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推广使用了求复合工质临界温度的k_(ij)-V_i|V_j曲线及求纯质饱和蒸汽压的公式,并提出用混合热力学函数的方法计算复合工质在汽化过程中的焓变化及熵变化。 一、复合工质的状态图,临界参数和饱和蒸汽压 复合工质的p-T图与T-s图如图1所示。在共沸点上,复合工质的汽化过程与纯质完全相同,如是全共沸复合工质,则整个汽化过程与纯质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2.
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四水磷酸锌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Na3PO4·12H2O和ZnSO4·7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反应制备纳米四水磷酸锌,用微量热法研究该反应的反应焓和四水磷酸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根据Hess定律,设计了一个新的热化学循环:以4mol/LHCl溶液为量热溶剂,用RD496微热量计于298.15K测定了反应物与产物在量热溶剂中的溶解焓分别为(-47.180±0.084)和(-7.617±0.096)kJ/mol,同时测定两种溶液的紫外光谱、折光率和电导率.两种溶液的紫外吸收曲线重叠,稀释500倍后的电导率值分别是2180、2181μS/cm,折光率值分别是1.3679、1.3678.计算出该固相反应的反应焓为-39.530kJ/mol,同时得到纳米四水磷酸锌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推荐其值为-4354.004kJ/mol.  相似文献   

3.
翅片管气化器管内相变传热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Fluent多相流混合物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程序(UDF)实现了液氮相变模拟,模拟了不同进口流速对翅片管气化器管内流体换热量、压力降、含气率及汽化体积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参数随进口流速改变而变化的原因。由数值模拟可知,翅片管内流体进出口焓差、含气率及单位质量汽化体积随进口流速的增加而减少,而压力降和总换热量随进口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压力降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由加速压降引起。  相似文献   

4.
Ce~(3+)、Tb~(3+)在SrZnP_2O_7材料中的发光及能量传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e3+、Tb3+激活的SrZnP2O7材料,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在290 nm紫外光激发下,SrZnP2O7∶Ce3+材料的发射光谱为双峰宽谱,主峰位于329 nm。SrZnP2O7∶Tb3+材料的发射光谱由420,443,491,545,587,625 nm六个峰组成,分别对应Tb3+的5D3→7F5、5D3→7F4、5D4→7F6、5D4→7F5、5D4→7F4和5D4→7F3特征发射;监测545 nm最强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覆盖200~400 nm,主峰为380 nm。研究了Ce3+、Tb3+在SrZnP2O7材料中的能量传递过程,发现,Ce3+对Tb3+具有很强的敏化作用,提高了SrZnP2O7∶Tb3+材料的发射强度,当Ce3+摩尔分数为3%时,SrZnP2O7∶Tb3+材料的发射强度提高了近2倍。引入电荷补偿剂可提高SrZnP2O7∶Tb3+材料的发射强度,其中以掺入Li+和Cl-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饱和蒸气密度、焓和蒸发潜热的通用对比态推算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提出了新的饱和蒸气密度的通用对比态推算式,并分别以标准沸点下的蒸发潜热和临界温度与标准沸点温度之差为基准,对蒸发潜热和温度无量纲化导出了工质蒸发潜热通用对比态方程,结合饱和液体焓通用对比态方程导出了饱和蒸气焓通用对比态方程,揭示出饱和蒸气焓通用对比态方程为双变量函数,除有温度变量外还包含有表示物质差异的变量。对多种物质的文献值计算比较,以上方程的总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43%、0.87%和O.35%。  相似文献   

