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TiO2/C微球上负载铂纳米线得到复合物Pt/TiO2/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银纳米粒子,制备了银铂复合纳米材料Ag-Pt/TiO2/C,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技术进行表征.该复合材料中Ag的实际负载量为14.30%,在偏中...  相似文献   

2.
氧化锌(ZnO)单晶在室温下注入了能量在50~380keV之间,总剂量为1.25×1017/cm2的Fe离子.利用慢正电子束技术研究了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正电子湮没多普勒展宽测量表明,离子注入产生了大量的空位团.在经过400℃以下的较低温度退火后,这些空位团的尺寸进一步增大,随后在高温退火后空位团开始恢复,经过700℃以上退火后大部分缺陷已经消失,而在1 000℃退火后,所有离子注入产生的缺陷得到消除.X射线衍射测量也表明离子注入产生了晶格损伤,且经过700℃退火后基本得到恢复.另外,在700℃退火的注入样品中还观察到金属Fe的衍射峰,表明Fe离子注入ZnO形成了Fe团簇.磁学测量显示Fe注入的ZnO中表现出了铁磁性.经过700℃高温退火后其磁性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Fe离子注入的ZnO中缺陷对其铁磁性没有影响,铁磁性可能来源于注入的Fe离子.  相似文献   

3.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表征及抗菌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5%的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ADMAC)单体水溶液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分子量约为5000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均聚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仪,粘度法和扫描电镜对PDADMAC进行结构分析和表征。合成聚合物的抗霉菌实验表明,PDADMAC对多种霉菌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宽的抑菌谱;抗细菌实验表明,PDADMA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10,15,20-四(4-甲氧基-3-磺酸苯基)卟啉[T(4-MOP)PS_4]是一种新的水溶性卟啉显色剂.它与铜反应的最适pH=3.2,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16.3um,配位比为1:1,摩尔吸光系数为 3.18×10~5 L·mol~(-1)·cm~(-1).显色后用0.10mol/LHC12.0ml酸化..该试剂具有灵剂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无需加任何掩蔽剂可成功地用于头发和大米中痕量铜的测定,所得结果与原子吸收光度法很一致.方法的测定范围是0-3.5ugCu~(2+)/25m1.相关系数r=0.9991.  相似文献   

5.
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u2+掺杂纳米ZnO复合粉末(CuxZn1-xO,x=0.02,0.05,0.08,0.10),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纳米CuxZn1-xO粒子为六角纤锌矿结构,平均晶粒尺寸为25~35 nm.该纳米复合粉末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具有强效抗菌性能,且随Cu2+掺杂浓度的增加抗菌性能增强.其中,Cu0.1Zn0.9O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50,50,25 mg/L.该纳米复合粉末的抗菌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无机抗菌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步阳极氧化法在铝基体上制备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然后在其上有序纳米孔中电化学沉积过渡金属Co作为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CCVD法)制备出有序、均匀的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采用激光Raman光谱仪及场发射扫描电镜(SEM)等方法分析定向碳纳米棒阵列膜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载气携带法,实现了四氰基乙烯(TCNE)分子在铜(110)c(2×1)-O重构表面的吸附,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UHV-STM),在原位室温下研究TCNE分子在该类重构表面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孤立的TCNE分子仅吸附在两条相邻的-O-Cu-O-链之间,呈"工"字形;吸附在缺陷处的TCNE分子,则TC-NE分子中的氮原子在氧原子缺失处变暗。岛状有序结构中的TCNE分子即可吸附在2条相邻的-O-Cu-O-链之间,也可吸附在单条-O-Cu-O-链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合成了水溶性meso-四(4-甲基-3-磺酸苯基)卟啉试剂[简称T(4-MP)PS_4]以光度法研究了该试剂在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和不同酸度下的存在形式,测得其pK_(a1)、pK_(a2)分别为4.80、6.10,并以光度法研究了同一样品中分别测定痕量锌、铜的方法和条件.实验表明,在pH4.10时,该试剂与锌、铜可以同时显色,显色后加入一定量HCl,能使锌配合物分解,而铜配合物不分解,从而消除了锌对铜测定的干扰;当锌含量大大超过铜含量时,铜对锌的测定不干扰.本文探讨了同一试剂分别测定同一实物中锌、铜含量的方法.方法灵敏度高.锌、铜配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3.10×10~5、2.10×10~5L·mo1~(-1)·cm~(-1)。本方法用于食品中痕量锌、铜的测定,所得的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以6–(4–甲基磷酸二乙酯苯基)–2,2’–二联吡啶(L)与[Cu(CH3CN)4]BF4反应,得到了一种单核铜(Ⅰ)配合物[CuL2]BF4(1)。晶体结构表明,化合物1中二个配体提供四个N原子与Cu(Ⅰ)配位,中心金属离子Cu(Ⅰ)呈扭曲四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在426nm与527nm(sh)的低能吸收可归属为MLCT跃迁。电化学研究表明1具有大的Cu(Ⅱ)/Cu(Ⅰ)氧化还原电位(E1/2=0.49V,相对比饱和甘汞电极),表明1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制备了一系列Cu掺杂量不同的Fe/β(40)催化剂,并采用ICP-AES、XRD、H2-TPR、UV-vis和XPS等表征技术分析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适量的铜掺杂能大大提高Fe/β(40)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拓宽其活性温度窗口,但过量的Cu掺杂会降低催化剂的N2选择性.Cu掺杂质量比为1.27%Cu-2%Fe/β(40)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SCR性能,这与催化剂中存在较多离子交换位的Fe~(3+)和Cu~(2+)物种有关,而存在较多的CuO物种会促进氨高温氧化,使催化剂的N2选择性降低且高温窗口变窄.高温水热条件下Cu的存在可能使Cu、Fe物种更容易发生迁移和团聚,导致Cu-Fe/β(40)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明显变差.  相似文献   

