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方法对90个近缘野生大麦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包括45份中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样本和45份中东地区近缘野生大麦样本.从大麦的7个连锁群中选取27对引物用于PCR扩增,结果有11对引物扩增出有效多态性片段.11对引物共检测到126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5~22个SSR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11.45个等位变异位点.中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比中东地区近缘野生大麦平均每对引物多检测出2个位点.SSR结果采用NTSYS软件进行相似性系数计算,POPGNEN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系数计算,算术平均的非加权成对分组法(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结果表明中国西藏近缘野生大麦样本比中东地区近缘野生大麦样本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为大麦的东方起源学说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对41个来自于梁子岛上4个居群的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和简单重复序列区间标记(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分析.利用POPGENE32version1.32软件计算多样性指数,采用NTSYS.2.10e计算软件,得到相似性系数,并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条ISSR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03条DNA条带,其中98条为多态性条带,占95.15%,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67~0.95.6对SRAP引物,共扩增出173条DNA条带,其中147条为多态性条带,占84.97%,样品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75~1.00.两种标记均表明五节芒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分别以个体为单位及以群体为单位进行聚类分析,2种标记分别得到了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的个体聚类图及群体聚类图.研究结果表明五节芒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SRAP与ISSR标记均适用于五节芒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寒兰(Cymbidium kanran)是中国传统名花,其观赏与经济价值极高。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又名微卫星标记,有多态性高,非共显性等优势。基于转录组数据对SSR标记的开发具有经济效能高等优点,通过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寒兰EST-SSR标记进行开发,了解其在转录组序列中的分布类型及特性,为寒兰的SSR多样性的分析及遗传图谱构建奠定基础。通过MISA程序筛选寒兰转录组测序得到的68699条unigene(序列总长60.06 Mb),并分析了其SSR位点分布情况,获得了9837个SSR位点,在总unigene的比例为14.32%,平均每6.25kb出现1个SSR。SSR位点中二核苷酸重复频率达到最高,占55.22%,其中AG/CT高达38.83%;接下来为三、单核苷酸重复,频率依次为25.37%和14.49%。利用Primer3共设计出6017对SSR引物。随机选取141对引物进行PCR扩增,有79对引物扩增得到的条带清晰可重复,15对在15个不同地区寒兰中表现出多态性。结果表明,本研究中设计的SSR引物在寒兰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用于寒兰的遗传研究。  相似文献   

4.
采用AFLP(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23种37份栽培鸢尾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将筛选出的4对AFLP分子标记引物对材料进行扩增,共得到205个位点,其中177个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6.3%;37份材料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3~0.97之间,平均为0.81.通过遗传相似系数计算,样品总体上亲缘关系非常接近,而白花紫苞鸢尾与其他物种有明显差异.本文还利用UPGMA(非加权算术平均法)进行样品聚类,分析了包括23个种的37份样品之间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5.
西藏近缘野生大麦RAPD和I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和简单序列重复区间分析(ISSR)分子标记对110份青藏高原近缘野生大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选取30条RAPD引物和10条ISSR引物进行PCR分析.结果表明30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95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33%;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8.92%;研究证明ISSR标记能检测出比RAPD标记更多的遗传多态性.利用POPGNEN32软件对RAPD和ISSR结果进行遗传一致性系数分析,表明各居群的遗传相似性较高.利用算术平均的非加权成对分组法(UPGMA法)对RAPD标记和ISSR标记结果构建西藏近缘野生大麦聚类树状图,可将7个供试大麦居群聚为2组:一组包含所有来自西藏的居群,在ISSR树状图中阿里地区除外;而青海地区的聚为另外一组.结果表明,西藏地区近缘野生大麦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为进一步证明西藏是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的理论积累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大菱鲆EST数据库中12 434条序列进行微卫星搜索,共搜索出831条EST-SSR序列,其中l6条为明确标注免疫相关功能的基因序列.根据此l6条EST-SSR序列设计引物,经过PCR扩增检测和反应条件的优化,最终筛选出9对扩增效果理想的EST-SSR标记对大菱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子代进行遗传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在Scoph-2-1、Scoph-7-1、Scoph-10-1微卫星位点上大菱鲆亲本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子代均为纯合基因型,其余6个微卫星位点(Psetta-1-1、Psetta-1-2、Psetta-3-1、Psetta-3-2、Scoph-4-1、Scoph-6-1)在大菱鲆雌核发育二倍体仔鱼群体中的观测杂合度≥0.700,期望杂合度0.460,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503.大菱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还显示出较高的重组率,平均重组率为89%;综合上述结果推断,9个免疫相关EST-SSRs标记可有效地用于分析大菱鲆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子代的遗传变异;6个位点的重组率计算结果能够为今后对大菱鲆的着丝粒进行精确定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菘蓝的干燥根板蓝根是重要的中药资源。本研究首次从板蓝根干样中成功提取到DNA,利用正交试验建立并优化了ISSR-PCR体系,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16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多态性丰富、谱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ISSR-PCR扩增。6条引物共扩增获得71条带,其中多态性谱带68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5.77%,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861~1.000。实验结果表明我国菘蓝资源丰富,这为其遗传育种、种质资源评估及品种鉴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颡鱼属SSR分子鉴定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3对SSR引物对黄颡鱼属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13对SSR引物中有10对为有效引物,获得93条多态性条带,每对引物扩增条带的数目范围为8~11,扩增片段大小在90~400bp之间,SSR获得的多态性条带所构成各物种的特异性谱系能够用于黄颡鱼属的区分。