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提出在双重子系统中,自旋为(1/2)的质子、中子和Λ超子组成SU6群的基础粒子。因此,双重子系统必须按SU6群分类。SU6群把自旋为0的奇异相似态和自旋为1的奇异相似态联系了起来。由于Λ超子和核子之间存在着“原始”质量差,破坏了SU6么正对称性。因此SU3给了自旋相同奇异相似态间的质量关系。而SU6给出了自旋为0和1的奇异相似态间的质量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在重子-反重子系统中,质子、中子和Λ超子组成SU3群的基础粒子。因此,重子-反重子系统必须按SU3群分类。而且由于Λ超子和核子之间存在“原始”质量差,破坏了SU3么正对称性,因而造成了能级分裂,形成“么正对称能带”。本文对重子-反重子系统的能级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么正对称能带”。将理论值和实验值进行比较,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光锥代数的基础上,用层子模型中核子的波函数和计算方法,由vW2P的实验曲线定出参数,并计算了 vG1、v2G2的值,得到了具有一定自旋取向的价层子的分布函数 h(?)(x).其中波函数中的时空函数取类谐振子的形式.文中对具有 SU(6)对称和不具有 SU(6)对称的两种旋量结构进行了讨论.计算得到的 A1P×vW2P 的理论值与实验相符合,对 SU(6)对称情况得到6 integral from 0 to 1{vG1P-vG1n}dx=-1.16,实验支持 SU(6)对称的波函数.  相似文献   

4.
将4维 Minkowski 时空推广到5维时空,并将“基本”粒子静质量和时空自由度 x5相联系,m=—i((?)/(?)x5),我们讨论了5维非线性变换共形群 C(M5).对于C(M5)交换,保持有 dx12+dx22+dx32-dx02+dx52=0不变.C(M5)群和线性变换群 SO(5,2)同构.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费米子数的时空性质,并给出了自旋为半整数(整数)的粒子费米子数为奇数(偶数)的这一实验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助于SU(3)群生成元四种不同的实现,建立了一个以SU(3)规范群为基础的弱电统一模型,得到W&;#177;粒子和Z粒子的质量以及它们与轻子的相互作用都与Weinberg-Salam模型的结果相同,并且给出sin2θw=1/4。这个模型要求有一个新的守恒量子数——弱奇异数存在,还存在四个重矢量粒子V&;#177;和U±±和一些重费米子以及标量粒子。它们都带有不为零的弱奇异数,都和轻子不直接耦合。它们的存在不影响低能范围内轻子的弱电作用,并且只能在高能下成对产生。它们中最轻的粒子将是稳定粒子。本文还讨论了弱奇异数守恒破坏的可能性及其后果。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微子实验可能产生了中性和带电重轻子,我们讨论了每“行”有四个元素,如 ve,e-,E0,E- vμ-,M0,M- vτ-,T0,T- ……的轻子模型.非对角中性流看来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文章提出的SU(2)×U(1)模型中,μ→eγ,仍可用Bjorken-Lane-Weinberg机制压低,重轻子的产生截面基本上与实验符合.最后我们讨论了一些SU(3)×U(1)及具有更高对称性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τ→πνr衰变的疑难.和自旋1/2的理论相比,对自旋3/2的重轻子τ和自旋1/2的中微子νr,τ→πνr。道和τ→πνrνll道的比值压低了12/5倍,而其它衰变道没有明显的变动.对自旋3/2重轻子τ在e+e-对撞中的产生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SU(6)对称理论讨论了四重子系统, 为分析实验普提供了一种方法. 利用ΛΛ4H, ΛΛ4He, Λ4He和4H的基态是在SU(6)的同一个不可约表示中, 从Λ4H, Λ4He和4He的实验资料可以求出ΛΛ4H和ΛΛ4He的质量. 计算表明Jπ=0+双Λ超核ΛΛ4H和ΛΛ4He不象有束缚态.  相似文献   

9.
