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设计出用于无阀压电微泵的锯齿型流道结构.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数值模拟得出的流量和压力数据为指标,对不同流道宽度、深度、长度、锥角和扩张角组合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得出几种结构参数的最优水平组合以及各参数的显著性水平,从而达到对流道结构的优化.最后用仿真模拟方法验证了该最优组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热汽泡生长和冷凝为微泵提供泵送压力源以及扩张管/收缩管流动阻力特性不同而实现差量流动的原理,对不同加热时间比例、驱动频率以及不同扩张角度及功率下热汽泡驱动无阀微泵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蒸发和凝结过程通过流体体积函数(VOF)两相流模型及用户自定义函数(UDF)接口实现.结果表明:相同加热时间比例下,随着驱动频率增加,微泵泵送流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加热时间比例为10%,驱动频率为250 Hz时泵送流量达到最大值5.87 μL/min;在保持微泵扩张管/收缩管长宽比不变的情况下,泵送流量随扩张角也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扩张角为14°时泵送流量达到最大,扩张管/收缩管压差也较大;在整个驱动周期内扩张管方向颈部平均流速总是大于收缩管方向颈部平均流速;泵送流量随加热功率增加呈先增加后趋于平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无阀微泵压电特性分析及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微量试剂分析的压电驱动微泵模型.该微泵模型采用压电阵子驱动、硅基泵体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封装而成.对压电阵子振动模态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1~4阶模态及驱动频率,使微泵容积效率为最大的应为1阶模态.通过对微泵压电 应力耦合场进行数值分析,得出微泵最佳驱动频率范围应小于1 kHz.最后,采用微系统加工方法制作出微泵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电压为100 V(p-p)的正弦波驱动下,频率为60和200 Hz时,微泵流量最大达到34.5 μL/min,而当频率在60~600 Hz时微泵压力最大达到657 Pa,与数值分析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单流道泵内部流动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单流道泵叶轮和涡壳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势流理论计算了单流道泵内部流动,对流场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了叶轮转至不同角度时水对叶轮的径向力以及水功率.同时,作者还利用湍流模型对单流道泵内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和与实验对比以及对应用前景分析等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道流线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电致动聚合物驱动的无阀微泵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由电致动聚合物材料(DE)驱动的平面扩散/收缩管无阂微泵.通过分析扩散/收缩管的角度、长度、最小宽度等关键参数对微泵性能的影响,对无阀微泵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基于UV-LIGA工艺,将DE泵膜和SU-8泵体键合制作了无阀微泵的模型,并对DE泵膜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合理的结构形式,实现了微泵的单向泵送.在3 500 V、8 Hz直流正弦电压的作用下,无阀微泵的流量最大,为21.2 μL/min,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密封、成本低.实验结果对电致动聚合物微泵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型轴流泵站双向流道设计及泵装置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双向流道型线设计方法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平面蜗壳双向流道及其设计方法 ,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平面蜗壳双向流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流道流线平顺 ,泵装置运行稳定 ,装置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单流道泵的结构特点,将其叶轮分为厚壁型和薄壁型。在大量试验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分别总结出了它们的设计方法,并利用本方法设计了多种单流道泵,性能均达到规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灌排结合低扬程大中型轴流泵站的新型双向平蜗壳流道,并结合魏村泵站模型试验对双向平蜗壳道泵装置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泵装置综合性能曲线,结果表明:流道流态平顺,泵装置运行稳定,效率较高,该成果不仅为魏村泵站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今后同类泵站流道的选型设计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基于AR模型的平坦衰落信道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信道大多处于复杂的传播环境中,研究复杂环境下的信道仿真是进一步研究空时信号处理技术的基础。本文实现了复杂传播环境下平坦衰落信道的AR模型仿真。在研究接收信号(含直射和方向性散射)复包络二阶统计特性的基础上,采用AR模型对信道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AR模型的平坦衰落信道的仿真结果与理论曲线匹配度高,而且AR模型求解简便,适用于复杂环境下的信道。  相似文献   

