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疑解惑,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反馈教学的重要途径.在答疑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解惑,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自主解惑.一次有价值的答疑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以下是笔者  相似文献   

2.
根据学校提出的“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上,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想,经过一年来的数学教学的改革实践,我们初步形成了数学课中的“自学、议论、讲评、小结”四段式教学法。即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进行边阅读边练习,再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议论和由教师答疑解惑,讲评。然后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小结的一种教学活动的过程。在整个教学形式中,“自学”是由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应该是整个活动的设计者、示范者,更应该成为组织者、启发者和鼓励者.传统的教学重视教师的讲解,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体,学习数学具有被动和接受的特点,但是,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敢于参与,学会思考和分析.“以学生为本”,学生是主体,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互动”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何为师生互动呢?笔者认为是师生间平等、真诚、和谐、愉快地双向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也就变成了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这是韩愈的传世名言 .这是说 ,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不断的授业———解惑的过程 .对于学生来说 ,每学习一点新东西 ,接受一些新事物 ,经常的会跟随着一个“有疑惑”———“疑惑不断的增多”的过程 .由于没有及时地帮助这些学生进行释疑解惑式的排解疏导 ,有的学生就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掉了队 ,失去了对一门学科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这样的事 ,在学校里是经常在发生的 .华罗庚又说过 ,学习是一个“薄—厚—薄”的过程 ,这是对成功的学习者来说的 .其中的“从厚到薄” ,就是一个释疑解惑 ,融会贯通的阶段 .许多学生不能到达、通过这个阶段 ,就成了个不成功的学习者 .原因就在于一些老师总是舍不得在释疑解惑上经常地为学生花上一点时间 .教育学上有“等待儿童”一说 ,其意为不要急于把在成人看来一切有用的东西塞给儿童 ;这与教学上要经常地为“释疑解惑、融会贯通”留出一点时间是相通的 .教师眼中要顾及到多数学生 ,毕竟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希望看到 ,我们的课堂教学 ,不是单一的只有追求高密度快节奏的课 ,(天天大跃进式的 ,师生都太劳累 ) ;还经常的有象本课那样的解惑辨识的课 .课堂也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提出答疑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多数教师对此重视不够,上焉者尚能着眼于方法,下焉者则仅满足于给出答案。笔者认为,答是为了不答,数学教学中的答疑不仅要着眼方法,更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探究之旅、领略数学思维之美、享受数学学习之乐。邻居小孩敏敏正在读八年级,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一些困难,邻居请笔者给她辅导,笔者对敏敏说:“系统的辅导没有时间,况且我在教高中,对初中的知识体系不是太了解,我还是给你答疑吧,有问题随时来问我,但以后来问之前你要先弄清几个问题,题目所提供的已知条件是什么?你对已知条件是怎样理解的?题目需要求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你在做题时卡在哪里?”不久前,敏敏来请教一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自己。师生就这一问题开展讨论、学习和探究,竟然持续了一个多月,在此过程中,师生两人都乐在其中,也收获颇丰。笔者觉得这一经历对数学答疑颇有启发,所以将答疑的过程整理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感染(简称流感)的过程.尽管教师课前经过周密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双赢,构建和谐课堂.笔者在一次文科班学业水平考试的向量复习教学中邂逅此事,记忆深刻,促我觉醒.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代的教育理论,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是明确肯定的.学生向老师学习,自然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之事,但要说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学习,就未必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可.相反地,可能被认为故作姿态,矫情作秀.或者从理论上懂得“教学相长”,在实践中未必有此意识.  相似文献   