本文建议了一种SU(4)×S3α层子模型方案.讨论了介子的分类.给出在质量2Gev附近除粲粒子外还可能存在一批普通介子的色激发态,讨论了这些粒子的性质和它们在实验中表现的行为,并指出它们在一些新现象中可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新发现的重粒子γ(9.5)是SU(4)×S3a层子模型方案中介子的色激发态的可能性.指出在γ能区,应存在三个色激发基态,并且表现为质量约差0.5 GeV的两个峰.讨论了γ的轻子衰变、强衰变、辐射衰变、二级电磁强子型衰变的行为和γ的产生行为.还给出伴随γ在9.5 GeV能区还应存在许多介子色激发态,其中至少存在四个弱衰变粒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议轻子电磁自能通过((δm)/m)=(1/(2π))n-b 与量子数 n 联系起来,其中 b 为待定常数.并建议动量截断值 M 与引力常数 k 和精细结构常数α的联系为 M=(?).得到了带电轻子质量公式(?).利用 e-和μ-质量的实验值和α值作输入,给出计算值 k=(6.67231±0.00026)×10-8 cm3g-lsec-2和mτ=(1782.306±0.078)MeV,与观察值 k=(6.6720±0.0041)×10-8cm3 g-1sec-2和 mτ=(1782-4+3)MeV 很好符合.公式预言第四个带电轻子质量应为 m=(11725.47±0.51)MeV 可以在最近的实验中检验。本文还对所建议的质量公式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U(6/20)超对称性的SU(3)极限. 首先讨论有关群链的诸环节的约化问题, 接着讨论动力学的对称性, 而后以23592U143核将理论和实验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有两个Higgs二重态的SU(2)×U(1)×S3模型进行了普遍讨论,指出除Segré等讨论的情况外,还有一类物理上感兴趣的情况,并对后者作了较详尽的研究。在此情况下,以夸克质量和Cabibbo角θ1作为输入,可以得到与θ1同数量级的θ2和θ3值。最后讨论了赝Goldstone粒子的出现及其克服的一种方案,并对这种方案所得的物理结论作了讨论,结果与实验都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在重子-反重子系统中,如以自旋1/2的质子、中子和Λ超子作为SU(6)群的基础粒子,则B(?)系统可按SU(6)群分类(分为赝标B(?)系统和矢量B(?)系统)。B(?)系统的能谱具有SU(6)“么正能带”和“奇异相似态”两个特点。对自旋为1的p(?)实验能谱进行了分析,计算表明p(?)系统存在SU(6)“么正能带”;p(?)系统与n(?)系统以及奇异数S=±1的B(?)系统之间,存在“奇异相似态”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应于(N±1)核的断续(d)与连续(c)能谱,单粒子格林函数的Lehmann表示Gαβ(ω)可以分为两部分之和: Gαβ(ω)=Gαβd(ω)+Gαβc(ω)。虽然Gαβd(ω)为半纯函数,但Gαβc(ω)却含有支点割线。在前几文关于非厄米单粒子位阱uαβ=Mαβ(εβ)[Mαβ(ω)为质量算符]的讨论中,我们只明显地考虑了Gαβd(ω)。这相当于引进了切断近似。本文进一步讨论了Gαβc(ω)的影响。文中证明了,由此除可多得少许新结论外,以前所得结果均依然正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求解了自旋是0-1/2的不等质量的库伦原子的Bethe-Salpeter方程。应用所求得的近似的B-S波函数以及近年来发展的复合粒子量子场论微扰展开理论计算了由KL0产生(πμ)原子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SU(3)极限为转动限的假定下,讨论了N—1个(sd)玻色子和1个(pf)玻色子组成的系统的转动;用群论方法给出负宇称转动谱;导出了v0带(Kπ=0-)到基带E3跃迁约化矩阵元的解析表达式;用(sd)-(sd)相互作用和(sd)-(pf)相互作用强度的不同,定性地解释了正负宇称能带参数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在SU(4)C×SU(2)L×SU(2)R模型中质子衰变的方式.在这个模型中,没有Higgs粒子参与,就没有质子衰变,衰变末态产物的特点与SU(5)或SO(10)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19.
把满足约束Pi2—mi2—U(x2)=0(i=1,2)的二质点组的相对论力学应用于介子的SU(4)层子模型。在U(x2)为无限深球方势阱情况下,导出介子的质量谱。得到一组较精确的线性的质量关系。对于O-介子,代替η’—ηs混合,提出了η’—ηc混合的猜测。指出瑞奇轨迹对J—M2直线有系统地偏离,得到新的轨迹为M2对ξnl2的直线,其中ξneπ为球贝塞尔函数的零点,l为轨道角动量,新轨迹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最近对于偶偶核 68,70,72Ge,70,72,74Se,74,76,78,80Kr 以及65Ga,74Br 能级的研究,发现了大量不同的集体带结构.其中包括建立在近球形基态以及有较大变形(可能包括三轴形变)的激发态之上的带,建立在同样的(g9/2)2轨道上的中子对和质子对的转动排列(RAL)带,具有奇自旋和偶自旋的 RAL 负宇称带以及偶偶核中ΔI=1的γ型振动带.直到1974年,一篇关于 Ge 和 Se 偶偶同位素的综述指出高于4+态的能级(例如见文献[1]的图1和2),还知道得很少.除了在70,72Ge 核中有异常低的0+激发态(最初是于1948年在范德毕尔特大学在72Ge 中发现的)之外,对于这些核,理论上起先只限于按一些振动模型来处理.但是最近以来,关于这个区域的核涌现了大量的信息,表明它们具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崭新的特征.对于0+激发态也获得了更为深入的认识.特别令人惊讶的是在重离子反应在束γ射线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多重、独立、高集体性的带结构.本文将要介绍我们在关于68,70,72Ge[3-6],70,72,74Se[7-13]74,76,78,80Kr[14-18]诸核的研究中发现大量的集体带结构(例如在我们关于68Ge,74Se 和76Kr 能级的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七种不同的带,见图1—3)的证据和理论解释.这种多重结构包括:1)建立在近球形态上的基态带和以0+′态为带头的大形变态上的激发带的共存;2)以8+态为带头,被解释为建立在中子和(或者)质子的(g9/2)2准粒子组态上的 RAL 带和基态带的同时存在;3)中子和质子的 RAL 奇宇称带,来自于一个 g9/2准粒子一个 P1/2,P3/2或者 f5/2准粒子与核实的耦合;4)△I=1偶宇称带,它可很好地被认为是γ振动带;以及5)目前还不清楚其性质的其它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