6.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6-311 G(d,p)水平上对Al2O3X(X=H,D,T)分子较低能量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分子有两个可能基态,即Al2O3X(X=H,D,T)(2A′)Cs和Al2O3X(X=H,D,T)(2B2)C2v.全电子计算了氢同位素分子及Al2O3X(X=H,D,T)的能量E、定容热容CV和熵S.应用电子振动近似理论,即用单个分子Al2O3X(X=H,D,T)中的电子和振动能量和熵近似代表它们处于固态时的能量和熵,计算得到固体Al2O3的氢化热力学函数ΔH0,ΔS0,ΔG0以及平衡压力与温度的关系.当Al2O3吸附氢(氘,氚)形成C2v对称性气态Al2O3X(X=H,D,T)对应的固体时,氢气可以排代氘气,氘气可以排代氚气.这种排代效应非常不明显;形成Cs对称性气态Al2O3X(X=H,D,T)对应的固体时,反应的氢氘氚排代效应的顺序为氚排代氘,氘排代氢,与钛等的氢氘氚排代效应的顺序相反.总体而言,这种排代效应都非常弱.随着温度的增加,这一系列反应的氢氘氚排代效应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计算Si(001)-(2×2×1):H表面O2吸附的理论模型.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广义梯度近似的超软赝势法对Si(001)-(2×2×1):H表面O2吸附进行了第一性研究.通过占位能的计算,得到了Si(001)-(2×2×1):H表面O2的最佳吸附位置.计算结果表明吸附后的反应产物应为Si=O和H2O,从理论上支持了D.Kovalev等人提出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固态反应法及改良固态反应法合成了一系列Y2O3-Eu2O3-SnO2体系中的试样,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测定了Y2O3-Eu2O3-SnO2三元系固相线下的相关系.结果表明,Y2O3-Eu2O3二元系和Eu2Sn2O7-Y2Sn2O7赝二元系形成连续固溶体.对于(Y1-xEux)2Sn2O7,最强的发光峰位置在590 nm附近,源于Eu3+的5 D0-7 F1的磁偶极跃迁.对于(Y1-xEux)2O3,最强峰的位置在611 nm附近,是由Eu3+的5 D0-7 F2的电偶极跃迁引起的.激发光谱表明,与(Y1-xEux)2O3相比,(Y1-xEux)2Sn2O7的电荷迁移带向低能方向移动.Eu3+在化合物中所处的晶体学位置决定了其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六硼酸钡Ba3B6O9(OH)6,并通过 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综合热分析法(TG-DSC)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微量热仪测定了Ba3B6O9(OH)6在 0.9995mol·dm-3HCl(aq) 的摩尔溶解焓为(32.34±0.58) kJ·mol-1,并计算了其标准摩尔生成焓为-(7130.664±4.2) kJ·mol-1。此外,通过基团贡献法估算了[B6O9(OH)6]6- 的摩尔生成焓为-5517.744 kJ·mol-1。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Eu3(bidc)4(phen)2(NO3)]·2H2O}n(1)和[Tb2(bidc)3(H2O)2](2)(bidc=苯并咪唑二羧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配合物1是链状结构,含有三种不同的金属离子配位环境:Eu(1)O6N2,Eu(2)O8和Eu(3)O6N2。配合物2是二维网状结构,含有两种配位环境相似的金属离子:Tb(1)O8和Tb(2)O8。配合物1在581,593,615,654和702nm处出现发射峰,为Eu3+的5 D0→7 FJ(J=0-4)跃迁产生的特征荧光。最强发射峰位于615nm,对应于5 D0→7 F2跃迁,为红光。跃迁强度I(5 D0→7 F2)∶I(5 D0→7 F1)约为2.5,说明Eu3+不处于反演中心。配合物2在490,545,584和622nm出现发射峰,归属为中心Tb3+的5 D4→7 FJ(J=6-3)跃迁产生的特征荧光。在545nm的发射最强,对应于5 D4→7 F5跃迁,为绿光。探讨了不同溶剂对配合物1和2荧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基苯对配合物1和2具有显著的荧光猝灭作用,因此配合物1和2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硝基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一种可用于白光LED的Ca2Li2BiV3O12∶Eu3+新型红色荧光粉,使用X射线衍射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合成温度和Eu3+含量对合成样品相组成和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温固相法在650~700 ℃能合成纯度较高、结晶度好的Ca2Li2BiV3O12∶Eu3+荧光粉,合成样品激发带覆盖200~400 nm,发射光谱的线状发射峰可归属于Eu3+5D07FJ(J= 1, 2, 3,4)特征锐线发射,Eu3+摩尔分数为14%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脂肪酸由于成本低、相变潜热大、热稳定性好的特点,在有机固-液相变材料中应用较多。对脂肪酸进行热分析一般采用热重法(TG)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得到材料宏观上的热力学性质,但难以对其微观结构变化进行深入探讨。二维红外光谱(2D-IR)在温度扰动的作用下,样品的光谱信号将随之发生动态变化。通过数学处理能够发现样品在相变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以肉豆蔻酸为例,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在4 000~400 cm-1和30~100 ℃温度范围内对肉豆蔻酸进行一系列红外光谱实验。采用二维移动窗口(MW2D)红外光谱技术,对肉豆蔻酸中的CO和O—H键进行分析,发现MW2D测出的肉豆蔻酸熔点与传统的DSC测出的基本一致,且两种化学键显示的热数据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对光谱数据进行2D-IR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分辨率的提高,一维光谱中单一的重叠吸收峰对应着二维光谱中的多个吸收峰,根据2D-IR的理论知识,推测可能存在二聚体肉豆蔻酸构型向单聚体肉豆蔻酸构型转变的情况。从峰强度和温度的变化关系中发现,升温时CO键和O—H键存在三个变化过程,达到相变温度之前,CO吸收峰强度基本不变,O—H吸收峰强度逐渐下降,说明O—H键偶极矩的变化比CO键更易受温度影响;相变过程中,两者吸收峰强度都显著减弱且O—H吸收峰强度下降幅度更大;达到相变温度之后,可能因O—H形成的分子间氢键,受热导致由强变弱,O—H上的电子云移向CO,导致CO吸收峰强度增大、O—H吸收峰强度减小。同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对二维红外光谱的推论进行理论验证,可知存在二聚体肉豆蔻酸向单聚体肉豆蔻酸的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Nd:YAG激光透明陶瓷超细粉体的合成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l(NO3)3·9H2O和Y2O3为原料,按YAG化学计量比配成相应的硝酸盐混合液,并用一定量的Nd取代Y,加入尿素沉淀剂,利用无机体系均相沉淀法制备了YAG前驱体。对前驱体进行适当处理,并采用高温热解法在1200℃时制备出Nd∶YAG透明陶瓷超细粉体。通过对粉体样品进行XRD,TG DTA,SEM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合成的YAG超细粉为立方晶系石榴石结构,晶格常数a=12.01nm。粉体样品颗粒度小、粒径均匀、流动性好,粒径在150~200nm之间。  相似文献   

