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规定高中一年级学生要做六个实验,其中有两个实验——验证匀加速运动的路程公式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许多学校由于没有节拍器和停表,感到做起来有很多困难。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这个困难,我们试制了一种小车,它能够隔一定时间自动地把自己的位置记录下来。因此,我们把它叫做“定时记位小车”。有了这个小车,做上述的两个实验时,就不需要节拍器或停表了,  相似文献   

2.
同步行为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若干个机械节拍器于某些特定条件下,分别给各个节拍器的摆以任意的初始相位,一段时间后各个摆会达到同步的运动状态.本文首先通过分析节拍器的内在工作机制建立了单个节拍器的动力学方程,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动力学方程中的阻力矩和动力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然后引入惯性力,表示节拍器之间的耦合作用,建立了节拍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物理意义清晰,能够较好地解释平行摆放在水平木板上具有相同摆动周期的节拍器的同步现象.通过与实验的对比发现理论可以较好地预测节拍器系统达到同步的时间,并且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体现出良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对多个节拍器自锁同步实验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对其出现自锁同步现象的一种物理解释,即:每个节拍器的摆锤被擒纵机构冲击后都在做阻尼振动,其间,各个节拍器擒纵机构对各自摆锤的冲击都通过同向弱耦合作用对其它摆锤的振动施加影响,影响的结果使得振动相位较前者后移,使得振动相位较后者前移,最后,众多节拍器都一起作同步振动.  相似文献   

4.
大学物理教学中包含的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实验项目要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本文介绍了如何基于智能手机的节拍器、秒表以及WPS软件,加快时间测量中随机误差的统计规律实验进程。针对经典的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和Excel大多只能够在PC端运行的限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利用智能手机中WPS软件,对手动采集的大量时间测量实验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快速得到实验结果。学生无需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实验效果明显,实验效率显著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移动学习模式广泛应用于教学,且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自制节拍器     
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驗一,驗証勻加速运动路程公式实驗中,节拍器是重要器材之一。虽然可以用秒表来代替节拍器,但終究不够理想。为了加強实驗教学,我們利用带秒針的电表秒針的等时性,制成了准确耐用、构造簡单的节拍器。今将制法用法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制节拍器     
高中物理第一册实驗一,驗証勻加速运动路程公式实驗中,节拍器是重要器材之一。虽然可以用秒表来代替节拍器,但終究不够理想。为了加強实驗教学,我們利用带秒針的电表秒針的等时性,制成了准确耐用、构造簡单的节拍器。今将制法用法介紹如下。一、主要材料带有长秒針的电表,薄銅片(鋅片,鉄片均可),水銀,电鈴,螺絲,薄橡皮膜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验证焦耳定律Q=I^2Rt,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用两个同样的烧瓶,里边充满液体,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根据玻璃管中液柱上升的高低判断烧瓶内电阻丝通过电流时发热量的多少,但是如此做实验存在不少困难:一是液柱在玻璃管中上升很慢,耽误很长时间;二是完成一项实验后在做后一项实验前要等玻璃管中液柱降回原来高度,这就更耽误时间了,而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针对此实验的不足之处,笔者进行了一点点改进。  相似文献   

8.
观察布朗运动是高中物理《分子运动论基础》一章教学中的重点演示实验.课本上关于本实验的叙述过于简单,并且选用稀释的墨汁作为悬浊液,观察它里边的碳颗粒做布朗运动,效果不好.老师们在准备中往往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实验仍做不成功.本文就中学实验室的简陋条件下,如何做好该实验作较全面的介绍.考虑到各学校情况的差异,特提供制备悬浊液的多种方案,使老师  相似文献   

9.
谢保忠  喻红萍 《物理实验》2001,21(11):29-29,31
提出了利用电容器充放电打点,节拍器计量的新型简单的计时器的制作原理及方法,克服了常规计时器的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10.
我系金属物理组在1964年11月办了一个半工半读试点班,到现在已经有一年时间了。工读的方式是上午上课,下午劳动。每周上课时数只有9小时。其中普通物理课堂讲授、实验、习题课每周至多占4小时。按老方式,实验课和讲课分家是没有办法安排的。这样就促使我们进行了一些改革的尝试。我们采用了讲课和实验交错进行的方法安排教学,所谓交错进行,即一段时间集中讲课,一段时间集中做实验。具体安排以光学为例: 几何光学讲课时间4周(每周4小时) 几何光学实验时间4周(每周4小时)  相似文献   

