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Aguado等人拟合的APW势能面(PES),运用准经典轨线(QCT)方法,对反应Li+HF(v=0,j=0)→LiF+H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计算.主要研究了不同碰撞能条件下的反应截面、转动取向、产物散射角分布和竞争反应模式等.结果表明,该反应存在直接提取型和间接插入型两种反应模式,在低能量下反应以间接插入反应模式为主,能量大于200 meV时则以直接提取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2.
基于PPA势能面(Palmieri, P.; Puzzarini, C.; Aquilanti, V. Mol. Phys., 2000, 98: 1835), 运用准经典轨线(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方法, 对反应He+H+2 (v=0-2, j=0)→HeH++H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 结果表明, 反应物振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除此之外, 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振动量子数v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3.
首次构造了放热反应Ba+HF(v,J)→BaF(v′,J′)+H的LEPS势能面,并且进行了准经典轨线研究. 对于初始基态,和初始第一激发态的反应物HF,计算得到的BaF产物态分布与实验吻合得比较好. 对产物取向的研究表明,反应体系的质量组合是产物取向的决定因素.反应过程中,直接的提取反应和间接的插入反应是两种竞争的微观反应通道,这种竞争是由于在Ba原子进攻HF分子的时候,即使进攻方向偏离了HF共线的方向也不会引起能垒高度的明显增加.而且低的反应物平动能倾向于提取反应而高的HF振动激发会导致插入反应.  相似文献   

4.
孙海竹  刘新国  刘会荣 《化学学报》2011,69(9):1075-1080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基于RODRIGO势能面,对碰撞能为192.97 kJ/mol时,O++DH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k-j',k-k'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反应几率、反应截面,以及产物转动取向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反应物的振动量子数对o++DH (v=0,1,2,3...  相似文献   

5.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 基于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讨论了在31.77和51.04 kJ/mol两种碰撞能情况下极化依赖的微分反应截面(2π/σ)(dσ00/dωt), (2π/σ)(dσ20/dωt), (2π/σ)(dσ22+/dωt)和(2π/σ)(dσ21-/dωt)以及描述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θr)和P(φr). 计算得到的P(θr)分布表明, 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具有强烈的取向分布, 并且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取向效应对散射能的变化比较敏感. 而P(φr)的分布表明, 产物分子虽然具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 但是没有明显的定向效应.  相似文献   

6.
运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基于Peterson从头计算势能面对O+HCl→OH+Cl反应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在31.77和51.04 kJ/mol两种碰撞能情况下极化依赖的微分反应截面(2π/σ)(dσ00/dωt),(2π/σ)(dσ20/dωt),(2π/σ)(dσ22+/dωt)和(2π/σ)(dσ21-/dωt)以及描述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的分布函数P(θr)和P(фr).计算得到的P(θr)分布表明,产物分子的转动角动量j′具有强烈的取向分布,并且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取向效应对散射能的变化比较敏感.而P(фr)的分布表明,产物分子虽然具有沿着y轴的取向效应,但是没有明显的定向效应.  相似文献   

7.
基于PPA势能面(Palmieri,P.;Puzzarini,C.;Aquilanti,V.Mol.Phys.,2000,98:1835),运用准经典轨线(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方法,对反应He+H+2(v=0-2,j=0)→HeH++H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振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振动量子数v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8.
CH4+O(3P)→CH3+OH反应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O(3P)与CH4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CH4(υ=0,j=0)与O(3P)的反应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都是直接反应,无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生成,产物OH以向后散射为主,基本上处于振转基态.CH4(υ=1,j=1)与O(3P)的反应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反应机理不一样。在低碰撞参数下是直接反应,无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生成,产物OH以向后散射为主,主要处于振动基态,转动基本上是冷的,但比高碰撞参数下的热.在高的碰撞参数下则生成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产物OH以向前散射为主,表现出明显的周边动力学反应的特征,主要处于振动激发态(υ=1),但转动仍然是较冷的。  相似文献   

9.
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Aguado-Paniagua2(AP2)势能面上计算了反应物转动量子态对H+LiF→HF+Li反应立体动力学的影响. 给出了关于产物和反应物之间矢量相关的P(μr)和P(ár)的分布情况. 同时计算了四个极化微分反应截面. 结果表明转动量子态对H+LiF→HF+Li反应的矢量性质有很大影响. 还计算了H+LiF→HF+Li反应的反应几率.  相似文献   