14.
热稳定法拉第旋转TbYbBiIG磁光单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守业  张志良 《光学学报》1997,17(5):26-629
采用高温溶液法,以Bi2O3/B2O3为助熔剂成功地生长出掺铋复合稀土铁石榴石(TbYbBi)3Fe5O12(简称TbYbBiIG)晶体。晶体外形规则,最大尺寸为7×6×4mm3,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生长的晶体为TbYbBiIG单相单晶体,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其组成为Tb2.06Yb0.46Bi0.48Fe5O12。在1.0μm~1.7μm波段测量出晶体法拉第旋转谱和光吸收谱。当λ=1.55μm时,在10°C~80°C温度范围内测得法拉第旋转θF的温度系数为dθF/dT=-2.3×10-2deg·mm-1K-1。研究结果表明,TbYbBiIG单晶体在近红外波段θF约为YIG单晶的3倍,温度系数小,是制作高性能光隔离器的一种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We investigate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the time integral of the Kuramoto order parameter in globally coupled nonidentical phase oscillators. This coefficient represents the deviation of the time integral of the order parameter from its mean value on the sample average. In other words, this coefficient characterizes long-term fluctuations of the order parameter. For a system of N coupled oscillators, we introduce a statistical quantity D, which denotes the product of N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 We study the scaling law of D with respect to the system size N. In other well-known models such as the Ising model, the scaling property of D is D~O(1) for both coherent and incoherent regimes except for the transition point. In contrast, in the globally coupled phase oscillators, the scaling law of D is different for the coherent and incoherent regimes: D~O(1/N(a)) with a certain constant a>0 in the coherent regime and D~O(1) in the incoherent regime. We demonstrate that these scaling laws hold for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oupling schemes.  相似文献   