12.
利用CFX软件在不同Womersley数(Wo)下对锥角为5°和10°的平面锥管的非稳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目的在于获得非稳态条件下影响无阀压电泵用平面锥管流动特性的因素。锥管进口设为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压力边界条件,压力幅值分别取0.5、1和5kPa。结果表明:流量变化滞后于压力变化,且Wo越大,压力幅值越小,相位差越大;净流量随压力幅值和锥角的增大而增大;锥管扩散方向和收缩方向的压力损失系数随Wo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力幅值和锥角的增大而减小;低Wo下,压力幅值越大,微泵的整流效率越高,高Wo下,压力幅值越小,整流效率越高;非稳态流动产生的旋涡对无阀压电泵的输出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二进制编码的网络时间隐蔽信道,信道容量有限,可传输信息量较少,受网络状态的影响较大。为在较复杂网络状况下,有效提高隐蔽信道的容量,提出了多进制网络时间隐蔽信道的设计。通过信道容量分析,得出多进制通道的可行性,并设计三种通道实现方式;针对单路径下延迟抖动特点,分析各种通道区分不同编码的计算单位,保证通道的有效性。仿真实例结果表明,提出的三种多进制网络时间隐蔽信道具有较高的信道容量,各有特点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淬 硬 轴 承 钢 锯 齿 形 切 屑 形 成 机 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淬硬轴承钢在硬切削过程中产生的锯齿状切屑,建立了基于Abaqus/Explicit的正交切削热 力耦合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AISI52100轴承钢在低、高速切削条件下锯齿状切屑的形成过程,其随时间变化的应力场、温度场和网格变形及其绝热剪切机理.结果表明:切削淬硬轴承钢时,首先在刀尖前方形成窄短的水平绝热剪切带;随着前刀面对工件材料的挤压作用增强,水平绝热剪切带由远离刀具的端部沿剪切平面扩展到自由表面;随着绝热剪切带的继续滑移,逐步形成了锯齿切屑而促使裂纹产生;切削速度效应加速了剪切带与自由表面交界处微裂纹的产生,并使微裂纹向刀尖扩展;第2变形区的摩擦对锯齿切屑起到了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多入多出(MIMO)系统原理和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单入单出(SISO)、单入多出(SIMO)、多入单出(MISO)以及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利用MATLAB语言,基于瑞利衰落信道,分别仿真了以上四系统的信道容量,并比较了不同天线数目的MIMO系统的信道容量.通过搭建MATLAB仿真平台,说明了MIMO系统可以大幅增加信道容量.MIMO通信系统能满足无线通信系统高质量、高速率要求.  相似文献   

16.
航空信道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航空信道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空-空、地-空无线链路的宽带频率选择性衰落频域信道仿真器。选择合适的仿真参数,该仿真器可以模拟航空器在停场、滑行、飞行等状态的无线衰落信道。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仿真器由多个并行子信道仿真器在频域构成,每个子信道为一个简单结构的平坦衰落模型,执行独立的瑞利衰落,这样的多个并行子信道构成了一个宽带频率选择性信道的仿真结构,非常适合正交频分复用或者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信道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17.
通过蒸发器制冷能力、通风阻力、蒸发器内阻一维仿真结果与试验值比较,发现制冷剂侧两相换热区、过热区、空气侧分别采用已有的换热关联式计算时,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误差控制在5%以内.研究了百叶窗翅片的百叶窗开角、翅片间距、翅片高度以及扁管的通道宽度、通道数对蒸发器性能的影响.对蒸发器进行了结构优化,选取了一个综合性能最优的方案,使得通风阻力下降19%,蒸发器内阻下降8.4%,制冷能力提高130W.  相似文献   

18.
深水航道开挖后回淤问题一直困扰航道建设和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大丰港深水航道水沙数学模型,通过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深水航道实施后的潮流泥沙运动规律,分析流场特征和航道淤积分布,探究航道在极端天气下骤淤情况.得到如下结论:航道内水流流态平顺;航道年回淤强度为0.31~1.93 m/a,年平均回淤强度为1.32 m/a,总淤积量为1199.2万m3;极端大风条件下,航道7 d平均回淤强度低于0.10 m,辐射沙洲的掩护作用以及航道内水动力较为强劲,且主流向与航道轴线基本一致,航道并未出现严重的碍航骤淤现象,但应注意大风带来的局部航段回淤问题,尤其是与航道交角较大的风向给航道淤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曲梁支承薄壳的有限元理论,以驻马店市新华书店工程后浇带处梁板体系的施工通道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汽车轮压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模拟分析,并与满布荷载作用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道在汽车轮压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比满布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应力小,且两者相差接近一倍;随着汽车的移动,两边支座和水平梁板的位移和应力始终维持最小值;满布荷载作用下,最大位移值出现在斜向钢板跨中部位,最大应力值则出现在四角支座处;施工通道在汽车轮压荷载作用下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