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报道铋(III)与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之间的一类特殊反应──β型反应, 研究了试剂分子结构与反应性能的关系, 着重探讨铋(III)与偶氮氯膦-pN的β-型反应行为, 在高氯酸介质中, 铋(III)与上述试剂形成灵敏度很高的稳定β型配合物, λmax=713nm, εmax=9.84×10^4L·mol^-^1·cm^-^1, 并考察了反应酸度、显色剂浓度、有机溶剂(或表面活性剂)、显色温度及显色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 测定了α和β型配合物的组成, 初步探索了α和β型配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3.
对5种新的偶氮氟膦型试剂与铋(Ⅲ)的显色反应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酸度、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配合物的稳定性、反应灵敏度及选择性等,结果表明:5种偶氮氟膦型试剂与铋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22~664nm之间,摩尔吸光系数在(0.72~0.98)×105L·mol-1·cm-1范围内。方法已用于实际样品胃必治中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秘(Ⅲ)与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衍生物的β型反应,并初步探讨了β型配合物的形成条件以及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酸介质、温度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此类β型反应较之相应的α型反应具有高得多的灵敏度,但形成条件较为苛刻,影响因素颇多。  相似文献   

5.
DBS-偶氮氯膦与铋显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显色剂DBS-偶氮氯膦与铋的最佳显色条件。在0.2mol·L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考察了九种不对称变色酸双偶氮氯膦类衍生物与铋(Ⅲ)的显色反应。并着重报道DBS-偶氮氯膦与铋反应的条件及其应用。在HClO_4—C_2H_5OH介质中,铋与上述试剂形成1:2的紫红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39nm处,ε_(639)为9.54x10~4.铋在0—30μg/25ml浓度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反应酸度高,选择性好,许多常见元素可以大量共存。所拟方法不经分离可直接应用于某些有色金属及合金中痕量铋的测定。方法的回收率为96—10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5%。  相似文献   

7.
钪与偶氮氯膦Ⅲ的显色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钪与偶氮氯膦Ⅲ显色反应表明显色体系的吸收光谱有三个吸收峰,分别位于623、697和770nm处,并有相应的γ、α和β型配合物生成。初步探讨了该反应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DBF—偶氮氯膦与稀土元素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三氯偶氮氯膦 ( TC- CPA)与 Bi( )在高氯酸水溶液中的显色反应。在0 .1 6mol/L HCl O4 水溶液中 ,TC- CPA与 Bi( )发生高灵敏的β型反应 ,生成组成为 1∶ 3( M∶ L)的 β型配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 70 6nm(Δλ=1 5 7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2 .90× 1 0 5L· mol- 1· cm- 1。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湖水中的铋 ,回收率为98.71 % ,相对标准偏差 0 .44%。  相似文献   

11.
三氮烯试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磊  孙培培 《化学学报》1995,53(9):923-928
为建立三氮烯试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我们研究了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存在下, 上述试剂亚氨基氢的酸性离解常数及镉(II)与上述试剂的显色反应。研究结果表明: (1)三氮烯试剂亚氨基氢的酸性离解常数遵循Hammett方程式, 其反应常数ρ=2.23; (2)试剂的亚氨基氢的酸性离解常数(pKa)与试剂和镉(II)显色反应的最佳酸度(pH最佳)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pH最佳=pKa-(1.70±0.20)。  相似文献   

12.
光度法是测定物料中微量铋的灵敏方法。经典的分光光度法灵敏度很低而不能满足需要。近期发展的铋与DBDTC、磺基萤光酮、邻苯二酚紫、甲基百里酚蓝、ДБФФ等三元配合物体系,灵敏度均属中等,其中只有ДБФФ在CPC存在下是高灵敏的(ε=1.1×10~5)。因此研究铋的新的高灵敏显色剂是有意义的。Саввин等曾合成以4,5-二甲基噻唑为母体的显色剂,但与金属离子反应的灵敏度不高。用我们首次合成的2-(4,5-二甲基噻唑-2-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DMTAE)为试剂(简称H_nR),可明显地提高试剂与金属离子铋(Ⅲ)、镓(Ⅲ)、镉(Ⅱ)等显色反应的灵敏度。在30%乙醇水溶液中或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增溶作用下,铋的摩尔吸光度达10~5数量级。本文详细  相似文献   