11.
后逸 《物理》1964,(11)
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对独立做实验也是感到困难的,再加上做实验报告与实验作业题,学生更感到实验是个负担。这时如果不帮助他们去克服这些困难,就很难使实验获得应有的收获,实践证明,学生一进入高一就严格、认真、耐心地帮助他们,到以后学生就不再感到实验是个负担,而认为实验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教学活动了。所以,重视指导高一学生实验具有重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演示实验失败了,那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打乱教师的教学计划,更严重的是影响教学效果。静电实验是比较不容易做好的,是一项值得研究解决的问题,茲将我个人在静电实验中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方法介绍出来供同志们参考。 1.无论做什么静电实验,都需使仪器清洁而干燥,否则,就不容易使实验做成功。如起  相似文献   

13.
可倒摆实验常因找不到一个稳固的支架而发愁。以前,把刀托装在墙壁上,仪器就相对固定死了,排、做实验常有些不便。实验室面积窄小,困难就尤为突出。做杨氏模量实验的支架杆粗脚稳。我们就把刀托装在它的身上,同时将单摆,三线悬盘的支架也组合在一起(如图所示)。排、做实验时,按先后顺序轮流,使用方便。实验室内也显得宽敞整洁了。  相似文献   

14.
后逸 《物理》1963,(11)
由初中升入高中的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碰到的困难比较多,对独立做实验也是感到困难的,再加上做实验报告与实验作业题,学生更感到实验是个负担,这时如果不帮助他们去克服这些困难,就很难使实验获得应有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器材、观察测量、取得实验数据,并亲自分析总结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物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在黑板讲实验,觉得题目会做就行;能有多媒体课件播放就不做实验;用演示实验代替学生分组实验。就算进行分组实验,如何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还缺乏整体的规划和设计。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实验课作为物理学的一部分,应让学生在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6.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是大一学生必做的基本实验之一,该实验原理和操作都很简单,但是在实验中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必须集中精力盯着摆球反复去数周期个数,这样眼睛容易疲劳,少计或多计数的现象不易避免;二是用秒表记时间精确度不高,加之秒表存在超前或滞后现象,因此测量的结果误差较大.如果我们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对实验装置稍加改进,就能基本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钉扎波1979年Bell实验室的Fleming和Grimes做了一个在此领域内成为最有成效的实验之一,他们将Nbse_3试样加上直流电,并观察形成的电压降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二个重要的发现。其一是存在一个阈电场,高于阈电场就会发生电导增加。早期的实验已经指出,任意大小的直流电都能引起电导增加。仔细的分析表明,低于此阈值时,电导是由通常机制引起的,高于此阈值的电流才能使钉扎的电荷密度波解除钉扎。Fleming和Grimes的第一个发现与其它实验室所做的工作符合得很好。P.Lee和M.Rice写过一篇理论性的论文,建议做一个实验来回答一个关  相似文献   

18.
张利军 《物理通报》2012,(1):123-124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高考要求考查的五种能力之一.高中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高考实验考查内容要求是来源于学生实验而又高于学生实验,要能充分体现平时认真做过实验与没做过实验的学生答题时有很大区别.因此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探究、创新和迁移能力.熟悉平时所做过的每一个实验,特别是实验原理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从而触类旁通,利用所给的实验要求进行实验设计及探究.下面以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为例来谈谈做这一实验时的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静电实验是物理老师感到最难做好的实验之一,有时在实验室准备时能做成功,一上讲台就莫名其妙地不灵了.因此,有些老师很怕做静电演示实验,特别是在阴雨天气.影响静电实验成败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关键因素是"绝缘"、"环境条件"、"实验装置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飞秒扫描变像管最近所做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进一步的理论分析表明,电子光学系统中的瞬态空间电荷效应对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动态范围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电子在聚焦区间内的渡越时间。如果此渡越时间短,则瞬态空间电荷效应就会减弱。因此,我们采取了新的措施,不仅可减少渡越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行波偏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