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个省份9个产地的大红袍花椒样品经筛选、自然晾干后过孔径为0.425 mm筛网。分取1.0 g置于20 mL顶空瓶中,用卷边器封口,在加热箱温度100℃、定量环温度110℃条件下平衡30 min。所得挥发性成分进入气相色谱仪,在DB-17MS毛细管色谱柱上进行程序升温分离,并用附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检测,以保留时间和定性离子定性,以峰面积归一法半定量,以主成分分析法寻找区分不同产地的差异性物质。结果显示:在9个产地样品中共检出120种挥发性成分,烯烃、芳香烃、烷烃、醇、醛、酚、酮、酯类化合物分别有56,2,10,24,7,1,12,8种;共有成分12种,其中柠檬烯相对含量较高(9.646%~48.985%);2-甲基-5-(1-甲基乙烯基)-2-环己烯-1-醇和乙酸松油酯可作为区分不同产地样品的差异性物质,对甲-α-甲基苯乙烯、石竹烯可作为辅助差异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与电子鼻(E-Nose)嗅探技术对鸡骨素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1)及鸡骨素酶解液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2)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比较分析。在两种产物中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8种、醛酮类23种、酸类3种、酯类10种、杂环类7种及其他类16种,两种产物中共有成分26种。与MRPs1相比,MRPs2中醛酮、杂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但前者的酯类物质含量更为丰富。(E)-2-辛烯-1-醇、(6Z,9Z)-十五碳二烯-1-醇、苯甲醛、辛醛、6-甲基-5-庚烯-2-酮、2-乙基-3-羟基-4(4H)-吡喃酮、2,3,5-三甲基-6-乙基吡嗪、2-[(甲基二硫基)甲基]呋喃构成了MRPs2的特有成分,γ-丁位十二内酯为MRPs1的特有成分。在两种反应产物中,除4-甲基-5-羟乙基噻唑的相对含量均较高外(MRP1相似文献   

3.
采用电感稱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山东、吉林、美国和加拿大4个产地西洋参中50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研究了不同产地西洋参矿物元素的差别和转换系数,构建了西洋参的矿物元素指纹图谱.以各产地矿物元素含量的平均值构建了山东、吉林、美国和加拿大产西洋参的矿物元素标准指纹图谱.采用SPSS 20.0计算了各西洋参矿物元素指纹图谱与其矿...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S-GC-IMS)技术,对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中的香精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并通过感官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等多元统计方法识别判定不同样品的主要风味成分差异。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显示该爆珠样品风格特征主要以花香、果香、木香为主,并辅以青香、甜香与酒香香韵,不同样品在花香、果香属性上呈显著差异(p<0.05);(2)GC-IMS非靶向定性出样品中22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其中醇类8种、酯类3种、酮类3种、醛类3种、烯烃类3种、酸类1种、吡嗪类1种,且指纹图谱直观显示出挥发性较强的醇类、酯类等香气化合物在样品间差异明显;(3)PCA、PLS-DA能对不同样品进行有效区别,并筛选出10个特征差异组分(VIP>1),PLSR得出样品感官差异主要与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环己酮、苯乙酮、辛醛、正丙醇和芳樟醇有关。该方法可有效区分不同清新玫瑰爆珠样品,其判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具有准确可靠、可视化强等特点,能够为烟用爆珠产品感官质量快速检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了潜香吡嗪类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的热裂解行为。首先通过对2,3-吡嗪二羧酸酰胺化反应合成了新型目标化合物N-(2,3-吡嗪二甲酰基)-丙氨酸甲酯,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XRD),1H NMR,13C NMR,IR和HR-MS证实,然后在空气氛围中,对目标化合物分别在300,600,900℃下进行热裂解,并通过GC-MS对其挥发性热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裂解形成了包括具有香味特征的吡嗪类、大茴香醇和大茴香醛在内的裂解产物共48种。不同温度下挥发性热裂解产物的类型和相对含量不同,300℃和6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均为乙酸,而900℃时相对含量最高的为吡嗪,且与300℃和600℃裂解条件相比所形成的吡嗪类衍生物种类较多,相对含量较高。2在具有香味特征的裂解产物中,大茴香醇的相对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大茴香醛和苯甲醛的相对含量则呈现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基于目标化合物的热裂解产物的定性及定量变化情况,初步探讨了该物质可能的裂解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和鉴定芝麻香精中挥发性成分,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为使固相微萃取达到更高的效率,选用50/30μm DVB-CAR-PDMS的固相萃取头,萃取温度及时间为60℃和1h。两种芝麻香精中分别鉴定出31和28种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几类物质分别为吡嗪类、呋喃类、吡啶类、酮类和酚类物质。1号香精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1,6-二氢-咪唑并[4,5-d]咪唑、甲基吡嗪、3,5-二甲基苯酚、糠醛、2,6-二甲基-4-氨基吡啶和5-甲基-2-呋喃甲醛。2号香精中的主要香气化合物为:2,3-二甲基吡嗪、2-糠酸糠酯、4-氨基吡啶、3,5-二甲基苯酚、乙酰基吡嗪和糠醛。  相似文献   

7.
