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溴-2,3-萘酞菁铅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二氮杂双环[5.4.0]+-碳烯-7(DBU)为催化剂合成了中心原子为重原子铅、环取代基为重原子溴的萘酞菁配合物四溴-2,3-萘酞菁铅[PbNcBr4],并研究了该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热稳定性、光限幅特性及重原子对其光限幅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该配合物在近红外区(795~825nm)有强吸收(Q带),溴取代可使配合物Q带略微蓝移,溶剂的极性对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有较大影响.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气氛对其热稳定性有明显影响,其在N2气氛中的热稳定性明显比在O2气氛中的高;在O2气氛中为一步分解,在N2气氛中为多步分解.标题配合物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限幅特性,在高线性透射率88%时的限幅阈值为148mJ/cm2,限幅幅值为332mJ/cm2,损伤阈值约为3J/cm2,其光限幅特性明显优于光限幅新材料C60(透射率70%时,限幅阈值大于240mJ/cm2).重原子铅和溴可显著优化材料的非线性光限幅特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磺化2,3-萘酞菁锌(Ⅱ)、钴(Ⅱ)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乙醇、水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萘酞菁配合物的Q带与相应的酞菁配合物Q带相比,电子吸收光谱红移80~90nm,荧光光谱红移约100nm,荧光强度也显增加.在金属萘酞菁中引入磺酸基,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Q带发生红移,但是影响不大、对于相同中心金属的配合物,改变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的Q带影响较大.在金属萘酞菁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时,在相同溶剂中与无取代萘酞菁相比发生荧光光谱Q带红移,荧光强度增大.但在萘酞菁环上继续引入磺酸基时,荧光强度反而减少.磺化萘酞菁钴比磺化萘酞菁锌有较大的荧光强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说明金属萘酞菁有集聚倾向、能形成基激缔合物.  相似文献   

3.
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在强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由“分子碎片”与锌盐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一组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配合物(Zn(RO)8NPc,其中R=C4H9、C8H17、C12H25,NPc=C48H16N8)。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并研究了它们在不同溶剂中的荧光光谱。  相似文献   

4.
随着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 激光武器的性能也越来越优越, 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各国开始加大力度对激光防护材料进行研究. 酞菁化合物具有限幅窗口宽、限幅效果明显、响应迅速等特点, 是一类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光限幅材料. 当前, 制备出限幅性能好、稳定性强的酞菁光限幅材料成为激光防护材料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本文评述和总结了近几年在酞菁光限幅材料方面开展的系统研究工作, 首先介绍了酞菁化合物实现光限幅效应的机制, 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光限幅效应的因素以及光限幅器件化过程对酞菁光物理和光限幅性能的影响机理. 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的科学问题, 指出了该类型光限幅材料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四磺酸酞菁锰(Ⅱ)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强  韩爱霞  张复实 《应用化学》2004,21(12):1290-0
四磺酸酞菁锰(Ⅱ)的合成及其应用;四磺酰氯酞菁;四磺酸酞菁锰(Ⅱ);合成;过氧化氢模拟酶  相似文献   

6.
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Ⅱ)的合成及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在强有机碱1,8-二氮杂双环[5,4,0]+--7烯(简称DBU)存在下的醇溶剂中,由“分子碎片”与锌盐通过模板反应的新方法合成了一组八烷氧基2,3-萘酞菁锌配合物(Zn(RO)8NPc, 其中R=C4H9、 C8H17、C12H25, NPc=C48H16N8)。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用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和无水氯化钴在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7烯(DBU)存在下,醇溶剂中加热回流,合成了尚未见报道的5,9,14,18,23,27,32,36-八丁氧基萘酞菁钴(Ⅱ)。并研究了溶剂种类、DBU与1,4-二丁氧基2,3-二氰基萘摩尔比、回流时间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Vis光谱及TG和DTG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索了水相中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以四溴双酚A双烯丙基醚为原料,在水相中合成四溴双酚A-双(2,3-二溴丙基)醚,通过考察助剂类型及用量、溴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优化反应条件,产品收率可达到93.6%,通过HPLC检测纯度达到91.7%。本文借助十二烷基硫酸钠不仅解决了原料不溶于水导致产品团聚的问题,而且此方法后处理简单,无废液产生,简化了工艺路线,可有效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从两种氨基酞菁锌出发,经一步反应,合成出了两种四苯甲亚胺基酞菁锌(Ⅱ),并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质谱、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表征.对合成产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从取代基与酞菁(Pc)大环之间的共轭形式、空间位阻效应、溶剂效应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相应氨基酞菁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进行了比较.发现外围(2,9,16,23位)取代产物2a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π-Ⅱ共轭,内围(1,8,15,22)取代产物2b的取代基R与Pc大环有较强的sp^2-Ⅱ共轭.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和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条件下,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合成了[Zn(TBTA)(BPP)]n (1)和[Cd(TBTA)(BPP)2(H2O)2]n(2)2个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二维(2D)层状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1D)链状结构;H2TBTA配体中的羧基都采取单齿模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的氢键作用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钾降解2-萘酚-6-磺酸钠合成了"分子碎片"4-磺酸钾基邻苯二甲酸(1)。1在钼酸铵催化下,用固相法合成了四-磺酸铝酞菁(2)。采用氨基转化的方法,2经磺酰氯化和Hinsberg磺酰胺化反应分别合成了四-磺酰氯铝酞菁(3)和新型空间链取代四-(6-氨基己酸磺肽基)铝酞菁(4)。1~4结构经1HNMR,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对4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热的方法合成得到2个由萘氧乙酸及咪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Zn(2-naph)2(imi)2 (1)和2Cu(2-naph)2(imi)2(H2O)·Cu(2-naph)2(imi)2(H2O) (2)(2-naph=2-naphthoxyacetate,imi=imidazole),它们的结构通过X射线晶体衍射、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得到确定。在配合物1中,锌原子与来自不同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变形的四面体的几何构型。单个分子通过N-H…O氢键连接形成了一维链,然后在C-H…π弱作用下形成了三维结构。配合物2有2个独立的铜中心,它们有几乎相同的配位环境。每个铜中心都是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来自不同的2-萘氧乙酸配体中的2个羧酸氧原子和不同的咪唑分子中的2个氮原子形成了一个相对规则的四方锥赤道平面,配位水分子位于平面上方。配合物2的分子通过N-H…O和O-H…O氢键连接形成了二维结构。2个配合物的热稳定和固体荧光性质在本文中也得到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一种新型Frétchet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II)配合物:四-{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酞菁锌(II)的合成与表征.首先将对氰基苄溴与3,5-二羟基苯甲醇通过Frétchet反应合成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醇(1),1与四溴化碳和三苯基膦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合成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苄溴(2),2与3,5-二羟基苯甲醇反应合成3,5-二-[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醇(3),接着,3与4-硝基邻苯二甲腈合成"前驱物"四-{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邻苯二甲腈(4),然后以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为催化剂,醋酸锌为模板剂,4通过缩聚反应合成氰基端基的Frétchet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四-{3,5-二-[3,5-二-(4-氰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锌酞菁配合物5,最后,5的氰基端基在NaOH溶液中水解为相应的以羧基端基Frétchet树枝配体取代酞菁锌:四-{3,5-二-[3,5-二-(4-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苯甲氧基}酞菁锌(II)(6).采用元素分析,IR,1H NMR,ESI-MS和MALDI-TOF-MS表征所有化合物的结构,通过UV/Vis,稳态和瞬态荧光光谱法研究了5和6的光物理性质.5和6是一类性能较好的树枝状酞菁光敏剂.  相似文献   