16.
光纤Bragg光栅热敏力敏效应研究及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少武  陈尧生 《光子学报》1997,26(8):690-697
本文报道了光纤Bragg光栅热敏力敏效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测量所得的光纤Bragg光栅温度系数和应力系数分别为6.84×10-6/℃和7.27×10-6/gf,与理论值6.85×10-6/℃和7.32×10-6/gf符合得很好.在20~180℃和0~50gf的温度应力测量范围内,光纤Bragg光栅透射谱中心波长移动量同温度应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光纤Bragg光栅的热敏力敏效应,本文还讨论了光纤Bragg光栅温度应变传感器实用化时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些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纯祥  林理彬  唐强  罗达玲 《物理学报》2004,53(11):3940-3944
测量了α-Al2O3: Mn单晶中子辐照前后的三维热释发光谱.观察到α-Al2O3: Mn:Mn单晶γ射线照射后测量的三维热释发光谱中,峰温在350℃波长为680nm处有一宽发光峰,这可能与Mn2+离子有关;波长为695nm峰温在170℃和350℃的线状光谱,叠加在680nm宽发光峰上,是Cr3+离子的发光谱线,其中可能有Mn4+离子的贡献.与纯α-Al2O3单晶的热释发光谱相比,掺入Mn杂质后,γ射线照射的三维热释发光谱中完全地抑制了波长为416nm的α-Al2O3的F心发光峰.经1017cm-2中子注量辐照和退火后,γ射线照射后测量的三维热释发光谱中,在150℃出现了波长为416和695nm的发光峰,以及在250℃波长为680和695nm的发光峰,其中695nm新发光峰的强度略超过了中子辐照前α-Al2O3:Mn在350℃波长为695nm的发光峰,说明中子辐照产生了大量浅陷阱能级和F心.然而,经1018cm-2中子注量辐照和退火后,γ射线照射后测量的三维热释发光谱中,出现了峰温150℃,190℃和250℃波长为520nm的Mn2+离子发光峰,以及300℃波长为680和695nm的Cr3+(或Mn4+)的发光峰,表明增高中子注量的辐照,产生了温度为190℃,250℃和300℃深陷阱能级和F心,并使Mn2+离子发光峰明显加强. 关键词: α-Al2O3:Mn 三维发光谱 缺陷结构 发光机理  相似文献   

18.
王兴军  杨涛  王晶  雷明凯 《光学学报》2004,24(3):397-400
用溶胶凝胶法在SiO2 基片上提拉制备了掺Er3 + ∶Al2 O3 光学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差热热重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掺Er3 + ∶Al2 O3 光学薄膜的形貌和结构特性。在 90 0℃烧结后 ,SiO2 基片上提拉 15次形成厚度 8μm掺摩尔比 0 .0 1Er3 + 的面心立方结构γ Al2 O3 薄膜具有明显 (110 )择优取向 ,掺摩尔比 0 .0 1Er3 + 对γ Al2 O3 的晶体结构和结晶生长过程未产生显著影响。薄膜具有均匀多孔结构 ,平均粒径为 30~ 10 0nm ,平均孔径为 5 0~ 10 0nm ,表面起伏度为 10~ 2 0nm。掺摩尔比 0 .0 1Er3 + ∶γ Al2 O3 薄膜 ,获得了中心波长为1.5 34μm(半峰全宽为 36nm)的光致发光谱。  相似文献   

19.
叶林华 《光子学报》2014,38(9):2234-2237
采用激光加热基座法制备端部Cr3+离子掺杂的蓝宝石单晶光纤,得到一体型蓝宝石单晶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头.对所制备的荧光温度传感头的荧光温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Cr3+∶Al2O3单晶光纤荧光寿命单调下降,从温度为0 ℃的4.0 ms下降到450 ℃的0.2 ms.利用所制备的荧光温度传感头,用波长405 nm紫色LED作为泵浦光源,采用相关检测技术在线实时测量荧光寿命,研制成测温范围0 ℃~450 ℃一体型蓝宝石光纤荧光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用一束波长为360.55nm的激光,通过N2O分子的(3+1)共振多光子电离(REMPI)过程制备纯净且布居完全处于X2Π(000)态的母体离子N2O+,然后用另一束波长在275—328nm范围内的可调谐激光将制备的N2O+离子激发至预解离电子态A2Σ+.实验发现,由于解离碎片NO+所具有的一定的反冲速度,其TOF质谱峰明显比N2O+母体宽.通过分析NO+碎片TOF质谱峰形状,得到了解离产物的总平均平动能〈ET〉;通过考察〈ET〉随光解能量的变化,发现光解能量在32000cm-1附近约250cm-1的变化 关键词: N2O+离子A2Σ+态 TOF质谱峰 预解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