利用元素分析-同位素比质谱仪(EA-IRMS)测定了来自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产的60份大豆样品中水溶性蛋白质的δ^(13)C、δ^(15)N、δ^(18)O和δ^(2)H值,采用OPLS-DA统计分析方法构建大豆产地溯源模型。大豆水溶性蛋白质δ^(13)C、δ^(15)N、δ^(18)O和δ^(2)H值分别为-24.675‰~-29.490‰,-1.595‰~2.537‰,15.749‰~25.127‰,-33.504‰~-118.697‰。比较PCA和OPLS-DA两种统计分析方法显示,OPLS-DA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大豆产地溯源鉴别模型识别准确率更高,δ^(15)N、δ^(2)H、δ^(18)O和δ^(13)C在溯源模型中对产地识别的贡献度VIP值分别为1.069,1.045,1.035,0.834。大豆水溶性蛋白质δ^(13)C、δ^(15)N、δ^(18)O和δ^(2)H产地溯源OPLS-DA模型可鉴别美国、加拿大、巴西和阿根廷四个国家生产的大豆样品,在此基础上构建美国与其他3个国家的两两产地识别模型,可准确鉴别美国产大豆,识别准确率为100%。该研究方法和所构建的模型可应用于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产大豆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测定和比较不同烟叶及国内外代表性卷烟中的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的差异性,建立了烟草中吡嗪和吡啶类物质的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DE-GC-M S)测定法,优化了同时蒸馏萃取液的净化方法以及仪器测定条件。化合物的线性系数范围为0.9957~0.9999,RSD范围为5.3%~8.6%,回收率范围为73.0%~101.4%,检出限范围为0.0015~0.0029μg/g,可以满足烟草中吡啶、吡嗪类物质的定量测定。研究发现,产地对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烟叶不同部位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差异性显著;不同品种烟叶中吡嗪、吡啶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性较大,晒黄烟主要是吡啶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白肋烟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混合型卷烟烟丝中吡嗪、吡啶类香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烤烟型卷烟。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不同产地天然沉香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鉴别其挥发性成分,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沉香品质进行判断。研究发现不同产地的天然沉香主要由倍半萜、芳香族等化合物组成,但由于产地不同,其化学成分及含量均有很大差别。以沉香的6种特征性有效成分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沉香螺旋醇、沉香呋喃、苍术醇、白木香醛及其含量作为评价沉香品质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显示,老挝沉香的特征成分总含量最高,约为20%;柬埔寨沉香其次,约为17%,而国产沉香(海南、广东东莞)的特征成分含量相对较低。表明老挝沉香的品质最好,柬埔寨沉香次之,但均优于国产沉香。该方法具有样品用量少、特征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中国3个地区的92份樱桃中51种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化学计量学中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建立了基于元素含量的判别模型对3个地区樱桃进行区分。结果表明,PCA和PLS-DA多元统计模型均可区分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和中国来源的樱桃样品,中国樱桃与美国、加拿大两国樱桃样品具有显著聚集特征,但美国与加拿大两国樱桃样品聚集交叉在一起。樱桃样品的PLS-DA产地溯源鉴定模型显示,Pr、Nd、Ce、Y、Co、Mo、Mn、Dy、Gd、Ni、Ho、Sm、Sr、Er、Ga、U、Na、Yb、Be和Zn 20种元素为主要显著元素变量,根据这20种元素含量分布情况即可构建樱桃的产地溯源鉴定模型。PLS-DA产地溯源鉴定模型对3个产地来源樱桃样品识别率分别是美国50%、加拿大83.3%和中国83.3%。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一种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Gas chromatography-combust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GC-C-IRMS)测定葡萄酒中5种挥发性组分(即乙醇、丙三醇、乙酸、乳酸乙酯、2-甲基-丁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新方法。优化了GC-C-IRMS测定条件,进样量小于0.5μL,样品分析时间小于14 min。对以上5种挥发性成分标准品的测定精密度为0.08‰~0.25‰,葡萄酒样品的测定精密度为0.09‰~0.36‰,与元素分析-同位素比率质谱仪(Element analyzer-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EA-IRMS)比较,其测定偏差低于0.5‰。利用该技术分析了产自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共54支葡萄酒中5种挥发性组分的碳稳定同位素值并进行产地溯源分析,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结果表明,仅利用以上5种挥发性组分的碳同位素比值就能有效区分以上4个产地的葡萄酒,说明葡萄酒挥发性成分稳定碳同位素可应用于葡萄酒的产地溯源。  相似文献   

12.
