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中物理学第二册第十章中的“饱和汽”问题,在学生学习时往往反映“难”和“乱”。现在把我对解决此间题的一些体会,提出来向大家商讨。1.抓住教材的关键,重点突出。通过演示实验和分析,使学生明确“饱和汽”的实貭:密闭容器中“汽跟产生它的液体处于动态平衡”,这种汽叫做饱和汽。在此,关键是使学生确切地理解“动态平衡”。密闭容器中同时存在着蒸发和液化两种过程。蒸发的快慢  相似文献   

2.
读了本刊1957年2月号上江苏师范学院朱凤德同志的“关于饱和汽压的实验”一文后得到了许多教益。用注射针代替移液管是个绝好的经验。不过关于第一部分“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的实验还可改为如图的装置。将A管上下移动就可使管内的汽变为饱和或不饱和的汽。这样的装置比朱同志所介绍的那个装置简便,  相似文献   

3.
物理课本上册“湿度”一节内容比较简洁,但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饱和状态”、饱和汽压等概念比较抽象,既有“绝对湿度”又引入“相对湿度”,学生感到难以接受,为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在教学中安排一些直观,形象的实验、实例,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的认识和理解. 1 形象实验把两根长约80c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各分为两段,再用长约6cm的橡皮管连接在一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答     
《物理》1958,(5)
问:采用同时增加蒸汽压强和降低蒸汽温度的方法能不能使蒸汽趋于饱和呢? 一位物理教师来信说,在他们教研组里面对于这个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兹摘录信的原文如下: 第一种意见:“既然用二种方法中的一种已经可以把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如果把二种方法同时进行更能把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第二种意见:“如果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饱和汽性貭”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一次综合演示实验(2课时),对有关知识作了一次系统复习。现在整理出来供同志们参考。在这次实验课上,进行了以下几个实验: (1)大气压强的测定; (2)饱和汽性貭的实验; (3)液体在低压下沸腾; (4)蒸发膨胀而致冷(水汽的过饱和); (5)汽的液化; (6)未饱和汽性貭的实验; (7)验证汽的道尔顿定律。这些实验使用的是同一套设备,具体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现在把这七个实验进行的步骤分述如下(1)大气压强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 ,通常是压缩空气点燃硝化棉或白磷来显示空气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 .因空气压缩引火仪活塞极易磨损 ,实验成功率不高 .而且操作时 ,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笔者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两用气筒、热敏温度计、压强计及三通管和橡皮管等器材 ,组装成如图 1所示的实验装置 .它不仅可以演示气体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 ,而且还能演示气体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 .实验效果直观、显著 ,操作简单、安全 .图 1 实验装置图1.演示电表  2 .压强计  3.橡皮管4.热敏温度计  5 .三通管  6 .两用气筒组装时 ,把三通管的三端用厚橡皮管分别与两用气筒的…  相似文献   

7.
在没有专门演示空吸作用的仪器,也没有自来水的条件下,我们用如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完成了液流的空吸作用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很好。T形管2装在离实验台约40厘米高的铁架上。a端用长约80厘米的橡皮管l与水桶相连。水桶放在离实验台50厘米高的地方,内装满水。由于虹吸作用,水通过橡皮管l流过T形管。为了便于控制,在橡皮管上安一个橡皮管夹k。T形管的b端用长约1.5米的橡皮管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反环状流和弥散流是临界热流密度后膜态沸腾传热区的二种主要形式。它们分别发生在低含汽率和高含汽率的条件下。反环状流由过冷的液芯和高温壁面处的过热汽膜所组成。主要换热是壁面与蒸汽、蒸汽与液芯表面的换热和壁面与液芯的热辐射。蒸发发生在液芯表面。可视化试验表明,界面有较大的波动,交界面的换热系数很难确定。气膜膜厚变化有两个阶段,初始阶段液芯表面温度尚未达到饱和,无蒸发,因此膜厚不变。经  相似文献   

9.
方鼎 《物理》1958,(10)
“饱和汽与未饱和汽”这一课题过去对中技校学生来讲是比较不易接受的。主要是因为内容比较抽象,别雷史金和特列齐雅可夫合著的物理学(1952年原版)译本对这方面的叙述太少。现行中技校课本作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的。例如,为什么在一定温度下增加汽的压强来减少它的体积,或降低汽的温度,可以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该书中没有详细说明,因而同学对这方面特别感到模糊。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后面讲到露点时就不易接受。此外,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也存在着很多缺点。对教材的内部逻辑联系注意不够,对课堂演示也重视不够。后来经过详细分析,我们认为突破这个难关的关键,在于必须把饱和汽与未饱和汽的概念讲得很透彻。于是针对这方面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通过实  相似文献   

10.
在设备较差的中学里,实验室中没有多量的水银、较灵敏的抽气机、压刀计及不漏气的有开关的漏斗。要进行①汽的压强变化与体积变化的关系,及未饱和汽变成压强为定值的饱和汽;②不同物质的饱和汽压的不同;③研究饱和汽压和温度的关系;④测定饱和汽混合后压强的关系;(即道耳顿定律的说明。)等一连串的实验是较困难的。现在介绍我的一个简单装  相似文献   

