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顺-, 反-氟代乙烯基负离子异构化反应的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优化求得了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平衡几何和总能量, 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A因子及活化熵等一些物理量, 从反应物到过渡态的振动相关表明: 正则振动模式是各自独立的; 键角H(1)-C-C的伸缩振动模式直接与内禀进动(IRC)相连结。这为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顺-,反-氟代乙烯基负离子异构化反应的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优化求得了反应物、过渡态及产物的平衡几何和总能量,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A因子及活化熵等一些物理量。从反应物到过渡态的振动相关表明:正则振动模式是各自独立的;键角H(1)—C—C的伸缩振动模式直接与内禀进动(IRC)相连结。这为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法对甲胺的1,1-和1,2-脱氢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确定了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势能变化曲线,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频率因子和活化熵等物理量。模式选择研究表明:1,1-和1,2-脱氢反应过程的反应坐标(IRC)分别与反应物中频率为1057和1348cm^-^1的两个变形振动模式相联结。在每条反应途径上都存在正则坐标间的振动耦合。本文的计算为激光诱导和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法对甲胺的1,1-和1,2-脱氢反应途径进行了微观动力学解析.在RHF/4-31G水平上确定了反应的过渡态结构和势能变化曲线,得到了活化能、反应热、频率因子和活化熵等物理量.模式选择研究表明:1,1-和1,2-脱氢反应过程的反应坐标(IRC)分别与反应物中频率为1057和1348cm~(-1)的两个变形振动模式相联结.在每条反应途径上都存在正则坐标间的振动耦合.本文的计算为激光诱导和模式选择化学反应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赵成大  夏欣夫 《化学学报》1986,44(12):1204-1210
本文用内禀反应坐标法讨论了甲硫醛分子的脱氢反应机理. 在4-31G基组上对此反应做了量子化学从头计算和反应路解析, 得出过渡态结构, 反应势能曲线, 活化能, 反应热以及沿反应坐标反应系的一些物理量的变化, 并对过渡态做了振动分析. 所得结果与甲醛,甲硫醇和甲醇等分子的脱氢反应结果做了对比. 还给出沿反应坐标分子间弹性碰撞阶段和最佳碰撞角等信息. 同时, 计算了反应的频率因子A,讨论了反应速率常数k值与温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氨基卡宾作为重要的反应中间体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它可分别通过1,1-H_2消除和1,2-H_2消除2种脱氢方式分别生成氰和异氰,但对这两个反应过程的细致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内禀反应坐标(IRC)法对氨基卡宾的2种脱氢反应途径进行微观动力学解析,并对反应途径上的振动相关问题做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量子化学MNDO法,计算了氟代甲酰胺和N—氟代甲酰胺的1,2—氢迁移异构化反应势能面上的反应路径。结果表明:氟代甲酰胺分子比N—氟代甲酰胺分子稳定.前者异构化为吸热反应,后者为放热反应。N—氟代甲酰胺的氢迁移势垒低于甲酰胺的氢迁移势垒.氟原子的存在使过渡态结构相对松散,有利于异构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向东  张宝文  曹怡 《化学学报》1991,49(6):600-604
本文利用四正丁基四氟硼酸铵为探针, 研究了顺式芪和四环烷的9,10-二氰基蒽敏化光异构化的反应机理, 加入四正丁基四氟硼酸铵明显加快顺式芪的异构反应而减慢四环烷的反应。荧光猝灭及激光闪光光解实验证明四正丁基四氟硼酸铵能促进电荷分离过程而生成离子自由基对。从而证实顺式芪的异构化反应是经由离子自由基的历程, 而四环烷则是通过激基复合物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从头算水平上计算了二硅烯HXSi-SiH2(X=H,D)异构化反应的反应物、产物及过渡态构型的能量、谐振动频率和反应活化能等,又计算了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变化, 平衡常数及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该异构化反应是放热的, 且可自发进行, 结论与Newman的实验事实相符合, 值得注意的是, 零点能校正对该异构化反应的计算有改进。  相似文献   

13.
