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发现了镧对镝-钛铁试剂荧光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详细研究了镝-镧-钛铁试剂协同发光体系的荧光光谱特性,确定了各种试验条件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在镝-钛铁试剂荧光体系中引入适量的镧可使体系的荧光强度提高40倍,体系的荧光强度同镝的浓度在5.0×10-8~9.0×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1.0×10-10mol/L。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稀土样品中痕量的镝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自己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测定装置,研究了镝-乙酰丙酮-三正辛基膦化氧(Dy-AA-TOPO)体系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时的吸收光谱特性和激光诱导发光光谱特性,首次在室温测得AA的磷光发射.并从配体、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和所形成配合物的对称性及它们的光谱能级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配合物体系的发光机理和荧光发射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方式.共存离子对配合物体系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某些稀土和非稀土离子可产生荧光增强作用,即“协同发光”效应.拟定出测定痕量镝的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方法,对于单个激光脉冲产生的荧光,镝的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00ppb.用于高纯氧化钇中痕量镝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自己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测定装置,研究了镝-乙酰丙酮-三正辛基膦化氧(Dy-AA-TOPO)体系在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LS)存在时的吸收光谱特性和激光诱导发光光谱特性,首次在室温测得AA的磷光发射.并从配体、中心离子的化学性质和所形成配合物的对称性及它们的光谱能级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配合物体系的发光机理和荧光发射过程中的能量传递方式.共存离子对配合物体系荧光发射强度的影响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某些稀土和非稀土离子可产生荧光增强作用,即“协同发光”效应.拟定出测定痕量镝的激光诱导荧光分析方法,对于单个激光脉冲产生的荧光,镝的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00ppb.用于高纯氧化钇中痕量镝的测定,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对稀土元素铕、铽、镝的氯化物与咪唑二元配合物,与丙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乙酰甘氨酸铕、镧、钕、铕与苯并咪唑配合物以及它们的配体,以可见光为激发光进行了荧光光谱测量,比较了不同稀土元素的荧光特性,分析了不同配体对稀土离子荧光特性的影响,讨论了稀土离子在配合物中的发光机制,同时还观察分析了升频荧光现象.  相似文献   

5.
2,3,7,8—四氯代—N—乙基吩噻嗪的荧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2,3,7,8-四氯代-N-乙基吩噻嗪在不同条件下的荧光强度变化规律,为荧光体确定了最佳发光体系,对提高有机光导体的灵敏度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合成和鉴定了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发光试剂6-磺酰香豆素-CD(吣-Cs-β-CD)。在碱怀条件下,经过足够的光照,它有产生强而稳定的荧光,以其为腐朽 ,研究了对客体环己醇,环己烯,环己烷和溴代环己烷分子的认别性能,计算出相应的包结常数和识别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找到了Tm^3+-EDTA-H2C2O4溶液荧光体系,发现Tm^3+在这个体系中能发出特征的荧光光谱对应于能级1G4→^3H6的跃迁。同时对这个体系的溶液特性,发光机理以及分析应用分别进行了研究。该体系稳定性好,离子干扰小,操作简便,对于深入研究Tm^3+的荧光光谱和分析应用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协同发光效应及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共存离子对稀土配合物荧光强度影响时发现,许多稀土和非稀土离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对配合物的荧光产生增强效应.这种现象与协同萃取类似,我们将其命名为“协同发光效应”.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四种稀土离子对Eu、Sm-TTA-Phen-Triton X-100体系和Eu、Sm-DBM-CPB体系的协同发光效应.并从稀土离子的化学性质,光谱能级和所形成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协同发光机理.拟定出用于痕量铕和钐测定的薪的超高灵敏度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彩色电视荧光级氧化钇中稀土杂质的ICP—AE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国产WP-2L型平面光栅摄谱仪配置国产GP3.5D型ICP光源进行了彩色电视荧光级氧化钇中14个稀土杂质元素分析方法的研究。样品溶液以不去溶方式引入ICP。当样品溶液中Y2O3的浓度为20mg/ml时,测定了限分别为铕,镱和镥0.00020%,镧,铈,钕,钆,镝,钬,铒和铥0.00050%,镨,钐和铽0.0010%。相对标准偏差为3.2-9.8%。  相似文献   

10.
铝酸锶铕镝磷光体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体智  汤玲 《光谱实验室》1999,16(5):511-513
用燃烧法在600℃合成了铝酸锶铕及铝锶铕镝磷光体并测定了其激光光谱、发射光谱及长余辉性质。结果表明,铝酸锶铕镝更适宜于制备长余辉材料,而铝思铕适宜于制作瞬时激发--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镧对镝-磺基水杨酸配合物荧光增强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发现,三价稀土离子La3+的存在对二元配合物Dy3+-磺基水杨酸(SSA)体系具有强烈的荧光增强效应。在常温条件下,研究了La3+参与下Dy3+-SSA体系的荧光特性、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a3+可使Dy3+-SSA体系荧光增强100倍。在最佳条件下,Dy的浓度在3.0×10-7~1.0×10-5mol/dm3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达到8.0×10-8mol/dm3。利用该体系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样品,结果满意,回收实验的回收率为99.3%±0.1%。  相似文献   

