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代表着一类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与抗疟活性密切相关.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分子中过氧基在Hg电极上的还原,还原电位在0.OV(vs.Ag/AgCl)附近,电极过程为不可逆还原.反应电子数n=2,半波电位E_(1/2)=0.012V,电子转移系数α=0.66,表观标准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_s~’=6.34×10~(-6)cm/s,扩散系数D=4.3×10~(-6)cm~2/s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具有吸附性.文中提出了可能的电化学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
何为 《合成化学》1998,6(1):44-48
用极谱法及恒电位电解法研究了酮糖中的单糖、果糖、塔格糖、二糖、拉克杜糖的电还原行为,由酮糖的电还原行为从理论上导出了相应的极谱电流-电压方程,该方程被实验所证实,成功地解释了实验现象。恒电位电解后电解的分析结果表明,电解选择性为100%,电解产物为由酮糖还原成相应的多元醇。  相似文献   

3.
在乙醇(1+4)+B R缓冲溶液(pH7.2)中,青蒿素在银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无氧化峰,峰电位为-0.64V(vs.SCE)。2 5次微分线性扫描伏安(2 5thLSV)峰电流与青蒿素的浓度在8.0×10-6~1.0×10-3mol 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r=0.9994),检出限为5.0×10-6mol L,该法已用于人工合成样品分析,优于紫外测定法。  相似文献   

4.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8,56(9):925-929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1.08V处发生一个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但是,即使在低至4.0×10^-^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阴极过电位降低了600mV。配合物EDTA-Fe(Ⅲ)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590mV。在这个体系中,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5.
陈扬  朱世民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8,56(9):925-929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青蒿素与氯化血红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青蒿素在玻璃碳电极上于-1.08V处发生一个2电子转移的不可逆还原。但是,即使在低至4.0×10^-^8mol/L氯化血红素存在下,青蒿素仍可被催化还原,阴极过电位降低了600mV。配合物EDTA-Fe(Ⅲ)具有类似氯化血红素的催化性质,它降低了QHS阴极过电位590mV。在这个体系中,青蒿素在碳电极上的还原是一个借助于氯化血红素催化的还原过程,氯化血红素的存在降低了青蒿素还原活化能,促进了青蒿素的分解。文中讨论了该反应的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6.
 在含20%乙醇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液介质(pH=7.2)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比较了血红素对青蒿素还原的催化作用. 由于血红素和青蒿素加合物的形成及血红素中Fe2+的催化作用,青蒿素在玻碳电极和银电极上的还原过电位分别降低了0.32和0.09 V,还原活化能分别降低了62.1和17.6 kJ/mol. 还比较了血红素和配合物EDTA-Fe3+对青蒿素的催化还原效果,结果表明,EDTA-Fe2+的催化作用远低于血红素. 进一步证实了血红素在青蒿素的药理研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7.
脱氧核糖核酸在汞膜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金添  周剑章 《分析化学》1998,26(7):819-822
首次在汞膜电极上利用循环安,微分脉冲和交流伏安法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汞膜电极作为一类固体电极可应用于负电位区DNA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同时结合凝胶电泳和UV光谱法,研究了用纯高氯酸处理的DNA的氧化还原特性,结果表明纯高氯酸可经起DNA的变性和降解,纯高氯酸不适宜DNA的变性处理。  相似文献   

8.
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ESR现场谱学技术和自洽场分子轨道法(CNDO/2)研究了乙腈中β-萘磺酸在汞电极上的电还原机理。结果表明该反应属ECE模式, 电还原服从直接脱磺酸基团机理, 并有萘自由基中间产物的形成。用分子轨道理论对电还原过程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在铜氧化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O_2在铜阳极氧化膜电极上的光电化学还原行为,在还原电量小于0.1C时,CH_4 的产率较高;还原电量大于2.0C时,主要还原产物为CH_3OH,还对CH_4的产率随外加电位、还原电量和铜阳极氧化膜制备条件的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还原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哲  吴性良 《分析化学》1990,18(4):325-328
  相似文献   