8.
张良江 《数学通报》2023,(3):25-28+66
<正>1缘起“师生双边活动”实质是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活动.既然是双边活动,当然是既有学生的活动,又有教师的活动.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面对学生的种种课堂表现,教师应该如何应变与调控呢?本文结合一次初中数学教学评比与观摩活动,撷取其中的部分教学片断予以呈现与评析,来探讨数学课堂中教师主导的适切性.2案例呈现及评析教学内容: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平行线”的单元复习.该章内容包括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概念、性质、判定和平移的初步知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后答疑是日常数学教学的一个环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越发凸现和清晰 .重视课后答疑 ,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品质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所带的 2 0 0 2届高三 (4 )班 51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平均分 1 2 6.5分的好成绩 ,这与我在高中三年中 ,把课后答疑落到实处是分不开的 .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供同行参考 .体会之一 数学课后答疑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不仅要懂得教学研究的意义 ,掌握教学研究的方法 ,还要有产生教学研究成果并表达这种成果的愿望 .愿望人皆有之 ,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愿望 ?方法与成果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起作用的往往是一些经验 .其中的基本经验有 :1 组合也就是把一些材料组合起来 ,给它赋予某种意义 .组合是一种手段 ,懂得把学生的思考作为组合对象是一种经验 ,而善于把学生群体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来生产组合对象 ,则是一种艺术 .在教学这个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中 ,教师在哺育学生的同时 ,学生也在反哺教师 .教学研究的经验中可能有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正>追问是指针对某一内容追根究底地多次发问.有效的追问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达到答疑解惑的目的[1].数学教学中的追问,一般有顺着学生思维与逆着学生思维两种情况.顺向追问一般是学生的回答不够深刻或比较片面,教师具有导向性的追问,让学生能深入思考,达到准确与深刻的地步;逆向追问则是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反过来问学生答案的由来,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顺向追问更适合用于新知识点的教学,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下面就两个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的一些认识.教学片断一:买票问题题目:某班组织学生参观市博物馆,博物馆售票方式是个人票每张6元,团体票每10人45元.①如果参观的师生人数为36人,如何买票合算?②如果参观的师生人数为48人,如何买票合算?③如果参观的师生人数为一个两位数ab,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至少应付多少票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最后得出这个问题的解答.买票方式有三种:①全买个人…  相似文献   

13.
1 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做数学"的过程更是不断深入加强,有效的课堂教学探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而教学过程又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展示自我,自然是教学改革关注的热点,也是课堂出现"亮点"的最佳契机.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重结果 ,轻过程” ,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 ,数学素养欠缺已成为当前中学数学教育的一大忧虑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 ,就必须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原则 .教师不仅要备教材 ,也要“备”学生 ,备教学方法和手段 ,把诸方面综合安排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设计自然可信的模拟成长过程” .而它也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也就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数学研究、探索、发明、发现的过程 ,即知识的“生长过程”[1 ] .初中二年级的平面几何教学是几何学习的关键点 ,是学生各种思维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 ,不把握好 ,学生的数…  相似文献   

15.
一、开展“答疑教学”的必要性 其一,个别答疑是课堂教学的查漏补缺.每次上完课后,经过回顾反思,教师总会感到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的问题没有讲深讲透,有的问题学生没有很好地接受,这就需要个别答疑来弥补.  相似文献   

16.
朱江 《中学数学》2021,(4):32-33
雅思贝尔斯认为,对话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在师生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和倾听,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然而,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知识的传授,在这样知识本位和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课堂对话形同虚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对话”已经成为数学课程改革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内容.学生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对话的实施,如何有效展开课堂对话,才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造就精彩课堂呢?  相似文献   

17.
<正>一、设计背景数学教学过程既包括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也包括对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其中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正体现了新教材中对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过程的要求.学生是主体,问题是中心,探索是主线,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舞台.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和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在接受信息中有障碍的话,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学生的学习思维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跟不上”,即“思维滞后现象”.进而出现了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只有师生互动协调,配合默契才是理想的课堂,不然,教师讲得再好,也是“急水未能满盆”.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使学生思维和教师思维很好的链接起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9.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解惑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是帮助学生解惑,却各自巧妙不同,收效更是不同.据此,我把解惑分为“低、中、高”三种境界.现将平时遇见的三则案例拿出来,仅供大家思考. 案例1 学生甲问A老师一道题:(如图1)正  相似文献   

20.
生成性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生成性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计划,更是师生共同开发和丰富课程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