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气相界面活性剂对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泵中被广泛采用的界面活性剂是2-ethyl-1-hexanol(2EH)和1-octanol。传统的界面活性剂的添加方式是,将界面活性剂以液相形式投入到溴化锂溶液中。如果在三效循环中仍采用这样的方式将2EH加入到溴化锂溶液中,由于发生器的温度较高,势必有界面活性剂被蒸发而进入冷媒系统。为探讨三效循环界面活性剂的可能添加方式,同时试图研究界面活性剂以气相形式投入对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影响,本文针对几种可能有效的界面活性剂,做了界面活性剂的气相添加对吸收速度影响的测试实验。经过对2-ethyl-1-hexanol、1-heptanol和1-hexanol等添加剂的静态池实验,结果表明,气相添加的效果与液相投入没有明显的差别,同样可以大大提高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气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将两种有效添加剂混合添加的角度,来研究其对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影响.采用静态池吸收实验测试溶液吸收水蒸气的效果.通过对正辛醇、仲辛醇、异辛醇、正己醇四种物质采用单种添加和两种混合添加的测试实验表明,混合添加后的效果与其中较好的添加剂单独添加的效果接近.采用吊板法测量溶液的表面张力.通过对添加以上混合添加剂后的溴化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的测试表明,混合添加后溶液的表面张力与其中较大程度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添加剂单独添加后的表面张力接近.  相似文献   

3.
添加正辛醇的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界面微观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303 K时,添加正辛醇(1-octanol)的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界面的微观形态、密度分布和结构性质.模拟结果表明: Li+、Br在汽液界面处解吸;正辛醇分子吸附在汽液界面并在界面处优势取向;醇分子的亲水基会尽可能多地趋向水分子,二者在界面处以氢键相互作用.同时,在非平衡条件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添加或未添加正辛醇的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动态过程,发现在短时间内,部分水蒸气分子吸附在汽液界面处或到达溶液内部.  相似文献   

4.
辛醇对LiBr水溶液汽液界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303.15 K时,添加不同量异辛醇的水或溴化锂水溶液汽液界面的微观结构,发现;未吸收水蒸气时,当异辛醇较少时,醇分子在界面处分布不均匀;当异辛醇较多时,异辛醇在界面处均匀分布,但排列比较松散;随着异辛醇数目的继续增加,异辛醇在界面处形成双层结构。异辛醇亲水羟基中的氢与阴离子存在氢键作用,而阳离子与异辛醇的氧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在非平衡条件下,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添加或未添加正辛醇的溴化锂水溶液吸收水蒸气的动态过程模拟0到100ps,发现;加有正辛醇的溴化锂水溶液与未添加正辛醇的溴化锂水溶液相比,吸收的水分子数目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5.
添加剂对LiBr溶液吸收蒸汽过程中的强化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吊板法测量了加有正辛醇和异辛醇这两种添加剂的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 ,利用激光照相的可视化方法研究了在静池吸收过程中添加剂对溴化锂溶液吸收水蒸汽的强化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液体添加剂和蒸汽添加剂都能显著地降低溴化锂溶液的表面张力 ;蒸汽添加剂不仅和液体添加剂一样可以在吸收表面引起马拉戈尼对流 ,而且对吸收具有更好的强化效果 .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得出了添加剂对吸收的强化机理 :由于溶液表面层对液体添加剂或蒸汽添加剂的表面吸附作用 ,造成吸收界面处表面张力分布不均匀 ,从而在吸收界面引起马拉戈尼对流现象 ,强化了吸收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6.
光学薄膜界面吸收对温度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强  范正修 《光学学报》1996,16(6):77-782
考虑光学薄膜中界面吸收的影响,提出了模拟界面吸收层模型,并对各种膜系的温度场进行了分析计算,文中对样品激光损伤的光热偏转实时观察结果支持了这一模型。  相似文献   