以普洱茶7542为参考样本, 乙醇为溶剂, 超声提取制备普洱茶醇溶物, 建立了普洱茶7542醇溶物气相色谱-质谱(GC-MS)指纹图谱, 同时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和主成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普洱茶醇溶物的最佳提取方法:采用50 mL 95%乙醇超声提取30 min, 顶空进样最佳条件为振荡箱温度110℃, 振荡时间20 min.通过对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的普洱茶7542系列样品醇溶物挥发性成分GC-MS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 测定样品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图谱与对照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在0.706~0.906之间, 说明不同年限、不同批次的9个普洱茶7542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和参照样本相比发生了改变, 但变化较小, 但其共有成分峰面积百分含量存在差异.通过对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醇溶物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 提取了2个成分, 即2-羟甲基-2-甲基-吡咯烷-1-甲醛和N-丁基苯磺酰胺, 其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2%, 能较好的代表 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的全部信息, 可以用主成分分析来反映样品的全部信息.因此可通过测定9个不同年限、不同批次普洱茶7542醇溶物中2-羟甲基-2-甲基-吡咯烷-1-甲醛和N-丁基苯磺酰胺的含量差异评价普洱茶7542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分析小麦籽粒中矿质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WDXRF)对小麦籽粒中Mn,Fe,Cu,Zn,Ca,Mg,P,K和S含量进行测定,讨论了不同产地小麦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建立了主成分方程,利用聚类分析对小麦产地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小麦籽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明显。前2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2.0%,黑龙江和内蒙古产地的小麦籽粒样品品质较优。在阈值为3.5的水平上将小麦籽粒样品聚为6类,可以实现小麦籽粒样品产地的初步鉴别。用WDXRF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可揭示小麦籽粒样品中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及进行产地识别。  相似文献   

14.
以产自河北的侧柏叶为原料,采用四种固相微萃取纤维对其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气质联用进行分析,共分离出112种成分,采用质谱与保留指数进行定性,鉴定出87种成分(四种萃取纤维的提取物中都鉴定出的成分有59种),其中烯烃类51种(以单萜和倍半萜为主),烷烃类4种,芳香烃类3种,醇类18种,醛酮类3种,酯类4种,醚类3种,吡嗪类1种;另外采用质谱初步定性出12种。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有(1R)-(+)-α-蒎烯、(+)-3-蒈烯、D-柠檬烯、β-水芹烯、δ-松油烯、β-榄香烯、石竹烯、顺式-罗汉柏烯、葎草烯、大根香叶烯D、δ-杜松烯、柏木脑等。对比所得结果可以发现,CAR/PDMS(85μm)的萃取纤维对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用GC-MS法观察3个不同产地山茱萸的挥发油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研究3个不同产地山茱萸果肉的挥发油成分.结果发现主要成分有差异,河南和山西产山茱萸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棕榈酸(1 2.6 0、1 7.1 7)、十八碳二烯酸(1 0.2 8、3.9 4)、十八碳三烯酸(1 4.3 0、6.0 3),而在陕西产山茱萸挥发油中不存在这3种成分;河南和陕西产山茱萸挥发油中有很多酰胺类、酯类化合物;山西产山茱萸挥发油中的特殊成分是1-乙酰基-4,6,8-三甲基甘菊环.3产地山茱萸果肉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1,2,4 a,5,6,8 a-六氢-4,7,-二甲基-1-异丙基萘、a-杜松醇、1,4-二甲基-6-异丙基萘、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7-羟基卡达烯.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安徽安庆、浙江金华、河南嵩县和河南驻马店4个产地石菖蒲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5种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相对含量.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的共有挥发性成分为β-细辛醚、γ-细辛醚、α-细辛醚和顺式-甲基异丁香酚.这4种共有挥发性成分的保留时间及相对含量可作为石菖蒲鉴别和质...  相似文献   

17.
