内各点亮度的二维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光、色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素 《发光学报》2003,24(6):642-644
为适应特殊照明用白光发光二极管(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以下缩写为WLED)研制开发的需要,设计加工了φ100mm的积分球,通过光纤与现有的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单元耦合,构成LED光、色测试系统。该系统首先给出LED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据此计算出LED的总光通量等光、色参数。这种方法避免了用一般光度计测总光通量时必须进行色修正的麻烦,也避免了因色修正不充分所带来的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0.
可见区分光光度法测量水体色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潘  沈为民  黄杰  徐贲 《光学技术》2011,37(5):551-555
针对目前水质色度测量方法的局限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量相关色度学参数,通过色度学参数与国家标准方法的色度值建立数值关系,从而测定水体的色度值.该方法不仅保证测量结果与现行国家标准测量结果一致,而且客观性强,稳定可靠,灵敏度更高,也更准确.克服了目视比色法需要水体与标准溶液色调一致的局限性,可以推广到其他色调的废水色度测量...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车辆光度测试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动测试汽车车灯配光性能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框图和精度分析。仪器采用微机控制、自动完成定位、数据采集、标准判别和表格打印。经实际使用表明:仪器具有较高精度,其转动定位精度达到0.01°,照度测试精度不大于2%,完全满足国标对车灯性能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浓度下溶液的色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测量液体色散的棱镜法,并用于测量水的色散,得到了与文献一致的结果.利用该方法测量氯化钠和葡萄糖在不同浓度下的色散曲线,按照Cauchy经验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拟合常数与浓度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实验规律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小型化、非接触式、快速高精度的位移测量,设计并搭建了基于光学彩色共焦原理的位移测量系统。系统中数据拟合采用的方法是,对光谱响应函数极值周围的数据进行高斯叠加拟合,以获得光谱响应曲线的峰值,从而得到峰值所对应的波长。经过实验验证,系统的测量范围为2mm,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0μm,线性度为3.4%,光谱响应的半高宽(FWHM)为49nm。因此能够满足一定精度的位移测量需求。  相似文献   

14.
氪灯、氙灯光谱强度分布和光谱效率测量是反映氪灯、氙灯性能的关键指标。介绍了一套新型的氪灯、氙灯光谱强度分布和光谱效率检测系统。该系统是一套测量连续发光灯和脉冲闪光灯发光性能及效果的综合检测设备。该检测单元采用计算机进行操控,人机界面良好,便于检验人员进行氪灯和氙灯光谱强度分布和光谱效率的批量检测。检验人员利用该系统可进行装机模拟试验和可靠性试验,可对氪灯和氙灯的性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不断地积累了氪灯和氙灯的检验数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光谱共焦位移测量系统具有精度高、质量轻、体积小和灵敏高等优点,可以实现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微位移测量。在光谱共焦测量系统中色散透镜组的色散特性决定了整个测量系统的性能。对色散透镜组的测量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指标,基于折射、衍射两种方法对透镜组进行了设计和优化,给出了设计结果。色散透镜组的色散范围为2.2mm,光谱范围为500~700nm,线性度较好。利用分辨率为0.5nm的光谱仪接收光谱信息,理论上精度优于2μm。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质子照相过程中发射度的增长过程。开展了照相系统设计,针对设计的照相系统,采用理论分析和蒙特卡罗计算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各个发射度增长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高能质子照相,加速器的引出发射度对系统的色差模糊的影响可以忽略,但对于中能质子照相,加速器的引出发射度不可忽略。可通过提高加速器引出系统的聚焦能力和减小散束器的厚度来减小发射度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某公司生产的圣诞树由于质量问题在销往国外时被烧毁。采用故障样品和参照样品比较测量法,在同等条件下,分别测量两个样品的光谱辐射照度分布,波段积分辐射照度,色温,以及温度特性等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故障样品与参照样品的色温分别为2722K和3060K。在紫外波段、可见波段和近红外波段,故障样品的积分辐射照度分别是正常样品的1.7倍、2.4倍和10.7倍。故障样品的灯系统未进行任何技术处理,而参照样品的灯系统进行了可见与近红外吸收处理,因此总辐射照度显著减弱。温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受辐照时间7min内,故障样品的温升高达101.5℃,而参照样品的温升只有46.4℃。这些参数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圣诞树烧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尧  刘华  卢振武  方超  荆雷 《中国光学》2012,(5):499-504
针对现有发光二极管(LED)汽车后转向灯存在的配光性能不准确、能量利用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款准直配光一体化的LED后转向灯透镜。该透镜根据非成像光学原理和斯涅尔定理,通过迭代求解的方法设计而成,其高度为8.32mm,直径为12.64mm。利用光学软件TracePro对实际光源和后转向灯透镜进行光线追迹模拟,结果表明:在z方向4-80°,Y方向4-80。的矩形区间,发光强度均大于1.6cd;在x方向±20°,Y方向±10°内发光强度呈近似矩形分布,且各测试点结果均满足GB17905-2008要求。该透镜可精确控制LED发出光线,有利于提高配光性能及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绕线机的精密排线要求,设计了一种三闭环的排线系统,该排线系统由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组成。位置环用来将给定位置和电机实际反馈位置比较,通过滚轴丝杠完成张力支撑部分的排线移动工作,以达到最小误差要求。速度环根据收线架的给定速度计算排线运行系统的速度,结合反馈量实时调节电机电流,即电机速度。速度环的速度决定了整个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电流环主要用来计算电机传动的力矩,可以根据提前保存的电机数据自动优化设置参数;该系统利用高精度的编码器构成位置闭合回路,该系统具有两个同步运行的排线平移系统,为张力支撑部分的排线平移系统和放线轮的排线平移系统。经实验验证,该控制系统两个平移系统同步性能好,密排效果满足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