聚类结果显示,5种黄颡鱼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670~1.000,瓦氏黄颡鱼、长须黄颡鱼和中间黄颡鱼亲缘关系较近,之后与光泽黄颡鱼聚为一支,普通黄颡鱼与其它物种差异最大。黄颡鱼属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5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处于水平较高,这将有助于后续深入对黄颡鱼属各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进行分析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麦品种资源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105份湖北栽培大麦酯酶同工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APD技术对分属于8种酶谱类型的10份湖北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研究.63个随机引物中有12个引物产生稳定多态性的带,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46条表现出多态性.将每一条带视为一个独立的性状,按其有无列出二元数据矩阵,计算Nei氏相似性系数(S)和遗传距离(D),列出遗传距离矩阵,采用PHYLIP3.5c软件包进行聚类.讨论了RAPD的稳定性以及RAPD标记与同工酶标记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白缘(鱼央)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磁珠-生物素标记的微卫星探针(ACA)15与白缘缺(Leiobagrus marginatus)基因组酶切片段杂交,捕获含有微卫星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到T载体中,构建富集微卫星序列的小片段插入文库,再用γ-32P标记的探针进行二次筛选,获得阳性克隆785个,对其中的140个克隆进行了测序,获得完整的微卫星序列132个.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Premier 5.0设计引物64对.对其中的20对引物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筛选到稳定扩增的标记13对,用此13对微卫星引物分析了缺属白缘缺(L.marginalus)、拟缘缺(L.marginatoides)(大、小各1种)、黑尾缺(L.nigricauda)共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其中10对微卫星引物在种内或种间表现出多态性.  相似文献   

11.
甜槠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甜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初步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9个种群17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198个是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8.02%.各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在60.40%~70.30%,平均为65.29%.甜槠物种水平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322、Nei指数(h)为0.3597.各种群J平均为0.3635、h平均为0.2468.AMOVA分子差异分析表明,65.96%的变异存在于种群内,34.04%的变异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38.甜槠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1.0933.9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9,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利用UPGMA法对9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显示浙江省内的8个种群聚成一类,庐山种群单独成一类.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象山港黄墩支港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现状, 采用COI和ITS1分子标记对该种群进行了基因序列特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在该种群30个个体中扩增得到的COI基因序列长度均为709bp, ITS1序列长度范围在693~729bp(共有746个位点). COI基因序列的位点中有670个保守位点(占94.50%)、39个变异位点(占5.50%); ITS1序列的位点中有保守位点671个(占89.95%)、变异位点62个(占8.31%)和缺失/插入位点13个(占1.74%). COI基因序列的保守性高于ITS1序列. 在COI基因序列中碱基(A+T)的占比(65.84%)高于(C+G), 而ITS1序列中则是碱基(A+T)占比(37.59%)低于(C+G). COI和ITS1序列的遗传距离分析均显示群体内遗传分化不明显. 基于COI基因序列和ITS1序列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 各科贝类分别相聚, 象山港菲律宾蛤仔位于帘蛤科的分支中, 其COI序列与杂色蛤进化关系最近. 遗传进化树中各种贝类的聚类关系与传统分类学结果相一致, 可作为分类的参考. COI和ITS1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5.497和6.549,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0775和0.00973, 单倍型数目分别为21和28, 单倍型多样性分别为0.963和0.993, 根据COI和ITS1两个序列计算得到的菲律宾蛤仔象山港群体单倍型多样性均大于0.5, 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均大于0.005, 表明该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 并处于稳定状态. 本研究结果补充了菲律宾蛤仔遗传多样性方面的研究资料, 并可为象山港菲律宾蛤仔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于RAPD方法对江西(鄱阳湖)、湖北(梁子湖)和江苏(太湖)3个群体的翘嘴红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评价它们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良种选育的可行性。结果显示从3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了20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既可扩增出3个群体共同的DNA条带,也可扩增出单个群体特有的特征条带。从3个群体实验鱼中共检测到119个扩增片段,长度在0.2~1.7kb之间。鄱阳湖群体多态位点数61个,多态位点比为51.26%,梁子湖群体多态位点数50个,多态位点比为42.02%,太湖群体多态位点数67个,多态位点比为56.30%。3个群体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9 2,0.382 8和0.443 1。群体间遗传相似系数依次为:最高是鄱阳湖与梁子湖,为0.8055,其次是鄱阳湖与太湖,为0.801 6,最低是梁子湖与太湖,为0.785 2。结果提示,鄱阳湖与梁子湖亲源关系较近,与太湖稍远;所筛选出的引物应用RAPD技术可以方便地分析不同群体翘嘴红鲌的遗传多样性,并可为良种选育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RAPD标记在唇(鱼骨)与花(鱼骨)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浙江瓯江溪水性鱼类唇[鱼骨]和花[鱼骨]进行了种质鉴定和遗传分析,从4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分别扩增出130条和127条DNA带,多态位点比率达84.62%和66.93%,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9.3条和9.1条.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515和0.3548,Nei'S指数为0.3037和0.2392.唇[鱼骨]和花蜡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880和0.2096.引物S383、S399、S463和S471扩增的6个特异性标记,可用来区分唇[鱼骨]和花[鱼骨].最后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唇[鱼骨]和花[鱼骨]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应用于[鱼骨]属鱼类的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5.