14.
在室温和甲醇/水溶液为溶剂的条件下,以四溴代对苯二甲酸(H2TBTA)及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合成了[Zn(TBTA)(BPP)]n(1)和[Cd(TBTA)(BPP)2(H2O)2]n(2)2个配位聚合物,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等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为二维(2D)层状网络结构;配合物2为一维(1D)链状结构;H2TBTA配体中的羧基都采取单齿模式与金属离子配位;配合物中的氢键作用对其结构的稳定性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1-(2-苯并噻唑)-3-(3,5-二溴吡啶)三氮烯(BTDPT)的合成及其与Cu(Ⅱ)的荧光反应研究。在pH 9.16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Cu(Ⅱ)形成2:1的稳定络合物,体系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59和401 nm。Cu质量浓度在0.5~80.0μg/L范围内与△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ΔF=-0.178+0.209ρ(μg/L),相关系数r=0.9956,检出限为0.2μg/L,用于测定环境水中痕量Cu,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样品6次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为98.5%~103.0%。  相似文献   

16.
何刚  蒋炳丽  龚永洋  韦春 《合成化学》2018,26(8):607-610
以甲苯为溶剂,利用二苯甲酮与对溴苯乙腈在碱性条件下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合成了2-(4-溴苯基)-3,3-二苯基丙烯腈(Br-TPAN),其结构和性能经FL, UV-Vis, 1H NMR, 13C NMR, HR-MS(ESI), XRD和TGA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Br-TPAN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于80 ℃反应10 h, Br-TPAN收率大于80%。 Br-TPAN具有结晶诱导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UV-Vis光谱、红外吸收光谱、CHN元素分析及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对α-四(对磺酸钠苯氧基)酞菁锌(钴,镍)[α-PhSPcZn(Co,Ni)]进行表征.在光诱导条件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了光敏剂的中心原子、浓度和光照时间等条件下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光照15min、浓度为0~100mg·L-1范围内时,α-PhSPcZn的抑瘤率高于α-PhSPcCo和α-PhSPcNi.抑瘤率均随光照时间和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α-PhSPcZn的抑制率可达54%,其IC50值为75mg·L-1.  相似文献   

18.
Two compound crystals of (Hdafo)2[ZnCl4]·2H2O (1) and (Hdafo)2[CoCl4]·2H2O (2) were obtained when we tried synthesizing the mixed ligand compounds of Zinc (Ⅱ) and Cobalt(Ⅱ) with 4,5-diazafluorene-9-one(dafo) and o-phthalic acid, respectively. Their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s all belong to monoclinic system, C2/c space group with crystallographic data:(Hdafo)2[ZnCl4]·2H2O, a=1.6768(5)nm, b=1.2052(3)nm, c=1.3888(4)nm, β=116.793(3), V=2.5053(12)nm3, Z=4, F(000)=1232, Mr=609.57, Dc=1.616g·cm-3, μ(MoKα)=1.444mm-1, R1=0.0373, wR2=0.0765; (Hdafo)2[CoCl4]·2H2O, a=1.6787(4)nm, b=1.2078(3)nm, c=1.3911(4)nm, β=116.665(3)°, V=2.5204(11)nm3, Z=4, F(000)=1220, Mr=603.13, Dc=1.589g·cm-3, μ(MoKα)=1.142mm-1, R1=0.0257, wR2=0.0654. The constitutes of the two compounds were proved by elemental, IR Spectra and thermal analyses. CCDC: 1, 198516; 2, 198517.  相似文献   

19.
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光谱;氨基葡萄糖与锌(Ⅱ)、铁(Ⅱ)、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相似文献   

20.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取代锌酞菁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张先付,许慧君(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取代酞菁,合成,光物理性质,电荷转移癌症的光动力疗法及其机制是目前光医学、光生物学及光化学的前沿课题[1]。临床应用的光疗药物──血卟啉有一些难以克服的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