11.
将两根玻璃管分别插入橡皮塞的两个小孔内 ,长玻璃管的另一端套上一段大小适度的橡皮管 ,用细线扎紧不漏气 ,如图 2 .在瓶内倒入适量的水银 ,塞紧橡皮塞 .将广口瓶向着长玻璃管的方向慢慢倾斜 ,同时将长玻璃管上的橡皮管管口向上 ,使之高于广口瓶内的水银面 ,这时长玻璃管灌满了水银 ,橡皮管内也有少量的水银 .此时 ,玻璃管内的空气被全部排出 ,然后用夹子在玻璃管附近有水银的橡皮管处夹住 ,再把橡皮管折过来用夹子夹紧 ,防止漏气 .慢慢将广口瓶、玻璃管竖直放置 ,玻璃管的上方将出现真空 .当水银柱稳定后 ,用刻度尺测量出玻璃管内水银面与…  相似文献   

12.
李淳飞  王惠  杨淼  张雷  王玉晓 《光学学报》1993,13(3):219-223
酞菁铜溶液在波长532nm调Q激光作用下,实验获得反饱和吸收特性.在稳态条件下,用速率方程理论推得分别描述薄样品和厚样品的反饱和吸收特性的两个解析式,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对二甲醚实验数据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进化优化算法开发了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密度及饱和汽密度方程和 Helmholtz 状态方程.其中二甲醚的饱和蒸汽压、饱和液密度和饱和汽密度方程的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 0.50%、0.38%和 0.55%.新的 Helmholtz 状态方程计算密度的偏差在液相区为 0.1%以内,临界点附近为 l%,可以很好地用于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在铁架台上,用铁夹把一个倒立的烧瓶夹住,并用一个有孔胶塞塞住瓶口,塞内插一玻璃管和一胶管相连,如上图所示,即成一简单的膨胀云雾室。二、实验演示实验L 降低温度,使未饱和汽变成饱和汽。这里降低温度是用汽或气膨胀时的冷却效应来完成的。其方法,先取下烧瓶,去掉胶塞,在瓶内滴液体乙醚数滴,立见乙醚完全汽化,此时瓶中即有未饱和乙醚蒸汽存在(如空气的相对湿度大,可以不用乙醚滴人瓶内,效果亦好)。其次,放入少许烟粒于瓶内,即行紧塞烧瓶,如前将烧瓶倒立夹于铁架台上。用打气筒(打足球用的)和胶管相连,向瓶内打气三、四下,  相似文献   

15.
共鸣管法测空气中声波波的实验中,用水调空气柱长度,用耳辨别波节波腹。由于水流动时的惯性加上环境噪声的干扰,往往不容易得到很准确的数据,且弄得不好水易溢出。如果将管平放用活塞调空气柱长,在管口处连一橡皮管(或听诊器)插在耳中来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效果得到改进。现在如果再在共鸣管口上安上一个共鸣器,再接橡皮管(图1),调节共鸣器使之和空气柱中的声音发生共鸣,可以使在波节  相似文献   

16.
廖治忠 《物理实验》1989,9(5):225-226
水银在物理实验中,用途很广:有的仪器装有水银,如水银温度计、水银压强计、水银气压计;有的实验要用水银去做,如托里拆利实验,玻意尔——马略特定律实验、查里定律实验、饱和汽与未饱和汽性质的实验、不浸润实验等;有些电学实验也要用水银去做。但在应用水银的实验中一些问题有时被人们忽视而造成恶果。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必须注意水银的危害性,检查水银蒸汽的方法,以及用化学方法清理被污染的房间的方法和处理水银  相似文献   

17.
垂直管内音速蒸汽射流凝结汽羽形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质量流量376~773 kg·m-2·s-1的饱和蒸汽在温度变化范围为10~55℃流动水中形成的音速蒸汽射流凝结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观察到了四种不同的汽羽形状,并且汽羽形状受Re影响较大。当Re与凝结驱动势减小时,最大膨胀比和汽羽喷射长度增大,其值小于蒸汽音速射流在静止水中的情况。本文给出了汽羽喷射长度实验关联式,大多数实验数据与预测值的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8.
本刊前后收到几位作者投寄的关于饱和汽实验的稿件,方法各有不同,现一并发表,以便读者比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空气自然冷却条件下,对MEMS硅基并联微通道中蒸汽凝结换热的流型和多通道效应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发现在低入口饱和蒸汽压下,通道入口为准静止状态的汽弹、汽弹前端周期性脱离汽泡、通道下游为泡状流;在高入口饱和蒸汽压下,通道内为环状流.汽泡脱离存在单汽丝断裂、双汽丝同步断裂以及双汽丝非同步断裂三种不同模式.汽液界面上表面张力不均匀引起Marangoni对流,使得两侧通道中的汽泡一旦形成,便被推向通道的高温侧.  相似文献   

20.
一、潜水艇浮沉原理的演示实验新出版的“初级中学课本物理上册教学指导书”第81页和物理通报1962年第3期137页介绍了潜水艇浮沉原理的演示实验,装置是这样的:在一个烧瓶的瓶口上装一个塞子,塞子上穿两根玻璃管。演示时,用橡皮管从外面向瓶内打入空气,使瓶中的水排出,烧瓶就上浮;抽出瓶中的空气,使水进入瓶中,烧瓶就下沉。这样,虽能说明潜水艇浮沉的原理,但与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