11.
庄乾坤  陈洪渊 《化学学报》1996,54(8):807-812
本文推导了微盘及微球电极上EE反应的一般稳态电流表达式; 对ErEr,EqEr, EiEr, ErEq, ErEi, EiEi及EqEq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并以亚硫酰氯的还原反应为特例进行了研究及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张发  刘有成 《化学学报》1989,47(2):186-190
本文报道于酸性水溶液中, 以单电流阶跃法, 单电位阶跃法, 计时电量法和循环伏安法测定了2,2,6,6-四甲基-4-羟基哌啶-1-氧自由基的扩散系数及其在碳糊和铂工作电极上的单电子氧化反应的传递系数. 以及该电极反应的标准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3.
方培基  王尔鉴 《化学学报》1991,49(3):303-307
本文研究了一种具有分子自聚集作用的二苯酮(BP)衍生物p-C6H5COC6H4CH2^+N(CH3)2C12H25.Br^-(PKT)的光还原反应及其光物理性质。连接在PKT上BP的光还原反应活性在胶束形成前后有很大差别。 反应速率随着浓度增大在形成的胶束中比均相水溶液中快1.5倍。值得指出, 在PKT功能胶束中的BP还原速率与普通胶束相比, 增加10倍以上。动力学数据测定表明, PKT胶束大大加速了BP-三乙胺(TEA)光还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在TEA高浓度时有利于质子转移, k~d/k~r值减少,k~n/k~e值增加, 对不同TEA浓度的光还原机理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胡渝  胡志彬  汪正浩 《化学学报》1988,46(3):217-221
本文采用循环伏安法、恒电位电解法结合紫外光谱以及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方法对5-硝基尿嘧啶(5NU, 1)在DMSO中Ag-Hg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测定了反应中间物自由基的性质及其动力学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1在DMSO中可有二个还原过程. 第一过程为1四电子还原为5-羟胺基尿嘧啶, 反应中所需质子由1提供. 第二个过程为失去质子后形成的阴离子5NU^-(2)在较负的电位下单电子还原为二价阴离子自由基, 后者可用ESR进行现场检测和研究, 其ESR参数分别为: 偶合常数αN=14.6G, αH=5.2G, 自由基g因子, g=2.005. 自由基的衰变反应为夺取1的质子, 反应的速度常数k1=52mol^-^1.dm^3.s^-^1.  相似文献   

15.
采用pH法, 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 测定了13-取代苄基-1, 4, 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 离子强度为0.1mol.dm^-^3 (KNO3)下, 采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这些配体铜(II)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o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6.
线性扫描伏安法研究 II: 超微盘电极上催化电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斌  张祖训 《化学学报》1992,50(3):274-280
本文提出了超微盘电极上线性扫描伏安法催化电流理论及恒电位催化电流方程式,证实在k~1~1~z值足够大的条件下, 两种方法具有相同的电流-电位方程式。对理论进行了验证, 测定了亚铁氰化钾-氨基比林-氢氧化钾体系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k~f)。  相似文献   

17.
鄢宝珍  戴萃辰  胡惟孝  贺玉珍 《化学学报》1986,44(11):1093-1099
本文应用了多种电化学方法(循环伏安法,微分脉冲极谱法等)及UV光谱,GC-MS手段研究了苯亚甲基丙二腈(BDMN)在汞阴极上的还原过程.在0.03mol.L^-1四乙基溴化铵(TEAB),50%二氧六环-水介质中BDMN还原的微分脉冲极谱图上有两个峰,第一个峰是此分子中的双键还原,生成苄基丙二腈引起的,峰电位在-0.98V(vs.SCE).第二个峰的峰电位在-1.55V(vs.SCE),此峰是BDMN的水解产物苯甲醛还原为苯甲醇产生的.BDMN的整个电极反应为ECEC过程.此处,对BDMN及二氧六环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现象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肌红蛋白在聚天青A薄膜修饰电极上电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董绍俊  褚庆辉 《化学学报》1992,50(6):589-593
本文采用电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天青A(AZA)薄膜修饰电极。利用现场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肌红蛋白于聚AZA薄膜修饰铂网光透电极上的准可逆异相电子传递过程, 给出了电极反应的热力学参数。X光电子能谱表面分析表明肌红蛋白于修饰电极表面存在吸附。用现场循环电位吸收和循环伏安法解析了肌红蛋白于膜电极上的伏安响应, 提出了肌红蛋白于聚AZA薄膜修饰电极上的异相电子传递过程机理。  相似文献   

19.
许杏祥  薛天汉  周维善 《化学学报》1985,43(11):1056-1059
根据圆二色谱和化学反应确定6的内酯构型为β-顺式,6用Pd-CaCO3或NaBH4-NiCl2还原时发生SN2'反应而得烯酸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