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电镜研究鳖疖疮病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肠上皮受损、微绒毛脱落变少;肝、肾、脾病变严重,其实质细胞肿胀变性乃至坏死、解体,胞质、胞器及核质减少至丧失,有粒白细胞及巨噬细胞增多、吞噬活动活跃;骨骼肌细胞肿胀、横纹模糊;细胞器的病变以线粒体与内质网的扩张变性、崩解为主要特征,血管充血、血窦内皮细胞肿大;部分血细胞变性、造血组织受损,肝、肾与肌肉中发现细菌感染,笔者还探讨了鳖疖疮病的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2.
3.
鳖肾脏的基本病理组织变化以及肾小球肾炎为主,不同的病种和病程表现有异,大体上可分为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渗出性肾小球肾炎、充血性肾小球肾炎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4.
鳖脾脏分为被膜和自由髓、红髓构成的实质,被膜较薄,小梁极不发达;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构成,无淋巴小结;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脾窦不发达、病鳖脾脏的被膜血管肿胀;红髓淤血,白髓缩小并有红细胞存在,两者分界不清;病变严重的,脾内细胞坏死,呈无细胞结构状。  相似文献   

5.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鳖鳃腺炎的组织病理变化.观察表明:病变脏器普遍充血、淤血或出血,血细胞变性;肠上皮崩解脱落,微绒毛及胞器减少,AKP活性下降;肝细胞及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或透明变性,局部细胞溶解,出现坏死病灶;肝糖原减少甚至消失;肾小球膨大,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腔内充满嗜酸性物质;脾红髓扩大,多数细胞及核异形,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骨骼肌细胞肿胀、核固缩;多数病变细胞内的内质网和线粒体扩张变性.还讨论了该病的病变特征及性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鳖肝脏的基本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的变性坏死,肝血窦的扩张淤血和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以颗粒变性和水样变性为主,肝血窦的扩张淤血导致肝细胞受压而萎缩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普遍。  相似文献   

7.
中草药防治鳖暴发性传染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果介绍鳖常见暴发性传染病的病原和预防措施,重点阐述了实践中筛选出来的防治鳖白点病,红脖子病,疖疮病,白底板病、出血病和腮腺炎等6种暴发性传染病的中草药配伍方剂,及其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鳖具有较高药用和食品保健价值,是国内外市场走俏的水产品。但由于鳖是变温冷血动物,生理活动受环境生态因子(如温度等)的制约,生长周期长,人类对生态平衡的破坏也使自然资源日益衰退,供需矛盾尖锐。为保护野生鳖资源,增加鳖的数量,近20年来,鳖的繁育研究成了水产业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9.
鳖肝脏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鳖肝脏内结缔组织极少,肝小叶分界不清.肝小叶由肝细胞和肝血窦组成,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排列成团块状或索状,肝血窦狭小.在鳖肝脏近被膜内缘处,可看到血管分支与肝管分支并行的断面;而在肝脏深部则难以找到,只在个别中央静脉的一侧有小肝管的存在.鳖肝脏内还有淋巴组织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由产气单胞菌(Aeromonassp.)引起的牛蛙(Ranacatesbiana)肝肿大病的病理研究结果。观察表明,病蛙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肤淤血、炎性水肿,表皮细胞坏死、脱落。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肌核肿大乃至固缩坏死。肠壁充血发炎,肠上皮肿大,进而萎缩变性、崩解脱落。肝索断裂、肝细胞肿大、颗粒变性,糖原颗粒减少甚至消失,局部细胞溶解、坏死。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解体,肾小球扩张充血。脾脏红、白髓结构受损,脾窦扩张,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11.
对鳖白底板病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肠上皮萎缩、微绒毛脱落、胞器减少 .肝脏病变最为严重 ,其实质细胞肿胀 ,胞核结构异常 ,进而呈脂肪变性、溶酶体大量增多 ,局部出现坏死病灶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细胞自溶 .脾脏红髓缩小 ,多数细胞及核异形 ,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 .心肌细胞透明样变、横纹横糊 ,胞核固缩 .病变组织中红血细胞数量锐减 ,炎性细胞增多 .病变细胞内多数线粒体和内质网扩张、基质流失呈空泡化  相似文献   

12.
对高密度温室养鳖池,室外发病和健康鳖池的理化指标,细菌数量,细菌种类,种群组成及溶血菌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氧量,氨氮值、COD值等指标,室外养鳖池优于高密度温室养鳖池。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腐皮病的病理组织学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取病鳖的肝、肠、脾、肾和溃烂处皮肤等组织数块,Zenker's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病鳖肝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性以至坏死,肝血窦淤血.肠粘膜溃烂,肠壁结构被破坏.脾脏的红髓、白髓分界不清.肾脏的小管上皮细胞变性,毛细血管扩张.溃烂处皮肤表皮细胞坏死,真皮结缔组织中有大量红细胞和淋巴细胞存在.  相似文献   

14.
取纯化病毒人工感染的中华绒鳌蟹(Erioeheir sinensis)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用电镜观察呼肠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蟹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该病毒能感染中华绒螯蟹的肠、肝胰腺、心脏等多种组织.在感染组织的细胞质中可观察到55nm的无囊膜球状病毒,但观察不到病毒包涵体.随着病毒的增殖复制,可观察到细胞核中染色质凝结、电子密度增高,线粒体组织结构严重破坏、内脊消失,粗面内质网异常发达。溶酶体大量出现等明显的细胞病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工厂化养鳖过程中的水温调控,水质管理,鳖用饲料,鳖病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工厂化养鳖的现状,并从生物学及生产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鳖白底板病的显向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鳖白底板病的显微与超微结构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肠上皮萎缩,微绒毛脱落、胞器减少,肝脏病变最为严重,其实质细胞肿胀,胸核结构异常,进而呈脂肪变性,溶酶体大量增多,局部出现坏死病灶,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细胞自溶、脾脏红髓缩小,多数细胞及核异形,严重者细胞破裂,解体,心肌细胞透明样变,横纹横糊,胞核固缩,病变组织中红细胞数量锐减,炎性细胞增多,病变细胞内多数线粒体和内质网扩张、基质流失呈空泡化。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气单孢菌类疾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气单孢菌性鳖病做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进展:(1)国内最先发现并报道了鳖白点病,水泡病;(2)澄清了鳖烂甲病,肿脖子病,白底板病,腹水病的病原及其关系;(3)揭示了嗜水气单孢菌在组织的分布和疾病的发生机制;(4)拟定出对各种鳖病的防治方法,多年的临床实践资料显示,在中等管理水平下,本成果的技术方法可控制“白点病”发病率在2%以下,烂甲病和肿脖子病发病率在1.5%以下,使烂甲病,肿脖子病治愈率达到85-93%,腹水病轻,中度病鳖转归率在97.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