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链玻璃化转变区在室温附近的梳形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链玻璃化转变区在室温附近的梳形聚合物电解质*齐力林云青夏永姚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离子导电性,玻璃化转变,分子运动*1994-10-30收稿;1995-12-10修稿732高分子固体电解...  相似文献   

2.
交替马来酸酐共聚物多缩乙二醇酯盐络合物中阳离子-高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丁黎明,林云青,周子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离子传输,电子轨道结合能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可塑性强,易制成大面积均匀薄膜,并具有...  相似文献   

3.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于具有质轻,成膜性好,易卷曲等许多无机材料不可比拟的优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自本世纪70年代初刚出现就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十几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一下受到普遍关注。本文综述了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过程中,人们旨在改善其导电性能,力学性能等综合性质能提出的理论构想和进行的实际探索,介绍了一些研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新方法,并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概述近十几年来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材料开发研究的状况,包括线型高分子、为改进性能而发展起来的枝型、梳型及交联型高分子,并对高分子与金属盐络合的离子聚合物结构和性能作了描述。阐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导电模型及导电机理。对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各种应用作了介绍并简要讨论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发展趋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是一类新兴的电解质薄膜材料,在固态电池和其它领域都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简要综述了聚磷腈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背景,制备方法,结构特点及其对高分子固体电解质各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成膜性和粘弹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本文综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电性能,离子传导特性,提高其性能的途径及近期发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新型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梳状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Ⅱ)丁黎明,林云青,梁洪泽,汪东梅,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梳状高分子,NaCIO_4络合物,固体电解质,离子电导率聚环氧乙烷(PEO)可以溶解多种碱金属盐并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离子传导机理、特点及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梁洪泽,刘振海,丁黎明,陈东霖,景遐斌,王佛松(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30022)松全才(北京理工大学,100081)1993年,Angell设计了一种全新的具有突破意义的合成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方法[1]。其基本路线是在数...  相似文献   

10.
崔铮  相艳  张涛 《化学进展》2007,19(4):583-589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环保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作为一种碱性高分子膜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聚电解质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池用膜的研究现状,其改性工艺主要包括共混、化学改性、质子酸掺杂、无机盐掺杂等方法,比较了各种工艺处理后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差异,并就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离子传导机理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性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PEO/LiClO_4纳米SiO_2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实验室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和市售纳米二氧化硅粉末与PEO LiClO4复合 ,制得了复合PEO电解质 .它们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比未复合的PEO电解质提高 1~ 2个数量级 ,最高可以达到 1 2 4× 10 - 5S cm .离子电导率的提高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无机二氧化硅粉末的加入抑制了PEO的结晶 ,是二氧化硅粉末和聚合物电解质之间形成的界面对电导率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进一步加入PC EC(碳酸丙烯酯 碳酸乙烯酯 )混合增塑剂后制得的复合凝胶PEO电解质 ,可使室温离子电导率再提高 2个数量 ,达到 2× 10 - 3 S cm .用这种复合凝胶PEO电解质组装了Li|compositegelelectrolyte|Li半电池 ,并测量了该半电池的交流阻抗谱图随组装后保持时间的变化 ,实验观察到在保持时间为 144h以内钝化膜的交流阻抗迅速增大 ,但在随后的时间内逐渐趋于平稳 ,表明二氧化硅粉末的加入可以有效地抑制钝化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冷却聚偏氟乙烯 (PVDF) 丙烯碳酸酯 (PC)或PVDF PC LiClO4的溶液 ,制备了数个聚合物凝胶 .实验表明 ,聚合物凝胶的凝胶化时间 (tgel)与凝胶温度、聚合物浓度有关 ,且强烈地依赖于体系中盐的浓度 ,因为盐会缩短体系的tgel.凝胶体系中LiClO4的存在提高了其凝胶熔融温度 (Tgm) ,LiClO4的含量越大 ,相应凝胶的Tgm 越高 .用DSC和落球法所测凝胶的Tgm 有较大的差别 .这说明凝胶中可能存在热稳定性好和热稳定性相对较差的两种不同结构部分 .FT IR的研究结果表明 ,凝胶电解质的各组成 (LiClO4,PC和PVDF)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对含盐和不含盐的两类凝胶体系的对比研究表明 ,两者不同的凝胶化现象和Tgm 归因于盐与聚合物或溶剂间的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本研究小组近年来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概况.设计合成了几类性能优良的聚合物电解质,较好地改进了液体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SC)的使用稳定性,研究结果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并提出了此领域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硅氧烷基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研制高离子传导率、适宜机械性能以及化学和电化学性能稳定的聚合物电解质材料。在众多寻求高性能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中,由于硅氧烷基聚合物电解质具有灵活多样的分子结构设计、易于合成实施、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和室温电导率等特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硅氧烷基聚合物电解质的设计与合成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了采用聚硅氧烷嵌段、接枝聚合物通过共混、互穿网络结构、交联网络结构以及无机-有机复合等方法开展的相关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工作。同时也介绍了聚硅氧烷电解质的研究方法和基于聚硅氧烷电解质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未来可穿戴电子器件和系统需要柔性电池提供致密、 安全且可靠的电能源保障. 发展兼具可拉伸性和高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技术是实现全固态锂电池柔性化, 进而满足上述要求的关键之一. 本文综合评述了提升聚合物基复合固体电解质离子传导性能的主要机制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在不同尺度下解耦离子传导和力学承载功能, 进而在弯折、 拉伸等形变工况下维持离子传导性能稳定的策略, 介绍了有助于推动可拉伸聚合物基复合固体电解质研究的几类先进表征技术, 并展望了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聚环氧乙烷链在三级旋转异构态模型中的微观构象及其三级相互作用对聚环氧乙烷链的持久矢量的影响.计算了聚环氧乙烷链在三级旋转异构态模型中的键段的先验几率.这种方法能计算重复单元极复杂的对称高分子链的先验几率,还能研究不对称高分子链的微观构象,同时导出了三级旋转异构态模型中的持久矢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通过物理改性的方法制成的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CPE)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CPE薄膜的制备工艺,以及CPE应用在聚合物二次锂电池中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电导测定为研究离子与离子之间的缔合效应、离子与溶剂的相互作用及溶剂结构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 .目前 ,电解质水溶液、电解质非水溶剂体系的电导数据却很缺乏 ,而混合电解质体系的电导测定在理论及应用方面都很重要 .作为全面系统地考察金属氯化物的混合电解质的电导性质变化规律 ,前文已测定了 Na Cl- KCl- H2 O体系 [1] 、 Na Cl- Rb Cl- H2 O体系及 KCl- Rb Cl- H2 O体系的电导值 [2 ] ,本文用自行设计的电导池测定了 Ca Cl2 - H2 O,Ca Cl2 - Na Cl- H2 O,Ca Cl2 - KCl- H2 O体系在 2 98.1 5 K时的低浓度电导数据 ,探讨了…  相似文献   

19.
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 are the most promising, low cost and most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solar cells. They are famous for their clean and efficient solar energy conversion. Nevertheless this, long-time stability is still to be acquired.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 on solid and quasi-solid state electrolytes is extensively increased. Various quasi-solid electrolytes, including composites polymer electrolytes,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s,thermoplastic polymer electrolytes and thermosetting polymer electrolytes have been used. 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a quasi-solid state electrolyte are between liquid and solid electrolytes. High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QS-DSSCs along better long-term stability can be obtained by designing and optimizing quasi-solid electrolytes. It is a prospective candidat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DS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