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利用灰色预测理论,根据北京市1999~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资料,建立了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根据实际数据的特点,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改进.经证实,改进后的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预测结果与实际相符.GM(1,1)模型的预测结果可为北京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制定预防交通事故的措施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这对加强北京市的道路交通管理、改善北京市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机动车使用量的增加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对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预测进行了研究.采用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了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精度等级进行了残差修正,得出了具有科学性的预测结果.此外,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北京市交通事故的各相关因素进行了比较,为交通管理部门有效地控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统计中的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并且将这三种统计数据和某地区的机动车辆数和机动车驾驶人数相结合,分别得到万车交通事故数和万人死亡人数和万人受伤人数,建立信息熵模型(information entropy model)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评价交通安全程度的指标.这种方法突破了以往仅停留在万车死亡人数的指标上,且以往的研究方法还需采用专家评价法或德尔菲等定性评价方法,此评价方法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分析更客观.最后以北京和天津近三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至2014年间北京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主要以交通事故起数认定所在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天津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主以交通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认定所在年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且北京三个指标的G_i均高于天津,因此北京交通安全水平要低于天津.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分析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灰色Verhulst预测理论,建立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灰色Verhulst预测模型.通过对2000~2007年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进行实例分析,发现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结果表明,灰色Verhulst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好的反映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趋势,该模型用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以安徽省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安徽省道路交通事故致因要素及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道路交通事故数与相关致因要素之间的关联度,得出人口因素是主导因素,其次为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道路环境.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GM(1,1)及其残差改进模型,对事故起数及其主导因素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证明灰色预测可以很好地预测人口发展趋势,但对事故起数这样波动较大的数据更适宜残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预测是道路交通安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波动性较大道路交通事故序列预测精度较低的缺点,引入小波分析理论,在小波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通过小波分析将某省2002-2009年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分解成多层近似平稳的数据序列,然后对低频重构序列建立GM(1,1)模型进行预测.仿真结果表明,方法的预测结果比直接用灰色GM(1,1)模型更拟合原始数据,预测效果更好.预测结果可以为交通部门科学监管和制定决策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对我国108个月(2003年1月-2011年12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资料时序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选取一组阈值,建立不同阈值所对应的时间序列GM(1,1)模型群,基于灰色拓扑预测理论方法,同时运用MATLAB软件,对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进行了分析预测,用此模型群对未来可能出现一定阈值范围内死亡人数的年份和月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灰色拓扑预测模型的检验精度都达到"好"的标准,可供交通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评价问题,从交通事故发生率、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和交通事故发生趋势三个方面,筛选出反映交通安全综合风险的9项指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风险值,并将方法应用于我国其中的31个省市2013年道路交通安全综合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平均值为55.1679.西北地区和东南地区的9个省市属于高风险等级,中风险区域广泛分布于中部、东北和西南地区;低风险区域为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贵州省和北京市.  相似文献   

9.
根据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的发生受多种灰色因素影响,并且具有较大的随机波动性的特点,提出了运用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对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既能反映死亡人数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能体现数据的波动性特点,其预测精度高于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预测,为该行业的安全管理提供准确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交通事故预测的可靠性,首先应用有序聚类的方法建立交通受伤人数的分级标准;然后针对事故受伤人数为相依随机变量的特点,采取以规范化的各阶自相关系数为权重,用加权的马尔可夫链模型来预测未来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的升降变化状况;最后以北京市1970-2010年共41年的事故受伤人数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具体应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为交通事故受伤人数的预测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群,对深圳市未来两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了预测分析.通过预测得到,在未来两年内,深圳市的SO2浓度基本已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NO_2、PM_(10)浓度已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深圳市空气质量将持续好转.结果表明,GM(1,1)模型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蚁群算法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利用灰色GM(1,1)模型、GM(1,1)优化模型和新息GM(1,1)模型建立三个单项预测模型,进一步建立了组合灰色预测模型,组合模型的权系数利用蚁群算法确定.最后给出了一个我国人口数量组合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要优于传统组合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火灾发生、发展的规律,针对火灾事故的特点,根据灰色理论,建立了我国火灾起数及死亡人数的GM(1,1)预测模型.由于火灾起数的波动性较大,运用残差变化规律,对所建立的GM(1,1)预测模型进行了修正,得到残差修正GM(1,1)预测模型,应用该模型对火灾起数进行预测,使预测精度达到了一级.预测结果可以为消防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和控制是煤矿安全评价和决策的基础.灰色预测适合于时间短、数据量少和波动不大的系统对象,而马尔可夫链理论适用于预测随机波动大的动态过程.结合灰色预测GM(1,1)模型和马尔可夫链理论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GM(1,1)模型.利用改进的GM(1,1)模型进一步拟合煤矿人因失误事故的发展变化趋势,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马尔柯夫预测,提高预测效果.以2000-2010年全国煤矿事故百万吨死亡率为例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既能揭示煤矿人因失误事故百万吨死亡率变化的总体趋势,又能克服随机波动性数据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并对煤矿人因失误安全事故的预测和控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市为例,分别应用无偏灰色GM(1,1)模型和非线性模型对北京市2001年-2010年的用水量进行了建模,利用最优化方法,计算了上述两种模型的最优组合模型,通过三种模型分别计算了北京市2001年-2010年的水资源利用量,并与北京市2001年-2010年的实际用水量进行了对比,采用精度检验方法,分别对无偏灰色模型,非线性模型和组合模型进行了精度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加权组合模型是三种模型中精度最高的模型,通过组合模型计算得出的用水量值与实际水资源利用量相比误差最小,由此得出,可以利用组合模型对北京市未来的水资源利用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可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的GM(1,1)模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分析 GM( 1 ,1 )建模机理 ,找出了 GM( 1 ,1 )模型不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 GM( 1 ,1 )模型的新方法 .新方法克服了原方法不具有白指数律重合性的缺陷 ,突破了 | a|较大时GM( 1 ,1 )模型不能应用的禁区 ,提高了建模的精度 .  相似文献   

17.
客运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数据波动性大,并且具有小样本性及贫信息等特点.采用基于最小二乘法改进的GM(1,1)模型,对上海市的客运量进行短期预测.首先介绍了普通GM(1,1)模型的建立方法;然后通过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弱化波动较大的数据,减少随机性,加强规律性建立改进的新GM(1,1)模型;其次结合2005-201.4年数据建立预测模型;最后使用2014年数据对模型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精度高误差小,改进的模型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值.该模型为其他相关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便于上海市对未来交通运输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