10.
用三原子模型的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Cl与C2H6(v=0,j)的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反应产物HCl的角度分布基本上为各向同性,其振动分布处于基态,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对反应轨线的研究表明,该反应为一直接反应,而且反应碰撞在低及高的碰撞参数下的机理不一样,在低碰撞参数下反应碰撞是直接完成的,产物HCl以向后散射为主,转动基本上是冷的,但比高碰撞参数下的热。在高的碰撞参数下则生成短寿命的碰撞复合物,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扩展Lond-Eyring-Polanyi-Sato(LEPS)势能面上,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对反应Ca+CD3I→CaI+CD3进行了动力学计算,并讨论了该反应的同位素效应.在同位素效应作用下,产物CaI的振动态分布向低振动态转移,反应体系的散射截面在低碰撞能和高碰撞能处有较小的变化.同时,受到反应物的质量因子变化的影响,产物转动取向值减少,产物转动取向增强.仅有产物的角分布受同位素效应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PPA势能面(Palmieri,P.;Puzzarini,C.;Aquilanti,V.Mol.Phys.,2000,98:1835),运用准经典轨线(quasi—classical trajectory)方法,对反应He+H2^+(v=0—2,j=0)→HeH^++H的立体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反应物振动激发对反应的k-j’两矢量相关和k—k’-j’三矢量相关分布都产生了较大影响.除此之外,极化微分反应截面对振动量子数”也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13.
氢原子取代反应为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人们对这些轻原子转移反应在理论和实验上都进行了大量研究[1].最近,一些实验对Cl原子与烃反应提供了直接信息.Simpson等[2]利用核抽取的方法测量相关态和散射分布来研究Cl原子与振动激发态...  相似文献   

14.
用准经典轨线方法研究了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采用三体LEPS势能函数构筑势能面.结果表明, 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呈现出与氯取代丙烷仲氢反应不同的微观反应进程.对于氯取代丙烷仲氢的反应,只有一种反应通道,反应过程中有碰撞复合物产生.对于氯取代丙烷伯氢的反应,有两种反应通道,一种有碰撞复合物生成,另一种则没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Cl+H_2的经典轨线计算为例,介绍了准经典轨线法的原理,即LEPS势能面的选取,运动方程的建立以及初始条件的选择.应用Monte Carlo方法大量随机选择变量的初始条件,所计算的轨线可分为非反应和反应的两大类.通过轨线计算可以得到反应截面积和分子反应的其他有关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LIF方法,在单次碰撞条件下,首次研究了Ba与C_2H_5Br,n-C_3H_7Br,n-C_4H_9Br,n-C_5H_(11)Br的反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光谱,得到了产物BaBr的振动布居,发现其振动激发和反应截面随碳链增长而增大。同时从实验结果反演出了Ba+CH_3Br的“准三原子”LEPS模型势能面,并利用基于模型势能面的经典轨线计算对以上体系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表明,质量因子和C—Br键强度的不同是引起产物振动激发和反应截面随碳链增大而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得到了描述所有Ba+C_mH_(2m+1)Br反应体系的势能面。而且进行了ab initio,证实了所构造势能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18.
H+ClF体系的准经典轨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从头算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拟合得到的LEPS型势能面对H+CIF体系进行了准经典轨线研究主要研究了相对平动能,转动激发态对反应的影响及产物的振、转能态分布和通道竞争,并得到了实验定性相符的结果,动态计算的结果则支持了前人关于生成HF通道存在着直接型和迁移型两种机理的假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准经典轨线理论,在BW2和G3两个势能面上,研究了Cl+HD反应的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产物的转动取向对势能面及反应体系的质量因子非常敏感.在BW2势能面上,计算的两个产物的转动取向强于在G3势能面上计算的结果,而无论是在BW2势能面上还是在G3势能面上,DCl产物的取向都强于HCl产物的取向.计算结果还表明,在不同的势能面上反应物的转动激发对反应的影响有着显著的不同.在BW2势能面上,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有利于Cl+HD反应的进行;而在G3势能面上,反应物的初始转动激发消弱了反应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准经典轨线方法在扩展的Lond-Eyring-Polanyi-Sato势能面上对Ca+CH2Cl2→CaCl+CH2Cl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在低碰撞能Ecol=9.632 kJ/mol下, 计算得到产物CaCl的振动分布峰位于ν=0. 散射截面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而减少. 产物的角分布趋向后向散射. 随着碰撞能的增加, 产物的转动取向趋向强烈, 〈P2(J’,K)〉略大于-0.5. 采用准经典轨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及其它理论计算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