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5,21(1):121-131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同步稳相加速器上,研究了高能π+、K+介子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利用角度式气体契连科夫速度选择器,选择出纯度约达99%的K+介子束。测量了C,Al,Cu,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3.70,4.75Бэв/с的π+介子的吸收截面;C,Al,Cu等原子核对动量为4.75Бэв/с的K+介子的吸收截面;C,Sn,Pb等原子核对动量为2.72Бэв/с的质子的吸收截面。利用光学模型,对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根据π+介子数据得到的原子核半径公式,与T.Bowen根据π-介子的测量数据所得结果不同,而和由低能中子散射工作所得结果(R=1.37A1/3×10-13厘米)相符。根据K+介子数据得到,高能K+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全截面的平均值应为σKN=16.5毫巴。  相似文献   

2.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上,我们研究了π~+介子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利用闪烁计数器和阈式气体契连科夫计数器所组成的粒子望远镜,分离出π~+介子束和质子束。利用在良好几何条件下粒子束减弱的方法,测量了动量为2.72,3.70和4.75Βэв/с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作为进行相互作用的质子,使用了液体氢靶。 为了检验测量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测量了动量为2.72Βэв/с的质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 由所得结果得知,在所测动量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已开始趋于恒定,并且和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互相趋近。这一趋势,符合定理的预言。文章中讨论了验证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章迺森 《物理学报》1964,20(12):1244-1253
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上,我们研究了π+介子与质子的强相互作用。利用闪烁计数器和阈式气体契连科夫计数器所组成的粒子望远镜,分离出π+介子束和质子束。利用在良好几何条件下粒子束减弱的方法,测量了动量为2.72,3.70和4.75Βэв/с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作为进行相互作用的质子,使用了液体氢靶。为了检验测量设备工作的正确性,同时还测量了动量为2.72Βэв/с的质子与质子相互作用的全截面。由所得结果得知,在所测动量区间,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在误差范围内,已开始趋于恒定,并且和π-介子与质子相互作用全截面互相趋近。这一趋势,符合И.Я.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预言。文章中讨论了验证Померанчук定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核乳胶对动量为6.8±0.6Бэв/c的π~-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积累了138个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入射的π~-介子与核子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 利用这些事例和在相同条件下的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质子数据,计算了全部次级粒子(除质子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的分布,并和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作比较,在ω=1.93和1.58Бэв附近,实验值各有一高峯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本文中对这二个峯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π介子与周围核子发生次级碰撞可以改变K~+/π~+比.本文用Glauber模型计算在质子一核和核一核碰撞中的K~+/π~+比.计算表明,末态相互作用对K~+/π~+比的效应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摘 要】利用核乳胶对动量为6.8±0.6Бэв/c的π-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进行了研究。积累了138个事例。作用中的次级带电粒子在入射的π-介子与核子质心系中的角分布与动量分布等和前人结果一致,并且基本上可以用边缘碰撞机制来说明。利用这些事例和在相同条件下的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质子数据,计算了全部次级粒子(除质子外)在它们自己系统中的总能量ω。作ω的分布,并和边缘碰撞1π交换近似计算的理论曲线作比较,在ω=1.93和1.58Бэв附近,实验值各有一高峯突出于理论曲线之外。本文中对这二个峯的存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以微扰QCD方法计算了质子与C、Be、Al、Cu和Pb核散射截面的横动量分布、快度分布及末态介子产额.在800GeV高能区对原子核的EMC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其横动量分布截面的理论结果与目前的实验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8.
在这一工作中研究了动量为68±6亿电子伏/c的π介子与质子相互碰撞时产生∧~0(∑~0)超子及K~0介子的过程。得到了关于∧~0(∑~0)与K~0产生的截面,Y~0K与K~0K对的产生截面之比,荷电粒子的多重率,在产生时质量中心系统中∧~0与K~0的角布及动量谱与∧~0及K~0的横向动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唐孝威 《中国物理 C》1988,12(5):584-586
本文建议用测量单举高能γ射线的方法探测文献[1]提出的重原子核自发π介子发射.用文献[1]给出的发射π介子能量最大值,计算了发射π0介子衰变的高能γ射线的能量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联合原子核研究所24立升丙烷气泡室照片,对动量为6.8GeV/cπ~- 介子与核子非弹性作用产生π~0介子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扫描了约2700对立体照片。在宽度为29.3厘米的有效范围内得到了1275个π~--N非弹性作用事例。在936个π~--p事例和339个π~--n事例中,观察到正电子、负电子对数目分别为240和89。考虑了气泡室对γ光子的探测效率,我们得到每个事例产生的平均π~0介子数_π~0=1.00±0.06。γ光子的平均横动量为_⊥γ=173MeV/c。此外,着重研究了γ光子的能量分布。在γ光子全部是由π~0介子衰变产生以及π~0介子和π~±介子具有相同能谱的假设下,利用在相同入射粒子能量的π~--N作用中所产生的次级π~±介子能量分布变换成γ光子的能量分布;将本实验所得的γ光子能量分布和变换得到的分布进行比较,这两个分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1.
联合原子核研究所100亿电子伏同步稳相加速器,除产生高能质子束、π介子束和K介子束外,还产生高能γ量子束。它们主要是高能质子与内靶原子核作用时产生的π°介子的衰变产物。在实验室坐标系中,在和加速质子方向成0°角的方向上,从内靶上飞出的γ量子的最大能量达到几十亿电子伏。测量这些γ量子的角分布和能谱就可以了解高能核子—核子碰撞产生π°介子的机构。为了准备进行这类物理实验,我们安装了一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能电子与核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我们发现核子具有电荷分布及磁矩分布,二者的均方半径皆约为 (〈r_e~2〉)~1/2≈0.8×10~(-13)cm, (〈r_m~2〉)~1/2≈0.8×10~(-13)cm。 最近K.Datiyasu和R.Sugano由唯象观点,采用玻色介子的电磁结构相互作用哈氏函数,分析了K_0介子与K_+介子之间的质量差。诚然,属于奇异粒子的K_0介子与π_0介子不同,在强相互作用表象中因受到奇异量子数守恒的限制,所以它的真空极化中间态的  相似文献   

