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PU/EP互穿网络聚合物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光固化型的聚醚氨酯(PU)与环氧树脂(EP)为体系,由不同的组成比制备了一系列PU/EP的IPN材料,经力学性能测试,均显示正协同效应,且协同效应的大小与聚合物网络的互穿程度有关,而PU/EP交联网络结构的材料只显PU/EP的加和性而不显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IPN的协同效应源于IPN的网络互锁环连的结构,并对其结构所产生的协同效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Suzuki缩聚反应将发橙红光的2,7-二(2-噻吩基)-9-芴酮(DFT)引入聚芴主链,实现了两元光单分子聚合物白光发射,该聚合物作为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ITO/PEDOT:PSS/PVK/发光层/CsF/Al的最大流明效率为1.0cd/A,色坐标为(0.41,0.36)。再将S,S-二氧-二苯并噻吩(SO)引入聚合物主链中,其电致发光器件的最大流明效率为3.5cd/A,色坐标为(0.34,0.32);此白光器件表现出优异的光谱稳定性。通过将DFT和SO单元引入聚芴主链,可获得有望应用于固态发光与显示的白光电致发光材料。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在合成聚氨酯的反应初期(方式Ⅰ)和预聚反应过程中(方式Ⅱ)加入环糊精超分子准多轮烷(PR),制备出一系列环糊精准多轮烷改性聚氨酯复合材料(PU/PRs).环糊精准多轮烷使聚氨酯(PU)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杨氏模量同步提高.其中,采用方式Ⅰ并控制多轮烷质量分数为0.73%,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分别是纯聚氨酯的1.8和1.7倍.力学性能的提高主要归因于环糊精超分子准多轮烷的均匀分散并与基质形成的拓扑交联网络结构,即β-环糊精(β-CD)贯穿聚丙二醇(PPG)链段的多轮烷通过PPG的端羟基和环糊精分子的羟基与异氰酸酯基的反应融入聚氨酯基质的网络结构.但是,过高的准多轮烷含量不利于聚氨酯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线粒体中由重复序列介导的DNA分子内或分子间的重组频繁发生,产生了具有不同拷贝数或不同化学计量级(stoichiornetrics)的DNA分子,其中一类分子以极低的化学计量级水平存在,被称为Sublimo sublimo是线粒体内潜在的遗传信息,是线粒体基因组丰富遗传多样性产生的机制之一。本文就Sublimon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分别合成主体分子聚β-环糊精和客体分子侧链含有金刚烷的聚合物,对其结构、分子量进行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并通过将主客体分子混合得到一种具有自我愈合能力且同时具有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的超分子水凝胶.研究发现,该水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随着主/客体聚合物摩尔比的增加而提高,提高主/客体摩尔比、聚合物浓度和介质pH值有利于水凝胶的形成;水凝胶的溶胀率受聚合物浓度和水凝胶周围介质的pH值影响较大,体外药物释放具有pH响应性.基于主客体作用力的可逆性,该超分子水凝胶具有自愈合性.  相似文献   

6.
嵌段共聚物PDTC-PEG-PDTC的降解和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5,5-二甲基-三亚甲基碳酸酯的均聚物(PDTC)及其与聚乙二醇(PEG)组成的嵌段共聚物(PDTC-PEG-PDTC)的亲水性、水解和酶解性能以及药物释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中PEG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亲水性显著增强;当PEG含量较高时,PEG从聚合物链上断裂溶解使得聚合物的降解速率相对较快;在猪胰脂肪酶(PPL)或假丝酵母皱褶酶(CL)的催化下水解108h,PEG含量对聚合物的水解速率影响不大;药物释放速率随着PEG含量的增大明显提高,n(EO)/n(DTC)为4:1的嵌段共聚物在30min时释药率高达95%。  相似文献   