12.
表面活性剂敏化稀土荧光探针对环丙沙星药物的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稀土铽离子能与环丙沙星形成络合物,并发射铽离子的特征荧光,加入表面活性剂SDBS能大大增强体系的荧光强度,由此建立了表面活性剂敏化的铽离子荧光探针测定环丙沙星的方法。用1 cm 石英比色池在激发波长为300 nm, 发射波长为545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在最佳测试条件为pH=8.0~8.5, Tb3+ 浓度为5.0×10-5 mol·L-1, SDBS浓度为8.0×10-4 mol·L-1时,环丙沙星的浓度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0×10-8 mol·L-1~2.5×10-6 mol·L-1, 相关系数为0.999 6,检出限为4.0×10-9 mol·L-1。该法可用于不同剂型环丙沙星药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间接荧光法测定维生素C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实验发现,抗坏血酸在水溶液中能将无荧光的铈(Ⅳ)离子还原成能发射特征荧光的铈(Ⅲ)离子,加入六偏磷酸钠溶液,可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由此建立了灵敏间接测定抗坏血酸的新方法。用1 cm石英比色池在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03和340 nm处测定其荧光强度;抗坏血酸在1.0×10-7~8.0×10-6 mol·L-1浓度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1.6×10-8 mol·L-1(S/N=3)。  相似文献   

14.
2—溴甲基萘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2-溴甲基萘(2-BrMN)的荧光及磷光性质。2-溴甲基萘是一种优良的荧光试剂,λex/λem=274/334nm,其浓度在1.0×10^-6~1.2×10^-4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最低检测限为4.7×10^-8mol·L^-1。以β-环糊精(β-CD)作保护剂和1,2-二溴丙烷(DBP)为重原子微扰剂的2-BrMN/β-CD/DBP体系  相似文献   

15.
锌(Ⅱ)-氟罗沙星光化学荧光法测定药物制剂中的氟罗沙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罗沙星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发生光解作用。依据氟罗沙星的光解产物与Zn2+离子形成配合物,能显著地增敏氟罗沙星的荧光强度,建立了敏化荧光分析氟罗沙星的新方法。探讨了酸度、[Zn2+]/[PHFLRX]浓度比和光照等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8~5.0×10-6 mol·L-1,检出限为4.2×10-8 mol·L-1。对浓度为5.0×10-7 mol·L-1的氟罗沙星平行测定20次,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对针剂、片剂和尿样中的氟罗沙星分别进行了测定,其回收率为95.0%~105.0%。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其机理进行了合理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在pH4.48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邻苯二胺(OPDA)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新物质2,3-二氨基吩嗪(DAPN)的荧光光谱变化,通过跟踪DAPN的荧光强度建立了过氧化氢测定的新方法,该方法由于采用二元体系,实验操作简单,灵敏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含量在9.0×10-7~3.6×10-5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F=1.15c(μmol.L-1) 398.6,相关系数r=0.9991,最低检出限为2.7×10-7mol.L-1(3Ds/斜率,n=11)。对含量为7.5×10-6mol.L-1和3.0×10-5mol.L-1的H2O2的标准溶液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和1.0%。考察了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该方法用于雨水中微量H2O2的测定,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若丹明6G水溶液添加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时激光激发染料的变化,发现较低的掺入量导致R6G荧光减弱,适量SDS的加入使荧光增强,在5×10-5 mol·L-1的R6G水溶液中,加入6×10-2 mol·L-1 SDS,荧光增强因子达到3.1。当R6G浓度为1×10-4 mol·L-1时,加入2×10-2 mol·L-1,染料激光阈值显著降低。测量了不同浓度的R6G溶液的吸收光谱及加入不同浓度SDS后的荧光谱,分析了不同SDS加入量下R6G荧光减弱及增强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光谱分析法,探索了N-N’-乙烯-二[2-(2羟基苯基)甘氨酸](EHPG)测定铽离子的最佳条件,建立了稀土铽的分析方法,在室温条件下,pH在7~9,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96和547 nm,EHPG浓度为2.5×10-5 mol·L-1,反应3 min后在75 min内测定。结果表明:铽离子的测定范围为1.0×10-8~1.0×10-5 mol·L-1,检出限为1.18×10-9 mol·L-1,在稀土干扰离子存在下,回收率达98%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3.02%。供试稀土氧化物样品测试值与其含量吻合。  相似文献   

19.
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同步扫描荧光光谱法单次扫描同时测定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双组分的方法。荧光光度计同步扫描时,得到两组分互不干扰的荧光峰,借此分别测定两组分的含量。阿司匹林和水杨酸浓度分别在4.0×10-6~1.0×10-4 mol·L-1, 8.0×10-7~1.0×10-4 mol·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9和0.997 5,水杨酸的检测限为4.0×10-7 mol·L-1。该法简单、快速准确、易操作,可用于药物制剂中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不除氧条件下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法测定喹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除氧条件下,10mL含喹啉/β-CD溶液中只需加入15μL1,2-二溴丙烷(DBP)作重原子微扰剂,就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信号。最大λex/λem=273/496nm。喹啉浓度在5.0×10^-7 ̄5.0×10^-5mol/L,5.0×10^-4mol/L,两段三个数量级范围与室温磷光信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7.4×10^-8mol/L。本体系的特点是DBP用量少,从而减少了因过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