王曙光  潘道皑  袁身刚 《化学学报》1990,48(10):955-960
本文用LCAO-MO-SCF ab initio方法, 对OH^-+CH3F→CH3OH+F^-反应进行了过渡态理论及前线轨道理论的量子化学研究, 以4-31G为基组, 计算了反应进程的势能曲线,得到了过渡态的几何构型, 并用MP2方法进行了电子库仑相关效应的校正,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值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用前线轨道理论对反应中分子重新组合过程进行了轨道分析, 较全面地解释了该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光敏剂(丁二酮,0.05mol.dm^-^3)存在下,75%的反式1,2-二氟芪通过光化学异构化转化成顺式1,2-二氟芪,由Seyferth试剂(PhHgCF3)产生的二氟卡宾(CF2)与顺式和反式芪的反应是立体专一性环加成反应,遵循Skell规则.然而,尽管CF2与反式1,2-二氟芪反应得到反式1,2-二苯基全氟环丙烷(9),顺式1,2-二氟芪与二氟卡宾反应仍然得到相同的反式环加成物,这一异常现象,可能是由于高度活化的三元环中CF2对面的C-C键均裂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The ab initio calculation have been performed on the addition of LiH to acetylene at RHF/3-21G basis set. The geometries and energies of the isolated reactant, molecular complex, transition state and product have been determined on the singlet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of the ground stat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a meta stable molecular complex near the isolated reactant in the reaction pathway. The process from isolated reactant to molecular complex is a non-bonding-exchanging reaction process, and the process from molecular complex to product i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of the reaction. We also estimate the activated entropy and the frequency factor of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by using the RRKM theory. The FMO analysis for the transition state reveals the HOMO of transition state to be formed from both HOMO-LUMO and HOMO-HOMO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6.
洪琳  杨克 《化学学报》1987,45(12):1207-1210
二乙基膦酰乙酸乙酯阴离子与对硝基苄基衍生物的反应中发生烷基化和烷氧基化.结果表明,离去基团的离去性能降低,SN2烷基化或烷氧基化受抑制,而是有利于SRN 1途径,使烷基化容易发生.在对硝基苄基氯化物与阴离子反应时,得到P,P'-二硝基苯代乙烯,当不存在电子转移抑制剂或只存在间二硝基苯时,二苯代乙烯通过SRN 1机理形成,在对二硝基苯时,以SN 2消除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UV和'HNMR跟踪方法研究了二氯二茂钛(Cp2TiCl2)在二甲亚砜中的光化学反应,用自旋捕获技术来捕获Cp2TiCl2催化丙烯腈单体聚合体系中所生成的自由基。UV和'HNMR跟踪结果表明,Cp2TiCl2逐渐分解并生成环戊二烯,ESR测定表明,用自旋捕获剂PBN和BNO都捕获到了环戊二烯自由基,进一步证明了Cp2TiCl2催化乙烯基单体聚合反应是一种自由基机理。  相似文献   

18.
刘树勋  徐美琪 《化学学报》1990,48(8):815-819
庆大霉素M(4)系首次从小单孢属菌F51-37变异菌株27^#的发酵液中, 分得的一种碱性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m.p.120-126C, C21H11N6O4.m/Z:491(M^+), 在酸性甲醇溶液中水解降解后, 分得2-脱氧链霉胺(5), 加拉霉胺(7), 庆大霉胺(8)和甲基-β-加拉糖胺; 结合核磁共振及质谱分析, 确定了它的结构为6'-N-乙醛基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19.
刘新厚  刘若庄 《化学学报》1989,47(3):308-311
本文进一步报道丙烯与单线态氧[2+2]环加成反应途径的计算结果, 沿反应途径反应物间相互作用的详细情况和甲基在反应进程中的动态电子效应, 从而揭示烷基取代烯烃与单线态氧不易发生[2+2]环加成反应的原因. 为进一步探求单线态氧与烯烃[2+2]环加成反应的必要条件提供依据. 本文所用计算方法与前文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