11.
用M-C方法计算低能V+注入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表明,低能重离子注入植物种子后的深度-浓度分布曲线是一个非对称高斯分布,直接用LSS理论计算该分布,与实验结果差别甚大.本文根据植物种子的结构特点,对靶材料进行了处理,并对LSS理论进行了修正,用M-C方法计算了初始能量为200keV的V 注入花生种子的深度-浓度分布,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的分布曲线.  相似文献   

12.
用二价铜离子(Cu2+)胁迫克氏原螯虾,分析其肝胰腺、触角腺、鳃等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能在含10mg/LCu2+水中生活;在10mg/LCu2+胁迫下,在0~24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SOD活性均显著升高,CAT活性在24h达到最高;在24~36h,肝胰腺和触角腺中的CAT活性开始下降,而SOD活性继续上升,在第36h时达到最高;48h后,肝胰腺和触角腺中SOD和SOD活性下降并均趋于平稳表达,SOD活性仍显著高于非胁迫处理时,而CAT活性则显著低于Cu2+处理时;鳃中的SOD和SOD活性未受到Cu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合成了Cu(I)-N_2H_4配合物,经含量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电子自旋共振能谱和差热分析研究表明,该配合物组成为:Na(N_2H_4)CuCl_2,其中N_2H_4及Cl~-配体均以桥键方式配位,并推定其构型为八面体网状结构,Na~+作夹心充填于层间。  相似文献   

14.
将MEVVA源(metal vapor vacuurm arc ion source)71出的Ag,Ni离子以不同的剂量比在室温条件下注入到高纯非晶二氧化硅玻璃,透射电镜明场像以及光学吸收谱证明了该样品中形成了Ag,Ni会属纳米颗粒.样品在空气中邀火,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光学吸收淆变得平缓,当退火温度达到600℃时,Ni被部分氧化,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测最样品的磁学特性,结果显示在外磁场为0~80kA/m时表现为铁磁性,在外磁场为80-240kA/m时表现为抗磁性。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Cu2+/PAn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谷胱甘肽(GSH)自组装膜电极为基体制备GSH-Cu^2 /PAn膜,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聚合过程中将铜沉积到聚苯胺的孔穴中。并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石英微天平监测电极的响应。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电极修饰膜内存在Cu^2 的离子通道,使得铜离子的掺杂易于进行;聚苯胺氧化还原峰与阴离子的掺杂及铜离子的掺杂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剂量分别为1×10~(16)(1E16),3×10~(16)(3E16)和5×10~(16)cm~(-2)(5E16)的Mn离子注入方法制备Si基稀磁半导体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交变梯度磁强计(AGM)对不同剂量的样品退火前后的结构和磁学特性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退火前,只有5E16样品出现球状偏析物,其直径在5 nm左右,但也有个别直径15 nm左右的大团簇.N_2环境下800℃退火5 min部分修复了1E16样品注入区域的晶格损伤,并使该剂量样品出现偏析物,直径多在10 nm左右.衍射花样分析表明该偏析物为具有晶面间距0.333,0.191和0.163 nm的微晶,这说明该微晶最有可能是MnSi_(1.7),退火前,样品饱和磁化强度随注入剂量增大而显著增强,但从3E16到5E16增速放缓,退火使低剂量样品磁性大幅减弱,说明偏析物不利磁性增强.  相似文献   

17.
用X-射线衍射、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和氧滴定等技术对沉淀法制备的铜-铁费-托合成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铜促进了Fe2O3→Fe2O3的还原,且使该过程的起始还原温度明显降低,但对Fe2O3→FeO→Fe两个还原过程无影响;通过浸渍法加入的铜虽可较好地分散在催化剂表面,但却导致了氢气的吸附量减少,同时由于Cu和Fe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使催化剂中的还原态物质在氧滴定中不能被充分氧化;Cu还有助于Fe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Rpf)促进活的但不可培养 (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的细菌复苏和生长的特性,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实验,探究用Rpf增效粉末活性炭活性污泥工艺(powder activated carbon treatmeat,PACT)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工况,同时研究了Rpf对活性污泥的强化机理和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选用302型木质粉末活性炭(PAC),得到最佳投加条件为PAC 30 mg·L-1·d-1,Rpf 6 mg·L-1·(3 d)-1。实验表明,PAC和Rpf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增强传统PACT的生化处理能力,提高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大种群丰度,使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9.
应用钙型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法对甘油部分氧化产物中二羟基丙酮进行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二羟基丙酮在PCR钙型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均比甘油大,其分离效率总体上随树脂床层高径比的增加而提高,随温度、进样体积的增加和流速的增大而降低.经过分离纯化,二羟基丙酮的质量分数从原来的17.4%达到90.8%,其平均分离产率约为76.0%.  相似文献   

20.
应用微波消解,不经分离富集,用ICP-MS直接测定了9种茶叶中的15种痕量稀土元素.9种茶叶中轻稀土元素质量浓度较高,其质量浓度占被测稀土总质量浓度的80%以上.除陈香礼普和杭产绿茶稀土元素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外,其它茶叶品种闻无明显的差异性.稀土元素的检出限均小于10ng·L^-1,各元素测定的RSD(n=6)为1.85%~19.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7.1%~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