7.
实验分析研究了溴化锂溶液驱动的气泡泵。实验中保持12 mm管径、960W加热功率、1244 mm提升高度不变,改变溴化锂溶液浓度、浸没高度和添加剂质量分数来测试分析气泡泵性能。浸没高度为378~528 mm。溴化锂溶液浓度为45.5%~59.5%。选取异辛醇作为添加剂,添加的质量分数为(40~70)×10-6。实验结果表明,溴化锂溶液浓度对气泡泵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而异辛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二甲基亚砜(DMSO)掺杂浓度对基于聚(3-己基噻吩)(P3HT)和(6,6)-苯基碳60丁酸甲酯(PCBM)为有源层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掺杂DMSO可以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和填充因子。DMSO掺杂质量比为3%时,电池短路电流密度提高到7.88 mA·cm-2,填充因子为55.5%。能量转换效率达到2.54%,相比没有掺杂DMSO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提高了17%。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被用于鉴定和分析掺杂DMSO对材料P3HT∶PCBM化学性质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明,掺杂后P3HT和PCBM的化学性质都没有改变。为分析掺杂DMSO改善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的原因,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和电流密度-电压特性曲线分别表征器件的光吸收能力以及电致发光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与P3HT∶PCBM薄膜相比,P3HT∶PCBM∶DMSO薄膜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峰有明显红移且吸收强度增强。可见光吸收的改善是实现短路电流密度提高的有力保障。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增强是因为DMSO的掺杂提高了P3HT∶PCBM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吸收光谱宽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油中甲基苯胺类添加剂的方法,能够快速地分析N-甲基苯胺、对甲基苯胺、邻甲基苯胺、间甲基苯胺、苯胺和N,N-二甲基苯胺等6种甲基苯胺类化合物.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以苯乙酮为内标,汽油样品可直接进入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显示,6种常见的甲基苯胺类添加剂在1-50g · 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检出限为0.07-0.34g·L-1,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3%-117.1%,相对标准偏差为1.8%-3.9%.  相似文献   

10.
通过配制不同浓度ZnO纳米流体的氨水溶液,研究了ZnO纳米流体氨溶液在降膜吸收器内定初始压力条件下对氨气的吸收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纳米流体体现出对氨水降膜吸收强化的效果有所不同,随着ZnO纳米流体浓度的增大,对氨水降膜吸收的强化影响先增大后减小,且在浓度为0.1wt%时强化效果最佳。从实验还可看出,氨水基液浓度的增加使氨气的吸收量逐渐减小,但纳米流体的添加均可使吸收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纳米流体的加入,还可放缓由于氨水基液浓度增高引起的吸收速率降低的速度,且强化吸收的最佳纳米流体浓度不随氨水基液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TPS spectra 1000测量了湿度为60%的情况下水汽的太赫兹吸收谱,结果说明水汽具有众多太赫兹吸收谱,其中18.57cm-1、47.11cm-1、96.08cm-1三条谱线是水分子的振转谱,可以作为系统的校准谱线。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本课题组人员完成的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计算程序,对一种逆串联式三效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其发生温度约在200~220°之间,发生压力约在2~4×105Pa之间,其COP比双效制冷循环高约40%.因而,逆串联TC循环是一种既具有较高的热力性能系数,又具有较低的发生温度、发生压力的三效循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考虑短程强相互作用势、电四极矩_(H_2O)—电四极矩_(N_2)和电偶极矩_(H_2O)—电四极矩_(N_2)—相互作用的QFT理论(以下简称为QFT~*理论),计算了水汽分子纯转动带和_(v_2)振动带谱线的碰撞加宽线宽,以及v_(_2)振动带谱线线宽的温度依赖关系。结果表明:①利用QFT~*方法的计算值比Gamache等人的理论计算值更接近于实验值。③在计算水汽分子吸收谱线的氮分子碰撞加宽时,短程强相互作用势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而电四极矩_(H_2O)—电四极矩_(N_2)相互作用的影响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大的,其贡献仅为1%左右。②压力加宽线宽的温度依赖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字不仅与J有关,而且还与K_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继用高速摄影技术对自由振荡钕玻璃激光与Ly12铝靶相互作用产生的蒸汽羽的传播及其特性进行研究之后,又定量研究了它的吸收屏蔽效应。实验表明,在0.7~1.6×10~7W/cm~2的激光功率密度下,其光学厚度最高可达1.2。蒸汽羽等离子体对入射激光的吸收与辐照靶的功率密度成正比,在距靶面3mm处比9mm处吸收强。实验获得了吸收随序列尖峰脉冲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5.
Data on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of H2O in binary mixture with N2 in UV region of spectra are presented. With the use of the high sensitivity photoacoustic spectrometer, the following values of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were found: 2.3×10-9cm-1·Pa-1(λ=255 nm), 0.9×10-9 cm-1·Pa-1(λ=271 nm), and 1.6×10-9cm-1 ·Pa-1(λ=289 nm).  相似文献   

16.
应用经典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溶液表面蒸汽压的计算模型,获得了氯化锂溶液的表面蒸汽压随温度及浓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氯化锂溶液表面蒸汽压测量实验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完全符合,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张寅超  龚知本 《物理学报》1993,42(5):741-749
根据能级的实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水汽分子(202),(122)和(004)振动态的Watson的Hamiltonian常数值。利用这些常数值和修正的量子傅里叶变换(QFT)(即QFT*)方法,分别计算了水汽分子(202)带中已有实验数据的一些谱线的氮分子碰撞加宽线宽,以及(202),(122)和(004)带eR(1,1)支谱线的氮分子碰撞加宽线宽、及线宽的温度依赖关系。与实验结果比较表明,利用拟合方法求得的Hamiltonian常数值是合理的,而且QF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