13.
许庆仁  叶伟贞 《化学学报》1999,57(3):312-315
探讨了一类具有高位阻特征的烃基膦酸单十六烷基酯萃取剂R^1(R^2O)P(O)OH从氯化物介质中萃取Yb(III)和Lu(III)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其中,R^1分别为CH~3,C~2H~5,i-C~3H~7,cyclo-C~6H~1~1和C~6H~5,R^2为C~4H~9CH(C~2H~5)C~2H~4CH(C~6H~1~3)或C~6H~1~3CH(CH~3)CH~2CH(C~6H~1~3)。结果表明,这类萃取剂对于Yb,Lu的萃取和分离能力随着其分子中取代基空间位阻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蔡汝秀  李红  余席茂  曾云鹗 《化学学报》1987,45(10):959-963
本文研究了稀土与卤代变色酸双偶氮胂类试剂的配合反应,测定了配合物的稳定常数,试剂的离解常数和配合物组成,讨论了试剂结构与配合物吸收光谱的关系和β型配合物的生成条件,从而探讨了该类试剂在高酸度下与稀土的配合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5.
于龙  庞文琴 《化学学报》1991,49(11):1050-1055
水热法合成及培养出一种新型大单晶层状磷酸铝分子筛, AlPO4-CJ, 经多晶X射线衍射, 四圆单晶X射线结构测定, 其骨架P与Al原子比等于2, 骨架P原子上有两上端基氧。三维空间包含质子化的乙二胺分子, 乙二胺靠氢键支撑三维骨架, 红外光谱骨架结构由TO4(T=P或Al)四面体构成, 并研究其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手段, 配合Mossbauer谱、红外光谱等结构分析方法, 研究了一系列一取代基五氰合铁(II)类配合物Na2[Fe(CN)5L]·mH2O及Na3[Fe(CN)5L']·nH2O(L=NO^+、N2H5^+、enH^+, L'=NH3、H2O、Py)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所有一取代五氰合铁(II)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都形成相同的中间化合物Na4[Fe(CN)6]和Fe2[Fe(CN)6], 各配合物热分解放出取代基L(L')的温度次序与L(L')在光谱化学序列中的次序一致。本文以亚硝基铁氰化钠为代表, 详细讨论了该系列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机理以及热稳定性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在碳酸钙或碳酸钾存在下, 由Michael加成物与四氯化碳或甲苯一起加热, 以92-94%的产率得到戊烯二酸酯, 而Michael加成物与碳酸钾在上述溶剂中一起加热得70-100℃范围内, 可得到异构化的消除产物, 产率83-93%。  相似文献   

18.
王安周  吴贤亮  傅承光 《化学学报》1986,44(10):1015-1019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钯(II)-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螯合物间的配体交换反应动力学及其平衡性质.发现配体交换反应的正逆反应皆为二级,反应速率在不同溶剂中按以下顺序递减,n-BuOH>CH~3CO~2C~2H~5>CS~2>CCl~4>CH~2Cl~2.当螯合物上取代基为同系列烷基时,交换反应速率几乎不变,当不是同系列基而且体积相差较大时,由于位阻效应反应速率明显下降.交换反应的活化熵为负.平衡常数随交换配体上取代基在体积和结构上差异的加大而增大,同时也随溶剂本性有明显变化,但偏离统计计算值K=4并不太远(K~实验=1.9-9.8).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并结合螯合电子结构和立体的构型提出,交换反应按Sn2机理进行,并给出反应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
The enantiomers of thirteen 2-, 3-, and 4-alkoxyphenylcarbamic acid 2-methoxy-1-[(4-methylpiperazino)methyl]ethyl ester were separated on a (S,S) Whelk-O 1 CSP column isothermally in the range of 0-50 degrees C at 10 degrees C increments, using methanol/ water (90/10, v/v) containing 17.5 mmol L(-1) acetic acid and 14.36 mmol L(-1) triethylamine as a mobile phase. The dependence of the natural logarithms of retention and selectivity factors (In k, In alpha, respectively) on the inverse of temperature, 1/T,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rmodynamic data of enantiomers of alkoxysubstituted phenylcarbamic acid 2-methoxy-1-[(4-methylpiperazino) methyl]ethyl esters. Enthalpyentropy compensation plots showed that all of the compounds in this study separate via the same enthalpy-driven chiral recogni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