利用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DE/GC-MS)方法对酱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在4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酱油中共鉴定出51种化学成分,其中醇类12种、酚类5种、醛酮8种、酸类6种、酯类7种、杂环化合物类13种,同时发现,3种酿造酱油中的共有成分为35种.不同工艺生产的酿造酱油中醇、酚、醛酮、酯类物质的种类均比配制酱油多1倍以上,酸类物质的总含量也远大于配制酱油,但配制酱油的杂环类风味物质比较丰富,主要为体现烤香风味的吡嗪类化合物.乙醇、2-甲基丙醇、3-己醇、3-甲硫基丙醇、苯乙醇、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4-乙基-苯酚、α-亚乙基-苯乙醛、香草醛、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苯甲酯、亚油酸乙酯、5-甲基糠醇、3-苯基呋喃为酿造酱油的特有成分.构成酱油特征香气成分的4-乙基愈创木酚、糠醇、糠醛等物质的含量在配制酱油中也相对较少.这正是酿造酱油与配制酱油风味不同的原因之一.该文研究结果验证了生产酿造酱油时不同原料不同工艺会对风味物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GC-IM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食用植物油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通  陆道礼  陈斌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0):1235-1239
建立了一种快速、无损分析食用植物油中挥发性有机物质的顶空进样/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方法。以芝麻油、菜籽油、山茶油共56个样品为研究对象,量取2 mL待测油样于标准样品瓶中,并用磁帽密封,直接进行GC-IMS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基于GC-IMS三维谱中对应挥发性有机物质的特征峰强度可以有效表征不同类植物油的样品信息,选取对应三维谱中40个特征峰的强度作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信息降维后,采用k最近邻(kNN)算法建立植物油种类的判别模型,训练集的识别率达到100%,预测集中仅有1个山茶油样品被误判成芝麻油样品,预测集的识别率达到94.44%。GC-IMS联用分析技术简单、快速、无损,可用于食用植物油等其他食品、农产品种类的快速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法对伊犁翠雀花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鉴定,以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伊犁翠雀花中鉴定的挥发性成分为38个,其主要成分为(E)-2-庚烯醛(7.76%)、苯甲醛(7.62%)、正辛醇(7.16%)、3,5-辛二烯-2-酮(6.12%)、已醛(3.53%)、1,4-二甲氧基苯(3.27%)、壬醛(3.12%)、反-β-金合欢烯(2.92%)等,伊犁翠雀花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芳香族、酮类、醇和萜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对81例受试者呼出气样品进行了检测,包括临床确诊的2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以及28例临床确诊的肺曲霉病患者和33例健康个体的对照样品,单个样品分析仅需10 min。结果显示,所有呼气样品中共检出1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主成分(PCA)分析发现,肺隐球病患者呼气中VOCs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但与肺曲霉病患者呼气中VOCs差异不显著。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模型(OPLS-DA)分析显示,与健康人群相比,肺隐球菌病患者呼气中特征VOCs为2-甲基-1-丙醛、异丙苯、2-戊酮、4-甲基-2-戊酮、丁醛和己醛;肺曲霉病患者的呼气特征VOCs为2-丁酮、2-戊酮、异丙苯、2-甲基-1-丙醛、4-甲基-2-戊酮和3-戊酮。此外,2种肺部感染患者呼气中特征性VOCs均包括2-甲基-1-丙醛、异丙苯、4-甲基-2-戊酮和2-戊酮,这表明丁醛和己醛在肺隐球菌病患者呼气中特异性略强,而2-丁酮和3-戊酮在肺曲霉病患者呼气中特异性更好。综上,采用GC-IMS可快速检出肺隐球病患者呼气中的VOCs,可用于后续数百例甚至数千例大样本分析,为更客观地评价呼气用于肺部真菌感染诊断的可行性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