卵形鲳鲹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生物素与链霉素的强亲和性原理,采用生物素-磁珠吸附微卫星富集法筛选卵形鲳鲹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序列.从201个菌落中挑选出15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成功测序137个,微卫星含量达到90.13%,共得到131个重复次数在6次以上的微卫星DNA序列,除生物素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外,还得到TG、TC、GA、ATTT的重复序列.其中完美型85个,占64.9%;非完美型36个,占27.5%;混合型10个,占7.6%.利用PrimerPremier5.0设计引物90对,挑选其中的60对引物进行合成和PCR筛选,结果显示,35对引物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筛选的卵形鲳鲹微卫星分子标记具有多态性,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三种倒刺鲃的RAPD种质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33个随机引物研究了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中华倒刺鲃(S.sinensis Bleeker)和倒刺鲃(S.denticulatus donticulatus Oshima)基因组DNA(RAPD)多态性和种质分子标记。33个随机引物总共扩增得到473条带,多态性片段为365条,占总带的77.2%。其中16个引物共扩增出95个特异性片段,长度主要在200-1500bp,光倒刺鲃特有的为23个、中华倒刺鲃特有的为20个、倒刺鲃特有的为28个,这些特异性片段可作为三种倒刺鲃的分子遗传标记。多态性研究表明,种内相似系数分别为:光倒刺鲃0.6507,倒刺鲃0.6975,中华倒刺鲃0.8180。种间遗传距离分别为,中华倒刺鲃和倒刺鲃0.4915:中华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217;倒刺鲃与光倒刺鲃0.6455。  相似文献   

17.
普通鲫鱼的RAPD标记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采用了387个引物对普通鲫鱼进行了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析,筛选出了31个重复性好、可用于普通鲫鱼RAPD标记的引物.另用8个引物对普通鲫鱼(20尾)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这8个引物共检出4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24个,占总位点数的53.33%;据个体间共有带数和Nei′s遗传相似率计算公式,计算出普通鲫鱼平均遗传相似率为88.68%.上述两项指标的初步分析表明,普通鲫鱼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日本荚蒾是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仅零星分布于部分海岛。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8个居群共125份日本荚蒾样品进行了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7条引物用于ISSR-PCR,共扩增得到240个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32个。在物种水平上,日本荚蒾的多态性位点百分比(PPB)达96.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27 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58 1,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居群水平上,日本荚蒾的PPB为32.61%,H为0.073 1~0.136 3,均值为0.108 8;I为0.109 2~0.205 1,均值为0.164 2;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527 1,基因流(Nm)为0.448 7,遗传距离为0.098 2~0.254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理来源的日本荚蒾大多聚为一类,呈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日本荚蒾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但主要存在于居群间,岛屿之间的地理隔离可能是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浙贝母4品种及5种贝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APD技术对浙贝母的多子、宽叶、狭叶(浙贝1号)和岭下4个品种和贝母属的浙贝母、川贝母、皖贝母、东贝母、伊贝母5个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预筛选得到的9种多态性丰富的引物进行了RAPD扩增,得到了57条清晰可辨的扩增片段,其中48条多态性谱带,占总谱带数的84.21%.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之间,多子贝母与其他3个品种间遗传分化较大;5个贝母种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为0.2105~0.8492,其中东贝母与浙贝母亲缘关系最近,伊贝母与其他贝母亲缘关系最远;筛选到的分子标记对于浙贝母不同品种和贝母不同种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穗花杉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江西5个自然穗花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58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61条清晰的扩增带。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B)83.6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4 6,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H0)为0.465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