7.
潘生丁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MM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合成出以潘生丁为模板的印迹聚合物。研究了原料配比、预/聚反应时间对产物洗脱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潘生丁,MMA,EGDMA的摩尔比为1:8:80时得到的产物洗脱效率最高.对其吸附效率和选择性进行了表征,与化学组成相同的空白聚合物相比,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和选择性.按最佳合成条件得到的印迹聚合物吸附量达26.85μmol/g,为理论吸附量的49.7%。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途径制备了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EG-PDMAEMA-PBMA),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聚合物结构及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结果证实该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具有pH敏感性.通过改变水溶液的pH值可以精确地调控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从而获得胶束、纳米球、大囊泡和小囊泡等多种自组装结构.这些自组装结构的形成与PDMAEMA链段的质子化程度和聚合物的亲疏水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在高分子链与纳米棒间的不同相互作用强度、不同高分子链刚性,且在同时考虑单分散和双分散共混高分子链条件下,研究了高分子链在纳米棒界面区域的吸附行为。对于柔性环形高分子链,增强高分子链与纳米棒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提高纳米棒对高分子链的吸附。当高分子链与纳米棒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较弱时,增强高分子链刚性会诱导高分子链套在纳米棒上形成规则的自组装结构。对环/线高分子链共混情况,当高分子链与纳米棒间的相互作用较弱时,随着链刚性的增强,环形高分子链优先占据纳米棒界面区域;当高分子链与纳米棒间的相互作用较强时,随着链刚性的增强,纳米棒界面区域由优先吸附环形高分子链转为优先吸附线形高分子链。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高分子链与纳米棒的复合材料,为改善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10~290 K范围内测量了不同纳米粘土含量的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的正电子湮没寿命谱.实验结果发现,在所有样品中,正电子素(otho-positron, o-Ps)的湮没寿命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不同的温区段,o-Ps湮没寿命随温度变化的斜率不同,据此确定了尼龙6/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两个次级松弛转变温度Tβ和Tγ,这是其他实验方法难以测量的.此外还发现,这种次级松弛转变温度随纳米蒙脱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无机纳米相和聚合物基体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致使聚合物链段的运动受阻.正电子湮没寿命的连续谱分析还表明,纳米粘土的含量和温度对自由体积分布有重要影响.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被发现--270 K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o-Ps湮没寿命的分布均裂变为双峰,而在纯尼龙6样品中没有观察到这种峰的裂变.这表明,纳米粘土的加入改变了纳米复合材料中有序区域内链段的堆积密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红外(IR)及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乙烯基酯树脂(VER)及石墨/VER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结果表明:计算所得VER及石墨/VER复合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分别为46.15和79.82kJ.mol-1;反应级数n分别为0.950和0.951.复合体系中树脂的固化放热量的平均值ΔH比纯VER体系的约降低17%,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树脂的固化反应程度;复合体系中树脂几乎不存在后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电子漂没寿命谱(PALS)研究固化剂的种类有含量对环氧树脂基体自由体积特性、力学性能和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现:固化剂的含量与理论值接近,固化产物的自由体积半径越小,密度越高,力学性能越好,固化剂中的氨基对环氧基发生交联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固化产物的密度及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聚氯乙烯——聚氨酯机械共混体系作了系统的研究,对体系的抗张性能,抗冲性能,动态力学性能了分析,并对体系作了红外谱图和微观相结构分析。测得聚氯乙烯聚氨酯共混体系为半相容;分子量增加使相容性变差;且聚醚型的聚氨酯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优于聚酯型的聚氨酯;当聚氯乙烯与聚氨酯比例为7:3时体系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用正电子湮没研究聚醚聚氨酯的自由体积特性王波,彭治林,李世清,王少阶,刘皓,谢洪泉(武汉大学物理学系,武汉,430072)(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关键词正电子湮没,自由体积,高分子固体电解质中国法分类号O6.63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载流子的扩散及...  相似文献   

15.
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小式模块制作,有机、无机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简称PU硬泡)中的应用选择。采用正交设计法和优先法相结合,利用氧指数测定仪选出了最优的复合型阻燃剂配方,并研究阻燃剂添加量对PU硬泡的阻燃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电性拓扑态(E-state)指数表征了136个多氯代吩噁嗪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其热能值(Eth)、恒容热容(CV)、熵(S)、焓(H)、自由能(G)等热力学性质进行关联和预测,构建了5个用电性拓扑状态指数预测多氯代吩噁嗪热力学性质的构效关系相关(QSPR)模型,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利用Jack-knifed法检验了对标准熵预测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检验的相关系数r2也在0.999以上,预测值与文献值的相对平均误差为0.14%.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相关度和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分子的VolSurf参数预测化合物的水溶解度并阐明有利于水溶解度的主要分子结构特征.被测化合物包括185个共两大系列分子,使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在实验数据和分子特征之间建立相关性,均得到较好的结果.以70个化合物所建立的训练集模型对其余115个化合物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参数分析表明分子内较大的亲水区域对水溶解度有利;分子质心与疏水区、亲水区之间的不平衡性越高,水溶解度越大;分子量及体积大的分子对其水溶解度不利.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疆巴里坤湖晚第四纪沉积的有机质、化学元素分布与古气候关系的讨论,得到如下结论:1.有机质和化学元素分布与生物地层旋回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中纬度内陆干旱区存在着冷湿—暖干的气候格局,这一格局从晚更新世以来即制约着本区地球化学环境的发展。2.在干旱区封闭湖盆,有机质组成和化学元素组合变化主要受有效降水多寡(或湿度)的控制和影响,C/N、Sr/Ba和CaO/MgO比值均反映本区古气候变化具有周期性。3.多数化学元素和CaCO_3含量分布表明本区古气候自更新世以来向着干旱化波动发展。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hattacharyya距离,用以度量2个协方差矩阵之间的差异性,简称为SΣ距离。证明了该距离在正定矩阵空间中满足距离的3条性质:正定性、对称性以及三角不等性,并将SΣ距离用于高斯网络协方差矩阵的灵敏度分析。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Σ距离得到的分析结果与KL距离、Bhattacharyya距离完全一致,由于SΣ距离满足三角不等性,大大降低了矩阵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