13.
相对论非对称重离子碰撞中小相对动量区域2π干涉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小相对动量区域2π干涉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相对论非对称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的吸收存在时对2π干涉学分析所得π源参数的影响,得到了不考虑和考虑π的吸收情况下所得到的源的参数的解析关系.与相对论非对称重离子碰撞1.8A GeVAr+Pb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位旋和动量相关的IBUU相对论强子输运模型,以132Sn+124Sn碰撞在E/A=400MeV,b=1fm时为例,研究了在3种不同的对称能作用下发射粒子谱中π-/π+的比率随时间和横动量的演化. 计算结果表明,π-/π+的比率与核物质对称能的硬度有一个反向变化关系. 由于π介子主要来自于核反应形成的高密区,因此π-/π+的比率可以作为精确研究核物质对称能高密行为的一个探针. 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就能够得出比以往更精确的关于对称能高密行为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5.
何景棠 《物理》2001,30(3):149-153
4 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和中微子振荡大气中的高能中微子是由于原初宇宙线中的高能质子在大气上部与大气中的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K介子和π介子 ,K介子和π介子随后衰变 :K →μ νμ, K- →μ- νμ;π →μ νμ, π- →μ- νμ.μ子接着衰变 :μ → νμ e νe, μ- →νμ e- νe,因此 ,大气中高能中微子的成分中 ,μ中微子的数量应该是电子中微子数量的两倍 .80年代初 ,探测大气中的高能中微子的装置有 :日本的Kamiokande装置 ,美国的IMB装置以及Soudan装置 .由于 μ子的质量约为电子质量的…  相似文献   

16.
张历宁 《物理学报》1964,20(8):814-816
1.近年来已发现了(不稳定的)向量介子(V)的八重态 (ρ~+,ρ~-,ρ~0,K~*+,K ~*0,K ~*0,ω~0) (1)它们衰变到赝标量介子(S)及光子的各种辐射衰变振幅是其中向量介子V的极化向量是e~V,赝标量介子S的动量是P,光子γ的动量是q,极化向量是e~γ。衰变宽度是本文中我们采用方h=C=m_n的单位系统。 2.Okubo由么正对称模型得出上述各种振幅间的关系式由此不难得出各种耦合常数间的关系式:我们只需由某种方法定出其中一个耦合常数,例如gp~0π~0r,即可得出(3)式中的各种宽度。 3.现在来考虑衰变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π分子是一种基本粒子,属介子旅.根据据所带电荷为 、 、0,可分为π ,π-,πu三种π介子π介子的自旋转为零,宇称为负,同位旋为1,静止质量为139, 物理MeV,寿命为10-8see.它在核物理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自从1935年日本 川秀树提出了核力介子理论以来,现在一般都认为,核子-核了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π分子来传递的。在原子核内存在着瞬时出现的π介子,与自由π介子不同,它不满足的质能关系式,因此说它是“虚”的π介子. 最近几年,有不少理论物理工作者[1]在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原子核内是否有真实的自由π介子存在?他们考虑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在Glauber多重散射理论的框架下,使用跃迁密度方法分析了入射动量为800MeV/c的π~±介子在~(12)C上的非弹性散射的最新实验材料。比较了不同参数得到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的符合程度,考虑了库仑效应对π~-核非弹性散射微分截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唐孝威 《物理学报》1960,16(8):486-490
一、前言 中性π介子是不稳定的粒子,平均寿命小于10~(-16)秒。它在产生后很快衰变为二个高能光子,这对光子几乎就从靶中π介子的地位飞出。因此,不能直接量到中性π介子;它们的产生特性(例如能谱和角分布),只能通过测量衰变所生的光子对来研究。通常从光子角分布可推出中性π分子角分布;但研究中性π介子的能谱则是很困难的。 过去研究中性π介子能谱的方法,一种是从单个γ线的能谱定出π~0能谱。但在推算时,由于对γ能谱取微分的处理方法,引起很大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从光子对的角关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在LHC的Pb-Pb碰撞过程中,如果QGP SU(2)手征相变出现二级相变,那么系统将会有π弦产生,并且π弦最终将衰变为π介子。于是以上效应将导致在低动量区域(p~150—400 MeV)内的π介子增强。对应于不同的冷却温度Tf=130,120,110 MeV,产生于π弦衰变的π介子的数量分别是Nt≈270,150, 60.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f the QGP SU(2) chiral phase transition in the LHC Pb Pb collision process is taken place and the phase transition is in the second order, then pion strings will be formed, and decay. These phenomena lead to the pion enhancement in the low momentum region(p150—400 MeV) and the number of pions produced from pion string decay can be estimated about Nt≈270, 150, 60 for different freeze temperature Tf=130, 120, 110 MeV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